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周培优提高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周测培优卷(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周测培优卷(3)

周测培优卷3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之间的巧转化的能力检测卷一、我会填。

(每空3分,共21分)1.1公顷=()平方米。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0平方米,()间这样的教室的面积约是1公顷。

2.一个长方形果园的占地面积是5000平方米,()个这样的果园占地面积是1公顷,()个这样的果园占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3.果园的占地面积是25公顷,()个这样的果园的占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5.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流域面积约75200000公顷,合()平方千米。

二、我会辨。

(每题3分,共9分)1.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面积约1260平方千米,合12600000平方米。

()2.台湾日月潭的占地面积约7.73公顷。

()3.某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500个这样的公园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三、我会选。

(每题3分,共9分)1.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约是4436()。

A.平方千米B.公顷C.平方米2.32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那么()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A.10 B.100 C.10003.一栋大楼高24(),平均每户的面积为120()。

A.米B.平方千米C.千米D.平方米四、了解中国文化,并填一填。

(每题4分,共12分)1.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第二届青奥会主会场,总建筑面积约4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

3.广州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占地面积约743440公顷,约合()平方米。

五、按要求解决。

(每题8分,共16分)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6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65公顷=()公顷400公顷+300公顷=()平方千米2.在里填上“>”“<”或“=”。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专题讲解与练习18---简单的不定方程、方程组(培优版)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专题讲解与练习18---简单的不定方程、方程组(培优版)

入某个一位数后变成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 9 倍,这样的两位数有( )个.
A.1 B.4 C.10 D.超过 10
9.李林在银行兑换了一张面额为 l00 元以内的人民币支票,兑换员不小心将支票上的 元与角、分数字看倒置了(例如,把 12.34 元看成了 34.12 元),并按着错的数字支付,
6 / 11
对.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由方程特点,联想到平方差公式,利用因数分解来解答.
1 / 11
【例 2】电影票有 10 元,15 元,20 元三种票价,班长用 500 元买了 30 张电影票,其 中票价为 20 元的比票价为 10 元的多( ).
A.20 张 B.15 张 C.10 张 D.5 张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A.32 千米 B.37 千米 C.55 千米 D.90 千米
7.给出下列判断:
x = −3t
①不定方程 2x + 3y = 0 的整数解可表示为
( t 为整数).
y = 2t
②不定方程 2x + 4 y = 5 无整数解.
③不定方程 2x + 3y = 1无整数解.
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小英在邮局买了 10 元的邮票,其中面值 0.10 元的邮票不少于 2 枚,面值 O.20 元的
4 / 11
邮票不少于 5 枚,面值 0.50 元的邮票不少于 3 枚,面值 2 元的邮票不少于 1 枚,则小
英最少买了(
)枚邮票.
A.17 B.18 C.19 D.20
(“五羊杯”邀请赛试题)
9.小孩将玻璃弹子装进两种盒子,每个大盒子装 12 颗,每个小盒子装 5 颗,若弹子

四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第一部分:基础应用一、填空。

(第2、7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22分)1、295×42的积是()位数,得数在()左右。

2、把4升的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可以倒()杯。

3、要使125×□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最小填(),最大填()。

4、67×99=67×100-67是运用了()律,要使25×□+75×□=8000,□里是()。

5、修一条800米的公路,每天修x米,修了3天,还剩()米没修。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

7、一瓶牛奶大约190();浴缸大约可以盛水140()。

8、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它能同时是2、3、5的倍数。

93口7口5口9、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素数吗?14=()+()30=()+()=()+()10、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72×9=648 432÷6=72 1000-648=352()。

11、一个圆形的花圃,绕一圈是180米。

如果沿着花圃周围每隔6米种一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之间种一棵杨树,可种()棵杨树。

12、四(2)竞选班委,同学们要在10个同学中选2人担任正、副班长,有()种不同的选法。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共5分)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 -------( )2.3×4=12,所以3、4是因数,12是倍数。

----------------- --------------( )3.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也能被9整除。

