电视摄像教材(大学)
《电视摄像》课程教案

2020/6/17
画面景别的作用及运用
画面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 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 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 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3、景别的变化有利于表达画面内 容和传递画面信息。
44
画面景别的作用及运用
画面景别的运用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
2020/6/17
27
第二章 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的概念和功用 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 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2020/6/17
29
2020/6/17
电视画面的概念和功用
电视画面的概念 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
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 图像。它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 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 ,又称电视镜头。 电视画面的功用
全景
全景的作用 主体与环境并重交代 再现被摄体和场景全貌 完整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体现
《电视摄像》课程教案
2020/6/17
周建华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1
编辑梦想 导演人生
第一章 电视摄像概述
课程体系 摄像机 电视摄像工作 电视摄像师
2020/6/17
5
电视摄像课程体系
2020/6/17
6
摄像机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摄像机构成与分类 摄像机的技术特点
2020/6/17
具体来讲,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 清晰准确,简明集中;电视画面的 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 的艺术创作除外,如有意偏色); 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尤其注意同期声的采访。
36
第三章 画面景别
画面景别的概念与分类 画面景别的作用 基本的画面景别
电视摄像 第一章

第二节 电视新闻摄像的性质和作用
一、电视新闻摄像界说: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记者使用摄像机 在新闻现场有选择地记录新闻形象(包括 人物活动、现场环境、现场声音、事件发 展过程等)的创造性活动,是电视新闻报 道前期取材阶段最重要的环节,以画面 (带同期声)的形态出现在制作完成的报 道中。
电视新闻摄像的性质:
电视新闻摄像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周课时数:4节 总课时数:144节 课程特点:位于电视新闻采制的前期阶段,对 于掌握电视新闻采编与制作非常重要.
课程简介
学习方法:
第一,多操作摄像机; 第二,多观摩优秀电视新闻作品; 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活动摄影 机,并摄制了一些影片。 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纪录片是美国 导演弗拉哈迪拍摄于1922年的《北方的纳努克》。 默片时代,新闻性纪录片的代表是苏 俄的维 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后,对新闻性纪录片创作 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格里尔逊模式。 20世纪60年代,小型便携式摄影机和可以同 步录音的设备出现。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的纪录片创作、 播出更多地依赖电视媒介了,电影新闻片衰落, 时代呼唤电视新闻的勃起。
推荐书目
《电视节目制作》梁小山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画面美学》朱羽君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应用电视学》朱羽君、王纪言、钟大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视摄影造型》任金州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新闻摄影》任金州、马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视摄像》教学大纲

引言:正文内容:一、摄像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1.摄像机的构成和功能介绍a.摄像机的传感器和镜头b.摄像机的控制面板和设置菜单c.摄像机的录制格式和分辨率设置2.摄像机的操作技巧a.稳定手持摄像机的技巧b.对焦和曝光控制的方法c.镜头的运动和镜头的选择d.使用稳定器和云台的技巧二、镜头的特性和应用技巧1.镜头的基本参数和特性a.焦距和视角的关系b.光圈和景深的控制c.镜头的畸变和变形问题2.镜头的应用技巧a.不同焦距的运用场景b.利用光圈控制情感表达c.处理镜头畸变和变形问题d.使用特殊镜头创造独特效果三、摄像构图和画面设计1.摄像构图的基本原则a.画面的三分法和九宫格b.对称和不对称构图的运用c.空间的分配和深度的感知2.画面设计的技巧a.色彩搭配和色温控制b.运用前景和背景元素c.利用光线和阴影的效果d.摄像机的移动和镜头的变焦四、光线调节和摄像场景布置1.光线调节的原理和技巧a.自然光和人工光的使用b.补光和反光板的应用c.色温和白平衡的调节2.摄像场景布置的要点a.合适的背景和布景选择b.前景和中景的设计和搭建c.摄像师和导演的合作五、后期处理和图像编辑1.后期处理的基本流程和软件介绍a.剪辑、调色和特效制作的工具b.合成和渲染的步骤和技巧2.图像编辑的关键技术a.颜色校正和图像修复b.美化和特殊效果的添加c.音频处理和剪辑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电视摄像》教学大纲(二)的内容。
通过对摄像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镜头的特性和应用技巧、摄像构图和画面设计、光线调节和摄像场景布置以及后期处理和图像编辑的深入讲解,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视摄像的技巧和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拍摄出高质量的电视影像作品。
希望本文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电视摄像参考书目

