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释义与词义研究

合集下载

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

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

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
词义研究是对一个词汇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以了解其语义特征、范畴、义原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词汇。

词义研究的方法包括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等,可以通过语料库、语言实验等方式进行。

辞书释义是将词汇的意义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人们查阅和理解。

辞书释义通常包含该词汇的基本义、引申义、用法、例句等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简明的解释。

辞书释义的编写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知识,同时也需要考虑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专业学习参考书目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专业学习参考书目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参考书目(征求意见稿)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

2、《训诂简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0年。

3、《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4、《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5、《训诂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

6、《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7、《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苏宝荣,商务印书馆,2000年。

8、《说文解字今注》,苏宝荣,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9、《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11、《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年。

12、《汉字基本知识》,孙钧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13、《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张之强,北京出版社, 1979年。

14、《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年。

15、《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中华书局, 1956年。

1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0年。

18、《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年。

现代汉语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4、《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

5、《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商务印书馆,1962年。

6、《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79年。

7、《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1982年。

8、《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1979年。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较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较研究

52《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较研究周连英(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摘 要: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词条收录、义项收录、词义解释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同时,参照相关工具书和语料库,就《现代汉语词典》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目、义项收录方面,存在词条义项多收、少收的现象;在释义方面,存在释义不准确、义域不恰当、释义无着落以及循环释义等现象。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较2019年第7期总第685期MODERN CHINESENo.7General No.685现代语文作者简介:周连英,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一部不断反映语言发展状况、促进语言规范的中型语文工具书,是我国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词典。

《现汉》具有收词精当、释义准确、举例典型等优点,经过不断修订,至第七版更为完善[1]。

由于词典编纂规模较大,《现汉》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之处。

本文主要参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2](以下简称《规范》),辅之以《现代汉语大词典》[3](以下简称《大词典》)、《实用现代汉语词典》[4](以下简称《实用》)、《新版实用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5](以下简称《新版实用》)和《新华词典》[6],以及相关语料库,就《现汉》词典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

吕叔湘曾说过:“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

”[7](P132)我们把《现汉》和《规范》进行对比,主要目的是以《规范》为参照,从二者的差异入手,发现《现汉》有待改进之处。

本文主要从词条收录、义项收录和词义解释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胡明扬等在《词典学概论》中提出了语文词典的选词原则,主要有价值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规范、描写原则[8](P224)。

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

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

形成过程就是根据相似原则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而转喻则是相接近或相关的不同 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事物。与传统的词义理论相比来看,认知语言学不仅 可以知道词义演变的结果,还能细致地描写词义扩展的过程,探索出词义演变的内在联 系。可以说,对于词义演变原因,认知语言学的解释力更强,这恰好弥补了传统词义学 的不足。

段玉裁及其弟子对词义引申有诸多论述,他主要是在许氏说解本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 求字之本义及其依据,并以此为出发点,探求其引申义与假借义。近代学者章太炎、黄 侃等对引申也有论述,他们是从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着眼来考察字之本义、引申 义、假借义的。而现代训诂学家陆宗达、王宁两位先生更是集其大成,继承并发展了章 黄学说。陆宗达、王宁较早总结了传统引申的研究成果,他们指出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 本形式,词义引申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理性的引申、状所的引申、礼俗的引申。 此外对词义引申的依据他们也进行了探讨,认为词义的特点是引申的依据,词义被捕捉 到的特点往往不止一个,被捕捉的特点越多,引申的方向越多。因而显示出词义引申的 多向性和多重性。有的学者致力于对古代训诂材料中词义引申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逐 渐将词义引申研究纳入到现代词义理论的范畴,根据词由本义到引申义演变过程的特 点,归纳出相应的类型,显现出词义引申过程的相似性和引申序列的规律性。
传统词汇语义学将词义的变化归因于历史和社会的因素,或笼统地指出心理联想在 词义演变中的作用,对语言演变内在机制的认识不够深入。认知语言学研究从人的认知 能力出发解释词义变异的原因,认知因素才能说明词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隐 喻"和“转喻"作为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对词义的发展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人类认 知世界时根据事物特征和认知规则对不同事物进行归纳分类形成不同的认知域。隐喻的

词典释义中的词义和语素义

词典释义中的词义和语素义

词典释义中的词义和语素义
张联荣
【期刊名称】《辞书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从词典的释义看,一个字表示的意义有五种情况。

1.一个字表示一个语素义。

2.一个字表示一个意思,既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3.一个字表示几个语素义。

4.一个字表示几个意思,其中有的是词义,有的是语素义。

5.一个字表示几个词义,其中有的也可以构成语素义。

考察释义中的词义和语素义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认识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

