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章知识梳理A卷知识点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选择题1.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的因变量是()A.太阳光强弱B.水的温度C.所晒时间D.热水器答案:B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 cm2,其长是a cm,宽是b cm,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10是常量B.10是变量C.b是变量D.a是变量答案:B3.某地受台风影响发生强降雨,某水库一天的水位记录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位上升最快的时段是()A.8~12时B.12~16时C.16~20时D.20~24时答案:D二、填空题4.小明的妈妈自小明出生起,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小明称体重,得到如表的数据.从表中可以得到:小明体重是随小明的变化而变化,这两个变量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答案:年龄年龄体重三、解答题5.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用铝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4 cm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明理由;(4)简要说明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答案:解:(1)上表反映了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用铝量之间的关系,易拉罐的底面半径是自变量,用铝量是因变量.(2)当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2.4 cm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5.6 cm3. (3)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2.8 cm时比较适宜,因为此时用铝量少,成本低. (4)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1.6~2.8 cm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少;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8~4.0 cm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加.知识点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选择题6.以固定的速度v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是h=vt-4.9t2,在这个关系式中,常量、变量分别是()A.4.9是常量,t,h是变量B.v是常量,t,h是变量C.v0,-4.9是常量,t,h是变量 D.4.9是常量,v,t,h是变量答案:C7.某地温度T与高度d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如图所示的关系式表示,当d=900时,T的值为()A.4B.5C.6D.16答案:A8.李大爷要围成如图所示的长方形菜园,菜园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用篱笆围成的另外三边总长度恰好为24 m.设BC边的长为x m,AB边的长为y m,则y 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A.y=-12x+12 B.y=-2x+24C.y=2x-24D.y=12x-12答案:A9.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 mL.小康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x min后,水龙头滴出y mL水,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A.y=0.05xB.y=5xC.y=100xD.y=0.05x+100答案:B二、填空题10.(上海)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关系式是y=95x+32,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 ℃,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 答案:7711.如图,△ABC的边长BC是8,BC边上的高AD′是4,点D在BC上运动,设BD的长为x,则△ACD的面积y与x的关系式是.答案:y=2(8-x)12.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55 L,如果每小时耗油7 L,则油箱内剩余油量y L与行驶时间t h之间的关系式是.答案:y=55-7t三、解答题13.地壳的厚度约为8~40 km,在地表以下某地的温度y可按y=3.5x+t计算,其中x是深度,t是地表温度.(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如果t=2,求当x=5时y的值.答案:解:(1)自变量是深度x,因变量是地表以下某地的温度y.(2)当t=2,x=5时,y=3.5×5+2=19.5.14.人在运动时的心跳速率通常和人的年龄有关,如果用x来表示年龄,用y来表示正常情况下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那么有y=0.8×(200-x).(1)正常情况下,在运动时一个13岁的学生每分钟所能承受的最高心跳次数是多少?(2)一个30岁的人运动时,如果半分钟心跳的次数是70,那么他有危险吗?答案:解:(1)x=13时,y=0.8×(200-13)=189.6(次).答:在运动时一个13岁的学生每分钟所能承受的最高心跳次数是189.6次. (2)x=30时,y=136,136÷2=68<70.所以他有危险.知识点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选择题15.(贵州六盘水)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下列哪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上升的国旗离旗杆顶端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答案:A16.如图是护士统计一位流感病人的体温变化图,这位病人在16时的体温约是()A.37.8 ℃B.38 ℃C.38.7 ℃D.39.1 ℃答案:C17.小明的父亲从家走了20 min到一个离家900 m的书店,在书店看了10 min 书后,用15 min返回家,下列图中表示小明的父亲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B二、填空题18.园林队在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绿化面积为平方米.答案:10019.如图是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1)在时气温最高,为℃;(2)在时到时气温是逐渐上升的.答案:(1)15 15(2)8 15三、解答题20.如图是江津区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12时的气温是多少?(2)什么时间气温最高,最高是多少?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低是多少?(3)什么时间的气温是4 ℃?答案:解:(1)8 ℃.(2)14时气温最高,最高是10 ℃;4时气温最低,最低是-4 ℃.(3)8时和22时.21.小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7时回家,他有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10时和11时,他分别离家多远?(3)他最初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4)11时到13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答案:解:(1)图象表示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离家的距离是因变量.(2)10时他离家15 km,11时他离家20 km.(3)他最初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13时,离家30 km.(4)11时到13时,他行驶了10 km.。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三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选项填在题目的括号内)1.一杯开水越晾越凉,这一过程中自变量是()A.时间B.温度C.时间和温度D.空气中的温度2.从深圳往北京打电话,电话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A.时间B.电话费C.电话D.距离3.已知电费的收费标准为0.5元/千瓦时,当用电量为x(千瓦时)时,收取电费为y(元);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自变量,0.5元/千瓦时是因变量B.B.0.5元/千瓦时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C.y是自变量,x是因变量D.D.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4.某品牌电饭锅成本价为70元,销售商对其销量与定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价是不变量,销量是变量B.定价是变量,销量是不变量C.定价与销量都是变量,定价是自变量,销量是因变量D.定价与销量都是变量,销量是自变量,定价是因变量5.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 (kg)间有下面的关系: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时,弹簧长度为12cm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6.在实验课上,利用同一块木板测得小车从不同高度(h)下滑时,高度(h)与下滑的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当40cmh=时,t约为2.66秒B.随高度增加,下滑时间越来越短C.估计当80cmh=时,t一定小于2.56秒D.高度每增加10cm,时间就会减少0.24秒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目的横线上)7.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叫做__________,y叫做__________.8.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的表格,一般第一行表示______变量,第二行表示______变量,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9.汽车以m 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向乙地,若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当汽车行驶了x 小时后,距离乙地还有y 千米,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10.下表是某河流在汛期一天中涨水的情况,警戒水位为25米.(1)上表反映了 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2) 从0时到24时,水位从 上升到 ; (3) 从 时到 时,水位上升最快;(4) 假设第二天持续下雨(基本与当天降水量一样),则第二天12时超警戒水位 米.11.下表为某商店薄利多销的情况,某商品原价为560元,随着不同幅度的降价,日销量(单位: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表反映了______个变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_是因变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每降价5元,日销量增加__________件,从而可以估计降价之前的日销量为__________件,如果售价为500元,日销量为__________件. 三.解答题:12.下表是学校气象兴趣小组记录某天一昼夜温度变化的数据:(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早晨8时和中午12时的气温各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一昼夜中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什么时候气温最高?