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低碳政策下多容量等级选址与配送问题研究_杨珺
碳补贴:生产企业or消费者?——基于集中决策两级低碳供应链优化视角

菊, 杨 景茜 : 碳 补贴 : 生 产企 业 o r 消费 者?
碳补贴 : 生产企 业o r 消费 者, 7
— —
基 于集 中决策两级低碳供 应链优 化视角
杨仕 辉 , 付 菊 , 杨 景 茜2
( 1 . 暨南大 学 经 济 学院 , 广东广州 5 1 0 6 3 2 ;
博弈 模 型 , 研 究政 府补 贴对 家 电产业 绿 色 供应 链 的影 响 。李 友 东 等 5 ] 从 低 碳 研 发 投入 产 出 的角度 构 建 了制 造商 和零 售 商 的利 润模 型 , 分 析 了低碳 研 发成本 分 摊系 数 和政 府低 碳 补 贴对 供 应链 低 碳化 研 发 投入 的影 响 。 S h i 和B i a n [ 6 建立 了政府 补贴 政策 下 收益共 享 契约 和数量 折 扣契 约 的供 应链 协调 模 型 , 分析 发 现 收益 共享 契 约 和数量 折 扣契 约都 能 消除 双重 边 际化 效应 , 实 现供 应链 协 调 。C a r o等 [ 7 ] 通过 联合 生产 模 型 , 研究 分 散 和集 中决 策 时 的最 优产 量 和供应 链联 合减 排 问题 。 第二 , 补 贴给 消费 者 。消费 者 的低 碳 消费 观念 、 习惯 、 行 为偏好 等都 会影 响 到企业 是否低 碳生 产 。朱庆华 和窦 一杰 同时考 虑消 费者 环境偏 好 和政 府补贴 政策 , 经 过 博 弈分 析 。 发 现政府 补 贴 政策 对促 进 生产 企 业 碳 减排 具有 重要 作用 。Wa n g和 Z h a o _ 9 ] 发 现政 府补 贴零 售商政 策 对生产 商 和零 售 商 的产 品定 价 、 利 润 等具 有作 用 。李媛 和赵 道致 _ 1 、 熊 中楷 等 [ 1 1 ] 分 别探 讨 了碳 税 税 率 和 消费 者 的低 碳 偏 好对 企 业 减 排率 和产 品 定 价 、 单 位产 品碳 排放 量和 供应链 成 员利 润 的不 同影 响 。柳键 和 邱 国斌 [ 1 分 析 了制造商 和零 售商 合 作及 非合 作 情景 下政 府补 贴消 费者 政策 的影 响 , 但 没 有 涉 及碳 减 排 效应 。We i 等[ 1 从 消 费者 和 企 业 的角 度 比较 了政 府 实行 消费 补贴 政策 前后 对双 渠道 闭环 供 应链 影 响 的差异 。H u a n g等 ¨ ] 借 助燃 料 汽 车供 应链 和 电动 车 供 应链 。 分 析政府 补 贴 消费者 政策 , 会促 进燃 料汽 车 和 电动 汽车 厂 商 的碳 减 排 。杨 仕 辉 和付 菊 ¨ 针对 低 碳产 品两 级供 应 链 中上 游制 造商 主导 的情 境 , 应用 S t a c k e l b e r g博弈 理论 分别 建立 了制 造商 和零售 商 在有无 消费 者补贴 时 的 分 散决 策 和集 中决 策博弈 模 型 。分 析 发现 , 政府 实施 消费 者 补贴 政 策 , 供 应 链 成 员也 能 间接 从 补贴 政 策 中获 得利 益 , 间接实 现 了补贴 供应 链企 业政 策 的 目的 , 且 企 业 合 作策 略更 优 :当单 位减 排 率补 贴 额 满足 一 定 条件 时, 能 够实 现供 应链 碳排 放总 量 的降低 和供应 链 的协 调 。 这 些研 究成 果 为政府 实施 补贴 政策 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 但是 , 这些 研究 没有 回答究 竟是将 补 贴给企 业好 . 还 是 补贴 给 消费者 更好 ?其 次 , 主要从 供应 链是 否 协调 和是 否 实现 了减排 来评 价 , 没 有考 虑 政 府补 贴 政 策 的动 机 —— 如 目标减 排还 是 总量控 制 ?到 目前 为止 , 也没有 发 现相关 成果 。本 文 的贡献 在于借 助低 碳供应 链分 析 框架 , 建 立碳 补贴 给 生产者 和 补贴 给消 费者博 弈模 型 , 从 总量 控制 和 目标 减 排 两方 面分 析 比较低 碳 补贴 政 策
决赛后二等 (公示)

吴杰 刘臻 张保生 万志军 孙仁金、钟宁宁 孙志强 刘益才 李百战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实践 科技 科技 实践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淮海工学院 惠州学院 江苏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刘海泽、冯哲、史建勇、时伟、刘佳、高洁 李鑫磊 李彦平 吕小龙 徐立鹤 吴敌 马哲 焦建辉 王思文、王莹、赵韡、陈建梅、马云龙、彭深、庄利 裴松,蔡中秋,李奇亮 刘小悦;冯云;董佳宁;侯新月;姜珊;刘思静;彭骏 陈永根,巢浩,董振营,马骥,李昊岚,邵帅,朱军 余雷模、王康、牛越、夏淯博、王晓宗 杜秀媛、刘盼盼、龚皓玥、卿菁
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哈电杯)二等奖名单(90个)
作品作者 严乐、刘慧敏、凌浩恕、赵冉、李金双、吴阿蒙、刘子焱 李子宜、朱美军、陈依可、李星祥 王泽予、徐明 李海航,杨姣姣 张露、陈昭、张振斌、雷浩、袁佳 刘晓枫、冯秦、闫凤平、魏小超、王佳磊、熊谣、彭绪意 陈建行、武红涛、王杰、任宏民、冯志金 袁杰、张瑞娜、李莉、徐辰、于天怡、黄晓芳、潘晓寒 张辉、刘志、刘国建、汪鹏、廖佩、刘依娜、张晓慧 焦阳、车琳、任莉、沈甘霖、王莉雅、张扬、陈百合 马英强、李强、张丽丽、朱德山、冀秀荣、孙永升、金锋 舒传业、李明、尚明达、李强、叶新、高鹏、李兆东 尹芳芳、余雷、金叶佳、龚广杰、李开创、陈俊功、吴石亮 许勇进、林云昊、林帅、涂云鑫、黄满琴、郑晓燕 刘国航、林凡凯、黄睿、蓝锦锋、韦秀萍 石振强、于泽浩、刘岩、王萌 回彦弘、郭家敏、梁爱学、张宇、夏伟、杜明赛、谢海涛 周杨,喻宗浩,李军涛,周天,常长长 余奥亚,唐巍,郭永军,吴天昊,崔斌,周琳 程瑜、袁昭旭、李宁、王东炜、刘鑫佳 詹瀚林,许金鑫,朴依彤,丁有爽,余蔡伙 吴东阳、贾晓峰、赵乐、刘超 薛骅,黄彬,王源涛 高红、许静贤、庄锐、施泽斌、熊腾杰 刘瑞龙 白鹤鹏 林子阳 穆海鹏 张驰、何静、张妍、孙秀艳、荆爽、姬阳阳、吴秀蕾 指导教师 谢静超 刘应书 张公正 马国利 商福民 冯 雷 刘代飞 刘鸣 陈兴文 蔡九菊、刘武 印万忠 郑胜 王军 于岩 古小东 秦洪德 李晓明 张昊春 张昊春 曹登庆 胡清华 孙锐 高继慧 何映平、张德拉 王振辉、朱金达 董谦 作品类型 实践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实践 科技 科技 实践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实践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科技 实践
