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3-05-1绪论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通关全攻略:全3册(中医学基》读书笔记模板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通关全攻略:全3册(中医学基》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第六单元五脏 第七单元六腑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单元绪论 第二单元望诊 第三单元望舌 第四单元闻诊 第五单元问诊 第六单元脉诊 第七单元按诊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第九单元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五单元解表药 第六单元清热药 第七单元泻下药 第八单元祛风湿药 第九单元化湿药
第一单元总论 第二单元解表剂 第三单元泻下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第五单元清热剂 第六单元祛暑剂 第七单元温里剂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 第九单元补益剂
读书笔记
这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通关全攻略:全3册(中医学基础分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 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通关全攻略:全3册(中医学基础分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 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通关全攻略:全3册(中医学基础分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 该书作者的介绍。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 合通关全攻略:全3册(中医学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综合
执业
中药
考生
中医学
丛书
津液
考试
考试
考点 单元
辨证
全攻略

医学物理学绪论

医学物理学绪论

<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中穿插部分实验
01
考核:
01
平时成绩,讨论课成绩, 实验成绩,期末卷面成绩 按一定比例计算
01
谢谢谢谢
感谢各位的观看
汇报人姓名
五 医学物理教学实验的三个模块
1 生理物理量及测量技术 血压测量技术及方法 听力测量技术及方法 心电及测量技术 2 医学成像物理原理 超声成像 X射线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3 生物材料物理参数测量 人造骨弹性模量 眼镜片焦距,折射率,镀膜厚度 药液黏度,表面张力,浓度,密度
一 医学物理学及研究内容
二 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解释生命现象 例:人生的第一声啼哭 体位与血压 心电,脉搏波的形成 2 用于医学诊断 自体生理物理量诊断疾病: (例:温度,血压,血液物理指标,心脑肌电等) 借助外界物理量诊断疾病: (各种医学影像仪器: 共同点 产生物理量—作用于人体--- 接受从人体透出(或反射,散射)的物理量并重建图像
“医病”: 诊断+治疗
02
01
03
一 医学物理学及研究内容
用物理学理论解释生命现象 (如:呼吸过程,血液循环,心电产生等)
01
02
03
04
研究内容:
把物理学理论和技术用于疾病诊断 (即物理诊断:声学,X射线,核磁共振等)
把物理学技术用于疾病治疗 (X射线,超声波,激光,生物材料等)
环境物理因子与疾病预防 (噪声,电磁辐射,放射线等)
医学物理与实验
医学物理学及研究内容
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与医学交叉研究的成果
医学物理实验及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生理适应:指机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生理适应则以体内各器 官、系统活动的改变为主。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医学遗传学(第3版)

医学遗传学(第3版)

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多 种生物过程,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 的发生发展有关,如microRNA与癌 症的关系。
2024/1/26
34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特定表观遗传标记,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如利用DNA甲基
化谱对癌症进行分型和预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医学遗传学处于萌芽阶段,主要关 注一些明显的遗传性状和单基因遗传病。
中期医学遗传学
20世纪中期,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遗传学理论 的不断完善,医学遗传学开始关注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 异常等领域。
现代医学遗传学
20世纪末至今,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测序 技术的发展,医学遗传学进入了基因组医学时代,实现了 从单一遗传病研究向复杂疾病研究的转变。
29
线粒体DNA的突变与疾病关系
线粒体DNA突变的类型
线粒体DNA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重复等类型,其中点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2024/1/26
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的关系
线粒体DNA突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这些疾病通常具有母 系遗传的特点,且病情严重程度与突变类型及比例有关。
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 对于部分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唐氏 综合征和威廉姆斯综合征等,目前尚 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对症治疗、康复 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手段,可以改善患 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高危人群 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染色 体异常遗传病的有效措施。
2024/1/26
27
07
线粒体遗传与疾病
2024/1/26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0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医学应从生物、心理、 社会三个层面全面考虑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逐渐成为医 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关注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 病中的作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 成了学模式在医学中的应用
临床诊断
医生在诊断疾病时,除了考虑生物学因素外,还需关注患 者的心理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治疗方案制定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疾病预防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通过改善 生活方式、提高心理素质和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降低疾 病发生的风险。
认知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
评估和治疗心理问题
认知理论为医学心理学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治疗心理问题的框架。医 生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自动思维和信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改善医患关系
认知理论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从而改 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心理疾病
通过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自动思维和信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 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行分析和解释。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收集研 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并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操纵或 改变,以观察其心理现象的变化,从 而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个案法
对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深入 分析,以揭示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和 规律。
02 精神分析理论
研究对象