温差是多少?(4)你能粗略说一说一昼夜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大概情况吗?13.下表是某自行车厂某年各月份生产自行车的数量:(2)为什么称自行车的月产量y为因变量?它是谁的因变量?(3)哪个月份自行车产量最高?哪个月份自行车产量最低?(4)哪两个月份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自行车厂应采取什么措施?14.实验证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下表是某次实验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的几组对应值:(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3)若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是多少?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参考答案)1~6 ABDCCD7.自变量;因变量;8.自;因;9.s,m;x,y;x;y;10.(1)超警戒水位,时间,超警戒水位;(2)25.2,26;(3)12,20;(4)26.5;11.两;降价;日销量;30;750;1110;12.(1)反映了气温和时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气温是因变量;(2)早上8点的气温是4℃,中午12点的气温是9℃;(3)早晨4时气温最低,午后14时气温最高,温差14℃;(4)0时至4时气温下降到4 ℃,4时至14时逐渐升高到10℃,然后气温又下降.13.(1) 随月份的增加,自行车总产量也逐渐增加;(2) 因为自行车的月产量y随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自行车的月产量y;(3) 6月份产量最高,1月份产量最低;(4) 从6月份到7月份,自行车产量变化最大,下降2万辆,应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管理.14.(1)表格反映的是弹簧所挂物体质量与弹簧的长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弹簧所挂物体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时,弹簧长24 cm;不挂重物时,弹簧长18 cm;(3)由表中数据变化情况得:若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时,弹簧的长度是32cm;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习题1.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为第n层(n为正整数)圆点的个数,则下列函数关系中正确的是()A.y=4n-4 B.y=4n C.y=4n+4 D.y=n22.如图,△ABC的底边边长BC=a,当顶点A沿BC边上的高AD向D点移动AE时,△ABC的面积将变为原来的( )到E点,使DE=12A.12B.13C.14D.193.如图,△ABC 的面积是2cm 2,直线l ∥BC ,顶点A 在l 上,当顶点C 沿BC 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不超过点B )时,要保持△ABC 的面积不变,则顶点A 应( )A.向直线l 的上方运动;B.向直线l 的下方运动;C.在直线l 上运动;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发生.4.当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原来的2倍,高变为原来的13时,它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A.23B.29C.43D.495.如图,△ABC 中,过顶点A 的直线与边B C 相交于点D ,当顶点A沿直线AD 向点D 运动,且越过点D 后逐渐远离点D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ABC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是(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D CAlCB AC.先由大变小,后又由小变大D.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6.如图,圆柱的高是3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2)当底面半径由1cm变化到10cm时,圆柱的体积增加了______cm3.7.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m)与时间t(s)的数据如下表:写出用t表示s的关系式:________.8.烧一壶水,假设冷水的水温为20℃,烧水时每分钟可使水温提高8℃,烧了x分钟后水壶的水温为y℃,当水开时就不再烧了.(1)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它应在________变化.(2)x=1时,y=________,x=5时,y=________.(3)x=________时,y=48.9.设梯形的上底长为x cm,下底比上底多2 cm,高与上底相等,面积为2cm2,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10.用一根长5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cm,面积为y cm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11.南方A市欲将一批容易变质的水果运往B市销售,若有飞机、火车、汽车三种运输方式,现只选择其中一种,这三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参考数据如下表所示:若这批水果在运输(包括装卸)过程中的损耗为200元/h,记A、B两市间的距离为x km (1)如果用W1、W2、W3分别表示使用飞机、火车、汽车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包括损耗),求W1、W2、W3与x间的关系式;(2)当x=250时,应采用哪种运输方式,才使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最小? 12.一个梯形,它的下底比上底长2cm,它的高为3cm,设它的上底长为x cm,它的面积为y cm2.(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哪个变量是自变量,哪个变量是因变量.(2)当x由5变7时,y如何变化?(3)用表格表示当x从3变到10时(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4)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说明你的理由.13.已知水池中有800立方米的水,每小时抽50立方米.(1)写出剩余水的体积Q(立方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6小时后池中还有多少水?(3)几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14.一辆加满汽油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L)与行驶的时间t(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格,解答下列问题:(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3)请直接写出Q与t的关系式,并求出这辆汽车在连续行驶6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4)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多能连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15.用一根长是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一边的长为x cm,它的面积为y cm2.(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是自变量?它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内?(2)用表格表示当x从1变到9时(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3)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规律?(4)猜想一下,怎样围法,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可知n=1时,圆点有4个,即y=4;n=2时,圆点有8个,即y=8;n=3时,圆点有12个,即y=12,∴y=4n.故选B【分析】由图观察可知.2.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判断△ABC的面积将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故选B.【分析】由图观察可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判断当顶点C沿BC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底变小,则要保持△ABC的面积不变,高就要增大,即顶点A应向直线l的上方运动.故选A.【分析】由图观察可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4.答案:C解析:【解答】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即可表示出变化后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分别表示出原来的体积和变化后的体积,比较即可得到结果.故选C.【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分别表示出原来的体积和变化后的体积.5.答案:C解析:【解答】由题意得,这个过程中△ABC的底始终不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 由题意得,这个过程中△ABC的底始终不变,则△ABC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是先由大变小,后又由小变大.故选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6.答案:(1)半径,体积;(2)297π.解析:【解答】(1)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底面半径的每个值,体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自变量是:半径,因变量是:体积.(2)体积增加了(π×102-π×12)×3=297πcm3.故答案为:(1)半径,体积;(2)297π.【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圆柱的高没有变化,只有底面积变化,因此计算底面积之差即可.7.答案:s=2t2(t≥0).21解析:【解答】观察表中给出的t与s的对应值,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关系式.t=1时,s=2×12;t=2时,s=2×22;t=3时,s=2×32;t=4时,s =2×42,…所以s与t的关系式为s=2t2,其中t≥0.故答案为s=2t2(t≥0).21【分析】观察表中给出的t与s的对应值,归纳出关系式.8.答案:(1)y=8x+20 x 在0--10变化;(2)28 60;(3)3.5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在20℃的基础上x和y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即y=8x+20;水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自变量是时间x;当水温y=100时,水沸腾,因此时间x=10,所以x的变化范围是0≤x≤10.(2) x=1时,代入关系式y=28 x=5时代入关系式y=60(3)把y=48代入关系式,变形计算出x=3.5.【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再依次代入求值即可9.答案为:x2+x-2=0解析:【解答】设这个梯形上底边长为x c m,那么下底就应该为(x+2)cm,高为x cm,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得(2x+2)x÷2=2,化简后得x2+x-2=0.故答案为:x2+x-2=0【分析】如果设这个梯形上底边长为x cm,那么下底就应该为(x+2)cm,高为x cm,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10.