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课件
局限: (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二、梭伦改革 三、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
背景:
1、梭伦改革未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
2、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之争. 1、出发点:以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
君主制 政权属个人专有 世袭制和终身制 爱琴文明与 希腊 荷马时代 各邦 贵族制 集体领导 选举制和任期制 城邦时代 雅典 平等协商 民主制 公民大会决定国 公民都可参加行 城邦时代 雅典 家大事 政司法 认识 君主制:是人治 贵族制:少数人(贵族)掌握国家权利,由人治向法治转化; 民主制:合法公民掌握国家权利
加强法治,制定《法经》 我国第一部法典; (法律) 维护秩序稳定政局 创建强大军队“武卒”, 使“秦兵不敢东向”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最为彻底
吴起 秦国 认识 商鞅
魏文侯变法:战国最早;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 战国变法: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显著.更彻底. (P31)
自我测评2、比较管仲改革(春秋时期)与李悝变法(战国时期)异同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二、梭伦改革
1、改革的背景
(1)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社会矛盾,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主要原因。 (2)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动荡,严重阻碍雅典 工商业的发展。 (3)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 上贸易---外部环境。 (4)公元前594年, 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 的重任。
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 同的根本原因. 谈谈你对战国变法运动的认识. 同异:见上表.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 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认识:⑴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从背景看: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 取得夺权斗争胜利基础上进行. 从内容看: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 度在各国得以确立. ⑵变法促进了社会发展,变法后,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的时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课件2(精选)23页PPT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课件2(精选)23页PPT
Thank you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课件2(精 选)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PPT课件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PPT课件

军事 创建强大军队“武卒”,使“秦兵不敢东向” 吴起
吴起 吴起变法
取得了一定成效
商鞅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最为彻底
魏文侯变法:战国最早;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
.
15
P31
秦国商鞅的两次变法(前356年和前350年)
领域
主要内容
作用或特点
军事 经济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 功--按军功授爵(20个等 级);建立什伍制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废除债务奴隶制、规定占有土地

经济 的最高限额
伦 内容(前
鼓励发展工商业
改 594年) 革
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政治
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公民大 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
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特点: 推崇“中庸”的原则
影响:将国家引向民主轨. 道、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10 石
2、商鞅变法
这几段材料是从哪一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
.
17
评价商鞅变法(课标:探讨商鞅变法历史作用)
积极 作用
①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中央集权制度;
②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发展地主经济,壮大了 军事力量;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 兵之效。
③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 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8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雅典城邦政体的演变
君主制
文明社会初
贵族制
BC8—BC7
特点 民主制 BC6—BC4 评价
君主专制 终身制 世袭制
集体领导
任期制 选举制
准备
作用?
奠基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46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46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高考历史ຫໍສະໝຸດ 题复习课件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总结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共17张PPT)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总结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共17张PPT)

模块总结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体系构建〕
中 外
奴隶主调整社 会内部矛盾

梭伦改革→贵族与平民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改
商鞅变法——奴隶主与 新兴地主阶级
封建化或调整封 建社会内部矛盾
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内部 王安石变法——封建王
朝与官僚主义

解决资本主义与封
6.外部点因素,:催有化剂助、导于火线政——治直接统原因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
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
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发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忙于侵略亚洲其他国家
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加强思想控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支—直持接者原因。 2.从经济角度看相,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
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一七种、是 近对代旧俄的国生、同产日关本系和和中上国层三建次变筑改进革法行比内彻较底容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积极吸收外国的点新思想、新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个和赋人税命制度运,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从军事角度看,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 改革本质目的是为了强兵,达到争雄优势,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 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4.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看,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 而明法令”,强调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汉化政策的体现;王安 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复习ppt 通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复习ppt 通用
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 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 因) 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 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 法的坚强决心。 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 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 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
思想: 竞争 开阔 积极 专制 满足 保守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
公元前 8世纪
雅典城 邦萌芽
公元前6
公元前6
世纪末
世纪初
克利斯提尼改
革,雅典民主
梭伦改革, 政治确立
雅典民主制
度基础奠定
公元前5 世纪
伯里克利执政, 雅典民主政治发 展到顶峰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雅典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盾尖锐
分配
奴隶主
全部归 奴隶主
地主 上缴/剩余
人与人 完全归属 人身依附
的关系
谁更进步/自由? 原因?
资产阶级
按资 分配 雇佣
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方式还有? 比较?
革命
改革是否一定成功?
1.前提——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生产力) 现2.关代键中—国—有两掌项握改政革权措/施人明民显支违持背这一原则 的3.其,他它因们素分—别—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井田制瓦解 1、经济
铁器 牛耕
农业发展
手工业商业发展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
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
2、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破坏的表现
礼乐征伐出自诸侯 礼乐征伐出自大夫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共16张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共16张PPT)