电力物资应急配送体系最优路径模型设计

电力物资应急配送体系最优路径模型设计作者简介:杨淑霞,女,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电力市场经济分析研究方向;樊煜坤(1990-),女,湖北宜昌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系统建立与仿真优化。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电力物资应急配送是快速恢复供电生产的保证。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建立起高效、便捷的电力物资应急配送体系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建立电力物资应急配送体系过程中,要以恢复电力运输能力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物资分配运送体系,完善我国电力物资配送机制。
标签:电力物资;提高;应急物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损失,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力物资应急配送体系,提高我国电力企业对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本文通过分析建立电力物资应急配送体系模型,为我国电力企业开展电力物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几点建议。
通过图书文献、网络资源以及实地调研,全面搜集节国内外电力应急物资配送路线算法和优化模型发展状况的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资料;然后分别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形成适合本课题的成功经验,给出国内外电力应急物资配送路线优化的研究现状。
1 电力物资应急配送体系模型在本文中,将电网中各个物资仓库和被破坏的输电线路设为各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距离代表在两个节点之中运送物资的具体事件。
在我国,电力物资应急工作有明显的复杂性。
第一,我国夏季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在各个季节中,无明显发生自然灾害的规律,增加了电力物资急配送的困难性。
第二,我国频发自然灾害的地区广,加深了电力物资急配送的复杂性。
灾后电网能够及时得到恢复供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力应急物资的及时有效供应,通过对电力应急物资配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地保障事故的及时修复与提升电网的整体安全性。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在本文中引入物资管理学中应急物流配送管理的理念,结合电网运行及应急物资需求的特点着力解决电力应急物资配送体系中的最优路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引入对称三角模糊数表示时间的不确定性,结合保障率标准制定最优计划。
双碳政策下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双碳政策下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熊杨;王娟
【期刊名称】《物流工程与管理》
【年(卷),期】2022(44)10
【摘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测算11省市在2003-2018年间的碳排放量后利用LMDI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解了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和人口规模对物流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起主要的反向抑制作用;空间维度上,区域碳排放量差异扩大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抑制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由2003年的能源结构和强度转换成2018年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
最后,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三方面提出发展低碳物流的建议。
【总页数】5页(P89-93)
【作者】熊杨;王娟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1
【相关文献】
1.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双碳”背景
下长江经济带耕地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4.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5.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的脱钩及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重心法选址案例研究