答案:y=-x2+25x解析:【解答】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cm,面积为y cm2,根据题意得出:y=-x2+25x答案为:y=-x2+25x【分析】先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即可.11.答案:见解析过程x+2)=17x+1400解析:【解答】(1)W1=16x+1000+200(200x+4)=6x+2800W2=4x+2000+200(100x+2)=12x+1400W3=8x+1000+200(50(2)当x=250时,W1=17×250+1400=5650(元)W2=6×250+2800=4300(元)W3=12×250+1400=4400(元),因为W1>W2>W3,所以应采用火车运输,才能使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最小.【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关系列出式子:总费用=(运输时间+装卸时间)×损耗+途中费用×距离+装卸费用,依次代入数据即可.(2)x=250,依次代入关系式比较计算结果即可.(2)当x由5变到7时,y由18变到24(3)(4)x每增加1时,y增加3,这是因为:当x变为x+1时,y由3x+3变为3(x+1)+3=(3x+3)+3【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关系式,依次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13.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1)Q=800-50t(0≤t≤16);(2)当t=6时,Q=800-50×6=500(立方米).答:6小时后,池中还剩500立方米的水;(3)当Q=200时,800-50t=200,解得t=12.答:12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分析】(1)根据“抽水时间×抽水速度=抽水量”,“蓄水量-抽水量=剩余水量”解题即可;(2)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自变量相应的值;(3)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14.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1)表中反映的是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时间t是自变量,油箱中剩余油量Q是因变量;(2)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在不断减小;(3)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Q=54-7.5t;把t=6代入得Q =54-7.5×6=9(L);(4)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油箱中原有54L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54÷7.5=7.2(h).答:最多能连续行驶7.2h.【分析】(1)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再根据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3)由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行驶1h消耗油量为7.5L.然后根据此关系写出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代数式;(4)根据图表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油箱原有汽油54L,即可求出油箱中原有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多少小时.15.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1)y=2022x·x=(10-x)·x,x是自变量,它的值应在0到10之间(不包括0和10)(2)(3)可以看出:①当x逐渐增大时,y的值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②y的值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变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反过来y的值在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变小的速度越来越快;③当x取距5等距离的两数时,得到的两个y值相等.(4)从表中可以发现x=5时,y取到最大的值25.【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熟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函数值为因变量,另一个值为自变量.3.3 用图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2017年“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新安站在奥体中心举行.童童从家出发前往观看,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童童搭乘轻轨至奥体中心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童童搭乘邻居刘叔叔的车顺利到家.其中x表示童童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表示童童离家的距离.下图能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应该图象是()A. B.C. D.2.函数y=的图象为()A. B.C. D.3.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度返回家,父亲在报亭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则表示父亲、母亲离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是()A. ④②B. ①②C. ①③D. ④③4.小华家距离县城15km,星期天8:00,小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到县城购买学习用品,小华与县城的距离y(km)与骑车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小华骑车到县城的速度是15km/h;②小华骑车从县城回家的速度是13km/h;③小华在县城购买学习用品用了1h;④B点表示经过h,小华与县城的距离为15km(即小华回到家中),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6cm,动点P从点C沿CA,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O从点C沿C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运动过程中所构成的△CPO的面积y(cm2)与运动时间x(s)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C. D.6.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徐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除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徐离他家的距离.读图可知菜地离小徐家的距离为()A. 1.1千米B. 2千米C. 15千米D. 37千米7.已知P(x1,1),Q(x2,2)是一个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其中x1<x2<0,则这个函数图象可能是()A. B.C. D.8.均匀地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是()A. B.C. D.9.一个面积等于3的三角形被平行于一边的直线截成一个小三角形和梯形,若小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y和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图中的()A. B.C. D.二、填空题(共5题;共5分)10.为了增强抗旱能力,保证今年夏粮丰收,某村新建了一个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安装了两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个进水管的进水速度相同)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的进出水速度如图1所示,某天0点到6点(至少打开一个水管),该蓄水池的蓄水量如图2所示,并给出以下三个论断:①0点到1点不进水,只出水;②1点到4点不进水,不出水;③4点到6点只进水,不出水.则一定正确的论断是________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0°C—50°C之间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某同学从图中获得如下几条信息:①30°C时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样;②在0°C—50°C之间,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③在0°C—40°C之间,甲、乙两固体物质溶解度相差最多是10g;④在0°C—50°C之间,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其中正确的信息有:________ (只要填序号即可).12.园林队在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绿化面积为________ 平方米.13.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 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 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0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BC=BE=5cm;②=;③当0<t≤5时,y=t2;④矩形ABCD的面积是10cm2.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 (填序号).14.小亮早晨从家骑车到学校,先上坡后下坡,所行路程y(米)与时间x (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返回时上坡、下坡的速度仍与去时上、下坡的速度分别相同,则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用的时间是________分钟.三、解答题(共2题;共20分)15.2007年的夏天,湖南省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立方米)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立方米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16.某旅游团上午6时从旅馆出发,乘汽车到距离210km的某著名旅游景点游玩,该汽车离旅馆的距离S(km)与时间t(h)的关系可以用如图的折线表示.根据图象提供的有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该团去景点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该团在旅游景点游玩了多少小时?(3)求返回到宾馆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33分)17.如图,这是反映爷爷每天晚饭后从家中出发去元宝山公园锻炼的时间与距离之间关系的一幅图.(1)如图反映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爷爷每天从公园返回用多长时间?(3)爷爷散步时最远离家多少米?(4)爷爷在公园锻炼多长时间?(5)计算爷爷离家后的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18.如图是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此变化过程中,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是因变量.(2)甲的速度________乙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3)6时表示________;(4)路程为150km,甲行驶了________小时,乙行驶了________小时.