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运动第2课时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1.3.2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之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南半球
太阳直射点移 动的方向
由赤道向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 线向赤道
由赤道向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 线向赤道
思考 假如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太阳直射点怎么移
动?
思 假如黄赤交角是30 °,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范围怎么变
化?
考
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间接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分别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时的太阳直射点。 3、画出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太 阳 直 射 点
夏至
6月22日
春分
3月21日
秋分
9月23日
北极圈
3月21日北回归线
第二年春分
赤道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的
南极圈
回
归
运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动
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比例法:昼夜弧长的度数÷15°=昼夜长 (2)已知日出、日落,求昼长
T T 昼长= 日落- 日出=上午×2=下午×2
(3)纬度对称
C
纬度φB=纬度φH CB=AD
昼A+昼B=24h 昼A+夜B=24h
D
A
(4)日期对称 AB日期关于经线对称,昼夜长短相等。
A
B
4时 6时
8时
请指出A、B、C三点日出各为几点?昼长各是多少? A点昼长与B点昼长有什么关系?
1800
900w O
900E
18时
(1)
A
0时
N
第1章 第3节 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主要是自转 和公转运动的叠加运动。 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 的。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黄赤交角
• 概念: • 大小: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 定的时间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 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知 识 回 顾: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 1.自转特征: 中心:假象的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方向: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点15°h 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公转特征: 中心: 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 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夏至 6月22日
(1月初)
近日点
远日点 (7月初)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23 ° 26 ´ N~23 ° 26 ´ S 太阳直射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回归线 23°26´N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南回归线 23°26´S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6°34´N 23°26´N
23°26´S
太 阳 光
66°太阳直射赤道
66°34´N
23°26´N
23°26´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平分
66°34´S
冬至日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运动的第二部分内容。
地球的公转涉及到的知识有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
方向和周期是学生能基本理解的知识,可以结合自转去理解。
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给学生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地球的公转这一节课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空间思维去想象地球公转时,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而七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演示地球公转以此理解公转的季节变化,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每个季节每天昼夜长短的不同。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插画,说说:不同季节,人们做了哪些活动?为什么会产生季节的变化?学生:春季的时候,农民播种耕作;夏季的时候,人们穿上的凉爽的短袖吃西瓜;秋季的时候,农民收割稻谷;冬季的时候,人们穿上了棉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地球的公转,探索地球公转的奥秘。
【讲授新课】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一)概念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并阅读课文第23页第一段文字,说说: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时区 东八区 西五区
区时 8月8日20:00 8月8日 7:00
探究 :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 航行之后,水兵们发现,在航海日记中丢失了整 整一天的记录!为什么?
(3)国际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
国 际
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
界线,称为国际日界线。
想一想:
学以致用
《环球世界八十天》
斐利亚斯·福格从伦敦出发,向 东经过土耳其、印度、中国、 太平洋、美国,以坚定的意志 克服了无数的自然和人为的障 碍,终于回到伦敦,很遗憾比 预定的时间晚了几分钟。
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偏移原因:由于地球自转 北半球右偏
偏移规律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上不偏
快乐体验
0°
课堂小结
1、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周期是1个太阳日。
2、时差: 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 相差1小时。时区与区时的计算,国际日界 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上不偏。
标准经线 区时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 中央经线上的地方 时,作为全区共同 使用的时间。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中央经线
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实际使用的区时 太平洋时间 山地时间 中部时间 东部时间
西8区 西7区
西6区 西5区
▪实际使用的区时
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
东八区中央经线 120°E的地方时
思考
2008年夏季奥运会于北京时间8月8日 20:00开幕,纽约(75°W)的王先 生应于当地时间几点收看转播?
动手算一算
当北京市(116°E)的地方时为10时, 求孝感(114°E)的地方时?
