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秸秆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秸秆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秸秆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作者:丛后罗孙鹏朱信明刘希春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4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综述了目前国内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材料的情况。

介绍了秸秆的主要成分、结构特点及其作为复合材料原料再利用的可能及环保意义。

重点介绍了秸秆/塑料复合材料、秸秆/橡胶复合材料、秸秆/水泥混凝土材料、秸秆功能复合材料、秸秆人造板材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特点和不足之处。

最后,分析了秸秆复合材料制备中的主要问题,对秸秆复合材料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秸秆塑料橡胶复合材料1 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产量达数亿吨。

据农业部项目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秸秆总产量达到7.5亿吨。

目前,我国利用农作物秸秆的主要途径有:秸秆还田,作为饲料使用,作为能源,作为工业原料,作为复合材料使用等。

但是总的看来,秸秆的利用率还是较低,利用不科学,焚烧现象仍然存在。

因此,科学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具有重要的环保和经济价值。

农作物秸秆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其中纤维素是秸秆纤维的主要成分,其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性能不均一。

X-射线研究认为,纤维素是由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交错连接而成的二相体系,其中还有许多的空隙,一般认为,天然纤维素的结晶度为70%左右,它具有较高的模量。

因此,秸秆可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增强材料使用。

它与许多无机及合成纤维相比有许多优点,如价廉、易得、密度低,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加工能耗小,而且具有可再生性和生态环境相容性,对环境污染及人体危害小。

将天然农作物秸秆作为填料或增强材料的研究是当前复合材料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用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材料,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在国外,天然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经被用于汽车工业、建筑业、运输业、航空业等。

2 秸秆复合材料秸秆复合材料是以秸秆为原料,与塑料、橡胶、热固性树脂等其它材料进行复合,利用特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出可用于环保、木塑产品生产的高品质、高附加值功能性的复合材料。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秸秆纤维是指秸秆中所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秸秆纤维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保、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秸秆纤维的来源、性质、研究现状和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一、秸秆纤维的来源和性质秸秆纤维的来源主要是农作物的秸秆,如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茎秆。

这些秸秆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成分,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工可以得到秸秆纤维。

秸秆纤维的生产成本低廉,且来源广泛,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土木工程材料。

秸秆纤维的主要性质包括机械性能、耐久性和导热性能等。

研究表明,秸秆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可以作为增强材料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中;秸秆纤维还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的使用寿命;秸秆纤维的导热性较差,可以用于土木工程中的隔热材料,具有一定的节能环保效果。

二、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混凝土方面,研究发现添加适量的秸秆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和抗裂性能,使得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在水泥和沥青材料方面,秸秆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稠度和粘合性,改善其流变性能,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国内外学者还对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隔热材料、土壤改良材料、声学材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新应用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为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从环保节能的角度来看,秸秆纤维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代替一些传统的高能耗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植物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发展现状

植物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发展现状
2 植物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优势 2 . 1 资源 丰富 目前在 自然界 中大约 6 0 O 0 O亿 的植物纤维 ,我 国拥有 的农
等植 物纤 维具有大长径 比、较高强度 、较大表面积 ,比起其他 纤维 材料 ,植物纤维具有更高 的韧性 , 与水泥及其相关 制品相 结合 ,能够提高水 泥基 材的粘着 强度 和抗 拉强 度。
参考文献
【 1 】M . S a r i g a p h u t i , S . P. S h a h ,K. D. Vi n s o n . S h r i n k a g e c r a c k i n g a n d
在 上世纪 8 0年代 末 ,我 国就 开展 了和植物纤 维增强水 泥 材料 的相关会 议 ,开启 了我 国研究植物 纤维水泥 材料 的先 例 , 随后 国内诸多专家学者进行相关 的探索研究 。 曹玉莲等对植物纤维建筑 的节能 、环保 、安全 特性进行分 析并指 出 : 植物纤维建筑原材料具有 良好 的原 生态特性 ,并且 生产 和施 工过程几 乎达到零 污染 ;同时 能够 有效 吸收地震波 , 从而有效地避免 了因地震等 自然灾害造成 的生命财产损失 。 肖力光等人根据秸秆萃取物会在碱性环境 中析 出的特点对 玉米秸秆进行 了预处理 ,实验结果得 知 : 表面改性剂有助于增 强秸秆与基体 的包裹性 ,并且非 常有利 于复合材料 吸水 率的降 低和强度的提高 。 李超飞 等利用落锤多次循环 的方式对稻草纤维混凝 土进行 抗冲击试验 ,研究表 明 : 混凝土 添加不 同状态 的稻草纤 维后抗
1 国 内 外研 究 现 状 1 . 1 国 外研 究现 状
2 0世纪初 期 ,美 国科学家 H . F . P o r t e r 发表 的第 一篇关于钢 纤维增强 混凝 土性 能受到了当时学者 的广 泛关 注。 到2 O 世纪 7 0年代 中期 ,纤维水 泥制品的研究和运用开始 进入 到一个 高速发 展阶段 。8 0 年代起 , 更多的国家采用抄取法 、 流浆法 、注射 法以及 马杨尼法生产 出了木纤维增强水 泥板 。 9 O年代 ,M. S a r i g a p h u t i 等从 白杨树和松树 中分 离出植物纤