电视摄像参考书目1、电视摄像技艺教程 (1)2、摄像基础(第三版) (4)3、摄像基础教程(新版) (7)4、新闻摄像 (10)5、影视艺术摄像 (12)6、实用电视摄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划专业教材 (14)7、电视摄像技术 (16)8、数字电视摄像技术 (17)9、电视摄像与高清摄像技术 (23)10、摄像与影像创作-中国美术院校新设计系列教材 (24)11、电视摄像艺术新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系列教材 (27)12、影视摄像技术与技巧 (29)1、电视摄像技艺教程作者:王利剑主编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2-1版次:1印刷时间:2008-2-1印次:1I S B N :9787504355348字数:337000页数:464开本:32开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定价:26元内容简介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电视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电视摄像技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
只懂理论不能动手操作的学生是不合格的,而只会操作摄像机。
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艺术性地创造发挥,也是不行的。
编写二本适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将技术与艺术良好地结合起来的的摄像课程教材,以达到培养技艺双佳人才的目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本着这样的愿望,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针对性。
首先,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中普遍反映出来的要求。
我们竭力突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不孤立地空谈技术或艺术。
在讲解技术时,尽量指出了该技术操作在艺术表达上的各种可能性;在电视摄像的艺术创作部分,我们又相应地告之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实现这一艺术效果。
在不少章节、一我们甚至将“如何摄像”的命题改换为“如何获得优秀的电视画面”。
思路上的这一改变,应该说对我们实现“编写的教材要更加切合实际需要”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特意注重了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
《电视摄像》.1.1.ppt 第一章:走进电视摄像

电视摄像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 一个好的摄像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和
技术能力。
§摄像与文学
电视制作首先取决于构思,尤其是艺术类的 电视节目,很多取材于文学剧本。
文学为摄像师的形象思维提供依据。 摄像师应多学习中外文学作品。
§摄像与戏剧
早期的影视作品曾经以表现舞台戏为开端。 影视画面的表现形式常与情节线的发展一
致,这就要求摄像师对戏剧理论有一定的 了解。
§摄像与音乐
影视摄像师的音乐素养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对节奏的把握。 其二,注意画面对音乐的表现。
§摄像与技术
电视摄像还涉及诸多技术领域。 一位好的摄像师要熟练掌握摄像机的使用,
维修,调试等技术知识。
《电视摄像》教学大纲

《电视摄像》教学大纲适用对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学时:7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课程编号:013028说明部分一、前言《电视摄像》教学大纲是根据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传播技术系电视节目制作专业2013年5月制定的《2013级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
它以纲要的形式制定了该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指明了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核心课程,为“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专业课。
前修课程主要有《图片摄影》、《岗位认知》等,平行课程有《电视画面编辑》、《节目剪辑技术》等,后续课程主要有《电视编导》、《新闻节目制作》、《专题节目制作》等。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培养电视摄像员、电视摄像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画面编辑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节目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拍摄能力,具备从事电视摄像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1、以实际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全面了解本课程各学习情景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电视摄像在电视制作过程中的务实性;2、作为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本课程各情境中训练的技能均应熟练掌握;3、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电视摄像的工作性质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寓学于乐。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课程重点为:摄像机的调整与使用、画面构图、固定画面运动画面拍摄、电视用光、分镜头设计。
(二)本课程的难点为:新闻节目拍摄、专题片拍摄。
(三)解决方法:根据电视摄像工作的特点,按照设备的使用、画面拍摄基础、专项拍摄任务设置教学情境,根据摄像师岗位的工作任务特点设计训练项目。
学习电视摄像参考书目