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 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 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 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 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 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 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
【立意与点拨】 本题考查唐代的币制改革,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获取材料信息并调动所学 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 【答案】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 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 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 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 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 基础。 【解析】 第(1)问,可根据材料“这成为衡 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
【答案】 (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 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 遍;百姓税负沉重,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 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 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 钱轻重大小最为折中,远近甚便之”,这成 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 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 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 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例】 (2015·新课标Ⅱ·45)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 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 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 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 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 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 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 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 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认识复习课件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认识复习课件2

改革


措 施
影 响
秦 国 商 鞅 变 法
秦国经济 政治文化 落后; 秦孝公决 心变法图 强; 商鞅宣传 变法
军事:军功爵制; 军:提高军队战 什伍组织 斗力,打击旧贵 经济:废井田; 族;保证兵源。 奖励耕织;统一 经:确立土地私 有制;提高生产 度量衡 积极性;利于经 政治:废分封设 县制;什伍连坐 济文化交流。 政:强化中央集 制;轻罪重刑 思想文化:焚烧 权;控制人民; 保证变法执行。 诗书 文:加强思想文 化控制。
2、失败的改革(课标) 王安石变法 阿里改革 戊戌变法
8、归纳“改革的时代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主要原因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 ——必要条件 (3)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4)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 ——主观条件 (5)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 ——直接原因
影 响
北 宋 北宋中期 理财:青苗法、 理 财 : 增 加 财 王 安 的社会危 募役法、农田水 政 收 入 ; 抑 制 石 变 机,“三 利法、方田均税 兼 并 ; 保 障 农 法 法、均输法、市 业生产。 冗”、 军事:加强军 “两积” 易法 军事:保甲法、 事实力。 保马法、将兵法 教育:培养、 教育:改革科举; 选拔人才 选官制度;整顿 教育
7、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要 敢于改革。 ②改革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 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 复杂性,要有斗争精神、必胜信心。 ③改革的措施须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改革者要 有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 ④改革具有多样性必须实事求是:改革没有固定的 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 革之路。 ⑤善于获取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经验教训。 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并投身 改革,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


措 施
影 响
秦 国 商 鞅 变 法
秦国经济 政治文化 落后; 落后; 秦孝公决 心变法图 强; 商鞅宣传 变法
军事: 军功爵制; 军事 : 军功爵制 ; :提高军队战 军 斗力, 什伍组织 斗力,打击旧贵 保证兵源。 经济: 废井田; 族;保证兵源。 经济 : 废井田 ; 奖励耕织; 奖励耕织 ; 统一 经:确立土地私 有制; 有制;提高生产 度量衡 积极性; 政治: 政治 : 废分封设 积极性;利于经 济文化交流。 济文化交流。 县制; 县制 ; 什伍连坐 政:强化中央集 制;轻罪重刑 控制人民;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 焚烧 权;控制人民; 保证变法执行。 保证变法执行。 诗书 文:加强思想文 化控制。 化控制。
3、根本目的、实质: 、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 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 护自己的统治。实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护自己的统治。实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 、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 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1、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 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目的) 2、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旧制度、习俗、 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 改弦更张、移风易俗、 3、民族危机严重背

措 施
影 响
周王室衰 微 ; 宗法 分封制被 破坏 诸侯争霸 井田制瓦 解
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是改革变 法的根本原因
称霸天下的 欲望是改革 变法的直接 动力。 动力。
齐国强大, 管仲“ 管仲“相地而衰 齐国强大 , 促 进井田制瓦解 征” 魏文侯“ 打击旧制度, 魏文侯“选贤任 打击旧制度 , 赏罚分明” 增强国力; 能,赏罚分明”; 增强国力; 法治, 法经》 法治,《法经》; 开启战国变法 提出“尽地力” 提出“尽地力” 运动的序幕 的农业政策; 的农业政策; 吴起军事改革, 吴起军事改革, 创建“武卒” 创建“武卒”
改革