---------------------------------------( )4.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 )5.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小升初数学解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

小升初数学解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解答题(共36题,总计0分)1.列式计算。

(1)7.2比一个数的25%多6.7,求这个数。

(2)比某数的20%少4的数是7,求某数。

(用方程解)2.小丁与小华去图书馆买书。

小丁带的钱是小华的2倍,小华向小丁借了24元钱,两人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后来发现小华比小丁多用了4元钱。

小华原来带了多少钱?3.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

4.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5.某超市有一批化肥按3:4:5分给甲、乙、丙三个村。

已知丙村比甲村多分了24吨,这批化肥共有多少吨?6.操作题。

(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A(,),B(,),C(,)(2)画出三角形按2: 1放大后的图形。

7.一架飞机5小时可以飞行350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飞行多少千米?(用比例方法解答)8.童心玩具厂赶制一批玩具.第一天生产了这批玩具总数的25%,第二天生产了总数的,两天共生产了4000个.这批玩具一共有多少个?(用方程解)9.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28%,第二天行了110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一半路程,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有一桶菜籽油重105千克,第一次取出全部的25%,第二次取出全部的,桶里还剩多少千克菜籽油?11.按要求画一画。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1)按2∶1画出下图中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在放大后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并画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画出梯形绕点O按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此时点A用数对表示是(,)。

1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行了156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8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13.列式并计算.(1)2减与的积,所得的差除以得多少?(2)甲数的是24,乙数是24的,甲乙两数相比谁多,多多少?14.计算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周长与面积.(单位:厘米π取3.14)15.明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第二天与第一天看的页数同样多,还剩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16.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测培优卷11篇(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测培优卷11篇(含参考答案)

周测培优卷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计算能力检测卷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18分)1.笔算加减法,要把()数位对齐,从()位算起。

2.(1)的计算结果的百位上是()。

(2)3.估算259+198时,把259看作(),把198看作(),因为()+()=(),所以259+198的结果约是()。

4.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大约是()。

5.在里填上“>”“<”或“=”。

77-2453 45-1615+1834+2993-17 405+342800二、我会辨。

(每题2分,共6分)1.999加上一个三位数,和一定是四位数。

() 2.一个减重书包289元,一个电话手表490元,买这两样物品带700元不够。

() 3.24+78>78+a,a一定比24大。

()三、我会选。

(每题3分,共9分)1.在加法算式中,和()任何一个加数。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2.减数和差都是270,被减数是()。

A.0B.440C.540 3.下面加法算式,和最接近500的是()。

A.389+102B.234+189C.299+388D.301+120四、按要求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圈中。

(每题3分,共6分) 1.305298104197113324接近100接近200接近3002.559568535541572563接近540接近560接近570五、计算挑战。

(共40分)1.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1分,共12分)24+52=47+39=76-60=95-18=90-45=23+16=87-46=72+28=380+420=230+570=830-430=650-440=2.列竖式计算。