学习电视摄像参考书目1、《电视摄像》作者任金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8月第1版2、《电视摄像艺术》作者刘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3、《电视画面创作技巧》作者黄匡宇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4、《电视纪实与创作》作者冷冶夫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5、《电视摄影创作》作者刘文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6、《电视摄像造型》作者任金州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第1版7、《电视摄像》作者迟来军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7月第1版8、《影视摄影构图学》作者郑国恩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9、《电视画面研究》作者朱羽君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第1版10、《电视摄像的理论与实务》作者王瀚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11、《21世纪广播电视职业教育丛书-实用电视摄像》作者任金州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12、《电视照明》作者李兴国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13、《现代电视新闻节目的照明技术与技巧》作者张敬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14、《屏幕前的探索》作者任远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15、《电视制作300问》作者任远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16、《理解电视的一个角度》作者张政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17、《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作者孙玉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18、《开机即是》作者王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19、《电视纪实与电视艺术》作者冷冶夫等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0、《现代电视纪实》作者朱羽君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21、《生活的重构》作者朱羽君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22、《电视采访学》作者叶子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23、《望长城》主编杨伟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3年7月第1版24、《焦点外的时空》主编孙克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3月第1版25、《焦点现象研究》主编胡黎明新华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26、《电视记者工作》作者叶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89年3月第1版27、《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结构》作者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1版28、《广播电视新闻范文评析》作者孟建等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29、《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1年度新闻佳作赏析》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30、《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0年度新闻佳作赏析》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31、《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9年?第十届)新华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3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1年度社教佳作赏析》主编郭宝新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33、《争获新闻奖指南》作者常秀英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34、《新闻精品创作导论》主编杨连勇新疆电子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35、《电视纪实作品创作》作者高鑫学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关于精品课程 | 关于网站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人民大2023电视摄像教程(第2版)PPT08