麦秸秆纤维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麦秸秆纤维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销售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销售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销售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销售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1自20xx年3月28日入职已近三个月,在这几个月的工作和学习中,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

加入xx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教导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我的三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刚到公司,比较迷茫,但我一心想把把工作做好,进入工作状态。

初来乍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外贸部的同事给了我不少帮助,从熟悉产品到开发新客户,一步步走来,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总是给人鼓舞,从一系列的培训,产品知识的熟悉,到网络营销的开展,我知道了作为一个外贸业务员如何开始工作,进入状态。

在试用期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

4月份:主要是熟悉产品知识,学习操作阿里巴巴外贸平台。

5月份:随着阿里巴巴平台的熟练操作,陆续收到询盘,学会如何处理,及时回复,跟踪客户。

6月份:在已有阿里平台的基础上,注册其他免费B2B外贸平台,推广产品,宣传力文,并通过谷歌的搜索引擎收集客户信息,尝试着写开发信,努力开发新客户。

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平台上传的产品数位xxx个,询盘xxx个,有效询盘xx个;韩国外贸平台EC21,上传产品xxx个;沙特阿拉伯外贸平台,上传产品9个。

二、学习情况现在是我努力学习的阶段。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秸秆纤维是指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茎秆中所含有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在土木工程中,秸秆纤维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特点,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各个领域。

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材料方面。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环保型建材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秸秆纤维由于其天然、可再生的特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环保建材。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秸秆纤维与水泥混凝土、砖块、吸声板等材料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这些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并且可以减轻材料的密度,降低材料的成本。

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材料中,促进了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加强土壤和防治土壤侵蚀方面。

由于秸秆纤维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和抗拉强度,可以有效地加强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

在一些特殊的土木工程项目中,特别是在山区、河岸等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区,人们常常使用秸秆纤维来进行土壤加固和防治土壤侵蚀的工作。

通过将秸秆纤维与土壤混合或者植入土壤中,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的抗拉强度和抗滑性,有效地减轻了土木工程中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还主要体现在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

事实上,由于秸秆纤维具有一定的吸声、隔热和吸湿的性能,所以在土木工程的噪声控制、节能减排和防潮防霉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始研发基于秸秆纤维的新型材料,如秸秆纤维吸声板、秸秆纤维隔热材料等,这些新型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秸秆纤维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功能的新型材料,满足土木工程中对于环保、节能、吸声等方面的需求。

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秸秆纤维可以从农作物秸秆中提取,因此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述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秸秆纤维是指农作物收割后剩余的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资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和环保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土木工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建材的需求日益增加,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秸秆纤维的特点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浅述。

一、秸秆纤维的特点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纤维素资源,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的秸秆,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

秸秆纤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资源丰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广,秸秆的产量大,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资源。

2. 环保节能:秸秆纤维作为可再生资源,其使用不仅不会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而且能够减少对传统木材的采伐和对石油化工产品的使用,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材料。

3. 抗冻抗裂:因为秸秆纤维具有细长、柔韧的特性,可以有效地阻止水泥基材料的收缩裂缝,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耐久性。

4. 耐火阻燃:秸秆纤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降低火灾危险。

二、秸秆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 混凝土搅拌料秸秆纤维可以被加入混凝土搅拌料中,用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混凝土增韧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和抗冻性能。

