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的词典释义应予修正

合集下载

北洋人物志:大西南马帮

北洋人物志:大西南马帮

北洋人物志:大西南马帮马帮,是由大西南地区赶马人组成的民间运输组织,是穿行茶马古道的一支特殊队伍。

自秦汉起,马帮打通内陆、成都到云南、东南亚、古印度通道,往来贩运贵重物品。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饮茶习惯由此风行藏地,西藏与内陆开始频繁的“茶马互市”,由此形成长盛不衰的“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马帮贩运的大宗货物是盐、茶、铜;鸦片战争后,马帮一度走私鸦片。

马帮马帮分专业帮和拼伙帮,专业帮多指单独私家长期单独经营,拼伙帮由两个以上马帮短期合伙。

一般贩运利润丰厚的货物,锅头与客户一旦议定便绝无二话,重义守信获得口碑甚佳,因而形成颇有影响的大马帮,比如明清时期云南鹤庆帮、大理帮和腾冲帮。

据《续云南通志长编》载,民国年间“滇茶除销本省外,以销四川、康、藏为大宗,间销安南、暹罗、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

”20世纪60年代前,往来于云贵高原、滇藏高原、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广袤的高山丛林之间,由于要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军阀、土匪的骚扰盘剥,马帮逐渐形成严格的组织、帮规、习俗禁忌和行话。

马帮出没深山野外马帮组织分为掌帮、锅头、班、把。

掌帮即掌帮锅头,由帮内众锅头推举作为大马帮总统领;锅头是马帮中有独立活动能力的基本单位,也即一个马帮小商队,同时锅头也是该单位的带头人,在穿着打扮、队伍行进时最为出彩,一般由聪明老练、精明能干的人充任;班一般由6把以上组编,每把设一个“马脚子”一班由25到30匹牲口组成,把则由每4匹牲口编成。

马匹是当地善走山路的大理马和骡马,大理马负重65-80公斤,骡马负重可达80至120公斤,日行30至35公里。

专业马帮拥有马匹少则数十匹,多者上千匹。

马帮三要素——人、马、货马帮禁忌一般指言语和行动两方面,比如吃饭方面先喂骡马再做饭、先吃完洗自己筷子、落最后者洗锅碗等等。

无论何人但犯忌讳,就要挨一顿数落,还要出钱请客打牙祭,严重的就逐出马帮。

赶马人皆为男性青壮年,锅头一般配有负责账务的二锅头,较大的马帮一般设前哨、后卫、马夫、伙头、岐头(医生)等分工明确的职位,锅头与赶马人通常由同乡、宗亲、帮会等社会关系联结,内部较为紧密团结。

马帮的故事

马帮的故事

马帮的故事周五,和眼睛们出去秋游,虽然舟车劳顿,但是活动的过程还是很开心的。

宋姐不仅爬了山,摘了梨,还和你们一起滚了草地。

更重要的是,宋姐见识了我的眼睛们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强大。

强大的组织能力,强大的团队合作能力,强大的个人素养。

你们有脑子,有方法,有组织,有协调,有宽容,有纪律,有温暖。

所以你们将来不论创造出什么样的未来和奇迹,宋姐都不会感到意外。

马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帮内为什么对认路和做饭很重视?帮内有何帮规?为什么要以马帮的故事为主题呢?宋姐这个逻辑控又忍不住百度了,收集到了如下信息。

马帮的产生马帮是近代云南的主要运输工具。

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和1935年滇缅公路通车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

所有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

即便是在两条交通干线开通以后,云南除交通干线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

云南茶文化的发展也主要依靠的是马帮。

马帮所经历的冒险性是人所共称道的,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冒险精神。

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这种冒险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意上的冒险。

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

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

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

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

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

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

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

马帮的造句

马帮的造句

马帮的造句马帮的造句马帮拼音【注音】: ma bang马帮解释【意思】:驮运货物的马队。

马帮造句:1、现在,每天都有马帮从东坝经过。

2、马帮他们跑腿,厨房菜园使他们健康而营养充足。

3、拥有一个令人喜爱的名号和充满神奇药力的普洱茶,被认为由公元8世纪的马帮商人发明,他们把茶叶压缩成砖为了方便运输。

4、当古桥活到现在它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桥了,桥下的清流早已随着马帮而逝。

5、全靠不畏艰辛的藏民肩挑手扛和商旅的驼队及马帮一年又一年。

6、我呀,觉得马帮太辛苦了。

7、一匹马帮他的疆绳弄上泡沫。

8、蜥蜴,蝎子,秃鹫和掠食性的鸟类以及半人马帮并不罕见,还有一个地精的小分队在枯黄盆地里开采石油。

9、进出国境的非机动车辆和马帮等,必须接受边防检查站的检查。

10、距离一条河流上的老吊桥不远,从前商人马帮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到缅甸和印度都频繁地经过这里。