(5)9时甲在乙的________(前面、后面、相同位置)(6)乙比甲先走了3小时,对吗?________.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3分×10=30分)1.某超市某种商品的单价为70元/件,若买x件该商品的总价为y元,则其中的常量是( )A.70 B.xC.y D.不确定2.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A.太阳光强弱B.水的温度C.所晒时间D.热水器3.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是y=2x-3,当因变量y=6时,自变量x的值是( ) A.9 B.15C.4.5 D.1.54.某种签字笔的单价为2元,购买这种签字笔x支的总价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A.y=-12x B.y=12xC.y=-2x D.y=2x5.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下列哪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上升的国旗离旗杆顶端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6.根据图示的程序计算变量y的对应值,若输入变量x的值为-1,则输出的结果为( ) A.-2 B.2C.-1 D.07.某大剧场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数按下列方式设置:y是自变量;③y=50+3x;④y=47+3x,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8.李大爷要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园,菜园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用篱笆围成的另外三边总长应恰好为24米,要围成的菜园是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设BC边的长为x米,AB边的长为y米,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 )A.y=-2x+24(0<x<12) B.y=-12x+12(0<x<24)C.y=2x-24(0<x<12) D.y=12x-12(0<x<24)9.在关系式y=5x+3中,有下列说法:①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②x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y是变量,它的值与x的值无关;④用关系式表示的,不能用图象表示;⑤y 与x的关系还可以用列表如图象法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④⑤10.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离乙地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的路程是400千米B.慢车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C.相遇时快车行驶了150千米D.快车出发后4小时到达乙地二、填空题(3分×8=24分)11.在求补角的计算公式y=180°-x中,变量是,常量是.1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随变化而变化,其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13.若一个长方体底面积为60cm2,高为h cm,则体积V(cm3)与h(cm)的关系式为,若h从1cm变化到10cm时,长方体的体积由cm3变化到cm3.14.李老师带领x名学生到某动物园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20元,学生票每张10元.设门票的总费用为y元,则y=.15.如图所示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已知龟、兔上午8点从同一地点出发,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算出乌龟在点追上兔子.16.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不扣除利息税,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x为正整数)之间的关系为,4个月的本息和为.17.如图是小明从学校到家里行进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图象,观察图象,从中得到如下信息:①学校离小明家1000米;②小明用了20分钟到家;③小明前10分钟走了路程的一半;④小明后10分钟比前10分钟走得快,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8.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运动至点D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三角形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三角形BCD的面积是.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某商场经营一批进价为a元/台的小商品,经调查得如下数据:(1)(2)用语言描述日销售量y和日销售额t随销售价x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0.(8分)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请根据图象与同伴讨论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1)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到达的?最低温度呢?(2)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多长时间?(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21.(8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与气温x(℃)有关:当气温是0℃时,音速是331米/秒;当气温是5℃时,音速是334米/秒;当气温是10℃时,音速是337米/秒;当气温是15℃时,音速是340米/秒;当气温是20℃时,音速是343米/秒;当气温是25℃时,音速是346米/秒;当气温是30℃时,音速是349米/秒.(1)请你用表格表示气温与音速之间的关系;(2)表格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3)当气温是35℃时,估计音速y可能是多少?(4)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2.(10分)汽车在山区行驶过程中,要经过上坡、下坡、平路等路段,在自身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上坡时速度越来越慢,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乐,平路上保持匀速行驶,如图表示了一辆汽车在山区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2)汽车遇到了几个上坡路段?几个下坡路段?在哪个下坡路段上所花时间最长?(3)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包括遇到的山路,在山路上的速度变化情况等.。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雪橇手从斜坡顶部滑了下来,下图中可以大致刻画出雪橇手下滑过程中速度与时间变化情况的是A.B.C.D.2.对于关系式,下列说法:① 是自变量,是因变量;② 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 是变量,它的值与无关;④这个关系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图象表示;⑤ 与的关系还可以用列表格和图象法表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④⑤3.如图所示的图象(折线)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时汽车的速度是B.第时汽车的速度是C.从第到第,汽车行驶了D.从第到第,汽车的速度从减少到4.在物理学中,导线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有一段导线时电阻为欧姆,温度每增加,电阻会增加欧姆,则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是A.B.C.D.5.某工程队修筑A村到B村的公路,前期修筑的是平路,后期修筑的是坡路,修筑的公路长度()与时间(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平路长B.平路上每天修筑C.坡路长D.坡路上每天修筑6.某校举行趣味运动会,甲、乙两名学生同时从A地到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B地后跑步回A地,乙先跑步到B地再骑自行车回到A地(骑自行车的速度快于跑步的速度),最后两人恰好同时回到A地.已知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若学生离开A地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实线表示甲的图象,虚线表示乙的图象),则下面中正确的是A.B.C.D.7.今年五一期间,小丽同学从家里出发骑单车去公园,因为她家与公园之间是一条笔直的自行车道,所以小丽骑得特别放松.途中,她在路边的便利店购买一瓶矿泉水,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愉快地到了公园.图中描述了小丽路上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C.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D.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8.某市推出电脑上网课包月制,每月收取上网费用(元)与上网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其中是线段,且轴,是射线.小芳三月份在家上网课费用为元,则她家三月份上网时间是A.B.C.D.二、填空题9.如图,在一个半径为的圆面上,从中心挖去一个小圆面,当挖去小圆的半径由小变大时,剩下的一个圆环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是;()如挖去的圆半径为,圆环的面积与的关系式是;()当挖去圆的半径由变化到时,圆环面的面积由变化到.10.小强与父亲同时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小强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父亲往返都是步行.两人的步行速度不等,每个人的往返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别是图中两个图象中的一个.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一个往返的距离是;()完成一个往返,小强用,父亲用;()小强骑车的速度是,小强步行的速度是父亲步行的速度是.11.小斌从家骑车上学,先经过一段平路到达地后,再上坡到达地,最后下坡到达学校,所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坡、下坡、平路的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小斌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三、解答题12.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有一点在上运动梯形的面积会发生变化.(1)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2) 如果长为,那么梯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什么关系式?(3) 已知,试确定点的位置.13.在某次大型的活动中,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在操控无人机时根据现场状况调节高度,已知无人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与操控无人机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 无人机在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3) 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为;(4) 图中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5) 求第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米?14.