地球运动-第二课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画一画
P.15 图1.18
黄
赤
交
角
示
意
图
① 画出地球
② 画出黄道面
③ 利用量角器画出赤道面(过地 心和黄道面相交23°26')
④ 过地心垂直于赤道面画出地轴 (标出北极星、地球自转方向 以及南极、北极)
⑤ 画出南北回归线(标出纬度)
⑥ 垂直于黄道面做辅助线,定位 并画出南北极圈(标出纬度)
作图步骤
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b 6月22日
夏至
3月21日 春分
a
c
9月23日 秋分
d
12月22日 冬至
阳公转的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③分别画出地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处的位置
④标出地轴、北极星、地球自转方向、南北两极
⑤画出赤道 ⑥连接太阳的球心与地心
南极圈
南寒带
9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检查纠错
应如何去画?
·B
·A
·C
·E ·D
①根据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我 们将全球划分为哪五个热量带?
90°N
五 66°34'N 带23°26'N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的 热 带 0°
赤道
划②23征这°和五26气个'S候热特量征带两分方别面南具来有说什回。么样归的特线点?从天文特
分 南温带
⑦观察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
3月21日 春分
a
b 6月22日 夏至
⑧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c
9月23日 秋分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课时2 课件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07:32 16:52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个地区太阳高度最高 的时刻为正中午。
观察一天中太阳高度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家乡有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 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 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 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 66.5°S、66.5°N是出现极昼、 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 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极昼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极夜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在下图中的A、B、C三点,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多?哪一 点获得热量最少?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直射
斜射
A点获得热量最多,C点获得热量最少
规律: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热量越少。 (2)光线直射获得热量多,还是斜射获得热量多?
直射:获得热量多;
斜射:获得热量少
30°
60°
90°
(二)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太阳直射 点位置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月21日 赤道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次递减
6月21日 北回归线
23.5°N及其以北达 一年最高
9月23日 赤道
12月22 日
南回归线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次递减
现象1: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察春分、秋分光照图,分析完成如下表内的现象探究。
太
阳 昼夜等长
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公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公转】1.教材图1.21是地球公转的示意。
它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和与太阳相对位置等。
第二,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图中显示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地球所处的位置与日期。
其中,夏至日的日期在2010—2050年这段时间里多数为6月21日,因此教材上夏至日的日期写的是“6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季节就不断更替。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由于季节变换的情况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人们的生活也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教材图1.22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场景作为对话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其中,在农业方面常见的影响有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时间;在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有不同季节的穿衣变化、出行游玩的季节安排等。
3.教材图1.23是地球上的五带,此图便于学生认识五带的范围,以及每个温度带的特点。
地球公转,以及相关的季节变换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问题都比较复杂,往往要涉及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内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能力,尽可能做到在符合逻辑关系的前提下,简化内容,重现象描述,轻原理解析。
4.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围绕地球仪上的回归线和极圈展开,说明回归线和极圈的特殊性、它们是如何被命名的和具有的特殊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 地球运动 自转的现象

第一章行星地球主备:蒋福祥审定:曾琪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目标1.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
2.了解晨昏线概念、昼夜交替的周期。
3.掌握晨昏线的判断以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的规律。
4.学会时间的计算,合理解释一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实例。
【超前预习】三、地球自转的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自身○66________,太阳光线为平行光,任何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半个球面,称为○67________半球,另半个球面背向阳光为○68________半球。
(2)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昼夜不停地○69________,周期为○70________。
(3)昼夜半球与太阳高度:昼夜半球的交界线为○71________线,太阳高度为○72 ________,晨线上各地正在○73________,昏线上各地正在○74________;昼半球上太阳高度○75________,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76________,夜半球上太阳高度○77________。
2.时差(1)地方时:地球的自转,使得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点,总是先看到日出,时间○78 ________。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79________。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80________。
(2)特殊点、线的地方时昼半球中央经线:○81________,夜半球中央经线:○82____。
晨线与赤道交点:○83________,昏线与赤道交点:○84____。
(3)时区的划分和区时时区划分:每隔经度○85________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86________个时区。
时区:每个时区○87________的地方时,在每一个时区内,时间差不超过○88________小时,国际标准时间是指○89________。
○90________和○91________时刻相同,但日期差1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1年9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
2.复习经纬线的划分,明确时区的划分规律
3.掌握晨昏线的判别和地方时、区时计算方法
4.了解地转偏向力的及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晨昏线的判别和地方时、区时计算方法
难点:地方时、区时计算方法
【课前预习】
三、昼夜交替与时差
1.昼夜交替
(1)探究讨论: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答:a.地球本身是一个的球体。
b.太阳光:平行照射。
C.地球运动:。
(2)分界线:。
(3)周期:(24小时)。
2.地方时
(1)成因:由于,同一地区,东边比西边地点的时间要。
(2)概念: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3.时区和区时
(1)时区划分:右图中共可划分个时区,每个
时区跨经度15º,A是,B是, C是。
(2)区时:每个时区的地方时。
【探究讨论】中国使用哪个时区的区时,它是如何确
定的?
