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归类【会写字】德蝉鹊【重点词】词语理解﹝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见﹞同“现”。
﹝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重点句】1.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上涌,犹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赏析:把乌云比作翻墨,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和雨势之大。
2.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赏析:“忽”字十分轻巧地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这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描绘得令人神清气爽,境界大开。
3.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赏析:先写羁旅夜泊,再写日暮添愁,此句点题,为下文的借景抒情做了准备。
4.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
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句意: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赏析:视野从长空转向田野,词人由稻花香联想到丰收的景象。
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句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赏析:这两句动中寓静,把“明月”“清风”“半夜”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7.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句意: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忽见”二字,既写出了词人忽然看见客舍时的惊喜,又表现出了词人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路途的入迷程度。
8.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句意: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6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6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1.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解析。
- 诗人孟浩然呀,坐着小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移舟泊烟渚”,就这么简单地描述了自己的一个动作,可是这一动,就把那种在旅途当中的状态给写出来了。
- 然后呢,“日暮客愁新”,太阳落山了,这个时候呀,本来就漂泊在外的诗人,心里的那种愁绪就像小虫子一样开始冒出来了。
你想啊,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一离开家,就感觉孤孤单单的,再加上天黑了,周围的环境又有点陌生,那心里能不愁嘛。
- “野旷天低树”,这景色描写可厉害了。
原野特别空旷,空旷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
就好像天空要压下来,和树挨在一起了,这种写法把那种空旷寂寥的感觉一下就放大了好多倍。
- 最后“江清月近人”,江水很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就好像月亮离人特别近。
这时候诗人孤单啊,就感觉只有天上的月亮和水里的月亮能陪着自己了,特别有那种孤独又有点凄凉的味道。
1.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赏析。
- 苏轼这个大诗人可真有趣,他喝醉了酒还能写出这么精彩的诗。
你看开头“黑云翻墨未遮山”,那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黑乎乎的,还在翻滚呢,不过还没有把山全遮住。
这就像一幅特别有动感的画,黑云在那里张牙舞爪的。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蹦蹦跳跳地落进船里。
这个“跳珠”的比喻可太妙了,把雨点的那种活泼劲儿写得活灵活现的,好像这些雨点是一群调皮的小娃娃,专门往船里跑,去打扰诗人喝酒呢。
- “卷地风来忽吹散”,突然之间,一阵大风像从地上卷起来一样,一下子就把黑云啊、白雨啊都给吹散了。
这风就像一个大力士,一下子就把刚才那乱糟糟的天气给收拾干净了。
- 最后“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的湖水像天空一样平静、清澈。
你看这天气变化得多快呀,刚才还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现在一下子就风平浪静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苏轼把这种天气的变化写得特别生动。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2023春)

解诗题
yuè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词
这首词的题
牌名规定了一首 目,意思是乡村
词的字数和曲调。 生活。
小知识 很多词题都由词牌名和题目
两部分组成,用间隔号隔开,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词人。词作以豪放为主。他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 照并称“济南二安”。
请你写出《清平乐·村居》中采用白描手 法,描写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的诗句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结构梳理
四时田园 杂兴(其 二十五)
金黄 肥 雪白 稀 静态美 日长 无人过
以动衬静 蜻蜓蛱蝶飞
拓展延伸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课堂演练
填空。
宋 代诗人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表现出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特点的 诗句是“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 日长篱落无人过 , 惟有蜻蜓蛱蝶飞 ”描绘 了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画面。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稀稀落落。
前两句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对仗 梅子金黄杏子肥, 工整 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人抓住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这四种 景物的特征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
篱笆。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蝴蝶的一种。
怎样理解“日长”呢?
日长篱落无人过
联系上下文的景物特征 初夏
后两句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衬 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
事正忙,所以行人少见。诗歌妙在后两 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 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余味无穷。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泊船瓜洲[1]
[宋]
王安石
京口[2]瓜洲一水间,钟山[3]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京口:今江苏镇江。
[3]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1]。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2]临发又开封[3]。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1]那畔[2]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3]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1]榆关:山海关。
[2]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3]聒:声音嘈杂。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预习必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场景:夏天白天变长了,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农民们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锄草……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课件

诗文解读
精神的愉悦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 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 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3)大儿子在田地里耕作,二儿子在 编织鸡笼,小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像两个哥 哥一样劳动,还有些贪吃贪玩,他正悠闲自 在地趴在小溪边剥莲蓬吃呢。
课后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 公店》。
2.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词?说一说你为什 么喜欢。
翁媪:老翁、老妇。
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小溪边上长满 了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用 柔媚的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在互相逗趣、取 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
说的是“翁媪(老翁、老妇)”醉。他 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因为喝酒而醉; ②因为美好的景色而醉; ③因为家庭的和谐而醉; ④因为小儿子的调皮、讨人喜欢而醉。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 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 倒显得稀稀落落。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 诗的后两句描写的情景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的第三句描写静景,第四句描 写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更加凸显 出乡村农忙时的幽静。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夏天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没有人 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劳作,而在这里闲聊着? 原来他们有几个勤劳的儿子。大儿子在溪东的豆
田里除杂草,一滴滴汗珠染湿了他的衣襟,却滋 润了一棵棵绿油油的小豆苗。他仿佛看见了秋收 时一颗颗饱满的豆粒,干的更起劲了。心灵手巧 的二儿子坐在屋前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 的翻动,一个鸡笼已初具规模了。惟有可爱的小 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趴在溪边剥莲蓬。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朗读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背诵指导: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再结合画面来进行背诵。
默写指导:默写《枫桥夜泊》是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注意熟练掌握所要背诵的诗句并注意正确书写。
2、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
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
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对比
• 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 有什么不一样?
它是词,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 又称“长短句”,宋时发展到鼎盛时期, 可以配乐演唱。 《忆江南》是词牌名,不是题目。 常见的词牌名有: 《水调歌头》、 《清平乐》、《西江月》、《沁园春》、 《菩萨蛮》、《蝶恋花》等。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诗句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 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 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词,又叫长短句,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一种。词可以歌唱, 每一首词根据格律, 都有一个曲调名, 成为词牌。《忆江 南》就是词牌。宋 朝时词创作的鼎盛 时期,因而有“唐 诗宋词”之说。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晚年又号香山居 士,今河南郑州 人,我国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 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 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 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 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 忆吗?
单元导读: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
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
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 ……真是江山如画! 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 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 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 优美的词句表吗?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纵情诗酒,以诗著称于 世。与诗人杜甫合称 “李杜”,后人言其书 得自张旭,飘然有仙气, 称其为“诗仙”。著有 《李太白集》。
你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先自己说,这是很重要的自我锻炼。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诗
读全诗,知大意;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巧诵读,抒诗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今河南洛阳人。 他善于从民歌中 汲取营养,语言 生动,风格清新, 在唐诗中别开生 面,对后世影响 很大。
众鸟高飞尽, 尽 孤 孤云独去闲。 独
哪些词体会到诗人的孤独? 面对这样的天空,诗人感到——
寂寞孤独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 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 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 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抒发 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之 情,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 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 游山、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 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 情感的诗。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 (
)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 无踪,寂寥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 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 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 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 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 的敬亭山了。
古代诗人的称号
诗仙--李白 诗杰--王勃 诗奴--贾岛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圣--杜甫 诗狂--贺知章 诗豪--刘禹锡 诗魔--白居易 诗神--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