绵州大剧院矩形专场音乐会,成人票每张元,学生票每张元.暑假期间,为了丰富广大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影剧院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案,方案:购买一张成人票赠送一张学生票;方案:按总价的付款.某校有名老师与若干名(不少于人)学生听音乐会.(1) 设学生人数为(人),付款总金额为(元),分别建立两种优惠方案中与的关系式;(2) 请计算并确定出最节省费用的购票方案.15.小红与小兰从学校出发到距学校的书店买书,下图反应他们两人离开学校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图形尝试解决提出的下列问题:(1) 小红与小兰谁先出发?谁先达到?(2) 描述小兰离学校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3) 小兰前的速度和最后的速度是多少?怎样从图象上直观地反映速度的大小?(4) 小红与小兰从学校到书店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16.如图(),已知是三角形边上的高,且,是一个动点,由点向点移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 当点在运动过程中,求三角形的面积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式;(2) 当点停止后,求的面积.17.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动点从点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由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三角形的面积为(),与的图象如图.(1) 求点在上运动的时间范围;(2) 当为何值时,三角形的面积为.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A6. B7. A8. B二、填空题9. 小圆半径;圆环面积;;;10. ;;;;;11.【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小明从家骑车上学,上坡的路程是,用,则上坡速度是;下坡路长是,用,则速度是,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为.三、解答题12. 【答案】(1) 自变量是的长度,因变量是梯形的面积;(2) ;(3) 根据等式建立方程,,解得即点在距离点处.13. 【答案】(1) 时间(或);飞行高度(或)(2)(3)(4) ;(5) .答:第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是.【解析】(2) 无人机在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3) 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4) 图中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14. 【答案】(1) 按优惠方案①可得,,按优惠方案②可得,.(2) ①当时,,当购买张票时,两种优惠方案付款一样多;②当时,,优惠方案①付款较少;③当时,,优惠方案②付款较少.15. 【答案】(1) 小兰先出发,她们同时到达.(2) 小兰从学校出发,经走了后遇到事情停下来,后继续出发,最后骑车花时间与小红同时到达书店.(3) 小兰前速度为,后速度为.(4) 小红平均速度为,小兰的平均速度为.16. 【答案】(1) 由图()可知,点的速度为,,即.(2) 当点停止后,即点与点重合时的面积,当时,.三角形面积为.17. 【答案】(1) 根据图象得:点在上运动的时间范围为.(2) 点在上时,三角形的面积;点在时,三角形的面积;点在上时,,三角形的面积当时,,三角形的面积为,即时,,;当时,,;当为时,三角形的面积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测试卷及答案共4套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1.李老师骑车外出办事,离校不久便接到学校到他返校的紧急电话,李老师急忙赶回学校.下面四个图象中,描述李老师与学校距离的图象是( )2.已知变量x ,y 满足下面的关系x … -3 -2 -1 1 2 3 … y…11.53-3-1.5-1…则x ,y 之间用关系式表示为( ) A.y =x3B.y =-3x C.y =-x 3D.y =3x 3.某同学从学校走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同学,一块儿去文化宫玩了会儿,然后回家,下列象能刻画这位同学所剩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4.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y 随着所处深度x 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 与x 的关系可以由公式2035+=x y 来表示,则y 随x 的增大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5.某校办工厂今年前5个月生产某种产品总量(件)与时间(月)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对于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生产总量逐月减少B.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产总量与3月持平C.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停止生产D.1月至3月生产总量不变,4,5两月均停止生产6.如图2是反映两个变量关系的图,下列的四个情境比较合适该图的是( ) A.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它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B.一辆汽车从起动到匀速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C.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踢出的足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 .B .C .D .图2 图37.如图3,射线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图中显示的他们行进的速度关系是()A.甲比乙快B.乙比甲快C.甲、乙同速D.不一定8.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A.太阳光强弱B.水的温度C.所晒时间D.热水器9.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其中一边为x(其中0>x),面积为y平方厘米,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与x的关系可以写为()A.2xy= B.()212xy-= C.()xxy⋅-=12 D.()xy-=12210如果每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y=12xB.y=18xC.y=23x D.y=32x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则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不考虑利息税).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固定,高发生变化时,面积也随之发生改变.现已知底边长为10,则高从3变化到10时,三角形的面积变化范围是____.3.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关系式为____,该汽车最多可行驶____小时.4.某公司销售部门发现,该公司的销售收入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022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小明从家出发,外出散步,到一个公共阅报栏前看了一会报后,继续散步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如图描述了小明在散步过程汇总离家的距离s (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下列信息错误的是()A .小明看报用时8分钟B .公共阅报栏距小明家200米C .小明离家最远的距离为400米D .小明从出发到回家共用时16分钟2.某水果销售商有100千克苹果,当苹果单价为15元/千克时,能全部销售完,市场调查表明苹果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减少6千克,若苹果单价提高x 元,则苹果销售额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A .()100y x x =-B .()1006y x x =-C .()()10015y x x =-+D .()()100615y x x =-+3.在关系式37y x =--中,当自变量5x =-时,因变量y 的值为()A .8-B .8C .22-D .224.下列关于圆的周长C 与半径r 之间的关系式2C r π=中,说法正确的是()A .C 、r 是变量,π是常量B .r 、π是变量,2是常量C .C 、r 是变量,2是常量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5.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弹簧的承受范围内,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cm y 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kg x 间有下表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kg x 012345/cmy 2020.52121.52222.5A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B .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C .随着所挂物体的重量增加,弹簧长度逐渐变长D .所挂物体的重量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增加0.5cm6.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0cm ,底边长为x cm ,一腰长为y cm ,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 .y =60-2x(0<x<60)B .y =60-2x(0<x<30)C .y =12(60-x)(0<x<60)D .y =12(60-x)(0<x<30)7.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温度/℃20-10-0102030声速/()m/s 31832433033634234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声速B .温度越高,声速越快C .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速为342m/sD .当温度每升高10℃,声速增加8m/s8.甲骑摩托车从A 地去B 地,乙开汽车从B 地去A 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甲、乙两人间距离为s (单位:千米),甲行驶的时间为t (单位:小时),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出发1小时时,甲、乙在途中相遇;②出发1.5小时时,乙比甲多行驶了60千米;③出发3小时时,甲、乙同时到达终点;④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一半.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4B .3C .2D .19.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10.小明从家骑自行车上学,先以0.4千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行5分钟,途经超市时,买文具用了5分钟,为按时到校,再以0.5千米/分的速度骑行2分钟到学校.设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v (千米/分),离家路程为s (千米),上学时间为t (分).