J g-J i-多重心法选址案例研究:XIANDAIYINGXIAO牛东来武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北京100070)摘要: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配送中心时,合理的配送中心选址可以大大降低其运营成本。
本文对解决多设施选址问题中的多重心法进行了实例计算,在手工Excel迭代计算过程中,发现每次的计算结果都只是局部最优 解。
经过分析,是由于初始分组情况不同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不同,为解决此问题,采用计算机程序遍历分组情况,计算每种情 况的选址结果与运费,最后通过比较,得到总运费最小的全局最优解。
关键词:多重心法;选址;迭代;计算机程序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1.152A Case Study of Multiple Gravity Method Site SelectionNIU Donglai WU Jia(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Beijing , 100070) Abstract:Distribution cente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m odern logistics systems.Whe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distribution centers,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ir operating costs.In this paper,the multiple gravity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facility site selection is calculated by an example.In the process of manual Excel iterative calculation,it is found that each calculation result is only a local optimal solution.A fter analysis,it is because of d ifferent initial grouping conditions that the final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different.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a computer program was used to traverse the grouping cases,calculate the location result and freight cost of each case,and finally get the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with the minimum total freight cost through comparison.Key words rmultiple gravity methods,Site selection,iterative method,computer programs1.引言设施选址的方法有很多,重心法是其中之一。
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跨部门合作

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跨部门合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跨部门合作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在跨部门合作方面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挑战。
一、政策支持的跨部门合作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跨部门合作是确保政策有效实施的基础。
1. 政策制定与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是政策制定的基础。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绿色低碳发展委员会或机构,由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确保政策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通过充分协商与沟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诉求与行动计划,以此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2. 资金投入与调配政府应当通过跨部门合作,整合各部门的财政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例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与财政部门合作,制定绿色创新基金项目,支持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跨部门合作可以确保资金的高效调配,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
3. 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的机制,实现政策的全面落实。
通过共享数据和信息,部门可以更好地协调和合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全面管理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激励机制的跨部门合作激励机制是刺激企业和个人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
