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1、正方形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1种,二连块有1种,三连块有2种,四连块有5种,五连块有12种。

2、互换两个加数的地点,和不变。

在连加运算中,后边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互换两个因数的地点,积不变。

在连乘运算中,后边两个数先算,积不变。

在连减、加减混淆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连除、乘除混淆运算中,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加减混淆或乘除混淆运算中,带着符号一同互换,获得的结果不变。

加减乘除混淆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末端有零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地点与多位因数末端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端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端上添几个0。

4、阳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阳历年份是整百数的,一定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看后两位,后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是整百年的,看前两位,前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5、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别月。

闰年2月29天,整年366天,平年2月28天,整年365天。

一年分四个季度,每3个月一个季度。

一个礼拜有7天。

平年第一季度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时度92天。

6、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够用0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7、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假如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假如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能否=被除数。

8、单价×数目=总价总价÷单价=数目总价÷数目=单价9、1km=1000m1m=10dm=100cm1dm=10cm1cm=10mm10、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对称轴为折线两边能完整叠合在一同。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

1. 数的认识与数的计算
- 数的读法及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分类:0、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
-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
- 乘法的概念与运算
- 除法的概念与运算
2. 数的拆分与合并
- 数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 数的相邻关系
- 数的拆分与合并
- 简便计算法
3. 长度和重量
-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 重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 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4. 顺序和排序
- 数的顺序
- 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排序
5. 两位数的认识与计算
- 两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 两位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6. 三位数的认识与计算
- 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 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 三位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7. 时、分和成百成千的认识
- 时、分的认识与读写方法
- 时、分的换算
- 成百和成千的认识与应用
8. 数的加减法
-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
- 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
- 越界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方法
- 连加连减的应用
9. 数的乘法与商法
- 两位数的乘法与商法运算方法
- 三位数的乘法与商法运算方法
- 关联数之间的认识与应用
以上是《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2020年10月整理)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2020年10月整理)

沪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期末知识点汇总一、复习与提高1.运算规律及巧算(1)被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减数不变,差将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一个加数增加一个数,同时另外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例】:780-560=220 580+340=920740-560=180 550+370=920(2)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连加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例】:15+35=35+15 113+59+61=113+(59+61)(3)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例】:24+7×8=24+56=80(4)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符号一起交换,得到的结果不变。

【例】:75-29+25=75+25-29(5)乘法算式中,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例】:4×5=5×4 2×6×5=2×5×2.正方形多连块组成多连块的正方形最少要有一条边重合2个正方形:3个正方形:4个正方形:二、用一位数乘1.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竖式计算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在上面。

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末尾有零的一位数乘法竖式①一位因数的书写位置与多位因数末尾的0 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几个0。

【例】:三、时间的初步认识1.平年与闰年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例】:2018÷4=504……2,所以 2018 年不是闰年2020÷4=505,所以 2020 年是闰年2100÷400=5……100,所以 2020 年不是闰年2000÷400=50,所以 2000 年是闰年2.大月与小月一年有7 个大月,4 个小月,1 个特殊月。

闰年2 月29 天,全年366 天,平年2 月28 天,全年365 天。

一年分四个季度,每3 个月一个季度。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

1.认识数的大小:认识1万以内的数,并且能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的大小。

2.十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诀,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单位换算:认识长度、质量、容量的基本单位,并且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数的算术:理解数的结构,能通过数的组合和分解求两数之和或之差。

5.乘法的概念: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的意义。

6.两位数加减法: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口诀,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7.除法的概念: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

8.分数的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能把整体分成若干等分,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9.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能进行两个分数的加减运算。

10.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构成,能够读写和表达三位数。

11.三位数的加减法: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口诀,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在这个学期中,学生将主要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计算、单位换算、乘法和除法的概念等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认识数的大小和进行数的比较,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提高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通过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掌握基本的算术技巧。

通过单位换算,学生能够认识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通过乘法和除法的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并且理解它们的意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分数的认识和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三位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数学领域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和应用。

沪教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知识点.docx

沪教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知识点.docx

精品文档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1、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 1 种,二连块有 1 种,三连块有 2 种,四连块有 5 种,五连块有12 种。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连加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在连乘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积不变。

在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中,带着符号一起交换,得到的结果不变。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末尾有零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位置与多位因数末尾的0 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几个0。

4、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看后两位,后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是整百年的,看前两位,前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5、一年有 7 个大月, 4 个小月, 1 个特殊月。

闰年 2 月 29 天,全年366 天,平年2月 28 天,全年365 天。

一年分四个季度,每 3 个月一个季度。

一个星期有7 天。

平年第一季度 90 天,闰年91 天;第二季度91 天;第三季度92 天,第四季度92 天。

6、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够用 0 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7、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 =被除数。

8、单价×数量 =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9、 1 km = 1000 m 1 m = 10 dm = 100 c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10、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对称轴为折线两边能完全叠合在一起。

上海三年级数学上 知识点总结

上海三年级数学上 知识点总结

上海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千以内数的认识(1)体验数的产生,掌握数数方法,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2)认识1000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正方块表示千以内的数。

(3)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多、少的意思。

(4)知道1000以内数的组成,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认识近似数。

2. 十进制计数法(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十进制的含义和进位规则。

(2)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

3. 人民币的认识(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各面值的大小和颜色。

(2)掌握人民币兑换的计算方法。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和减法(1)掌握百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乘法和除法(1)掌握百以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常见的量1.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

(2)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时间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认识常用的时间单位,包括秒、分、小时和天。

(2)掌握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质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包括克、千克和吨。

(2)掌握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图形的认识和测量1. 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认识角,知道角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2.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在实际生活中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某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某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数位顺序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加减法1. 加法: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的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减法: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二、乘法3.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1-9的乘法口诀,熟练记忆。

