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 中国的工业复习课程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工业+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即时演练
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少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地位 特别是“一带一路”以来,
是前景广阔的地带
发展 条件
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交通便利
存在 问题
发展 方向
政策吸引 工业基础较弱;科技、资金 等不如东部工业带雄厚;生 态环境脆弱 加强东西部联系,内联外引, 逐步形成联系东西部的重工 业地带
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燃料 动力 原材料 技术装备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7.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降低钢铁生Βιβλιοθήκη 能耗 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
沈阳、本溪、鞍山、大连等
发展条件:
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近海 方便,有利于国际往来;现代化的航空、铁路、 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络国内外各地,便于人员物资交流。
当地及其邻近地区 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矿、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 、石油、海盐等。
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侨 乡多,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
高中地理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工业(共36张ppt)

煤铁复合体型
2020/6/12
(1)丰富的资源 (2)便利的交通 (3)雄厚的基础 (4)广阔的市场
21
特点: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沈阳、大连、鞍山、本溪、抚顺
辽
中
资源(煤、铁)丰富(鞍山、本溪铁,
南 工
阜新、抚顺煤,辽河油田)
有利条件: 交通便利(京哈、哈大线和大连港)
业
基
工业基础较好
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7.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
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
小经济差距行的西部大开发);
8.工业基础
9.经济基础
10.个人偏好 性别比例
2020/6/12
18
三、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带
1、四大工业基地 (1)沪宁杭工业基地 (2)京津唐工业基地 (3)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2020/6/12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 点放在钢铁、电子、石油、 化工、轻纺等;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3
特点: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京
①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资源
津
②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
唐
工 业
有利条件:
③接近山西煤炭能源基地,联结东北、华北油 田的管道,统一的电网—能源丰富
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3.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
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
4.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
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2020/6/12
17
5.社会协作条件——工业部门齐全,基础设施完
区域地理—中国工业ppt讲课讲稿

区位选择: 高新技术产 业要求布局 在技术发达、 知识密集、 人才聚集的 区域。
七、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
中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 集中的地区 40多年来工业建设 发展的地区 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 新建的工业中心
重庆
沈阳
唐山 天津
大连 青岛
南京 上海
广州
具体表现:
1.增长速度快。
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 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内地(资源或原料丰富)新建了一大批 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
山西能源基地 兰州石油化学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 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4.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核心 珠三角、沪宁杭、京津石——高新 技术产业带 武汉、重庆、西安、兰州——中西 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有利因素: 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
原煤、钢铁、水泥、布匹产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 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
2.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 业体系。
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 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 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
3.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区域地理
一、工业的地位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之一,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 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 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 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 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 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 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我国国民经 济的主导产业。
高三中国地理复习课件七:中国的工业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渐建立起了 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 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化的产业园区。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 是重要的工业区域。
3 数字经济的推动
中国工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业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工业发展的成果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
资源约束
中国工业面临着能源和原材料的紧缺问
环境污染
2
题,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合理利 用。
高三中国地理复习课件七: 中国的工业
中国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将介绍 中国工业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工业区、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 经济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中国工业的背景
中国工业发展的背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人口和政策。中 国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钢铁工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工业对经济 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纺织工业
中国的纺织工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拥有丰富的 纺织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高技术制造业的崛起
中国工业正逐渐向高技术领域转型,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中国工业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绿色和低碳产业。
珠江三角洲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工业(共41张PPT)

2020/6/15
7
2020/6/15
8
(五)石油化学工业 1.地位: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工业中心:大庆、吉林省吉林市辽宁辽阳、北京、 山东东营、兰州
3
一、工业分类 按产品性质分类: (一)重工业
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如冶金、钢 铁、机械等。 (二)轻工业
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如纺织、食 品等。 按生产对象分类: (一)采掘业 (二)加工工业或制造业