跨部门合作能够提升激励机制的效果,有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 税收优惠与奖励政策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跨部门合作,制定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
税务部门可以与环保部门合作,推出减税和降费的政策,为环保企业提供支持与激励;同时,奖励机构可以与科技创新部门合作,设立奖金和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 跨部门合作的宣传与教育政府各部门应当联合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知和参与度。
绩效评估视角下我国CO2排放的地区差异及随机收敛

绩 效 评 估 视 角下 我 国 C O 2排 放 的
地 区差异及随机收敛
杨 骞 刘 华 军
( 1 . 山东财经大学公 共管理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2 .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
[ 摘
要] 在 当前工业化和城 市化加速发展 的关键 时期,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必须要 与经济发展结合 起来 予以
考虑 , 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与经济增长 的“ 双赢” 。二氧 化碳 排放 绩效指标 衡量二 氧化碳减 排条 件下 经济发 展状 况, 能够 『 本现 二氧化碳减排 与经 济发展 的“ 双赢” 程度 。通 过研 究发现 : 为提 高这 种“ 双赢 ” 程度, 要充分发 挥技术 进 步对二氧化碳 排放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 , 同时通 过优 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扭转技术效率对 二氧化碳 排放 绩效提 升
生 产技 术框 架 下的方 向性距 离 函数模 型 , 在对 1 9 9 5
—
素指标多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某一要素的比值来
表示 , 虽 易于 理解 和操 作 , 却 无法 反映碳 绩 效是 能源 消费 、 经 济发 展等 多要 素共 同作 用的结 果 , 而全要 素
指标 则 可 以弥补 以上 不 足 , 因此 全 要 素碳 排 放 绩 效
[ 基金项 目] 本 文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能源效率 的区域差异及节能指标分解研究” ( 项 目编号 : 1 2 C J L 0 6 6 ) 、 全国统 计科研 计 划 项 目“ 碳 减排 约 束 下 中 国能 源 效 率 的统 计 测 度 、 地 区差 异 及 分 解 方 法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全国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获奖名单

专 业
指
导
委
员
一等奖
会
指导教师姓名 毕凌岚、冯月、于洋 陈彦光、吕斌、汪芳
市
规
划
国
陈岚、杨祖贵、成受明、 孙音、陈鸿、陈春华
高
佳作奖
院校名称 作品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江西师范 假如爱有天意——南昌市培智学校智障儿童生活状况调 虞振亚、越飞、衷国圆、 曾艳、刘丽 大学 查 李琴 林心怡、邱白嫣、陈文 福州大学 榕城脉动——福州内河整治后市民使用综合评价调查 赵立珍、樊海强 静、刘桂云 青岛理工 刘龙、王龙、李硕、姚 青岛固定献血点分布调研 刘一光、祈丽艳 大学 凯 北京林业 廉冰洁、田琳琳、高丹、 李翅、曹珊、达婷、 共享&共赢——北京市馆际互借发展状况调查 大学 丁欣荣 刘东云、钱云 大连理工 赵中杰、葛梦莹、张贲、 李健、沈娜 城市伪名片——大连市俄罗斯风情街现状调研 姚斌 大学 车行有阻,路在何方——长沙市南阳街社区自行车租用 余磊、陈程、袁洲、吴 张妲、邹芳、李洪 霜 长沙理工 试点现状调查 大学 储函霖、潘志斌、周陈 从蓝图到现实——湖南某大学新建校区使用后情况调研 王浩钰 斌、杨小伟 马道城功——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北路慢行空间调研 王芳芳、张洺铭 郭丽霞、董秀明 内蒙古工 公“援”效应——呼和浩特市满都海公园防灾避难功能 王宝音、李晓庆、张国 业大学 郭丽霞、白洁 调研 华、吴一凡 牛焕强、李春聚、姜 河北建筑 何去何从的被遗忘村落——水源地保护与村落发展的调 崔琳、王秋实、刘晓倩、 唐晓乐 乖妮 工程学院 查 湖南城市 重拾童年的伊甸园——益阳市住区儿童游憩活动空间的 童妙、单晓艳、谭春艳、 陈国平、李秋莲、谭 文伟龙 学院 调查报告 健妹周莎莎 “林厕智比”——公共厕所“如厕难”问题调研与解决 凌梦芷、梁国杰、张嘉 广州大学 姜浩、骆尔褆、漆平 策略 颖、张鸿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5期2014年 5月 中国管理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Vol.22,No.5May, 2014文章编号:1003-207(2014)05-0051-10低碳政策下多容量等级选址与配送问题研究杨 珺,卢 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本文研究了在供应链运作中考虑不同碳排放政策对于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碳排放的多容量等级配送中心选址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在高排放条件下企业选址呈现小型分散式结构;在低排放条件下企业选址呈大型集中式结构。
并从四种不同的碳排放政策角度研究比较这些政策对企业物流配送模式、运营成本和碳排放量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排放政策的分析发现在每种政策下政府都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策略来引导企业有效的进行节能减排,进而发现企业在碳交易政策下的减排效果较好,也较容易接受这种政策。
