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 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神奇的“眼睛”教案5word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神奇的“眼睛”教案5word版

沪科版《4.7神奇的“眼睛”》教案(简案)
[目标要求]
1.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难点:理解各“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
引:
结构:凸透镜
一、放大镜原理: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原理:目镜凸透镜
二、显微镜物镜
原理::物镜放大的实像;目镜再实像放大的虚像
400多年前,荷兰的詹森13岁。

、原理:目镜凸透镜
三、望远镜物镜
原理::物镜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实像放大的虚像
利波波塞的荷兰眼商人1609伽利略(一凸一凹)
四、照相机结构:镜头(凸透镜)、快门、光圈、调焦环、胶片
原理: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全身像变为半身像如何调节?
一、投影仪:结构:镜头(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原理:物体在一倍、二倍焦距之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平面镜改变光路
作业:。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神奇的眼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眼睛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1.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神奇的眼睛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基本构造:展示眼睛的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眼睛的基本构造,如眼皮、眼球、瞳孔等;3.功能介绍:讲解眼睛的功能,如看东西、调节焦距等,并通过视频演示眼睛如何工作;4.游戏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眼睛的功能,如蒙眼感知、看图找不同等;5.保护眼睛: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用眼方法和注意事项;6.动手制作: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护眼小道具,如护眼罩、眼保健操卡片等;六、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构造的认知我选择了生动的图片和模型来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眼睛的内部结构。

在介绍基本构造时,我特别强调了瞳孔的作用,它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能够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多少,保护眼睛免受强光的伤害。

我还引导孩子们注意到,眼睛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协作的,只有当它们正常工作时,我们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世界。

二、功能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使用了视频来演示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在视频中,我展示了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节课将以“神奇的眼睛”为主题,介绍眼睛的结构、功能和故障。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眼睛的基础知识,理解常见的视力问题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和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教师用几幅图展示眼睛结构和眼疾病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让学生思考眼睛的作用和价值,并启发学生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引出本课的话题,“神奇的眼睛”。

2.理论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眼睛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每个部位的作用和功能,同时,老师将在课堂上demo或用视频介绍相关眼睛解剖学知识。

3.常见眼病接下来,教师将介绍常见的眼部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色盲等,以及其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此部分可以通过图表示例、配合案例等方式进行呈现。

4.眼睛保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师将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眼睛,包括注意用眼卫生、远离电子产品、合理休息、适当运动等,并告诫学生不要盲目使用眼药水和近视眼镜等产品。

5.巩固练习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将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眼睛的结构、功用和维护方法,并把所述内容做归纳性总结。

6.课堂反思本堂课将进行课堂反思环节,让学生对本堂课程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并写下自己今后的理解和行动。

教学目标•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常见的视力问题及其治疗方法。

•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如何保护眼睛健康。

•提高学生对眼睛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课程层次和适用性本课程适用于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材,同时也适用于其它年级和教材对于眼睛知识的介绍部分。

课程总结本堂课主要介绍了眼睛的神秘和重要性,通过图像和文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眼睛结构和功能。

在此基础上,课程介绍了常见的眼病,如近视、远视和散光,并介绍了如何保护眼睛健康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眼睛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物理:4.7《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第八年级)

物理:4.7《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第八年级)
课件演示成像原理学生解释
学生回答构造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小的物体能看到了,远处的物体怎么看到?
介绍各种望远镜有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有的是一凸一凹。
也是凸透镜,成像特点?
简单解释幻灯机使用方法。
有两部分相当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仪器?成像特点?应用:拍近景,像距变大。拍远景,像距变小。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放大正立虚象成像原理解释
第四章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教案
课题
神奇的眼睛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对物理的热爱。
2、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重点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难点
照相机、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备注
引课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幻灯机
照相机
人眼能看清0.1毫米的物体,再小就看不清了怎么办?
放大镜是凸透镜,焦距很小。成像特点?
有目镜和物镜
简单了解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望远镜
简单了解
倒立放大实象
镜头相当凸透镜,胶片相当光屏。
倒立缩小实象。
掌握应用,怎样调节像距。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能解释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现象;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视物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 教学重点:掌握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明塑料尺、玻璃板、透镜;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凸透镜和凹透镜演示:利用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和透镜,现场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透镜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矫正近视和远视:讲解如何通过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近视和远视,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视物原理;2.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副眼镜的镜片,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说明理由。