下列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某水库的水位在某段时间内持续上涨,初始的水位高度为6米,水位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水库的水位高度y 米与时间x 小时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12.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小学入学儿童数量有所减少.下表中的数据近似地呈现了某地区入学儿童人数的变化趋势:年份201520162017…入学儿童人数252023302140…(1)上表中_____是自变量,_____是因变量;(2)你预计该地区从_____年起入学儿童的人数不超过2000人.13.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5km 以内(含5km )起步价为8元,超过5km 后每1km 收1.5元,如果用()5km s s ≥表示出租车行驶的路程,y 表示的是出租车应收的车费,请你表示y 与s 之间的表达式___________.14.一商场文具部的某种毛笔每支售价25元,书法练习本每本售价5元.该商场为促销决定:买1支毛笔就赠送1本书法练习本.某校书法兴趣小组打算购买这种毛笔10支,这种练习本x (x ≥10)本,则付款金额y(元)与练习本个数x(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15.如图,某链条每节长为2.8cm,每两节链条相连接部分重叠的圆的直径为1cm,按这种连接方式,x y,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节链条总长度为cm16.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物体的质量(kg)012345弹簧的长度(cm)1010.51111.51212.5在弹簧能承受的范围内,如果物体的质量为x kg,那么弹簧的长度y cm可以表示为_____.17.图象中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则体育场离张强家_____千米,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_____分钟,张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_____千米/小时.18.某城市自来水收费实行阶梯水价,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用户5月份交水费45元,则所用水为____方.月用水量不超过12方部分超过12方不超过18方部分超过18方部分收费标准(元/方)2 2.53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简称音速)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如下:从表中可知音速y 随温度x 的升高而_____.在气温为20℃的一天召开运动会,某人看到发令枪的烟0.2秒后,听到了枪声,则由此可知,这个人距发令地点________米.20.“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没有气馁,总结反思后,和乌龟约定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 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y 1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y 2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有下列说法: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_.(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共60分)21.探索计算: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挂物体的质量/kg 01234567弹簧的长度/cm1212.51313.51414.51515.5(1)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 时,弹簧的长度是;(2)在弹性限度内如果所挂物体的质量为x kg ,弹簧的长度为y cm ,根据上表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3)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5.5kg 时,请求出弹簧的长度;(4)如果弹簧的最大长度为20cm ,那么该弹簧最多能挂质量为多少的物体?22.下表是某河流在汛期一天中涨水的情况,警戒水位为25米.时间/时04812162024超警戒水位/米0.2+0.25+0.35+0.5+0.7+0.9+ 1.0+(1)上表反映了________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____是自变量,______是因变量;(2)估计上午10时的水位是_______;(3)从0时到24时,水位从_______上升到_____;(4)从__时到__时,水位上升最快;(5)假设第二天持续下雨(基本与当天降水量一样),则第二天12时超警戒水位__米.23.据统计,某公交车每月的支出费用为3000元,每月利润(利润=票款收入-支出费用)(元)与每月的乘车人数(人)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公交车票价固定不变).每月的乘车人数/人600900120015001800…每月利润/元-1800-1200-6000600…(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车人数达到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3)由表中数据可推断出该公交车的票价为元;(4)求每月乘车人数为5000人时的每月利润.24.宝兰客专是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线,宝兰客专的通车对加快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运行期间,一列动车从西安开往西宁,一列普通列车从西宁开往西安,两车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 (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西宁与西安相距千米,两车出发后小时相遇;(2)普通列车到达终点共需小时,它的速度是千米/小时;(3)求动车的速度;(4)动车行驶多长时间与普通列车相距140千米?25.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单位:min )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220x ):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257101213141720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47.853.556.359.059.859.959.858.355.0(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是5min 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当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是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当x 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增强?当x 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减弱?26.甲、乙两车早上从A 城车站出发匀速前往B 城车站,在整个行程中,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s 与时间t 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A ,B 两城之间距离是多少?(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追上甲车?(4)从乙车出发后到甲车到达B 城车站这一时间段,在何时间点两车相距40km ?27.如图所示,是反映了爷爷每天晚饭后从家中出发去散步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一幅图.(1)下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爷爷从家里出发后20分钟到30分钟可能在做什么?(3)爷爷每天散步多长时间?(4)爷爷散步时最远离家多少米?(5)分别计算爷爷离开家后的20分钟内、30分钟内、45分钟内的平均速度.28.小华在暑假社会实践过程中,以每千克0.5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西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元)与售出西瓜x(千克)之间的关系式?(2)小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3)小华这次卖瓜赚了多少钱?参考答案:1.A .2.D3.B4.D5.A6.D7.D8.B9.C10.D 11.60.3y x =+12.年份,入学儿童人数2018.13.y =1.5s +0.514.5200y x =+##=200+5y x 15. 1.81y x =+16.y =10+0.5x 17. 2.515318.2019.增大;68.6.20.①③④21.(1)解:由表可知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 时,弹簧的长度是13.5,故答案为:13.5;(2)由表可知:弹簧原长为12cm ,所挂物体每增加1kg 弹簧伸长0.5cm ,∴弹簧总长y (cm )与所挂重物x (kg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0.512y x =+;(3)当 5.5x =kg 时,代入0.512y x =+,解得14.75y =cm ,即弹簧总长为14.75cm .(4)当20y =cm 时,代入0.512y x =+,解得16x =,即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6kg .22.(1)解:上表反映了超警戒水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时间是自变量,超警戒水位是因变量;(2)解:估计上午10时超警戒水位0.4米,则估计上午10时的水位是:250.425.4+=(米),故答案为:25.4米;(3)解:0时水位:250.225.2+=(米)24时水位:25126+=(米),即从0时到24时,水位从25.2米上升到26米,故答案为:25.2米,26米;(4)解:观察表格得,在0至4时,警戒水位上升:()0.250.20.05+-+=(米),在4至8时,警戒水位上升:()0.350.250.1+-+=(米),在8至12时,警戒水位上升:()0.50.350.15+-+=(米),在12至16时,警戒水位上升:0.7(0.5)0.2+-+=(米),在16至20时,警戒水位上升:0.9(0.7)0.2+-+=(米),在20至24时,警戒水位上升: 1.0(0.9)0.1+-+=(米),即从12时到20时,水位上升的最快,故答案为:12,20;(5)解:观察表格得,第一天12时超警戒水位0.5+米,24时警戒水位 1.0+米,假若第二天持续下雨(基本与第一天降水情况一样),则估计第二天12时超警戒水位10.5 1.5++=(米),故答案为: 1.5+.23(1)解: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月乘车人数是自变量,每月的利润是因变量,故答案为:每月乘车人数,每月的利润;(2)解: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15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故答案为:1500;(3)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每月乘车人数为15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题中票款收入=支出费用,而每月固定支出费用为3000元,从而得到票价为300021500=元,故答案为:2;(4)解: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3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600元,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15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乘车人数为5000人时,每月利润为()500015006007000300-⨯=元,故答案为:7000元.24.