答:中国使用区时,即经线上的地方时。
(3)区时的换算:图中B与C相差多少小时?
答:a.换算: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相差。
b.B与 C相差。
(4)国际日界线:图中D与E合称,中央经线为,该经线为,即为国际日界线。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南半球向,赤道上偏转。
一、复习检测
1.说明地球自转的特点、周期和速度。
2.说明地球公转的特点、轨道和周期
3.说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二、重难点突破
1.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二至(夏至、冬至)时跟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º/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光照图上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方法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3)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º,地方时增加4分钟。
(4)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4.区时的计算方法
(1)如果已知经度,不知时区.求时区:
该地所在时区==(该地经度十7.5)÷15(注:取整数)。
或者:该地所在时区==该地经度÷15(注:小数点后第一位四舍五入,取整数)。
该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该地为西经度即在西时区。
(2)求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士时区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则用“十”,反之,各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则用“一”。
(注意:①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1天。
②统一时间标准:公式中的两个时间必须都是区时。
)
5.怎样根据经度数的变化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由于东经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
向减小,所以东经度数逐渐增加的方向或西经度数逐渐减小的方向为地
球的自转方向。
反之,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以确定东经度或西经度。
如右图中的A点即为45ºE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度,
如图中的B点即为45ºW。
三、典例剖析
【例1】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那么AB表示的是晨线还是昏线?【例2】计算东经116°所在的时区
【例3】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各题。
(1)该图是以为中心的示意图。
(2)P点在N点的方向。
(3)弧MPN为线,其中弧MP是线,弧PN是线。
四、巩固检测
1.读右图,回答(l)~(3)题。
(1)图中A点的时刻为,B点的日出时间是;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小时。
(2)图中A、B、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º的是点,等于0º的是点。
(3)图中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是点,与B 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
D
点需要再过小时才能刚刚见
到太阳。
五、小结
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的形成与周期
2、晨昏线及其判别
3、地方时与区时
4、日界线
水平地转偏向力
1.通过我国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
A.120ºE B.东九区中央经线
C.120”W D.116ºE(通过北京的经线)
2.希腊雅典(东2区)1 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A.13时B.次日凌晨1时C.次日17 时D.23时
3.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D.5月l日9时
4.当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经度为()
A.116ºE B.124ºE C.104E D.136ºE
5.某地经度为115ºE,属于哪个时区()
A .东二区B.西八区B.东八区D.东七区
6.读图填空:
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黎明的是;处于黄昏的是。
7.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昼夜半球的角度看,NS线是线。
(2)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A点是点。
与A点正
相对的地方是点。
【课前自学】
三、1、(1)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不停地自转
(2)晨昏线(分为昼弧和夜弧)
(3)太阳日
2、(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纬度早
3、(1)24 中时区(或零时区)东一区西一区
(2)中央经线东八120ºE
(3)1小时2小时
(4)东西十二区180ºE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四、2、右偏左偏没有
【课堂探究】
三、典例剖析
【例1】昏线
【例2】解法一:116÷15=7.733333 (小数点后第一位四舍五入,取整数为8) 解法二(116+7.5)÷15=8.23333 (取整数为8)
因此,E116ºE所在的时区为东8区
四、巩固检测
1、(1)12点 2点 8
(2)D B
(3)D C 4
【课后拓展】
1—5 ABBAB
6.ACD B
7.(1)昏
(2)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