4. 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理解进位的概念。

5. 数的积:学生需要理解乘法的概念,明白乘法的结果叫做“积”。

三、除法6. 除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也是重点知识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口诀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

7.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除法,理解除法的原理和步骤。

8. 余数:学生需要理解余数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余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四、分数9. 分数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形认识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10. 基本分数: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基本分数,如1/2、1/4、1/3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大小比较。

11. 分数的加减:学生需要学会分数的加减运算,包括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和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五、时间12. 日期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13. 时间的读法:学生需要学会阅读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读法,以及其他时间的读法。

14. 时间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时间的加减运算,包括分钟和小时的加减运算。

六、量15. 重量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重量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

16. 重量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

17. 体积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体积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容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巧算(一)加减法的巧算1、找朋友:两个数的和恰好凑成末尾带零的比较整的数,这两个数就是好朋友。

如:47 + 61 + 53 + 39=(47 + 53)+(61 + 39)= 100 + 100= 2002、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数字的顺序时注意符号要跟着一起搬家~~“带符号搬家”。

(1)、67+52+23-32 (2)、98-76+96-88 =(67 + 23)+(52 -32) =(98-88)+(96-76)= 90 + 20 = 10+ 20= 110 = 303、一个数连续减去多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多个数的和。

(1)、89-43-37 (2)、128-65-35 =89—(43+37) =128—(65+35)=89—80 =128—100=9 =284、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如:(1).248+(152-127)(2). 324-(124-97)=248+152-127 =324-124+97=400-127 =200+97=273 =2975、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式题时,有时可以采用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要变号。

”(1)286+879-679 (2)812-593+193=286+(879-679) =812-(593-193)=286+200 =812-400=868 =4126、首尾凑整法。

(1)、1+2+3+4+5+6+7+8+9 (2)、2+4+6+8+10+12=(1+9)+(2+8)+(3+7)+(4+6)+5 =(2+12)+(4+10)+(6+8)=10+10+10+10+5 =14+14+14=45 =427、补数凑整法(1)、9+99+999 (2)、11+102+1003=(10-1)+(100-1)+(1000-1) =(10+1)+(100+2)+(1000+3)=10+100+1000-1-1-1 =10+100+1000+1+2+3=1107 =1116(3)、2000—199—198—197=2000—200+1—200+2—200+3=2000—200—200—200+1+2+3=1406(二)乘除法的巧算1、“带符号搬家”改变运算顺序。

(1)、12×3÷12×3=12÷12×3×3=1×3×3=9(2)、2×12×50=2×50×12=100×12=1200(3)、4×17×25=4×25×17=100×17=1700(4)、8×23×125=8×125×23=1000×23=230002、其他(1)、分解式(2)、合并式(3)、特殊1 (4)、特殊2 25×44 135×12—135×2 99×256+25645×102 =25×40+25×4 =135×(12—2)=99×256+256×1 =45×(100+2)=1000+100 =135×10 =256×(99+1)=45×100+45×2=1100 =1350 =256×100=25600 =4500+90 =4590(5)、特殊3 (6)、特殊499×26 35×8+35×6—4×35=(100—1)×26=35×(8+6—4)=100×26—1×26=35×10=2600—26 =350=25743、连续除法简便运算:括号前面是乘号,添上(或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或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里是“×”变“÷”,括号里是“÷”变“×”,3200÷25÷4 3200÷20×4 200×(35÷7)=3200÷(25×4) =3200÷(20÷4) =200×35÷7=3200÷100 = 3200÷5 =200×5=32 =640 =1000二、加、减、乘和除1、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没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三、乘法计算方法: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分拆成几十乘几加几乘几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乘法竖式书写格式及其计算方法:(1)一般把多位数放在上面;(2) 用乘数的个位去乘每一位时乘得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用乘数的十位去乘每一位时乘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3)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然后,把每次乘得的积相加。

(4)当因数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别忘了把末尾的0添上。

四、除法竖式计算方法1、先从高位算起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写到哪一位上面。

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两位。

每次得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是几位就看被除数前几位。

3、除法的计算步骤:试商——相乘——相减——落数4、每次都在落数的头上试商,不够商1,要以0占位,再落下一个数,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五、除法应用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六、年月日1、一年7个大月,每月31天;4个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平月,闰年29天,平年28天。

2、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每四年一个闰年,能被4或4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

4、平年第一季度是90天,上半年是181天,下半年是184天,全年365天;闰年第一季度是91天,上半年是182天,下半年是184天,全年是366天。

七、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0cm 1dm=100mm2、面积单位:1m2=100dm21dm2=100cm21m2=10000cm23、重量单位:1t=1000kg 1kg=1000g4、时间单位:1小时=60分1分=60秒1天=24小时1世纪=100年5、钱的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换算口诀:大化小用乘(×进率)好,小化大除(÷进率)不差。

八、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这两条边叫做腰。

腰和腰之间的夹角叫顶角,腰和底之间的夹角叫底角。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都是相等的,所以它还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3、三角形分类: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九、面积1、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3、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4、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采用割、补、移的方法,割要加,补要减。

十、植树问题1、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2、两端都种树时:棵数=段数+1 段数=棵数- 1段数=全长÷棵距3、一端种一端不种时:棵数=段数段数=全长÷棵距4、两端都不种时:棵数=段数-1 段数=棵数+1 段数=全长÷棵距5、楼层数=楼梯数+1 楼梯数=楼层数—1十一、周期问题1、我们把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2、口诀:周期问题并不难,除法算式来帮忙。

列式之前别忙算,先找每组有几个。

每组有几除以几,算出余数就知晓。

余几就是第几个,没有余数找末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