2. 答案:根据眼镜镜片的形状和厚度,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7 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7 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4.7 神奇的“眼睛”--显微镜和望
远镜》课时教案
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分别是“什么镜”+“什么镜”
教学方法:阅读、观察法
活动资料:显微镜、望远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策划备注
[来源:
数理化
网]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并不
陌生,那你知道他们的结构
吗?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
题。

激发学
生兴
趣。

显微镜教学出示生物显微镜;
说出各部分结构
1、学生观察显微
镜;
2、说出各部分的作

3、阅读教材,总结
显微镜是如何工作

培养学
生自学
能力。

4、说出显微镜的“两镜”分别相当于学过的什么镜?
望远镜出示望远镜
说出各部分结构
1、学生观察望远镜
2、说出各部分的作

3、阅读教材,总结
望远镜是如何工作

4、说出望远镜的
“两镜”分别相当
于学过的什么镜?
培养学
生自学
能力。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 ,1、2、3
题。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1、2、3题。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本堂课知识讨论、回答。

板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的结构:“幻灯机”+“放大镜”
2、望远镜的结构:“照相机”+“放大镜”
教学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与眼睛,第6节神奇的眼睛。

2. 详细内容:(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能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凸透镜、光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思考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知识讲解:(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和近视、远视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一支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请问像是放大还是缩小?(2) 一个人站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地方,他在凸透镜中的像是什么形状?2. 答案:(1) 像是放大;(2)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的成像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里的物镜、目镜的作用。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教学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二)进行新课一.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

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

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二.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

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

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

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还有吗?生丙:还有超声显微镜。

这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声学显微镜,又简称声镜。

原理是利用物体声学特性的差异来显示物体,所谓物体声学特性指的是声阻抗率和声衰减,它们与物质的弹性和黏性有关。

超声显微镜给出的是物体的声学像或弹性像。

超声显微镜不需透光,对样本片不需染色,不要损坏样品表面即可进行内层观察,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验等。

生丁:我还知道场离子显微镜。

一种分辨率极高(2—3nm),能直接用于观察金属表面原子的分析装置,简称FIM。

FIM是一种点投影的显微镜,它与通常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不同,它成像时不使用磁或静电透镜,是由所谓成像气体的“场电离”过程来完成的。

师: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大家以掌声鼓励。

下面请大家看课件播放的动画及配文。

画面一:显微镜构造成像过程配文: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的。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f物短,目镜的焦距f目较长。

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像的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的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到清楚一些。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的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的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画面二: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配文:电子显微镜一般是利用电子透镜聚焦电子束,形成放大倍数很高的物体图像的设备,属于电子光学仪器。

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披长比光波要低几个量级,所以有高分辨成像的能力。

一种透镜式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到0.3nm。

为解决纳米级检测与加工等问题,美国IBM公司的G. Binnig等人于1982年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于1986年又相继制出可用于绝缘材料检测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两镜均可达到原子级的分辨率(十分之一纳米),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金。

扫描电子隧道显微镜的基础是量子力学揭示的隧道效应。

继后,又有人研制出磁力显微镜(MFM)与静电力显微镜(EFM)等等,形成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族。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在此后的发展是由表面几何形体的检测到表面微观物理量的检测,从表面检测又发展到对表面进行原子级的加工和修整。

在探针上施加一定的偏压,它可以从工作表面“浮获”一个原子,然后将其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再予以释放。

因此,就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原子操作,或分子组装。

有人曾以STM针尖移动被吸附在Ni原子表面的Xe原子,组成“IBM”三个字,每个字母的长度仅为4nm。

我国科学家在隧道显微镜下,成功地将24个铜原子在铁厚子表面围成一圈。

纳术技术就是在隧道显微技术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三.望远镜。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组实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

师:远处的物体真的被放大了吗?课件演示动画: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过程。

配文: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师:有疑问吗?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生甲:哈勃望远镜。

生乙:射电望远镜。

板书:3.望远镜四.照相机和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师:你能说说照相机的构造吗?生:镜头、机壳、调焦装置、取景窗、快门按钮……师:照相机的“像”是怎么形成的?生: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亡,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讲得很好,下面请看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照相机的构造、成像过程。

师:照相机的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板书:4.照相机和投影仪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的构造和成像过程。

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用途。

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第七节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3.望远镜。

4.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工作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

【布置作业】3、4、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