研究表明,适量添加秸秆纤维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冻性能,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2. 环保建材秸秆纤维还可以制备环保建材,如秸秆纤维板、秸秆纤维保温砖等。

这些环保建材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和吸音性能,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传统木材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使用,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

3. 土壤改良剂秸秆纤维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添加适量的秸秆纤维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肥力,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能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改善土壤的结构,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4. 废弃物处理秸秆纤维还可以被用于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秸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可降解性能研究

秸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可降解性能研究

料具有 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能 , 符合可持续发展 战略 的要求。文中采用土埋 法为测试复合材料生物可降 解性能的方法 , 并对降解情况进行了跟踪 。
为宝 , 是近年来环境工作提 出的一个 新课题 , 同时这 种可降解高分子 可代替 塑料 和合成 纤维而成为有利
于 保护环境 和节 省能 源 的新材 料 _ 】 4 。
的陶瓷、 塑料和泡沫塑料发展 到可 降解材料 , 这里制
收 祷 日期 :2o 0 o l 9一j 8

维普资讯
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2 卷 8
料使用 。 将以上制备 的增 强材 料和基体材料经充分混合 后, 将其注人模具中压模 成型 , 在温 度为 8o 的烘箱 0 c 中烘干, 即制备出秸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这些板 材切割成条块状 , 用以测试材料的性能。为了进行实 际栽培实验 , 采用加工好 的花盆模具 , 压成一次性 模 花盆, 在花卉生长过程 中进行跟踪 , 并拍照记录。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1 8 期
20 O2年 2 月
东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OURNAL OF DONG HUA U I N VERSTY I
v0 .2 1 8.N 1 o. F b 0 2 e . 0
秸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 可 降解性 能研 究
品进 行 了跟 踪 测试 . 结果发 现该 复台 材 料 具有 优 良的可 降 解性 能 。
关键词 : 秸秆 , 降解材料 , 淀粉 . 复告材料 , 花盆 中图法分类号 : 1 X7
目前 研 究 较 多 的 聚 乳 酸 ( L ) 聚 羟 基 丁 酯 PA - , (H ) ] p B  ̄等材料具有优 良的生物可降解性 能, 2 但其成 本较高 , 限制 了它 们 的广 泛应 用 ; 一 种将 淀粉 等 天 另 然高分 子材 料 添加 到合 成 塑 料 ( 聚 乙烯 、 如 聚苯 乙烯

生物预处理秸秆纤维特性及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生物预处理秸秆纤维特性及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生物预处理秸秆纤维特性及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农作物秸秆具有十分巨大的利用潜力和价值,通过制备复合材料等方式成为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重点方向之一。

但秸秆表面由硅和蜡质形成的非极性表层结构会影响胶黏剂在秸秆纤维表面的润湿和吸附,无法形成良好的胶合界面,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

为了获得表面性能良好的秸秆纤维原料,增加秸秆纤维与胶黏剂的相容性,需要对秸秆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常用的改性处理方式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等3种,相比之下,生物改性更加环保,但目前应用较少,发展潜力巨大。

秸秆纤维的生物改性方法包括酶处理和微生物发酵等,其中酶处理法用到的生物酶较多,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以及降解木质素的氧化酶等,但处理过程中释放的糖易被内源性微生物迅速消耗;生物发酵利用某些微生物的消耗分解作用,可得到表面性能良好的秸秆纤维,但通常需要数周,历时较长。