(1)由0x =时,1260y =,知西宁到西安两地相距1260千米,由3x =时,0y =,知两车出发后3小时相遇,(2)由图象知14x =时,普通列车到达西安,即普通列车到达终点共需14小时,普通列车的速度是12609014=(千米/小时),(3)设动车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33901260x +⨯=,答:动车的速度为330千米/小时;(4)①相遇前动车行驶与普通列车相距140千米,()()81260140330903-÷+=(小时),∴动车行驶83小时与普通列车相距140千米;②相遇后动车行驶与普通列车相距140千米,42126033011÷=(小时),10(1260140)(33090)3+÷+=(小时)∴动车行驶103小时与普通列车相距140千米;综上,动车行驶83小时或103小时与普通列车相距140千米.25.(1)解: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和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两个变量;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是自变量,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是因变量.(2)解:当5x =时,53.5y =,答: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5min 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3.5.(3)解:当13x =时,y 的值最大是59.9,答: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当213x ≤<时,y 值逐渐增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20x <≤时,y 值逐渐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减弱.26(1)解:由图象可知A 、B 两城之间距离是300km ;(2)解: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3005=60(km/h ),乙的速度=3003=100(km/h ),∴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60km/h 和100km/h ;(3)解:设乙车出发x h 追上甲车,由题意:60(x +1)=100x ,解得:x =1.5,∴乙车出发1.5h 追上甲车;(4)解:设乙车出发后到甲车到达B 城车站这一段时间内,甲车与乙车相距40km 时甲车行驶了m h ,①当甲车在乙车前时,得:60m -100(m -1)=40,解得:m =1.5,此时是上午6:30;②当甲车在乙车后面时,100(m-1)-60m=40,解得:m=3.5,此时是上午8:30;③当乙车到达B城后,300-60m=40,解得:m=13 3,此时是上午9:20.∴分别在上午6:30,8:30,9:20这三个时间点两车相距40km.27.解:(1)爷爷散步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2)可能在某处休息.(3)爷爷每天散步45分钟(4)爷爷散步时最远离家为900米(5)爷爷离开家后:①20分钟内平均速度:900÷20=45(米/分);②30分钟内平均速度:900÷30=30(米/分);③45分钟内平均速度:9002⨯÷45=40(米/分).28.(1)设函数的解析式是y=kx,把x=40,y=64代入得:40k=64,解得k=1.6.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1.6x.(2)∵价前西瓜售价每千克1.6元.降价0.4元后西瓜售价每千克1.2元.降价后销售的西瓜为(76-64)÷1.2=10(千克)∴小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50千克西瓜.(3)76-50×0.8=76-40=36(元).即小华这次卖瓜赚了36元钱.。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

七年级单元检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检测题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是〔〕A 、沙漠B、体温C、时间D、骆驼224cm,其中一边为x 〔其中x0〕,面积为y cm2 ,那么这样的长方形中y与 x 的关系.长方形的周长为能够写为〔〕A 、y x2B、y 12 x 2C、y 12x x图 1D 、y 2 12 x3.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y随着所处深度x 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 与x的关系能够由公式y 35x20 来表示,那么y随 x 的增大而〔〕A 、增大B、减小C、不变 D 、以上答案都不对4.如图 1,射线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发动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行程与时间的关系,那么他们行进的速度关系是〔〕A .甲比乙快B.乙比甲快C.甲、乙同速D.不用然5.为节约用水,某冲厕水箱经改造后,当水箱水满后就按必然的速度放掉水箱的一半水,随后马上按必然的速度注水,等水箱的水满后,又马上按必然的速度放掉水箱一半的水.下面的哪一幅图能够大体刻画水箱的存水量 V〔立方米〕与放水或注水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A.B.C.D.6.某山区今年 6 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前 5 天毛毛雨,后 5 天暴雨.那么反响当地区某河流水位变化的图象大体是〔〕A.B.C.D.7.父亲节,学校“文苑〞专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嘱咐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若是用纵轴 y 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 x 表示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与上述诗意大体相吻的图象是〔〕七年级单元检测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8.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 b 与下降高度 d 的关系,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d 50 80 100 150b 25 40 50 75A 、 b d2B 、 bdC 、 b 2dD 、 b d 2529. 如图是某市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经过观察可知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这天 15 点时温度最高B .这天 3 点时温度最低C .这天 21 点时温度是 30 ℃D .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 ℃10. 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睦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 如用 s 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 t 为时间.在下 面给出的表示 s 与 t 的关系图中,吻合上述情况的是〔 〕11.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只好用关系式表示B .图象不能够直观的表示两个变量间的数量关系C .借助表格能够表示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2. 经测量,人运动时心跳速率平时和人的年龄有关.若是用 x 表示 一个人的年龄,用 Y 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 钟心跳的最高次数,那么 〔 220- x 〕,依照此关系式计算一个 18 岁的青少年所能承受的每分钟的最高心跳次数是 〔取整数〕〔 〕A .80B .100C .162D . 161 13.下面哪副图能表示切土豆的过程切 切 切 切面面 面 面的 的 的 的面 面 面 面积积积积时间时间时间时间ABCD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14.汽车以 60 千米 /时的速度行驶了 t 小时,行程 s 随着时间 t 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______是 自变量, ______因变量.15.△ ABC 的高是 3cm ,那么面积 S 与底边 x 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______.七年级单元检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16.在圆的面积公式中, ______随______变化而变化, ______是自变量.17.购置单价 8.50 元的书 x 本所要的钱数 y=______.18.某种存储的年利率为 1.5%,存入 1000 元本金后,那么本息和 y〔元〕与所存年数 x 之间的关系式为 ______,3 年后的本息和为 ______元〔此利息要缴纳所得税的20%〕.19.小明和弟弟进行百米赛跑,小明比弟弟跑得快,若是两人同时起跑,小明必然赢.如图2 所示,现在小明让弟弟先跑______米,直线______表示小明的行程与时间的关系,大体______秒时,小明追上了弟弟,弟弟在此次赛跑中的速度是______米/秒.图 3图 220.若是每盒圆珠笔有 12 支,售价 18 元,用 y〔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 x 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 与 x 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三、解答题〔每题10 分,共 40 分〕21. 某文具店销售书包和文具盒,书包每个定价30 元,文具盒每个定价 5 元.该店拟定了两种优惠方案;①买一个书包赠予一个文具盒;②按总价的 9 折( 总价的 90%) 付款,某班学生需购置 8 个书包、文具盒假设干 ( 很多于 8 个) ,若是设文具盒数 x( 个) ,付款数为 y( 元) .(1)分别求出两种优惠方案中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2) 购置文具盒多少个时,两种方案付款相同,购置文具盒数大于 8 时,两种方案中哪一种更省钱 ?22.如图,它表示甲乙两人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后的情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测试卷及答案

39
42
46
49
(1)表格中反映的变量是______,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估计小亮家 月份的用电量是______,若每度电是 元,估计他家 月份应交的电费是______.
7.如图5所示,是护士统计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图,这位病人中午12时的体温约为.
8.根据图6中的程序,当输入x=3时,输出的结果y=.
3.(10分)将若干张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白纸,按图9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粘合部分的宽为2厘米.
(1)求4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
(2)设x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厘米,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当x=20时,y的值.
4.(10分)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由A地到B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10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2.在关系式y=5x+8中,当y=120时,x的值是___.
3.一蜡烛高20 厘米,点燃后平均每小时燃掉4厘米,则蜡烛点燃后剩余的高度h(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0≤t≤5).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厘米,底边长为 厘米,腰长为 厘米. 则 与 的之间的关系式是.
三、做一做,要注意认真审题呀!(本大题共38分)
1.(8分)下表是三发电器厂2007年上半年每个月的产量:
x/月
1
2
3
4
5
6
y/台
10 000
10 000
12 000
13 000
14 000
18 000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否根据x的变化,得到y的变化趋势?