11、在云南,马帮的发展演化过程,其实也是云南社会和商品经济得到不断开发与发展的过程。

12、我们马帮辛苦一年。

13、不清楚她是如何闯入一个劫匪组建的马帮旅行队,继而被匪徒带走并贩卖为奴的。

14、云南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马帮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15、斗转星移,如今,偶尔还可以遇上马帮,听到清脆的马铃声。

16、马帮人留下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景仰、学习的`。

17、马帮那么牛B,开个英文专栏来让本虎王跟你们PK好咩?18、这个事实,因为以往的马帮运输而更加得到促进。

19、塞斯纳208大马帮离开明星,爱达荷州博伊西附近,周七夜途中谢尔顿在华盛顿州西北部的奥林匹亚。

20、剧中人物关系复杂,从高官、富贾、公开党、马帮、土匪等,共同交错,组成了一部迂回传奇的时期大剧。

21、小店里有手工制作的精美挂件,有仿制的马帮铃铛,有很奇特的衣服,有木雕,还有东吧纸制品。

22、“歇马场”顾名思义,就是供东来西往的马帮歇息之用。

23、这种写作在海南表达自身欲望、寻找灵魂与身体整合的《马帮城》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马帮的结构类型

马帮的结构类型

马帮的结构类型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

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

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

马帮,有专业帮和拼伙帮之分。

专业帮多系一单独私家长期经营的马帮;拼伙帮由两个以上不大的马帮合伙组成,属短期性质。

马帮是一个商业运作的群体,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同时他们也要与别的形形色色的人来往打交道,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生意上的需要,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宽容、亲和与合作的精神。

形容马帮的句子

形容马帮的句子

形容马帮的句子
嘿,朋友!你知道马帮吗?那可不是一般的队伍!
想象一下,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一群骏马奔腾而过,马背上驮着沉甸甸的货物,马蹄声如同战鼓,这就是马帮!他们就像是穿梭在山林间的勇士,带着使命和希望前行。

马帮的每一匹马都有着独特的个性。

有的马温顺乖巧,仿佛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有的马则充满了活力,时不时撒个欢儿,像是在向大自然展示自己的力量。

这不就像咱们身边的朋友,有的沉稳,有的活泼?
马帮的人们呢,更是了不起!他们相互依靠,相互帮助。

在漫长的路途上,一起面对狂风暴雨,一起抵御山贼土匪。

他们之间的默契,就好像是多年的老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思。

有一次,我亲眼看到马帮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一匹马不小心失了蹄,眼看就要摔下山崖,这时候马帮的兄弟们齐心协力,硬是把马和货物都救了回来。

这场景,难道不令人动容吗?
马帮,他们是勇敢的行者,是大山里的传奇!他们用坚韧和毅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觉得,马帮不仅仅是一支运输队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课件
提示:可从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着手。
收获平台:
说说你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收获了 … … 我体会到了 … … 我还想学习 … …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反思
溜索——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 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除渡人外,亦可渡货物、 牲畜等。
马帮——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 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知识必备 文体知识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马帮汉子飞渡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 高峻、险恶,也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不迫、英勇无惧的姿 态。作者借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
①赞扬了人类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②赞美了在自然面前,人类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人 生态度。
积累拓展
学校正在开展“美文共读”活动,请你将《溜 索》一文推荐给大家,并写一段推荐语。
写牛的退缩畏惧以及惊恐失态的样子,与我的惊恐相互映衬,侧 面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反衬马帮汉子的勇敢坚定、身手敏捷 。
“我”的惊恐
动作描写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
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
写鹰的勇敢敏捷,以鹰喻人,正 面 衬 托 马帮汉子的勇敢矫健、无 所畏惧的形象特点,同时也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马字旁一个大

马字旁一个大

马字旁一个大
马字旁一个大:驮tuó 或duò
驮是一个汉语汉字,读作tuó 或duò,读tuó时,表示用背部承载人或物体,是动词;读duò时,指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

《汉书·匈奴传》等均有相关记载。

常见词组有驮马、驮轿、韦驮、驮子、驮畜等。

[ tuó ]
用背部承载人或物体:~运。

这匹马能~四袋粮食。

他~着我过了河。

[ duò ]
1.[驮子](duò ·zi)
2.牲口驮(tuó)着的货物:把~卸下来,让牲口休息一会儿。

3.用于牲口驮(tuó)着的货物:来了三~货
〈名〉
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goods on draught animals]。

