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三首古诗词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向山上走去,在那云雾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因为太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所以诗人停下马车驻足观赏。
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在这首诗中,杜牧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山林图。
“远上寒山石径斜”,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让人仿佛能看到诗人沿着小路缓缓前行的身影。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给人一种悠远、神秘的感觉,在那白云飘荡的地方,隐藏着几户人家,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将枫叶与春花作对比,突出了枫叶的艳丽和生机,展现出了秋天独特的美。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然已经残败,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朋友啊,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荷、菊、橙、橘等景物的描写,劝勉好友刘景文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以“荷尽”“菊残”来衬托出橙橘的岁寒之心,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对好友的鼓励和祝福,让他明白,人生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繁华盛开之时,在看似凋零的季节里,也有着别样的风景和希望。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诗三首诗

古诗三首诗
古诗词三首有以下:
一、《牧童》
吕岩〔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释义: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二、《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释义: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三、《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释义: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六上古诗词三首诗意

六上古诗词三首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3首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如下:
1、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5、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 风朔雪之声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春风又吹绿了 长江两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才能照着 我回到故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体过程和具体内容, 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 时的这个细节,正显 出他对这封“意万重” 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 的深切思念──千言万 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泊船瓜洲
从京口到瓜洲仅仅 是一江之隔。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而从京口到南京也只 是隔着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 水长,路途遥远。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 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青草待到秋冬会枯黄,但来年春风 一吹就又能一片碧绿生机盎然。而 我,什么时候能再回到故乡呢?
3古诗词三首表达

3古诗词三首表达
这三首古诗词《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不同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1. 《望天门山》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度。
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佳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3. 《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诗书籍获取更多诗词表达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项经典内容,其中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简介和赏析:
1. 《出塞》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民族为题材,描述了边疆民族的生活和斗争。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边疆民族在历史上与中原民族的关系,以及边疆民族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奋斗的精神。
2. 《凉州词》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戍卫为题材,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戍卫的艰辛。
诗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展现了边疆戍卫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
3.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一首抒情诗。
此诗以夏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岁月的感慨。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
教材安排了相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自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
《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长远。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
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 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
会写7个生字。
2. 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 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
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增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 .板书童年。
齐读。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
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 .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 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
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
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 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很多
辅助的知识。
谈一谈。
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
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 指读。
正音。
讨论铺”与横”的读音。
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准确读音。
再指读。
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你能
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 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 聚焦作者吕岩。
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
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
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
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 指说。
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
弄”字感受随意自在。
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读好句子。
9. 齐读诗歌。
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 )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
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 出示诗。
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
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 这个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
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
引了诗人。
3. 指读一二句。
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能够用几种方法来判断?
做做收”和停”的动作。
指读。
4. 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
你倒
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 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
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
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
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 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
指读。
(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
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
笑。
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
指读。
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
儿童。
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