(每题3分,共24分)370+290=500-120=190+360=640+280=720-590=900-740=310-190=470+150=3.下面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每题2分,共4分)六、我会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解答题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解答题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解答题培优专题练习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C两点作AE⊥BD,CF ⊥BD,垂足分别为E、F,延长AE、CF分别交CD、AB于点M、N.(1)求证:四边形CMAN是平行四边形(2)已知DE=8,FN=6,求BN的长.2.如图,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 ∥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2)若AC=12,AB=16,求菱形ADCF的面积.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AD的中点,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上于点F,CE=EF.(1)如图1,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若CE⊥AD,连接AC、DF,请直接写出图中和线段CD相等的所有线段.4.已知:如图,M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AD的中点,且MB=MC.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对角线AC、BD交于点O,BD平分∠ABC,过点D作DE⊥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DC=2,AC=4,求OE的长.6.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CAD=∠DBC.(1)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E是OB上一点,DH⊥CE,垂足为H,DH与OC相交于点F,求证:OE=OF.7.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AB=BC,AD=CD,分别过点C、D作CE ∥BD.DE∥AC,CE和DE交于点E.(1)如图1.求证:四边形ODEC是矩形;(2)如图2.连接OE,AD∥BC时.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及字母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8.在▱ABCD中,E,F分别是AB,DC上的点,且AE=CF,连接DE,BF,AF.(1)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2)若AF平分∠DAB,AE=3,DE=4,BE=5,求AF的长.9.如图,在▱ABCD中,AB=AD,DE平分∠ADC,AF⊥BC于点F交DE于G点,延长BC至H使CH=BF,连接DH.(1)证明:四边形AFHD是矩形;(2)当AE=AF时,猜想线段AB、AG、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4,点E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DE、过点E作EF⊥DE.交BC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CG.(1)求证:矩形DEFG是正方形;(2)探究:CE+CG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E为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连接DE,过点E 作EF⊥DE,交BC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CG.(1)求证:矩形DEFG是正方形;(2)判断CE,CG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1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G在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BCD,CF平分∠GCD,EF∥BC交CD于点O.(1)求证:OE=OF;(2)若点O为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CF是矩形.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E、F两点在对角线BD上,且BE=DF,连接AE,EC,CF,F A.(1)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若AF=EF,∠BAF=108°,∠CDF=36°,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AE相等的线段(除AE外).14.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 A=PE,PE交CD于点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F,以EC、C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CFG.(1)证明平行四边形ECFG是菱形;(2)若∠ABC=120°,连结BG、CG、DG,①求证:△DGC≌△BGE;②求∠BDG的度数;(3)若∠ABC=90°,AB=8,AD=14,M是EF的中点,求DM的长.16.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EF⊥AB,EG⊥BC,垂足分别为E,F,若正方形ABCD的周长是40cm.(1)求证:四边形BFEG是矩形;(2)求四边形EFBG的周长;(3)当AF的长为多少时,四边形BFEG是正方形?