第二,有助于认定词的同一性。

第三,帮助我们考察汉语词汇的发展。

第四,对于词典编纂来说,认定语素的同一性和通过释例显示词义和语素义的区分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考察词义和语素义有助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总页数】9页(P33-41)
【作者】张联荣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 [J], 王丽
2.动词义位中内化的概念角色在词典释义中的体现 [J], 于屏方
3.“出”、“入”语素义分析——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基础上的再探索 [J], 史锡尧
4.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再论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J], 陈汝法
5.词义学与词典学研究的新成果——读《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 [J], 许威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言专业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阅读书目一、通论《现代汉语》(增订本),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上、中、下),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二、语音*《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音系学基础》,王理嘉,语文出版社1991年。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

《汉语节律学》,吴洁敏、朱宏达,语文出版社,2001年。

三、词汇、语义《词汇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

《语义学》,利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

《语义学》,徐烈炯,语文出版社,1990年《语义研究》,石安石,语文出版社,1994年。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1995年。

*《汉语语义学》,贾彦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词汇语义学》,张志毅、张庆云,商务印书馆,2001年。

四、语法《现代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年。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79年。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2年。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82年。

《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5年。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商务印书馆,1985年。

《中国语法学史》,龚千炎,语文出版社,1987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商务印书馆,1993年。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例如: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释亲)
门侧之堂谓之塾。(释宫)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释器)
大鼓谓之鼖(fén),小者谓之应(yìng)。(释乐)
历史定位
在历史上,《尔雅》备受推崇,这是由于《尔雅》汇总、解释了先秦古籍中的许多古词古义,成为儒生们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学习《尔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识鸟兽草木虫鱼之名,增长各种知识。在汉代《尔雅》就被视为儒家经典。唐文宗开成年间刻开成石经时,列入经部。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事实上,《尔雅》并不是经,也不是某一部经书的附庸,它是一本独立的词典。人们借助于这部词典的帮助,可以阅读古籍,进行古代词汇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增长各种知识。
欧阳修《诗本义》说:“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朱熹则说:“《尔雅》是取传注以作,后人却以《尔雅》证传注。” [2]
而李学勤先生认为:《尔雅》作为“经”,不是偶然的,并不是凑在经部里的。古代的“经”,有的如《诗》、《书》、《易》的经文、《春秋》的经文等,是自古流传的基本文献,当时教育所必需的,有的则是解说引申上述文献的,如《易》的十翼、《礼》的《礼记》,《春秋》的三传等。《尔雅》是周代以至汉初历世学者解经的一种汇编,号称解经的钥匙。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由于《尔雅》在文字训诂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自它以后的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文字学、方言学乃至医药本草著作,都基本遵循了它的体例。后世还出了许多仿照《尔雅》写的著作,被称为“群雅”,由研究《尔雅》也产生了“雅学”。

《宋书》复音词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释义问题探讨

《宋书》复音词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释义问题探讨
“ 赫南 仲 , 赫 薄伐 西戎 。 又《 经 ・ 月 》 “ ” 诗 六 :薄伐猃 狁 。 在《 经 》 ” 诗 时
1 辞 书研 究 2 1 8 0 0年 第 5期
代 , 薄” “ 还仅仅 是作 为一个相对 独立 的虚词成 分 出现 的 , 学界 也把 它定性 为衬字 。严格 地说 , 当时“ 薄伐 ” 多 只能算 一 个短 语 。但 最 在 中古 汉语 中 , 因为《 经 》 诗 的经 典性质 , 该短语 被人们赋 予 了固定 的含义 , 以一 个整体 的复 音形 式 作为 古语 词屡 屡 出现 在 中古 文 并 献 中 。例如《 府诗集 ・ 吹 曲辞 四 ・ 山高 》 “ 旅 薄伐 , 首 乐 鼓 巫 :王 传 来 至京 师 。《 书 ・ 楚传 》“ 王薄 伐 , 锐 长驱 , 次辽 阳, ”晋 孙 :宣 猛 师 而 城 池不 守 。 据 统计 , 样 的形式 和语 义 见 于《 书 》 ” 这 魏 4次 、 晋 书 》 《 2 次 、梁 书》 《 1次 、 陈书 》 《 3次 、 北 齐书 》 《 3次 、 周 书 》 《 1次 、 隋 书 》 《 6 次, 使用 频率是 相当高 的 。该复 音词在结 构上是 附加式 的 ,薄” “ 已 经 发展成 词头 , 在语义上 是“ 征伐 、 讨伐 ” 的意思 。“ 薄伐 河朔” 是 就 说讨 伐北 方 。《 大词典 》 《 举 老残 游记 》 十 回释“ 第 薄伐 ” 敲击 一义 , 但 漏落 了它的另 一个主要 义项 “ 征伐 、 伐 ” 伐” 诗 经 》 讨 。“ 在《 时代 作 为单音 词义 项有 二 : 是“ 一 敲击 ” 如 《 经 ・ , 诗 采芑 》 “ : 钲人 伐鼓 , 陈师鞠旅 。又 “ 鼓 渊 渊 , ” 伐 振旅 阗 阗” 二 是 “ 伐 ” ; 讨 。后 代 以词 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