PART/01
(二)摄像与传播
电视摄像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PART/02
PART/02
(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
PART/02
(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
电视摄像师必须是熟谙摄像技术的专门人员,他要对电视摄像机这一现代高科技的产物运用自如,对各种电子、电器和光学设备了然于胸,对取景构图、运动摄像等多个环节应对无误
(二)现场的应变能力和即兴的创作能力
PART/02
(三)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PART/02
(三)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PART/02
(四)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谢谢观看!
具备较强的画面美学意识和视觉表现能力,也就是要能够艺术地运用所掌握的电视摄像设备和电视摄像技术,更好地为内容和主题服务
PART/02
(二)现场的应变能力和即兴的创作能力
PART/02
(二)现场的应变能力和即兴的创作能力
PART/02
(二)现场的应变能力和即兴的创作能力
PART/02
1.2 电视摄像涉及的领域
目录DIRECTORY
电视摄像涉及的领域
PART/01
PART/01
(一)摄像与其他艺术形式
PART/01
(一)摄像Hale Waihona Puke 其他艺术形式PART/01
(一)摄像与其他艺术形式
PART/01
(一)摄像与其他艺术形式
4.摄像与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数字摄像机的结构与功能 /001 (1)1.1 模拟与数字视频的区别 /001 (1)1.1.1 基本图像的形成 /001 (2)1.1.2 视频的三基色 /003 (5)1.1.3 什么是数字化 /003 (5)1.1.4 模拟与数字的区别 /003 (5)1.1.5 为什么要数字化 /003 (6)1.2 摄像机的基本功能与组成 /010 (8)1.2.1 电视摄像机概述 /0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功能 /011 (9)1.2.3 分光仪 /012 (12)1.3 摄像机调试与功能设定 /014 (19)1.3.1 摄像镜头 /014 (20)1.3.2 内置滤光镜 /015 (22)1.3.3 分光棱镜 /015 (15)1.3.4 CCD器件及驱动脉冲形成电路 /015 (15)1.3.5 寻像器(VF)像器 (15)1.3.6 ANSI对比度测试图 (16)1.3.7电源部分 (16)1.3.8 声音信号系统 (16)1.4 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4.1图像分解力1.4.2灵敏度1.5 摄像机的种类1.5.1 ESP演播室摄像机1.5.2 ENG/EFP摄像机1.5.3 DV家用机1.5.4 按其它标准对摄像机分类第2章摄像机的操作 /027 (40)2.1 摄像机的基本运动 /027 (40)2.1.1 基本运动形式与操作 /027 (41)2.1.2 基本运动叙述特点、表现优势、适用范围和经验使用习惯 /029 452.2 摄像机平衡装置及其应用 /048 (65)2.2.1 手持与肩抗 /048 (65)2.2.2 三脚架2.2.3 演播室升降 (67)2.3 分步操作 (69)2.3.1 白平衡与黑平衡 (69)2.3.2 对焦 (71)2.3.3 变焦 (73)2.4 整机控制 (78)2.4.1 摄录一体机和ENG/EFP摄像机 (78)2.4.2 ESP演播室摄像机 (81)第3章镜像 (104)3.1 观察 (105)3.1.1 观察介质的思考 (105)3.1.2 观察逻辑方式的探索 (105)3.1.3 观察的线索与细节 (106)3.2 取景 (106)3.2.1 宽高比 (106)3.2.2 景别 (106)3.2.3 向量 (107)3.2.4 构图 (108)3.2.5 心理补足 (111)3.2.6 景深 (111)3.2.7 色彩 (112)3.2.8 声音 (112)3.3 操纵画面纵深 (113)3.3.1 确认Z轴 (113)3.3.2 镜头与Z轴长度 (114)3.4 镜头与景深 (114)3.4.1 镜头与Z轴速度 (114)3.4.2 控制摄像机与物体运动 (114)3.4.3 物体运动的控制 (115)第4章光、色彩、照明 (148)4.1 灯光设计、控制是电视摄像曝光的前提4.1.1 照度和亮度 (154)4.1.2 摄像曝光 (156)4.1.3 摄像曝光调节4.1.4电视摄像曝光监控 (156)4.2.1光4.2.3 阴影处理 (158)4.2.4照明技巧第5章录音与音响控制 (177)5.1 声音拾取原则 (178)5.1.1 话筒 (178)5.1.2 声音控制 (185)5.2 声音的录制 (188)5.2.1 模拟录音设备 (189)5.2.2 数字录音设备 (189)5.2.3 模转数 (190)5.2.4 合成声 (191)5.3 声音美学 (191)5.3.1 环境 (191)5.3.2 主体-背景关系 (192)5.3.3 透视 (192)5.3.4 连贯性 (192)5.3.5 能量 (193)第6章录像 (198)6.1 录像带录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基于磁带和磁盘的录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录像带的基本磁迹 (200)6.1.3 合成、Y/C分量以及RGB分量系统 (200)6.1.4 模拟磁带录像机种类 (200)6.1.5 时基校正器 (201)6.1.6 磁带格式 (201)6.2 录象带记录过程 (201)6.2.1 “前期”核对表 (202)6.2.2 “拍摄中”核对表 (202)6.2.3 “拍摄后”核对表 (202)第7章 HDTV摄像机 (203)7.1 数字信号处理成像应用技术 (205)7.1.1 3CCD、CMOS成像原理 (205)7.1.2 电子快门的选择 (206)7.1.3 色温 (207)7.1.4 细节电平 (208)7.1.5 动态对比度控制 (208)7.1.6 伽玛校正 (208)7.1.7 线性矩阵 (209)7.2 高清电视摄像成像技术 (211)7.2.1 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 (211)7.2.2 高清电视摄像机的特点 (211)7.2.3 高清电视与标清电视清晰度的比较 (212)7.2.4 曝光技术 (213)7.3 高清电视摄像机的使用 (216)7.3.1 高清16:9画幅 (216)7.3.2 色彩调整 (218)7.3.3 运动控制 (219)7.3.4 定点聚焦与聚焦辅助 (221)7.3.5 抽帧与逐格拍摄 (221)7.3.6 光圈控制在F5-F8之间 (221)7.3.7 照度控制与设定 (222)7.3.8 拐点校正 (222)7.4 视频示波器的使用 (222)第8章视频特技..............................................................................................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标准电子视频特技.................................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1 叠画.....................................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2 嵌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3 正常嵌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4 遮挡嵌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5 色度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6 色度嵌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7 划像.....................................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数字特技.........................................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1 数字图像处理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2 常用数字视频特技.........................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3 合成图像的创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4 动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9章切换导演..............................................................................................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基本切换台的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1 节目总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2 合成总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3 预览总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多功能切换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1 节目总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2 预置总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3 嵌入总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4 指定控制键...............................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 切换台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1 使用合成总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2 预览和联机输出监视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3 使用特技总线9.3.4 嵌入9.4 叠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1 叠加.....................................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2 黑起黑下.................................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 附加特技控制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1 划像控制键和划像模式9.5.2 嵌入键和剪切控制键9.5.3 顺向位移控制9.5.4 彩色背景控制键第10章如何开展你的创作里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 效果-动因制作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1 基本构思................................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2 预期传播效果:明确的传播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