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

生理学—绪论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 系统完善的记述了人体各器官系 统的形态结构,为医学的新发展 开辟了道路。
生理学—绪论
十七世纪之前,许多生理学的理 论知识散在记述在其它医学的典籍中 而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十六世纪末叶,英国哲学家培 根(Francis Bacon,1516~1626) 倡导只有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 方法。
生理学—绪论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生理学—绪论
一、神经调节 ①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 ②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 应。 ③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④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 射 ⑤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 时间短暂。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绪 论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生理学—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以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 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 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及内部机制; 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理学课件1绪论

生理学课件1绪论

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古代生理学→近代生理学→现代生理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都经历了不断的发展 和变革。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和深化,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同时,生 理学在医学、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生理学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促进医学发展
生理学研究将为医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推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服务人类健康
生理学研究将更加注重人类健康需求,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06 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生理学的意义
01 02
理解生命活动规律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生理学有助于理解人体 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作用,从而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 律。
研究神经系统如何调控行为,解析认知、 情感、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机制。
免疫生理与疾病防控
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
探讨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调控机制,为 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提高 生殖健康水平,促进优生优育。
生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生理学研究面临着疾病复杂性、个体差异性、实验动物模型局限性等挑战,需要 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自身调节
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 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比较局限,调节幅度也较小。
03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第5版)课件第一章绪论-2024鲜版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第5版)课件第一章绪论-2024鲜版
03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地球化学过程,如甲烷 产生、氮气固定等。
2024/3/27
1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01 共生关系
人体携带大量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群落, 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参与营养吸收、免疫调 节等。
02 致病关系
一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病毒、真 菌等,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并导致感染。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微生物 或其成分制备疫苗,用于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生物医学研究工具
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医 学研究工具,可用于研究 生命现象、揭示疾病发生 机制等。
2024/3/27
14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04
与技术
2024/3/27
15
传统培养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优点
传统培养法能够直接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 征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和分离纯化。
生物恐怖主义与生物武器 生物恐怖主义和生物武器威胁对医学卫生微生物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生物安全防御和应对能力。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技术 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医学卫生微生物学提 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生物安全问 题和挑战。
21
科技创新为医学卫生微生物学带来机遇
内容
本次课件将介绍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性、 检测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结构安排