参考答案一.解答题(共16小题)1.【解答】(1)证明:∵AE⊥BD,CF⊥BD,∴AM∥C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M∥AN∴四边形CMAN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E=∠CBF,∵AE⊥BD,CF⊥BD,∴∠AED=∠CFB=90°,在△ADE与△CBF中,∠ADE=∠CBF,∠AED=∠CFB,AD=BC,∴△ADE≌△CBF(AAS);∴DE=BF=8,∵FN=6,∴.2.【解答】(1)证明:∵E是AD的中点,∴AE=DE,∵AF∥BC,∴∠AFE=∠DBE,在△AEF和△DEB中,∵,∴△AEF≌△DEB(AAS),∴AF=DB,∴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BAC=90°,D是BC的中点,∴AD=CD=BC,∴四边形ADCF是菱形;(2)解:设AF到CD的距离为h,∵AF∥BC,AF=BD=CD,∠BAC=90°,∴S菱形ADCF=CD•h=BC•h=S△ABC=AB•AC=×12×16=96.3.【解答】(1)证明:∵E是AD的中点,∴DE=AE,在△DEC和△AEF中,,∴△DEC≌△AEF(SAS),∴∠D=∠EDF,∴CD∥AB,又∵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解:图中和线段CD相等的所有线段为AC、AF、DF、AB,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E⊥AD,∴AB=CD,四边形ABCD是菱形,∴AC=AF=DF=CD,∴AC=AF=DF=CD=AB.4.【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D=180°,在△ABM和△DCM中,,∴△ABM≌△DCM(SSS),∴∠A=∠D=90°,即可得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5.【解答】(1)证明:∵AD∥BC,∴∠ADB=∠CBD,∵BD平分∠ABC,∴∠ABD=∠CBD,∴∠ADB=∠ABD,∴AD=AB,∵AB=BC,∴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B=OD,OA=OC=AC=2,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OD==4,∴BD=2OD=8,∵DE⊥BC,∴∠DEB=90°,∵OB=OD,∴OE=BD=4.6.【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BAD=2∠DAC,∠ABC=2∠DBC,∴∠BAD+∠ABC=180°,∵∠CAD=∠DBC,∴∠BAD=∠ABC,∴2∠BAD=180°,∴∠BAD=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AC=BD,CO=AC,DO=BO,∴∠COB=∠DOC=90°,CO=DO,∵DH⊥CE,垂足为H,∴∠DHE=90°,∠EDH+∠DEH=90°,∵∠ECO+∠DEH=90°,∴∠ECO=∠EDH,在△ECO和△FDO中,,∴△ECO≌△FDO(ASA),∴OE=OF.7.【解答】(1)证明:∵AB=BC,AD=CD,∴BD垂直平分AC,∴∠COD=90°,∵CE∥BD,DE∥AC,∴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COD=90°,∴四边形ODEC是矩形;(2)解:∵AB=BC,AD=CD,∴BD垂直平分AC,∴AO=OC,∠BOC=∠AOD,∵AD∥BC,∴∠BCO=∠DAO,∴△AOD≌△COB(ASA),∴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E∥BD.DE∥AC,∴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DE=CO,∴DE=AO,∴四边形AOED是平行四边形,∴AD=OE,AD∥OE,∴BC=OE,BC∥OE,∴四边形OECB是平行四边形,综上所述,四边形ABCD,四边形ODEC,四边形AOED,四边形OECB是平行四边形.8.【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D=CB,在△DAE和△BCF中,∴△DAE≌△BCF(SAS),∴DE=BF,∵AB=CD,AE=CF,∴AB﹣AE=CD﹣CF,即DF=BE,∵DE=BF,BE=D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2)解:∵AB∥CD,∴∠DF A=∠BAF,∵AF平分∠DAB,∴∠DAF=∠BAF,∴∠DAF=∠AFD,∴AD=D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DF=BE=5,BF=DE=4,∴AD=5,∵AE=3,DE=4,∴AE2+DE2=AD2,∴∠AED=90°,∵DE∥BF,∴∠ABF=∠AED=90°,∴AF===4.9.【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CH=BF,∴FH=BC,∴AD=FH,∴四边形AFHD是平形四边形,∵AF⊥BC,∴∠AFH=90°,∴平行四边形AFHD是矩形;(2)猜想:AB=BF+AG,证明:如图,延长BF到M,使HM=AG,连接D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1=∠2,∵DE平分∠ADC,∴∠2=∠3,∴∠1=∠3,∴AE=AD,∵AE=AF,∴AF=AD,四边形AFHD是正方形,∴AD=DH,∠GAD=∠DHM=90°,在△DAG和△DHM中,∴△DAG≌△DHM(SAS),∴∠2=∠3=∠HDM,∠AGD=∠M,∵AF∥DH,∴∠AGD=∠HDG=∠2+∠CDH=∠MDH+∠CDH,∴∠M=∠CDM,∴CD=CM=CH+HM,∵BC=AD=FH,∴BC﹣CF=FH﹣CF,∴BF=CH,∵AB=CD,HM=AG,∴AB=BF+AG.10.