措 施
影 响
增加财政收入, 增加财政收入, 恢复北方经济; 恢复北方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改善吏治; 改善吏治;使改 革深入, 革深入,利于民 族融合; 族融合;促进鲜 卑族封建化
均田制; 北 魏 北魏崛起 均田制; 孝 文 并统一北 租调制; 租调制; 帝 改 方 ; 社会 三长制; 三长制; 革 危机; 危机 ; 民 俸禄制; 俸禄制; 族大融合 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 趋势 实行汉制和移 风易俗
受到旧皇族的坚决 反对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 大商人的利益导致 变法困难重重, 变法困难重重,另 外出现改革派内部 分裂与危害百姓利 益现象 一开始便遭到守旧 势力的强烈抵制与 反对
积贫积弱以及危机四伏 的严重社会危机
戊戌变 法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民 族矛盾) 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 激化之下加剧了统治危 机,这时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 )王安石变法( ) 阿里改革( ) (6)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 )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管仲改革 二、以上属于封建社会性质的改革有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北魏孝 文帝改革
(1)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 梭伦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 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 戊戌变法(10) (10)克里斯提尼改革 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10)克里斯提尼改革 (12)中国的改革开放 (11) 伯里克利改革 (12)中国的改革开放 三、以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的有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
1、成功的改革(课标) 成功的改革(课标) 梭伦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梭伦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宗教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课标) 失败的改革(课标) 王安石变法 阿里改革 戊戌变法
改革背景 国家面临重要抉择) (国家面临重要抉择)
历史选修Ⅰ 历史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 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交相 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中国古书《 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中国古书《周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旧。 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旧。”改 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 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 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 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 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 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 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尽管改革形式多样, 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尽管改革形式多样,效 果各异,但所有改革无疑都充满着艰巨性, 果各异,但所有改革无疑都充满着艰巨性, 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 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改革者需要有 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 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革的目的。 革的目的。
商鞅变 铁器的使用使土地私有 改革损害了秦国宗 法 制发展, 制发展,百家争鸣的出 室及其他旧贵族的 阶级关系发生剧变, 利益, 现,阶级关系发生剧变, 利益,因此遭其坚 决反对 秦国为了富国强兵 孝文帝 改革 王安石 变法
黄河流域统一后北方出现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作用主要分为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 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 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 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 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 第四,改革也是殖民地、 式;第四,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 )王安石变法( ) 阿里改革( ) (6)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 )
虽然失败, 虽然失败,但冲击旧制 度的初步尝试, 度的初步尝试,促进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 动了历史的发展
6、成功改革的重要条件 、 (1)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 )顺应历史潮流, 的发展需要, 的发展需要,促进思想解放 (2)全社会互动的结果 ) (3)先进思想的指导 ) (4)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 )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 (5)改革策略的正确 ) 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7、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 革者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
改革过程 遇到阻力) (遇到阻力)
改革结果 取得一定成就) (取得一定成就) 当时各国变法中是最彻 底的, 底的,使秦国成为七雄 中最强大的国家, 中最强大的国家,奠定 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 复和发展,加速民族大 融合 虽然失败, 虽然失败,但使北宋积 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简要回顾: 课标)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简要回顾: (课标) 改革
雅典 梭伦 改革


措 施
影 响
贵族制取代 君主制; 君主制; 贵族与平民 矛盾激化
颁布解负令; 保护债务人、平 保护债务人、 鼓 励 发 展 工 民的财产和人身 利益; 利益;有利于平 商业; 商业; 民阶级的稳定; 按 财 产 资 格 民阶级的稳定; 划 分 公 民 等 维护富裕工商业 者的利益;打破 者的利益; 级; 贵族对政权的垄 改革国家政 断,为政治民主 权机构 化开辟道路。 化开辟道路。
(1)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 梭伦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 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 戊戌变法(10) (10)克里斯提尼改革 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10)克里斯提尼改革 (12)中国的改革开放 (11) 伯里克利改革 (12)中国的改革开放 请问: 一、请问:以上属于奴隶社会性质的改革的有
改革


措 施
影 响
理财:青苗法、 北 宋 北宋中期 理财 : 青苗法 、 理 财 : 增 加 财 募役法、 王 安 的社会危 募役法 、 农田水 政 收 入 ; 抑 制 利法、 石 变 机 , “ 三 利法 、 方田均税 兼 并 ; 保 障 农 均输法、 业生产。 法 法 、 均输法 、 市 业生产。 冗”、 军事:加强军 两积” “两积” 易法 军事:保甲法、 事实力。 军事 : 保甲法 、 事实力。 保马法、 保马法、将兵法 教育:培养、 教育:培养、 教育:改革科举; 教育 : 改革科举; 选拔人才 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 ; 整顿 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