关键词:选址模型;碳排放政策;碳交易;减排中图分类号:C931;O22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2-05-04;修订日期:2013-05-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093,71320107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63033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HUST:2013QN101)作者简介:杨珺(197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优化、供应链管理.1 引言当前,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无节制排放引起的全球暖化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
自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后,各国纷纷立法控制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量。
中国政府也于2009年提出在2020年之前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50%。
法国政府于2011年开始实行碳标签制度,要求所有产品必须披露产品环境信息以控制碳排放。
在这种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特别是供应链中有关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很多学者都对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研究,例如再制造产品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绿色制造[2-3],逆向物流[4-5],绿色采购[6]等等。
而对于供应链管理者来说中如何平衡运营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对碳足迹[7]的管理将成为降低供应链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例如2007年沃尔玛宣布将开始要求其供应商测定碳足迹并寻求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青岛啤酒通过缩小包装箱打印字体来降低油墨使用量。
除了运用新能源、低碳排放设施以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运营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减少碳排放。
例如丹马士通过降低船舶航速,调整物流线路来降低碳排放。
乐购(TESCO)上海根据卖场运行状况和营业习惯,对照明时间进行合理化分配以降低用电量。
因此如何从运营管理的角度来控制碳排放量成为当前企业环保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供应链中有很多组成部分都涉及到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生产、包装、运输和库存等流程。
而优化采购、降低运输速度、优化配送网络、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提高循环和逆向物流利用率是五个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8]。
因此,为了达到显著减排的目的,在决策物流配送网络的优化策略时需要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素对设施选址、任务分配和运输配送的影响。
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是物流优化中的传统问题。
近年来由于在运作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绿色供应链中设施选址问题的优化研究。
有很多文献研究逆向物流和闭环供应链的选址问题。
晏妮娜等[9]建立了基于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提供商从事物料回收的多级闭环供应链模型。
Sahyouni,Savaskan和Daskin[10]提出三种基于正向和逆向供应链网络中综合配送与产品回收的选址模型。
Jayaraman[11]提出了再制造/配送设施选址问题,并对制造批量、转运和再制造产品库存进行优化。
何波[12]研究了废弃物回收的多层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废弃物中转站的选址模型。
然而以上文献并没有直接将碳足迹以及低碳政策作为考量因素来研究绿色供应链网络问题。
而Benjaafar[13]首次在批量订货模型中加入碳排放因素,建立了基于碳足迹的批量订货模型,分析了排放政策是如何对批量订货模型的决策产生影响。
Hua等[14]研究了在碳交易机制下碳交易价格和排放限制对库存决策的影响,建立基于碳足迹的EOQ模型。
这些文献都是从订货策略和库存策略来考量碳排放政策对决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物流企业的配送模式角度来分析比较不同的碳排放政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在配送中心设计中,选址决策和配送中心容量的选择是关系到物流成本和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成本和碳排放量存在“效益背反(Trade Off)”规律。
本文研究低碳条件下多级容量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比较不同碳排放政策对三级配送系统中多容量设施选址配送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的比较研究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物流运营成本、排放量和配送网络结构。