如:驮垛(又称驮担、驮装、驮子。

捆扎成垛供驮运的货物或行李) 〈动〉
1.(形声。

从马,大声。

本作「佗」。

《说文》:「负何也。

」本义:骡马负载东西)
2.同本义[carry on the back]
驮,负物也。

——《说文新附》
其奇畜则橐佗。

——《汉书•匈奴传上》。

师古曰:「橐佗,言能负橐囊而驮物也。

」。

走马帮的文案

走马帮的文案

走马帮的文案走马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马帮是为了贸易为了生存去做的一种冒险。

马帮面对大自然的冒险而形成的一种对生死的考验。

人喘马累,残云翠岭一抹斜阳挂远山,林高青葱山岭连绵高处,可一览山小,身在山每一步都步步惊心。

山高路远峰回千转,溪水谷间流,不大的路,走出了一条马帮的路。

山还是那个山春水润泽,夏云缭绕,秋月星辉,冬雪寒风。

这么一条路上有一个走马帮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我们期待的是惊险而故事的人期待的是平安。

林立,出生于马帮家十代马帮后人,家族通过走马帮冒险,家里面也可以说是积攒了一些钱。

富在深山有远亲,林家在康乾盛世时是官宦之家,后因林家遭人嫉妒排挤举家搬到西南兴戍边境,朝廷念其功劳让其自由边贸往来,林立爷爷在世时,家族生意兴隆,社会安定人民富足。

至林爷爷去世后,马帮留给两个儿子经营,大儿子林然是林立父亲负责运输,二叔林测负责管账,自林立出生一来给家里增添喜欢。

林测虽然颇会精算数,但因年少走马摔断了腿,落下了生育残疾。

在林爷爷在世时向来看好二叔,因此事而不得在临终时把家族生意交个大儿子林然。

至此往后兄弟日渐疏远,林测渐渐开始嗜酒成性,意志堕落。

苦劝不听,还积下怨恨。

林然带领马帮搞得风生水起,林测人心胸狭窄眼看不见他哥的好,由于近年粮食价格好,林然决定去远一点的地方运粮食回来卖。

从养马人家周水那里租一批马托运粮食。

林测听说大哥要去把运粮食决定勾结匪患,除掉林然霸占家产。

养马人周水有个女儿就叫周美,其女颇为懂事,林然每次到周家都会备以厚礼带上儿子,林然甚是看好周家女儿,自小认识可算青梅竹马。

林然他一直家教甚严一直靠着祖辈的勤俭以养德要求儿子。

儿子平时管教甚严,其母是张氏,信佛平时看见穷人都会助人施善,言传身教其儿子。

周水女儿周美也是冰雪聪明十几后亭亭玉立。

林然决定亲自冒险运粮后,便是打算回来让儿子风光的娶回周美,也算搞得好名利两全其美的好事。

眼见侄子将成婚,二叔心生歹意,眼见自己孤独终老,心情更是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能 用 骡 子 。 我们 这 支 马 帮 是 国
意要骡子” 。 《 唐 山 广播 电 视 报》
2 0 1 5 年第 0 8 / 0 9 期第4 4 页 。 刊 登
《 动物 中 的打 仗 能 手》 一文 。文 中
内 专 为 山路 施 工 而 设 置 的 。 ” 2 0 1 4 年1 O 月1 3 日 中央 电 视 台 《 新 闻3 O分》 栏 目报 道 :国 庆 长假 期
鞭” ,在现 代 汉语 语 言 生活 中除 用
来 赶 马 以外 ,赶 骡 、赶 驴 、赶 牛 等 均 用 马 鞭 。所 以 , 《 现 代汉 语 词典》 《 汉 语 大 词 典》 和 龚 学 胜
使 用 价 值 和 世 界 战 争 史 上 的 辉 煌
功 绩 不 亚 于 马 匹 .甚 至 于 超 过 马 匹 。这 些运 输 工 具 和 作 战 装 备 不
辉 业 绩 。吉 罗 马 军 团 在 行 军 打 仗
时 ,每十 个 战士 就 配 备一 匹骡 子 。
间 ,云 南 德 钦 县 梅 里 雪 山景 区管
用具 ……供 人 骑坐 或 驮 东 西 ” 。此
外 。说 服 力 最 强 的 还 有 “ 马戏 ”

那 么 挑 嘴 ,半 筐 青 草 一 块 豆 饼 即
可 喂 饱 。成 本 比 养 马 低 廉 得 多 。 因 此 ,工 于 算 计 的 马 帮 头 ,都 愿
名 义 上 是 马 帮 驮 运 条 石 。可 为 什 么不 用马 而 用 骡 子 ? 他 说 : “ 翻
亦 可找 到 有 力的 实证 。 园 实 施 改 扩 建 工 程 ,在 高 耸 的 凤
支 有 几 十 匹 脚 力 的 马 帮 ,也 只
有 一 两 匹 马 。其 余 的都 是 骡 子 。 ” 原 因就 是 , “ 骡 子 是 马 和 驴 的 杂 交 ,体 格 普 遍 比 马 大 。虽 不 及 马
书第1 3 8 页纪 实 得 非常 详 细 :
是 别 的 ,正 是骡 多 马 少 的骡 马 队 ,
甚至 是 有骡 无 马 的 “ 骡马队” 。这