【解答】解:(1)如图所示,过E作EM⊥BC于M点,过E作EN⊥CD于N点,∵正方形ABCD,∴∠BCD=90°,∠ECN=45°,∴∠EMC=∠ENC=∠BCD=90°,且NE=NC,∴四边形EMCN为正方形,∵四边形DEFG是矩形,∴EM=EN,∠DEN+∠NEF=∠MEF+∠NEF=90°,∴∠DEN=∠MEF,又∠DNE=∠FME=90°,在△DEN和△FEM中,,∴△DEN≌△FEM(ASA),∴ED=EF,∴矩形DEFG为正方形,(2)CE+CG的值为定值,理由如下:∵矩形DEFG为正方形,∴DE=DG,∠EDC+∠CDG=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E+∠EDC=90°,∴∠ADE=∠CDG,在△ADE和△CDG中,,∴△ADE≌△CDG(SAS),∴AE=CG,∴AC=AE+CE=AB=×4=8,∴CE+CG=8是定值.11.【解答】证明:(1)过E作EM⊥BC于M点,过E作EN⊥CD于N点,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90°,∠ECN=45°,∴∠EMC=∠ENC=∠BCD=90°,且NE=NC,∴四边形EMCN为正方形,∵四边形DEFG是矩形,∴EM=EN,∠DEN+∠NEF=∠MEF+∠NEF=90°,∴∠DEN=∠MEF,又∠DNE=∠FME=90°,在△DEN和△FEM中,∴△DEN≌△FEM(ASA),∴ED=EF,∴矩形DEFG为正方形;(2)∵矩形DEFG为正方形,∴DE=DG,∠EDC+∠CDG=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E+∠EDC=90°,∴∠ADE=∠CDG,在△ADE和△CDG中,,∴△ADE≌△CDG(SAS),∴AE=CG,∴在Rt△ABC中,,∴12.【解答】证明:(1)∵CE平分∠BCD、CF平分∠GCD,∴∠BCE=∠DCE,∠DCF=∠GCF,∵EF∥BC,∴∠BCE=∠FEC,∠EFC=∠GCF,∴∠DCE=∠FEC,∠EFC=∠DCF,∴OE=OC,OF=OC,∴OE=OF;(2)∵点O为CD的中点,∴OD=OC,又OE=OF,∴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CE平分∠BCD、CF平分∠GCD,∴∠DCE=∠BCD,∠DCF=∠DCG∴∠DCE+∠DCF=(∠BCD+∠DCG)=90°,即∠ECF=90°,∴四边形DECF是矩形.13.【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在▱ABCD中,OA=OC,OB=OD,∵BE=DF,∴OB﹣BE=OD﹣DF,即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解:∵AB∥CD,∴∠ABF=∠CDF=36°,∵AF=EF,∴∠F AE=∠FEA=72°,∵∠AEF=∠EBA+∠EAB,∴∠EBA=∠EAB=36°,∴EA=EB,同理可证CF=DF,∵AE=CF,∴与AE相等的线段有BE、CF、DF.14.【解答】(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在△ABP和△CBP中,,∴△ABP≌△CBP(SAS),∴P A=PC,∵P A=PE,∴PC=PE;(2)解: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P 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E=∠EDF=90°(3)解:AP=CE;理由如下: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60°,在△ABP和△CBP中,,∴△ABP≌△CBP(SAS),∴P A=PC,∠BAP=∠BCP,∵P A=PE,∴PC=PE,∴∠DAP=∠DCP,∵P A=PC,∴∠DAP=∠AEP,∴∠DCP=∠AEP∵∠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AEP,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AP=CE.15.【解答】解:(1)证明:∵AF平分∠BAD,∴∠BAF=∠DA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DAF=∠CEF,∠BAF=∠CFE,∴∠CEF=∠CFE,∴CE=CF,又∵四边形ECFG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CFG为菱形;(2)①∵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AD∥BC,∵∠ABC=120°,∴∠BCD=60°,∠BCF=120°由(1)知,四边形CEGF是菱形,∴CE=GE,∠BCG=∠BCF=60°,∴CG=GE=CE,∠DCG=120°,∵EG∥DF,∴∠BEG=120°=∠DCG,∵AE是∠BAD的平分线,∴∠DAE=∠BAE,∵AD∥BC,∴∠DAE=∠AEB,∴∠BAE=∠AEB,∴AB=BE,∴BE=CD,∴△DGC≌△BGE(SAS);②∵△DGC≌△BGE,∴BG=DG,∠BGE=∠DGC,∴∠BGD=∠CGE,∵CG=GE=CE,∴△CEG是等边三角形,∴∠CGE=60°,∴∠BGD=60°,∵BG=DG,∴△BDG是等边三角形,∴∠BDG=60°;(3)如图2中,连接BM,MC,∵∠ABC=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由(1)可知四边形ECFG为菱形,∠ECF=90°,∴四边形ECFG为正方形.∵∠BAF=∠DAF,∴BE=AB=DC,∵M为EF中点,∴∠CEM=∠ECM=45°,∴∠BEM=∠DCM=135°,在△BME和△DMC中,∵,∴△BME≌△DMC(SAS),∴MB=MD,∠DMC=∠BME.∴∠BMD=∠BME+∠EMD=∠DMC+∠EMD=90°,∴△B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8,AD=14,∴BD=2,∴DM=BD=.16.【解答】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B=90°.∵EF⊥AB,EG⊥BC,∴EF∥GB,EG∥BF.∵∠B=90°,∴四边形BFEG是矩形;(2)∵正方形ABCD的周长是40cm,∴AB=40÷4=10cm.∵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EF,∴四边形EFBG的周长C=2(EF+BF)=2(AF+BF)=20cm.(3)若要四边形BFEG是正方形,只需EF=BF,∵AF=EF,AB=10cm,∴当AF=5cm时,四边形BFEG是正方形.。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复习题(提高培优)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复习题(提高培优)

