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版八年历史下册第7单元 社会生活
八年级历史 第七单元 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八年级历史第七单元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研究型课题]我爱我家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之中,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变化。
你可不可以选择一段你感兴趣的历史时期,走访你的长辈和亲戚,搜集那一段时期的实物资料、老的照片,看一看从中可不可以看到当时时代的影子,再深入的想一想,你的家族、家庭的发展变化和所处的时代有怎样的关系?把你所得到的成果写成小论文或者将老照片、实物配以文字说明在班级做一次展览。
主要内容学科能力训练:识图判断技能提高:阅读分析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写家庭简史[课前思考]1.你听说过“布票”、“油票”和“粮票”吗?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看不到它们的踪影了呢?2.如果你现在大学毕业了,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为了得到你喜欢的工作,你会怎么去做呢?如果在改革开放前,你这样的做法会有效果吗?探究学习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就业人数变化的总趋势是。
2.就业类型变化的总趋势是。
3.以上两种变化说明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以下是一位记者对各地市民的采访,他们谈了自己心中的小康社会:北京市民:我觉得我现在过的就是小康生活,就是吃穿不愁吧,可以陪着女儿放放风筝。
上海市民: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人的素质也好。
云南市民:我觉得就是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还能经常出去旅游,应该算是小康了。
四川市民:就是现在大家说的要有汽车。
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吗?他们的说法反映了我们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1.同学们可以采用调查的方式,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从业人数、从业类型,并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绘制一张统计表,并对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你所居住的地区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了吗?如果已经实行了,了解一下它在实施中还遇到哪些问题?另外,再了解一下,这一制度实行后,老年人还有哪些需求。
如果还没有实行,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将调查所得写成报告。
优品课件之2018届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2018届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提纲(重要资料妥善保管)【本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主要讲说了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以蒸汽机和电气为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奠定了我们现代化的基础。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异;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西方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空前激化。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重大变革,成为现代化国家。
普鲁士的武力统一为德国赢来了统一的市场;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
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这些崛起之路虽各不相同,但都抓住了历史机遇。
本单元在全册乃至中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年中考考察的重点内容。
【单元重点】【单元难点】 1.工业革命的进程、重大发明及影响;2.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3.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过程及意义;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5.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意义;6.罪恶的“三角贸易”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大发明;1.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2.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意义;3.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及意义;4.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5.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6.认识“三角贸易”对非洲、欧洲的影响。
第一课工业革命开始首先发生于用过的原因政治上:17世纪,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英国初步确立经济上: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急剧扩大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部门棉纺织业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应用(哈格里夫斯)发展瓦特改进蒸汽机背景:工业革命后,机器数量不断增多,仍有很多地方不能使用机器作用:成为工业山产的动力机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意义: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交通工具的革命原因:人们开始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表现:美国人富尔顿首先制造了蒸汽机作用动力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于1841年发明了蒸汽机车工厂及工厂制度的出现 1.工厂建立规模逐渐扩大 2.工厂制度的出现: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3.1840年,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完成扩展情况及作用 4.19世纪初,从英国扩展到德意志、法国等欧洲国家及美国,开启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完成时间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完成标志及器材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家逐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教案川教版(1)

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的变迁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的主流。
由于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须凭票供应。
改革开放后,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走出了过去千篇一律的“蓝海洋绿海洋”,开始追求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服饰,追求个性化的表现,甚至品牌效应。
从“食”的角度来看,1987年政府发动了“菜篮子工程”。
从“住”的方面来说,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由普通平房到简易楼房再到90年代以后国家启动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福利,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
1991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七平方米,2001年已经达到10.5平方米,十年的时间增加了50%。
到2001年底,中国城乡住宅竣工面积已经达到13亿多平方米,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产业。
从“社会风俗”方面来讲,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成为人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黄金周。
从贫困走向小康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
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
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
(1)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充实,家庭收入增加。
(2)勤奋劳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现在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和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建国以来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成就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知识。
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3.通过体会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构建网络时间:原子弹:意义:1964年6月,进行飞行试验成功。
两弹一星导弹1966年10月,实现了核爆炸。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了。
卫星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一箭三星发射成功;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
1999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科技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2005年,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时间:农业成就:人物:成果:时间:计划涉及和1996年增加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实施了《》,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战略,把作为教育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前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数量大增,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条件、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启动将等若干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文学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双百”方针,即“、。
”“文革”以后,特别是以来,文学创作迎来了又一艺术影视艺术发展迅速绘画、书法和、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巨大文化体育: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体育课被列为重点课程;竞技体育取得显著成就,从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项目是,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
衣食住行的变化:生活方式变化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的变化:二.合作探究1.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谈一谈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2.分析我国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新人教)八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单元教学辅导及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历史)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的变迁 就业和社会保障
粮油供应证
蜂窝煤票
粮票
米票
面票
布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知道当时人们见面打 招呼总说:你吃了吗?
材料:1962年,北京市凭票供应的商品多达
102种,占市场零售商品总额的44.8%。1973 年北京市每50人才能分到一张“飞鸽牌”自 行车车票,购买时还要花30张工业券。而一 对要结婚的新人,要想置办一个基本可以生 活的“家”则需要有包括各种家庭必需品的 “结婚购买证”(一样一种)和工业券100多 张,持此证到指定的商店才能购买券上指定 的用品(常常买不全,因为有的商品没货)
• 第一,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因为:改革开放—— 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充实——家庭收入增 加。所以,我们要饮水思源,拥护党的改革开放 政策,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富了以后要为国 家做一些贡献
• 第二,生活条件的改善,靠的是劳动创造,今日 的中学生就是明日的劳动者。今后无论我们在哪 个岗位上,都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都要 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我们现在就要以认 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洗衣机 48.29 彩电 17.21
78.41 59.04
88.97 90.57 90.52 89.79 105.43 116.56
农村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柱状图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城镇居民家庭收 入(元)
农村居民家庭收 入(元)
1000
0 1978年 1990年 1997年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 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时事新闻、国 家大事?
•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你平时是否进行业 余学习?若有的话,你学习什么内容? 通过什么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共1学时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2学情分析评论八年级的学生年龄约在13—15岁之间,他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不熟悉,但是他们的父辈亲历过那一历史时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3重点难点评论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评论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人教版八下)

八年级下册复习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172、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P112-113
5(2011年安徽).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
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D
15(2011年山东滨州市).
难见油
A. ②③ C. ①②③
B. ②④ D. ②③④
A
பைடு நூலகம்
11(2011年佛山市)
下列是佛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
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单位:公斤)
时间 1978年 1996年
粮食
123.6 73.5
肉类
19.2 32.8
禽类
1 10.7
奶类
6.5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A
D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32(2011年十堰市).
下列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党关注民生的做法
有
①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②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③保障城镇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18(2011年南京市).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
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
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8下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素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整体进入了小康社会。
主要变化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衣衣服“蓝(灰)色的海洋”衣物丰富、款式新颖、色彩多样食食物匮乏、营养不良食品丰富、讲究营养搭配
住住房简陋、面积狭小宽敞舒适、结构合理
行出行艰难、工具以自行车为主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
用电器很少、结婚旧四大件电器广泛、结婚新四大件
★粮票、布票、油票出现: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造成的
★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变化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实行自主择业。
出现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
2、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