主编 《 现 代 汉 语 大 词 典》 等 ,都 对该词注释 为 “ 泛 指 赶 牲 口的 鞭 子” 。又 如 “ 马鞍” ,字 面 上 是 安 放 在马 背 上 供 人 骑 坐 的 用 具 。实 际 上 ,该 词 具 有 明 显 的 包 括 义 : 骡 、驴 等 畜 均 用 这 种 器 具 供 人 骑 坐 或 驮 运 东 西 。所 以 ,于 明善 主 编 《 中 华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等 对 该
马 文 化义 。 其他一些 “ 马”词语跟 “ 马 帮 ”一样 ,受汉 民族马 文 化 制 约 , 亦 可 表 达 明 显 的 泛 指 、包 括 义 。
现 代 汉语 的 语言 生 活 中 , “ 马帮 ”

词 的实 际含 义 却 与辞 书 的 上 述
释 义 是 相 矛 盾 、相 冲 突 的 。也 就 是言 语 表 层结 构 的 显 现 形 式 同其 深 层 结 构 所传 达 的 文 化 内涵 互 相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语 言 研 究 所
编 《 现代 汉 语 词典 》 、李 行 健主 编
《 现 代 汉 语规 范 词 典》 ,甚 至 罗 竹
“ 马帮’ ’ 的词典释义应予修正
母 闫德胜
的 文 化 内涵 。所 以 。 “ 驮 运 货 物
风主 编 的 《 汉 语大 词 典》 ,这 些最
奔驰 如 风 。但 耐 力 强 ,善 于 在 陡 峭 的 山 路 上 负 重 驮 运 ; 且不 像 马
凰 山南 北 两 坡铺 砌 条石 阶 梯 山路 。

条 条 数 百 斤 重 的 规 整 长 方 形 巨
石 ,全 部 由 山东 德 州 雇 来 的 马 帮
驮 运 到 山上 ,而 实 际作 业 的 却 是 十 余 匹骡 子 。笔 者 询 问管 理 人 员 ,
词注释为 “ 固 定 在 骡 马 等 背上 的
“ 云南 多 山 ,交 通不 便 ,边 远 地 区 运 送 货 物 ,全 靠 畜 力 ,故 而 马 帮 盛 行 。其 实 ,称 为 马 帮 ,还 不 如 称 为 骡 帮 更 确 切 些 。 因 为 即 使 是

点 ,在近 年 的社 会 语 言生 活 中 , 2 0 0 9 年 春 季 ,唐 山市 城 市 公
抵触 ,名 不副 实 。 儿童文学作家 沈石溪在 《 斑 羚 飞渡 ・ 老 马 威 尼》 ( 浙 江 少 年儿
童 出版 社 2 0 1 3 年3 月第2 8 次印刷)

而且 。 “ 马 ” 词 语 的 这 些 文 化 释 义 均 已 见 诸 有 关 辞 书 。例 如 “ 马
可 见 。骡 子 在 交 通 运 输 业 的
虎 、熊 、猴 、狗 等 各 种驯f 兽 或 杂 技 表 演 ,甚 至多 穿 插有 丑 角 表演 。 2 0 1 4 年3 月 出版 的 《 新 华 汉 语 词 典》索性将 “ 马 戏”注释为 “ 人
与动 物 的共 同表演 ” 。 所 以 ,类 推 可 知 ,在 当 下 各
介 绍 了骡 子 在 世 界 战 争 史 上 的 光
具权威的汉语辞书对 “ 马 帮 ”一 常用词都注释为 “ 驮 运 货 物 的马
队” 。这 一骨 牌效 应 ,使 其 他 各 种 汉 语 词 典 的 编 纂 者 都 采 用 该 释 义
来 标注 “ 马 帮” 。然 而 多 年来 ,在
以骡 为主 的骡马 队 ” ,才是 “ 马
帮 ” 一 词 的 真 实 含 义— —汉 民 族
词 。马 戏 ,原 为 古 代 的 一 种 技
艺 ,唐 宋 时专 指 驯马 和 马术 表 演 。 根据 《 现汉》 《 辞海》 《 现 代 汉
语 大 词 典 》 等 权 威 辞 书 ,马 戏 , 现 在 除驯 马 以外 ,还包 括 驯 对 不 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