关键词:秸秆纤维;生物改性;复合材料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阶段随着人们对环境及资源关注度的日益增强,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众多天然纤维中,秸秆纤维为农林废弃物,在我国的再回收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我国每年包括玉米、小麦、棉花秸秆、稻草等在内的农作物秸秆产量可达数亿吨,但是这些秸秆仅有少部分作为加工饲料、人造秸秆板、秸秆能源化等途径被利用,大部分都是被废弃或以不合理的方式处理,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外,与碳纤维、玻璃纤维相比,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密度低、天然环保等优点,可以解决复合材料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制备性能良好的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1秸秆纤维制备建筑材料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建材消耗量越来越大,以及建筑行业对环保节能需求增多,利用秸秆这一可再生资源制作建筑材料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比较于水泥、钢筋等这些建材,利用秸秆制作的建筑材料有着众多优点:节约资源、价格便宜、可再生、易运输、隔热保温效果好、可隔音等,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且还可以使建筑材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秸秆材料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1-031 作者简介:肖力光(1962~),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 3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重大攻关项目(吉科合字20020410-1);国家建设部2004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科研攻关项目(04-2-117)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04届毕业生.文章编号:100921288(2005)0120001206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3肖力光1 李会生※ 张奇志2(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长春 130021; 2:吉林省建设厅 长春 130061)摘要:对秸秆纤维水泥复合材料的基体相、界面相、复合效果、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以及界面剂对其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界面剂的作用下,秸秆植物纤维和水泥之间取得了良好的界面效果.关键词:秸秆植物纤维;界面剂;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中图分类号:TU 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品种多,数量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超过7亿t ,其中稻草类213亿t 、小麦秸秆112亿t 、玉米秸秆212亿t 、其他农作物秸秆2亿t.但是,在我国,秸秆的利用率却很低,仅占5%左右.农作物收获后,为保证土地的再次耕种,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烧掉,既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气严重超标.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可再生天然资源的开发,可大量补充人类面临的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农作物秸秆与水泥复合制作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既利用了农作物废料,又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符合国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原材料掺有不少于30%农作物秸秆、垃圾、工业废料、淤泥的墙体材料”的规定,减免征收税.就原材料而言,我国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几亿吨,如果取其总量的百分之几用于制造建筑房屋的墙体材料,就可代替数10亿立方米的红砖,不仅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可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综合利用的产业政策,有较好地市场需求,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对秸秆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进行研究,意义重大.1 主要原材料及性能111 植物纤维增强相 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增强相是一年生植物经破碎后的自然形态植物纤维.研究发现,植物纤维的本身的强度大都较低,其拉伸强度均为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拉伸强度的1/30~1/90,而且,植物纤维中含有大量对水泥基体有缓凝和阻凝作用的抽出物,如果胶树脂、油脂、酸性物质等,这些抽出物对界面结合十分不利[1],而且不同种类纤维的化学组分和纤维形态有很大差别,这样亦造成其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很大.4种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材料中,麻秆/水泥复合材料性能较好,棉杆/水泥复合材料性能较差.从植物纤维的化学组分考虑,4种植物纤维中,麻秆的各种抽出物是最低的.它对界面结合的影响是最小的,因而性能较好,强度较高.从植物纤维的几何形态考虑,麻秆粉碎后呈自然状态,玉米秆和麦草秆在破碎后,其细料成窄而薄的纤维状态,长径比大的纤维含量大[2],在加入一定的助剂时,与水泥基体混合均匀、充分,结合状态好,且强度高.