2020/6/15
4
二、基础工业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
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 (一)煤炭工业 1.分布特点:与煤矿分布一致 2.主要工业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
2.交通便利。本区铁路密集,有利于原料的运入和 工业产品的运出;
3.本区临海的地区有大连、旅顺、营口等港口,有 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4.本区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农业基础较好,有辽 河、大凌河等河流流过,水资源丰富,人口比较密集 ,工业发展历史较长等等,都为本区发展成为重工业 基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20/6/15
第七单元 中国的工业
2
1
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资源条件(原料、燃料)、水源、土地、地理位置 等 社会经济: 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农业基础、国家政策、 社会环境及综合实力等
2020/6/15
2
工业生产:采用物质资料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或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中国的工业》

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Four industrial zones——Yangtze River Delta Industrial Zone (the largest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base in China)
主要部门:轻型及精密机械、电子和化工
• 核心分布地区:北京
上海
• 产业密集区: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 3.工业基础好。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和人才
不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重点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 prior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大亚湾
电力工业——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建 有火电站;南方水电站居多 ;东部沿海地区核电。
电力工业的发展--迅速
发展方针:因地制宜,水火并举, 适当发展核电。
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水电站
煤和石油产区
火电站
沿海/北方风力大的地区
风力发电站
能源缺乏的地区
核电站
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分布
钢铁工业——辽宁鞍山、上海宝山、湖北武汉
料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等,
如:冶金、煤炭、石油、电力、化学、机械等工业就是
基础工业。
煤炭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2、我国主要的基础工业:电钢力铁工 工业业;;
石油化学工业
纺织工业
• 能源工业
煤炭 工业
“工业的粮食”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 基础版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中西 部地区
正在兴起:武汉、重庆、 成都、西安、兰州将建成 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实施,我国中部和西 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 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 展机遇
(2)不同开发区产业开发重点
拓展延伸
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三种类型
针对训练
(2019·海南卷,7~9)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 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 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 小企业超过70%。据此回答(1)~(3)题: (1)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 A.基础设施好 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 D.获取信息快
要点整合
1.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1)沿铁路干线分布:京广、京哈、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工业 基地。 (2)沿河流分布:黄河流域是能源工业开发的重要地带。长江沿线形成了 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3)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 洲等工业基地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 心区。
概述沈阳和大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有利条件。
[思路点拨] 据材料可知,沈阳和大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有利条件 包括:拥有众多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多,科研条件好,科技力 量雄厚,研发能力强;升级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具有政策上的 优势,而且合并后会产生集聚效益;沈阳和大连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区,不仅 工业基础较好,而且交通条件比较优越。 [尝试答题] 政策支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多,研发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交通便利。
中国的工业 高三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09年海南地理第5,6题)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
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
产食用油。据此完成11~12题。
1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
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12.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精品课件
一、工业的分类
1、定义: 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及
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2、分类 3、地位
按生产对象 按产品性质
采掘工业 加工工业或制造业 重工业 轻工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精品课件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原料指向型
矿产资源(属于原料因素)、 市场指向型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 钢 及铁其接工附近业近煤是地矿四区区川简、省图水攀”电枝,站花图,市1能7的是源主设丰导想富工的;业“水部源以门充攀。沛枝图;花1钢6铁是工“业攀为枝基花础市 的生水产陆流交程通模便式利图;”国,家读政图策回支答持下;列地问形题起:伏大,平地少。
金 沙 江
大 理
一次能源(属于动力因素)、 动力指向型
水源、
劳动力指向型
土地……
技术指向型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市场、交通、
政策、情感、科技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
历史、农业基础
环境因素……
精品课件工业主要的区位因素来自工业指向 类型原料指向型
工业 特点
代表性工业部门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 果酒厂、乳产品加工厂、矿泉水厂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点击 1.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考点解读 1.识记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主要工业城市。
2.掌握我国工业基地的位置范围、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3.掌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及不同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
一、工业的分布1.我国工业的分布(1)沿铁路干线分布:如A京广线,B京沪线,C哈大线等,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
(2)沿河流分布:长江沿岸形成了以D上海、E南京、F武汉、G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黄河流域则形成我国一条能源开发带。
(3)沿海分布: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形成了我国工业最集中的四个地区——a长江三角洲、b辽中南、c京津唐、d珠江三角洲。
2.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1)能源工业①煤炭工业: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工业,与煤炭资源分布一致,A 山西省、B 内蒙古自治区、C 陕西省是最主要的煤炭基地。
②油气工业:集中在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D 四川天然气基地、E 新疆石油基地、近海大陆架油田。
③电力工业a 火电是主体,分布于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
b 水电:主要分布在南方,集中于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等河流上游。
(2)钢铁工业①错误!错误!②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铁矿石、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外部条件制约明显。