2 模型的建立因为容量固定的选址决策可能产生设施的布局与客户需求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设施由于容量限制,无法为附近的客户提供足够的服务;而另外一些设施可能仅为少数的客户提供服务,设施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因此,在多容量等级设施选址问题中,除了设施位置作为决策变量以外,容量等级也是决策变量,可以对设施位置、设施数量、容量等进行整体优化,减少这种不均衡的情况。
2.1 问题的描述对多容量等级选址模型问题有如下描述:供应链网络为三级网络结构,包括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需求点(如图1);备选点和需求点已知;需求点的需求为确定型需求;配送中心的初始平均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已知;配送车辆种类唯一。
2.2 模型参数常量:F={1,2,…,F}:工厂f集合;I={1,2,…,I}:配送中心i集合;J={1,2,…,J}:需求点j的集合;K={1,2,…,K}:容量等级k的集合;gik:在备选点i建设容量等级为k的配送中心建设成本分摊;vik:在备选点i建设容量等级为k的配送中心单位运营成本;cik:在备选点i建设容量等级为k的配送中心的图1 配送网络结构图最大容量;dj:需求点j的需求;lfi:供应商f到配送中心i距离;lij:配送中心i到需求点j距离;b:单位运输费。
决策变量:yfi:供应商f运输到配送中心i的货运量;xijk:从容量等级为k的配送中心i配送到需求点j的货物量;zik:表示如果在i点建立容量等级为k的配送中心则zik=1,否则zik=0。
2.3 多级容量设施选址决策基本模型min∑i∈I∑k∈Kgikzik+∑i∈I∑k∈Kvikcikzik+b(∑i∈I∑j∈J∑k∈Kxijklij+∑f∈F∑i∈Iyfilfi)(1)s.t.∑i∈I∑k∈Kxijk=dj(2)∑j∈Jxijk"cikzik(3)∑j∈J∑k∈Kxijk=∑f∈Fyfi(4)zik≤1(5)xijk≥0,yik≥0(6)zik=0,1(7)目标函数式(1)为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成本最小;约束(2)保证各需求点的需求必须被满足;约束(3)表示配送中心能够容纳配送的货物;约束(4)使配送中心货物的输入量等于输出量;约束(5)保证每个配送中心只能有一个容量等级;约束(6)、(7)是对变量的整数约束。
3 基于碳足迹的多容量等级选址模型本节将考虑四种不同的碳排放政策对于选址决·25·中国管理科学 2014年策的影响,这四种政策分别是强制排放政策,碳税政策,碳交易政策,碳补偿政策。
为了分析这几种政策对决策的影响,我们将在模型中引入碳足迹以衡量碳排放量。
3.1 强制排放政策下多容量选址模型在强制排放(Emission Cap)政策下对企业的生产设置严格的排放限制,企业只能在给定的限制之内来安排生产,如果超过排放限制企业将被勒令停产调整,直到排放量达到限制标准。
因此在强制排放条件下模型中增加排放的强制约束。
为了描述这种政策对决策的影响,在模型中增加如下碳足迹参数:︵gik:在i点建设容量等级为k的配送中心的建设碳排放量分摊;b(:单位运输排放;v(ik:容量等级为k配送中心的单位运营排放;L:排放上限。
Model I:min∑i∈I∑k∈Kgikzik+∑i∈I∑k∈Kvikcikzik+b(∑i∈I∑j∈J∑k∈Kxijklij+∑f∈F∑i∈Iyfilfi)s.t.∑i∈I∑k∈K︵gikzik+∑i∈I∑k∈Kv(ikcikzik+b((∑i∈I∑j∈J∑k∈Kxijklij+∑f∈F∑i∈Iyfilfi)≤L(8)同时,(2)-(7)成立。
约束(8)为排放约束,表示企业根据不同排放单位的碳足迹计算得到的实际总排放量,只能在允许的排放限额之内安排生产。
3.2 碳税政策下多容量选址模型碳税(Carbon Tax)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所征收的税。
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
与强制排放政策不同的是碳税政策条件下不对企业设置严格的排放限制,但是对企业排放的每单位碳按照税率α征收排放税。
因此企业总的成本中必须加上排放成本,而总成本中物流运营成本和排放成本存在效益背反(Trade Off)规律。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根据不同的碳税率来平衡物流运营成本和排放成本以使得总成本最优。
Model II:min∑i∈I∑k∈Kgikzik+∑i∈I∑k∈Kvikcikzik+b(∑i∈I∑j∈J∑k∈Kxijklij+∑f∈F∑i∈Iyfilfi)+a[∑i∈I∑k∈K︵gikzik+∑i∈I∑k∈Kv(ikcikzik+b((∑i∈I∑j∈J∑k∈Kxijklij+∑f∈F∑i∈Iyfilfi)](9)s.t.(2)-(7)成立。
约束(9)是碳税政策下目标函数,目标函数由物流运营成本和排放成本组成。
α表示碳税率。
3.3 碳交易政策下多容量选址模型碳交易(Carbon Trade)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其基本原理是,每个企业有一定量的排放额度,如果企业排放量超出给定的排放额度就必须向外购买排放差额,而如果企业排放量没有超过排放限额,则可以将节省的排放额向外出售。
现今全球已建成4个碳交易所即欧盟排放权交易所(EU ETS),英国排放权交易所(UK ETG),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洲气候交易所(ACX)。
而中国将在天津设立一所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以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方式促进节能减排。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研究碳交易机制对企业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