棉秆碎料颗粒粗大,呈枣核状,形态差,长径比平均水平低,成型过程与基体结合不充分,影响性能.几种秸秆成分见表1.实验采用的植物纤维是经破碎的玉米秸秆,其主要成份是SiO 2、木质素纤维素等.从微观结构来看,玉第22卷 第1期2005年3月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Jilin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Vol.22 No.1Mar 120052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第22卷米秸秆是以网状高纯度SiO2为骨架,再包裹一层致密的纤维素.因此,玉米秸秆孔隙度大、重量轻、保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它不仅具有非常好的韧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强度.玉米秸秆颗粒均匀,粒度适中,玉米秸秆湿润后体积不膨胀,易于压实,这有利于拌和均匀和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而采用的水泥和表面改性剂均为弱碱性物质,因此,玉米秸秆与水泥及表面改性(聚合物乳液)拌和,其混合料的化学性能较稳定.植物纤维玉米秸秆,既可起增强作用,又可减轻复合材料的质量,使其具有隔音、隔热性能.玉米秸秆生命期较短,枯死后切断破碎形成窄而薄的纤维碎料状态,干燥后粉碎1mm~15mm.表1 几种一年生植物成分成分灰分(%)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纤维素(%)木素(%)聚物糖(%)大麦秆 2185 6145 10150 30176 69151 4103 4191麦草秆610451362311544156401402213425158玉米秆4166101652014045162371601813824158112 基体相 水泥在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材料中既是基体,又起粘结剂的作用.水泥是典型的脆性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沿用已久.其脆性可以通过加筋或加入有机材料加以克服[3-5],特别是用植物纤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水泥的特点是必须在碱性介质(p H>12)中才能凝固.水泥中加入糖类、甘油、羧基甲基纤维素、单宁和葡萄糖酸及盐类等,将使水泥凝固延缓,如加入水泥重量1%的泥糖,水泥几乎完全停止凝固.同时,水泥拌水后由于水泥水化使水泥浆呈碱性,因此,水泥中加入植物纤维和加入矿物纤维不同,植物纤维在水泥浆碱性溶液中浸泡,会有许多淬取物沉淀,对水泥有缓凝或阻凝作用[6],例如,大多数木材使水泥不能凝固,这也是造成木质水泥刨花板不能推广的原因.几乎所有农作物秸秆都对水泥有阻凝或缓凝使用,因此,需加入一定的添加剂才能解决增强纤维和水泥基体的结合问题.试验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化学成分见表2.表2 矿渣硅酸盐水泥化学成分SiO2(%)CaO(%)Al2O3(%)Fe2O3(%)MgO(%)SO3(%)烧失量(%) 221605815461482158211031212128 粉煤灰:粉煤灰通过其形态效应、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塑性及强度,同时,又可节约水泥和石灰,降低成本.采用长春一汽集团热电厂、长春热电一厂、长春热电二厂的粉煤灰化学组成见表3.表3 长春主要发电厂粉煤灰化学组成厂家Loss(%)SiO2(%)Al2O3+TiO2(%)Fe2O3(%)CaO2(%)MgO2(%)一汽热电厂 71785919320116412401921145电热一厂131225412420194319411511127电热二厂21866215222189410001671115 石灰:细度01126mm,筛余18%.加入石灰可增加强度,改善和易性和抗碳化性能,并很好的激发粉煤灰的活性.外加剂:采用了粉煤灰激发剂、高效减水剂、植物纤维表面改性剂、聚合物乳液、抗水剂等.113 界面相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时间,通常与水泥的矿物组成、水泥凝胶体系的凝胶结构有关.而植物纤维浸出液中含有糖类、木质素等表面活性物质,它们的介入,使凝胶体系中颗粒表面的性质有所改变,一些离子被交换,使吸附的双电层电位增加,颗粒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加,从而,使水泥凝胶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宏观上表现为水泥混凝土的缓凝.水泥的水化速度,对水泥石的形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由水泥水化硬化机理研究可知,水泥的水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水化反应初期,由于植物纤维浸出物的加入,对水泥颗粒起到了良好的分散作用,使水与水泥有效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加速水化反应的趋势.此时反应以液相为主,溶解悬浮于水泥颗粒的表面,水化产物开始形成,溶液很快达到饱和.在水化反应的中期,随着水化产物的增加,溶液由饱和到过饱和,凝胶质点逐渐凝聚到析出晶体,晶体和凝胶将沉积于水泥颗粒周围,形成水化物凝胶层.植物纤维浸出物中所含有的糖类、木质素等,可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吸附层,对水泥有一定的束缚作用,从而影响上述水化过程的进行,使水化速度降低.水泥水化反应的后期,水化速度由产物层的扩散速度控制,水化速度逐渐减慢.基于植物纤维和水泥界面的特殊性,使用表面改性剂处理秸秆表面,其作用是:①表面改性剂能形成某种物质以“堵塞”植物细胞腔和微毛细孔或秸杆表面,阻止萃取物渗出,降低抑制指数.②使萃取物反应不灵敏.③可有效中和某些萃取物,这样,水泥固化过程顺利进行,植物纤维与水泥形成良好界面.表面改性剂化学稳定,在使用过程中,无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生成,它在非木材植物纤维水泥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抑制纤维原料萃取物对水泥缓凝的影响.抑制指数较高的秸秆,在冷水和碱性溶液中浸泡,将许多淬取物渗出,残留在细胞腔和微毛细孔中,阻止了水泥凝固,造成植物纤维和水泥界面结合不牢.试验中,在植物纤维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改性剂,可有效地中和某些萃物,使萃取物反应不灵敏,表面改性剂自身生成的粘稠状物质“堵塞”了植物细胞腔或微毛细孔,阻止了萃取物渗出,降低了抑制指数,防止了萃取物对抗压强度的不良影响,同时,凝聚已溶解的糖类和淀粉,实现防水、防毒、防鼠、防火、加速水泥初凝等综合效果.2 试验过程 由于玉米秸秆在碱性环境中会有萃取物析出,延缓混凝土的凝结,造成强度下降,所以,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mm ~15mm 的纤维碎料,去土待用.