③发展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石化工业:主要以大庆、吉林、辽阳、北京、山东、兰州为中心,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产业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2.产业部门: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
3.分布特点:依附于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大分散、小集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不同开发区产业开发重点思维导图考点我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带1.四大工业基地的对比分析轻重工业都发达的综合性工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我国三大工业地带交通便利是四大工业基地形成的共同条件,在我国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和铁路沿线还集中分布有一些工业城市,形成工业地带。
即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和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其工业中心分布、代表性工业部门及其区位因素,如下图所示:冲关演练读“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我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工业基地,②____________工业基地,③____________工业基地,④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图中属于我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为C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是E________,我国最大的镍矿基地为F______________。
(3)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城市。
(4)西部开发中,长江沿岸工业带及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工业带所发挥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2)武汉包头上海广州大庆金昌(3)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能资源丰富,水运条件优越,由沿海伸向内地,综合性强沪宁杭武汉宜昌重庆六盘水攀枝花(4)联系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发挥东部城市带动西部落后地区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我国工业基地发展条件评价的答题模板1.自然条件2.经济条件特别提示运用上面模板分析具体问题时,在保证角度全面的前提下,一要分清主次,一般要先分析主导因素,如辽中南工业区的钢铁工业主导因素是原料,而上海宝钢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二要依据各工业基地的具体条件组织答案,避免脱离题目的具体要求简单罗列知识点。
技法应用下图为“中国钢铁工业中心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说出我国现有主要钢铁工业中心的集中分布地区及主要原因。
“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
——摘自《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在湛江、防城港布局钢铁精品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钢铁工业中心分布区:东北、华北(或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地带。
主要原因: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接近消费市场。
(2)地处沿海港口,海运便利;接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归纳钢铁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结合区位原理判断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2)题,从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
读下图回答1~2题。
1.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A.①B.②C.③D.④2.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A.工业基础薄弱B.交通条件落后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D.劳动力不足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①辽中南工业基地和②京津唐工业基地煤、铁、石油都较丰富,但②京津唐工业基地高新技术发达,因为众多高校和科技园区位于该基地。
第2题,③为沪宁杭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附近无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和矿产资源。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读“我国‘T’字形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3~4题。
3.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A.郑州B.南京C.武汉D.九江4.以下属于“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的是()A.南水北调工程B.西气东输工程C.青藏铁路工程D.西电东送工程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结合“沿江产业带”和“南北开发轴”及城市分布,可以得出答案C。
第4题,由图可知,“西北轴”的走向与西气东输线路走向一致,且西气东输工程符合“基础设施束”的定义。
下图为“我国某种经济作物工业生产厂分布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该工业部门属于()A.劳动力导向型B.动力导向型C.市场导向型D.原料导向型6.为了充分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图中①②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A.稀土工业B.石油化工工业C.煤炭采掘业D.有色金属冶炼答案 5.D 6.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工业的分布与我国糖料作物甜菜和甘蔗的种植区基本一致,制糖工业的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且制成品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为原料导向型。
第6题,图中①省为湖南省,②省为江西省,两省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丰富,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可建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7.读“长江沿岸工业带图”,回答以下问题。
(1)A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该工业基地突出的问题是缺乏____________。
(2)B是以武汉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3)C工业基地有我国最大水电站____________水电站。
(4)D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
(5)E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6)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技术、人才、信息,借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向南北辐射,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____________市场。
答案(1)沪宁杭能源和矿产(2)钢铁和轻纺(3)三峡(4)攀枝花(5)重庆(6)南北支流交通干线国际解析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通过便利的长江航运将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下游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一、选择题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
据此回答1~3题。
1.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①市场广阔②资源丰富③海运便利④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广东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②便于环境质量提高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1.C 2.B 3.C解析第1题,广东地区石油资源较贫乏,与其他几个工业区相比,技术力量也不突出。
第2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效应。
第3题,实现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有充足的原料保障,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读“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完成4~5题。
4.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B.劳动力成本低C.淡水资源充足D.交通运输便捷5.与“长三角”相比,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经济腹地更广B.科技实力更强C.产业基础更好D.改革开放更早答案 4.D 5.D解析第4题,“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矿产资源缺乏,环渤海经济圈水资源缺乏,三大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成本较高,水陆交通便利。
第5题,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受南岭的阻隔,经济腹地小,科技实力弱,且产业基础弱,但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