本次课件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与免疫性、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微生物的 预防和治疗以及总结与展望。每个部分都将详细介绍相关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的图表和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specific antibody of IgG against SARS virus detected by IFA.
Optical density
IgG IGM
2.5
2
1.5
1
0.5
0 7
15
30
60
90
180
Time after the onset of illness
可能是什么病?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追问病史
患者出现症状后一周,7名密切 接触者(家属、医务人员)出现类 似症状。
修正诊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因?)
可能是什么病?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广东“非典”疫情出现
有密切接触史 疾病具有传染性(家庭、医院聚集性) 流感样症状 胸片出现肺炎改变 白血球不高 抗生素无效
Fig.2 Serum SARS-CoV antibody level in 18 SARS patients
患者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强 阳性,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间接荧 光免疫法(IFA)滴度大于1:1000
确诊: SARS
没有正确的诊断 就没有正确的治疗和预防
诊断学基础
痰培养
无细菌生长
Dec 23, 2002 RR: 38/min SpO2 (2 l/min) 89%
AM, Dec 27, 2002
RR: 55/min
SpO2 92%
pH 7.448, pCO2 3.82 kPa pO2 7.5 kPa OI 137
Evening, Dec 28, 2002
RR: 20/min
可能是什么病?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血常规检查:
白血球计数 5.8×109/L
分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60%)
淋巴细胞
(18%)
红细胞计数 4.3×1012/L
血红蛋白 132g/L
可能是什么病?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胸片:双肺中下野阴影,进行性加重
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CT:双中下肺广泛斑片浸润影
实验室检查:
草酸钙结晶(无染色)
器械检查
心电图、超声、内镜检查等
影像诊断
X线(CT)、核磁共振(MRI)、 同位素扫描(ECT)、超声等
病历与诊断方法
病历:诊疗过程、分析思维、医疗质量、 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 诊断三步骤
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综合分析、提出诊断 反复实践、验证诊断
h
33
三、诊断学基础的重要性
呼吸气味:酒味—酒精中度; 蒜味—有机磷中毒; 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 氨味—尿毒症; 肝腥味—肝昏
痰液: 恶臭痰—支扩、肺脓肿; 脓液:恶臭—气性坏疽; 呕吐物: 粪臭味—幽门梗阻、肠梗阻
实验诊断(化验检查)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
血液 分泌物 排泄物 细胞或组织源自病原学 病理形态学 器官功能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的不适。
二、诊断学基础的内容
检体诊断
医生主要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简单 工具,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收集资料, 发现异常。
体征:医生检查发现的情况。 主要方法:视、触、叩、听、嗅
冲击触诊法示意图
正确姿势
错误姿势
叩诊时手指放置于体表的姿势
间接叩诊法的姿势
正确方向 错误方向 叩诊
•是什么? •学什么? •怎样学? •有何用?
如何利用有限的 资源,收集资料, 综合分析,明确 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方向。
一、诊断学基础的定义:
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临床思维→诊断
诊断学基础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二、诊断学基础的内容
症状诊断
医生主要通过问诊的方法,了解疾病 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采集病史。
进一步诊断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冠状病毒
A
B
C
D
Fig.1.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specific antibody of IgG against SARS virus detected by IFA.
Panel A anti -SARS -virus -negative serum sample. Panel B anti - SARS virus -positive IgG antibody. Panel C anti -SARS-virus -negative non - specificity reaction. Panel D anti - SARS - virus -negative anti - nucleus antibody positive reactive
太重要了! 临床看病,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病 基础研究,也必须清楚研究什么病
四、学习方法要点
能言善问、察言观色 学以致用、谦虚谨慎 勤学苦练、熟能生巧 苦思冥想、融会贯通
五、学习要求
请看书,P5 归纳一句话:学会怎样去看病
h
36
思考题
诊断学基础知识,对你今后的学习、工 作中有什么帮助?
h
37
疾病中期:双肺渗出性改变
可能是什么病?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 炎症细胞不多 • 肺泡出血、上皮细胞脱落 • 肺泡壁透明膜形成 • 纤维细胞增生
镜下见:肺泡上皮增生较明显,部分肺泡腔内出血。 HE×400
镜下见:部分肺泡上皮脱落,肺泡腔内见透明膜形成。 HE×400
镜下见:肺泡腔内见较多炎性细胞渗出,肺间质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HE×50
镜下见: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质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侵 润,肺泡腔内见较多透明膜形成。 HE×200
镜下见:肺泡腔内见较多泡沫细胞及淋巴细胞渗出,肺间质见较多淋巴细胞及少量
中性 粒细胞浸润。
HE×50
可能是什么病?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初步诊断
肺炎(病因未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
SpO2 100% pH 7.424, pCO2 4.07 kPa pO2 9.87 kPa OI 123
阿齐霉素 克林霉素
插管 机械通气
PRVC + PEEP(8cmH2O) FiO2 0.65 克林霉素 氟康唑 甲强龙 160mg/d
机械通气
PRVC + PEEP(8cmH2O) FiO2 0.6 氟康唑 泰能 甲强龙 160mg/d
诊断学基础-绪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崔徐江 副主任医师
可能是什么病?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患者,男,40岁,因气促、发热、周身 酸痛3天,于2002年12月22日入院 主要症状:高热(39.6℃)、全身肌肉酸 痛、头痛、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主要体征:呼吸频率30次/分,轻度紫绀, 心率112次/分,无杂音,肺部一般体格检 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