将植物纤维与表面处理剂预混均匀,搅拌约2min ,即,将表面处理剂在喷雾状态下与植物纤维混合搅拌均匀,干燥至含水率10%左右.然后加入上述预混好的其它材料,继续搅拌4min ~6min ,使其均匀.在此搅拌过程中,不允许有纤维结团现象,否则物料分布不均,产生应力集中.进行秸秆、粉煤灰、表面改性剂等掺量变化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试验.进行正交设计,找出最佳配合比.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3 结果与讨论311 水泥,填充料,外加剂等不变,秸秆的掺量分别为水泥含量的0%,5%,10%,15%,20%.表4 不同秸秆掺量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掺量(%)3d 强度(MPa )抗折抗压14d 强度(MPa )抗折抗压28d 强度(MPa )抗折抗压0 3130 7182 7115 211500 8162 2514050180118021364119031356178100160014611851155021852102150146013011550172111411133200110011001500120011300185表5 不同秸秆掺量的折压比掺量(%)3d 折压比14d 折压比28d 折压比0014201340134050144015601490101130111911331151153113111430203150215011740表6 不同秸秆掺量的试块与绝干容重的关系掺量(%)绝干容重(kg/m 3)01736 51533 101180 15896 20840 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在标准养护过程中,由于热养护温度升高,水泥矿物溶解速度加快,C 3S 的诱导期缩短,C 2S 水化硬化速度加快,凝结硬化过程也相应加快,在水泥颗粒周围与植物积聚成膜纤维,促进了水泥和植物纤维的结合,从而增强了早期强度.测其3d ,14d ,28d 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折压比、吸水率等.实验结果见表4~表6,图1.表4~表6及图1说明,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步下降,折压比逐步增大,柔韧性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容重逐渐减小.312 表面改性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秸秆量10%不变,表面改性剂掺量为秸秆量的5%,10%,15%,20%,分析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表7~表8和图2.表7~表8和图2表明,随着表面改性剂掺量的提高,秸秆表面被包裹的更加严密,秸秆萃取物的析出减少,强度增大,吸水率大大降低,达到了表面改性剂界面处理的目的.313 粉煤灰掺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 第1期肖力光,李会生,张奇志: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图1 秸秆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曲线图2 表面改性剂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表7 不同掺量的表面改性剂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掺量(%)3d 强度(MPa )抗折抗压14d 强度(MPa )抗折抗压28d 强度(MPa )抗折抗压0 0130 01200 0167 0154 0170 016250135012700191017511301109100155013061135110511852102150168015301154117721033133200181118001170218421804125表8 不同掺量的表面改性剂的试块的绝干容重和含水饱和容重及吸水率掺量(%)绝干容重(g/cm 3)含水饱和容重(g/cm 3)吸水率(%)011161463 315111014132710118014101915117313901820151015563 粉煤灰的掺量为水泥量的10%,30%,50%,70%,分析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表9和图3. 表9和图3实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达到水泥量50%时强度最大,后期强度增长很大.314 正交试验设计 先确定出秸秆和表面改性剂和粉煤灰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水平数,再运用正交设计选出最佳方案.(1)水平和因数的选择因数和水平的选择:确定为三因素、三水平.所选因素为:秸秆(%)、表面改性剂(%)、粉煤灰(%).水平为秸秆:水泥量的15%,1715%,20%;表面改性剂:1%,2%,3%;粉煤灰的掺量:50%,55%,60%.水泥选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2)正交设计表头的选择选L 9(34)的正交表①表头设计为列号1234因素粉煤灰(%)秸秆(%)表面改性(%)(D ) ②因素水平表列号1234因素粉煤灰(%)A秸秆(%)B 表面改性剂(%)CD 15015101D125517152D236020103D3表9 不同掺量粉煤灰试件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掺量(%)3d 强度(MPa )抗折抗压14d 强度(MPa )抗折抗压28d 强度(MPa )抗折抗压0 0170 0183 2100 3108 21230 4136501460152113511852185021901001400138110111401137521001501981175313061302160071042001580176210531352168041564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第22卷图3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实验表格2(抗折强度210MPa )列号1234抗压强度(MPa )实验号粉煤灰%(A )秸秆%(B )表面改性剂%(C )D X j 1A 1B 1C 1D 12172A 1B 2C 2D 22133A 1B 3C 3D 32104A 2B 1C 2D 32135A 2B 2C 3D 12126A 2B 3C 1D 22107A 3B 1C 3D 22108A 3B 2C 1D 12119A 3B 3C 2D 3119K 1 710 710 618 618∑X j =1915K 2615616615613∑X j =1915K 3610519612614∑X j =1915K 12133213321272127∑X j =1915K 22117212021172110∑X j =1915K 32100119721072113∑X j =1915W013301360120117∑X j =1915 (3)正交设计过程及抗压极差分析正交设计过程及抗压极差分析详见实验表格1.