一、选择题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平分,6,2ADC AD BE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A .16B .18C .20D .242.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2BC =,F 是DE 的上任意一点,连接,AF CF ,3DE DF =,若90AFC ∠=︒,则AC 的长度为( )A .4B .5C .8D .10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对于所有自然数n ,237n n -+的值都是质数D .三角形一条边的两个顶点到这条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C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D .各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顺次连接ABCD 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如果添加下列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①AC BD ⊥;②ΔΔABO CBO C C =;③DAO CBO ∠=∠;④DAO BAO ∠=∠,可以使这个新的四边形成为矩形,那么这样的条件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如图,ABE 、BCF 、CDG 、DAH 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AE =5,AB =13,则EG 的长是( )A .72B .62C .7D .73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B ∥CD ,AD ∥BCB .AD ∥BC ,AB =CD C .OA =OC ,OB =OD D .AB =CD ,AD =BC8.如图,己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B AD =,则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若AB AD =,则平行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 .若AB BC ⊥,则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D .若AC BD ⊥,则平行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如图,在矩形ABCD 中,O 为AC 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E 、F ,连接BF 交AC 于点M ,连接DE ,BO .若60COB ∠=︒,FO FC =.则下列结论:①FB 垂直平分OC ;②四边形DEBF 为菱形;③OC FB =;④2AM BM =;⑤:3:2BOM AOE S S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 10.如图,点E 为矩形ABCD 的边BC 上的点,DF AE ⊥于点F ,且DF AB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DE 平分AEC ∠B .ADE ∆为等腰三角形C .AF AB =D .AE BE EF =+ 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平分∠ADC ,AD =6,BE =2,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A .60B .30C .20D .1612.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E ,AD =8,AB =4,则重叠部分(即BDE )的面积为( )A .6B .7.5C .10D .2013.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正方形OMNQ 与ABCD 的边长均为a ,OM 与CD 相交于点E ,OQ 与BC 相交于点F ,且满足DE CF =,则两个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A .212aB .214aC .218a D .2116a 14.在Rt △ABC 中,∠C =90°,点P 在边AB 上.BC =6, AC =8, ( )A .若∠ACP=45°, 则CP=5B .若∠ACP=∠B ,则CP=5C .若∠ACP=45°,则CP=245D .若∠ACP=∠B ,则CP=2451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BC a =,将矩形纸片翻折,使点C 恰好落在对角线交点O 处,折痕为BE ,点E 在边CD 上,则CE 的长为( )A .12aB .25aC .32aD .33a 二、填空题16.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一条对角线长为8cm ,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cm 2.17.如图,在菱形ABCD 中,13cm AB =,24cm AC =,E ,F 分别是CD 和BC 的中点,连接EF 并延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则EG 的长度为________cm .18.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AC =,8BC =,点E 、F 分别在AC 、BC 上,将CEF △沿EF 翻折,使C 与AB 的中点M 重合,则CF 的长为______.19.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要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种情况)20.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AC 进行折叠,折叠后点D 落在点F 处,AF 交BC 于点E ,有下列结论:①ABF CFB ≌;②AE CE =;③//BF AC ;④BE CE =,其中正确结论的是__________.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顺次连接四边形1111D C B A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①四边形2222A B C D 是矩形;②四边形4444A B C D 是菱形;③四边形5555A B C D 的周长是4a b +.22.菱形有一个内角为120︒,较长的对角线长为63,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 23.如图,A B 、两点分别位于山脚的两端,小明想测量A B 、两点间的距离,于是想了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达到A B 、两点的点C ,找到AC BC 、的中点D 、E ,并且测出DE 的长为15m ,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m .24.如图,BD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在BA 和BD 上分别截取BE ,BF ,使BE =BF ;分别以E ,F 为圆心,以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D 内交于点G ,作射线BG 交AD 于点P ,若AP =3,则点P 到BD 的距离为_______.25.如图,将Rt△ABC沿着点B到A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BC=8,FO=2,平移距离为4,则四边形AOFD的面积为__.26.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取BC边中点E,作ED∥AB,EF∥AC,得到四边形EDAF,它的周长记作C1;取BE中点E1,作E1D1∥FB,E1F1∥EF,得到四边形E1D1FF1,它的周长记作C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C2020=__.参考答案三、解答题27.如图所示,小明在测量旗杆AB的高度时发现,国旗的升降绳自然下垂到地面时,还剩余0.3米,小明走到距离国旗底部6米的C处,把绳子拉直,绳子末端恰好位于他的头顶D处,假设小明的身高为1.5米,求旗杆AB的高度是多少米?28.已知:如图,ABCD 中,AE 、CF 分别是BAD ∠和BCD ∠的角平分线,分别交边DC 、AB 于点E 、F ,求证:AE CF =.29.我们学习过利用尺规作图平分一个任意角,而“利用尺规作图三等分一个任意角”曾是数学史上一大难题,之后被数学家证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人们可以通过折纸把一个角三等分,今天我们就通过折纸把一个直角三等分.操作如下:第一步:如图①,对折长方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沿EF 对折后,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平;第二步:如图②,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标记为点O ),并使折痕经过点B ;第三步:如图③,再展开纸片,得到折痕BR ,同时连接BO RO 、.这时就可以得到BR BO 、把直角ABC 三等分.为了说明这一方法的正确性,需要对其进行证明.如下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请补充完整,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④,线段EF 是长方形ABCD 对折后的折痕,BOR ∆是由BAR ∆沿BR 折叠后得到的三角形 ,求证:3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BD 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 、C 两点作,AE BD CF BD ⊥⊥,垂足分别为E 、F ,延长AE 、CF 分别交CD 、AB 于M 、N .(1)求证:四边形CMAN 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4,3DE FN ==.求BN 的长.。

初中数学数与式提高练习与难题和培优综合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中数学数与式提高练习与难题和培优综合题压轴题(含解析)-

32.若我们规定三角“
”表示为:abc;方框“
”表示为:(xm+yn).例
如: 题:
=1×19×3÷(24+31)=3.请根据这个规定解答下列问
(1)计算:
=;
(2)代数式
为完全平方式,则 k= ;
(3)解方程:
=6x2+7.
33.阅读与计算:对于任意实数 a,b,规定运算@的运算过程为:a@b=a2+ab.根
)=2016. ,求 的值.
28.已知
+
=0,求
的值.
29.已知 a2+b2﹣4a﹣2b+5=0,求
的值.
30.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个代数式的正确演算结果,随后用手掌捂住了一部分, 形式如下:


)÷ =
第 3页(共 72页)
(1)求所捂部分化简后的结果: (2)原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 吗?为什么? 31.阅读下列材料,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我们可以将任意三位数 (其中 a、b、c 分别表示百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 字和个位上的数字,且 a≠0),显然 =100a+10b+c;我们形如 和 的两个 三位数称为一对“姊妹数”(其中 x、y、z 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如:123 和 321 是一对姊妹数,678 和 876 是一对“姊妹数”. (1)写出任意两对“姊妹数”,并判断 2331 是否是一对“姊妹数”的和; (2)如果用 x 表示百位数字,求证:任意一对“姊妹数”的和能被 37 整除.
A.
B.
C.
D.
5.已知 a,b,c 分别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 2a4+2b4+c4=2a2c2+2b2c2,则△ ABC 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6.现有一列式子:①552﹣452;②5552﹣4452;③55552﹣44452…则第⑧个式子 的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1.1111111×1016 B.1.1111111×1027 C.1.111111×1056 D.1.1111111×1017 7.如图,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内装有高 a 厘米的墨水,将瓶盖盖好后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周培优提高作业
1.方法指导:
(1)解决动态几何型问题的策略:化“动”为“静”——利用运动中特殊点的位置将图形分类;“静”中求“动”——针对各类图形,分别解决动态问题。