实验表格1(抗压强度510MPa )列号1234抗压强度(MPa )实验号粉煤灰%(A )秸秆%(B )表面改性剂%(C )D X j1A 1B 1C 1D 14192A 1B 2C 2D 25113A 1B 3C 3D 34194A 2B 1C 2D 33165A 2B 2C 3D 15106A 2B 3C 1D 25177A 3B 1C 3D 24188A 3B 2C 1D 15159A 3B 3C 2D 3418K 1 14190 13130 161101417∑X j =4413K 21413015160131501516∑X j =4413K 31511015140141701410∑X j =4413K 1419741475137419∑X j =4413K 2414751204150512∑X j =4413K 3510351134190417∑X j =4413W012601770187015∑X j=4413 从极差分析7d 抗压强度可以看出,影响强度的因素依次为:表面改性剂→秸秆→粉煤灰.即表面改性剂为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强度等级要求为5MPa ,所以,A 2B 3C 1和A 3B 2C 1为试验7d 抗压强度的最佳配方.配方A 2B 3C 1与A 3B 2C 1对比,A 3B 2C 1胶凝材料少,成本低.最佳配方为A 3B 2C 1.(4)正交设计过程及抗折极差分析正交设计过程及抗折极差分析详见实验表格2. 从极差分析7d 抗折强度可以看出,影响强度的因素依次为:秸秆→粉煤灰→表面改性剂,即秸秆为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强度等级要求为2MPa ,所以,A 1B 1C 1和A 1B 2C 2为试验7d 抗压强度的最佳配方.配方A 1B 1C 1与A 1B 2C 2对比,A 1B 2C 2秸秆多,成本低.最佳配方为A 1B 2C 2.4 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加入秸秆植物纤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会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但折压比大大提高,对增强作用的本质来说,可以大大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抗冲击强度和抗裂性.秸秆不但起到了保温作用,而且还起到了纤维增强作用.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造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好、吸水率低、抗冻融性5 第1期肖力光,李会生,张奇志: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6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第22卷能高、防火等优点.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资源,能减少焚烧污染,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同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 考 文 献 [1] 邹惟前,刘方龙1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与分析〔J〕1复合材料学报,1988,5(1):74-801 [2] 邬义明1植物纤维化学〔M〕1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1 [3] 肖力光1新型GRC储粮板仓的研制〔J〕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4):1-51 [4] Amash A,Zugen maier P.Mophology and properties of isotropic and oriented samples of cellulose fibre2polypropy2lene compositetes.Poly2 mer,2000,41(4):1589-1596. [5] K ein Wang,Surendrap.Shah and pariya phuaksuk,plastic Shrink-ageCracking in Concrete Material,Inflence of Fly Ash and Fibers,ACI Materials Journal,V98,No6.2001. [6] Holmer Savastano J r.,Vahan Agopyan,Plant fibre reinforced cement components for roofing.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13 (1999):433-438.The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the Stra w Plant Fiber Cement CompositeXIAO Li2guang1,L I Hui2sheng※,ZHAN G Qi2zhi2(1:Depart 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Jilin A 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Changchun 130021;2:The Const ruction A dminist ration of Jilin People Government,Changchun 130061)Abstract:The matrix phase,interface phase,compound result,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raw plant fiber ce2 ment composite material was studied,the result shows,under the use of interfacial agent,the good interfacial ef2 fect was made between straw plant fiber and cement.K eyw ords:straw plant fiber;interface reagent;cement base composite material;performance声 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