(2)解决图形分割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猜想→实验操作→形成方案→严密计算与论证;图形分割问题的解题策略:比较原图形与分割后图形在边、角、面积等方面的变化是解决图形分割问题的着手点;
(3)新概念性几何题解题策略:正确理解问题中的“新概念”,然后抓住“新概念”的特征,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2.典例训练
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0cm,P,Q,M,N分别从A,B,C,D出发沿AD,BC,CB,DA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x cm(0
x ),则AP=2x cm,CM=3x cm,DN=x2cm.(1)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2)当x 为何值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A B
D
C P
Q M
N
例2.三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透明纸片,分别放在方格纸中,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并且平行四边形纸片的每个顶点与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如图1、图2、图3).分别在图1、图2、图3中,经过平行四边形纸片的任意一个顶点画一条裁剪线,沿此裁剪线将平行四边形纸片裁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几何图形.要求如下:
(1)在左边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中画一条裁剪线,然后在右边相对应的方格纸中,按实际大小画出所拼成的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
(2)裁成的两部分在拼成几何图形时要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
(3)所画出的几何图形的各顶点必须与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
图1
矩形(非正方形)图2 正方形
图3 有一个角是135°的三角形
(例3图)
例3.把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和EFG(其直角边长均为4)叠放
在一起(如图①),且使三角板EFG的
直角顶点G与三角板ABC的斜边中点O
重合.现将三角板EFG绕O点顺时针旋
转(旋转角α满足条件:0°<α<
90°),四边形CHGK是旋转过程中两三角板的重叠部分(如图②)。

(1)在上述旋转过程中,BH与CK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四边形CHGK的面积有何变化?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2)连接HK,在上述旋转过程中,设BH=x,△GKH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在(2)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
5 16?
若存在,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4.边形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上的点,如果到这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不相等,但到另一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则称这点为这个四边形的准等距点.如图l,点P为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点,PD=PB,PA≠PC,则点P为四边形ABCD的准等距点. (1)如图2,画出菱形ABCD的一个准等距点. (2)如图3,作出四边形ABCD的一个准等距点(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3)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P是AC上的点,PA≠PC,延长BP交CD于点E,延长DP交BC于点F,且∠CDF=∠CBE,CE=CF.求证:点P 是四边形AB CD的准等距点.
例1.(1)
(2)x=2或x=4 (3)不存在,理由略.
例2.
(1)
(2)
(3) 例3.(1)S 四边形CHGK 的面积为4,是一个定值;(2)y x x =-+12242 (0<x <4);(3)
当x =1或x =3时,△GHK 的面积均等于△ABC 的面积的5
16。

例4.解:(1)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在直线AC 上除线段AC 中点外的任意一
点都符合条件。

2)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C 的交点。

(3)连结DB ,证 △DCF≌△BCE(AAS), ∴CD=CB, ∴∠CDB=∠CBD. ∴∠PDB=∠PBD, ∴PD=P B , ∵PA≠PC ∴点P 是四边形ABCD 的准等距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