(2)根据表格你知道哪几个月的月产量保持不变?哪几个月的月产量在匀速增长?哪个月的产量最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选择题1.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S、p、a中,常量是()A.a B.p C.S D.p,a2.弹簧挂上物体后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挂物体的质量m/kg012345弹簧的长度y/cm1012.51517.5202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B.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弹簧的长度是自变量,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因变量C.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可用关系式y=2.5m+10来表示D.在弹簧能承受的范围内,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的长度为20cm3.某复印的收费y(元)与复印页数x(页)的关系如下表:则()x(页)1002004001000…y(元)4080160400…A.B.C.y=10x D.y=4x4.某商场自行车存放处每周的存车量为5000辆次,其中变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1元,普通车存车费为每辆一次0.5元,若普通车存车量为x辆次,存车的总收入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A.y=0.5x+5000B.y=0.5x+2500C.y=﹣0.5x+5000D.y=﹣0.5x+25005.(2018春•岐山县期末)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A .s =6xB .s =8(6﹣x )C .s =6(8﹣x )D .s =8x6.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将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A .B .C .D .7.有一天,兔子和乌龟赛跑.比赛开始后,兔子飞快地奔跑,乌龟缓慢的爬行.不一会儿,乌龟就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兔子想:“这比赛也太轻松了,不如先睡一会儿.”而乌龟一刻不停地继续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终点时,发现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正确反映这则寓言故事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8.小刚从家去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 (单位:m )与时间t (单位:min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D.9.如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齐齐哈尔市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下列从图象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A.0点时气温达到最低B.最低气温是零下4℃C.0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D.最高气温是8℃10.如图,在物理课上,老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铁块浸没于水中,然后缓慢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11.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交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明吃早餐用时5分钟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240米/分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00米/分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5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2.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x+32.若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值与华氏度数值恰好相等,则此温度的摄氏度数为℃.13.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点在AC上运动,设AD长为x,△BCD的面积y,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14.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分钟到达终点B.15.某日小明步行,小颖骑车,他们同时从小颖家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到公园去,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发现相机忘在了家里,于是沿原路以同样的速度回家去取,已知小明的步行速度为180米/分钟,他们各自距离出发点的路程y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米.16.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 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17.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评卷人三.解答题18.某公交车每月的支出费用为4000元,每月的乘车人数x(人)与每月利润(利润=收入费用﹣支出费用)y(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答案及解析1.【分析】根据篱笆的总长确定,即可得到周长、一边长及面积中的变量.【解答】解: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p=60m,所以常量是p,故选:B.2.【分析】因为表中的数据主要涉及到弹簧的长度和所挂物体的重量,所以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由已知表格得到弹簧的长度是y=10+2.5m,质量为mkg,y弹簧长度;弹簧的长度有一定范围,不能超过.【解答】解: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根据图表,当质量m=0时,y=10,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当物体的质量为mkg时,弹簧的长度是y=12+2.5m,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C中y=10+2.5m,m=4,解得y=20,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分析】待定系数法设一次函数关系式,把任意两点代入,求得相应的函数解析式,看其余点的坐标是否适合即可.【解答】解:设解析式为y=kx+b(k≠0),则,解得,故y=0.4x;故选:B.4.【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题目中的函数解关系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可得,y=0.5x+(5000﹣x)×1=﹣0.5x+5000,故选:C.5.【分析】直接利用已知表示出新矩形的长,进而得出其面积.【解答】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s=6(8﹣x).故选:C.6.【分析】根据每一段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水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再观察容器的粗细,作出判断.【解答】解:注水量一定,从图中可以看出,OA上升较快,AB上升较慢,BC上升最快,由此可知这个容器下面容积较大,中间容积最大,上面容积最小,故选:D.7.【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兔子和乌龟的图象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乌龟运动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兔子运动的图象路程先增大,而后不变,再增大,并且乌龟所用时间最短,故选:D.8.【分析】根据小刚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出图象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单位:m)与时间t(单位:min)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故选:B.9.【分析】根据齐齐哈尔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分析变化趋势和具体数值,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由函数图象知4时气温达到最低,此选项错误;B、最低气温是零下3℃,此选项错误;C、4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此选项错误;D、最高气温是8℃,此选项正确;故选:D.10.【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可知,F浮=G,浮力不变,故此过程中弹簧的度数不变,铁块露出水面以前,F拉+当铁块慢慢露出水面开始,浮力减小,则拉力增加,当铁块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等于重力,故选:D.11.【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中各拐点的实际意义求解可得.【解答】解:A、小明吃早餐用时13﹣8=5分钟,此选项正确;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1200÷(13﹣8)=240(米/分),此选项正确;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200﹣500)÷(20﹣13)=100(米/分),此选项正确;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3,此选项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2.【分析】根据题意得x+32=x,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32=x,解得x=﹣40.故答案是:﹣40.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结合BC=6,CD=(8﹣x),即可得到,△BCD的面积y与AD的长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解答】解:根据题意得:CD的长为:8﹣x,则y=×6(8﹣x)=24﹣3x,即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24﹣3x.14.【分析】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甲乙的速度,根据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除以乙行驶的速度,可得乙到达A站需要的时间,根据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除以甲行驶的速度,可得甲到达B站需要的时间,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纵坐标看出甲先行驶了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行驶1千米用了6分钟,甲的速度是1÷6=千米/分钟,由纵坐标看出AB两地的距离是16千米,设乙的速度是x千米/分钟,由题意,得10x+16×=16,解得x=千米/分钟,相遇后乙到达A站还需(16×)÷=2分钟,相遇后甲到达B站还需(10×)÷=80分钟,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80﹣2=78分钟到达终点B,故答案为:78.15.【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得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3600米,再根据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且往返速度相等得出小颖的速度及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进一步求解可得.【解答】解:由题意知,小颖去往公园耗时10分钟,且停留8分钟,∴小颖原路返回时间为第18分钟,∵小颖往返速度相等,∴小颖返回到达时刻为第28分钟,由小明的速度为180米/分钟知,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20×180=3600(米),∴小颖的速度为3600÷(28﹣20)=450(米/分钟),则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为450×10=4500(米),∴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刻为第4500÷180=25(分钟),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450×(28﹣25)=1350(米),故答案为:1350.16.【分析】根据图象②得出AB、BC的长度,再求出面积即可.【解答】解:从图象②和已知可知:AB=4,BC=10﹣4=6,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是4×6=24,故答案为:24.17.【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而从C向A运动时,BP先变小后变大,从而可求出BC与AC的长度.【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由图象可知:点P从B向C运动时,BP的最大值为5,即BC=5,由于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此时BP最小,即BP⊥AC,BP=4,∴由勾股定理可知:PC=3,由于图象的曲线部分是轴对称图形,∴PA=3,∴AC=6,∴△ABC的面积为:×4×6=12故答案为:12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0分)18.【分析】(1)直接利用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答案;(3)利用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进而得出答案;(4)由(3)得出当利润为5000元时乘客人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月的乘车人数x是自变量,每月的利润y是因变量;故答案为每月的乘车人数x,每月的利润y;(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20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故答案为2000;(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3000元;(4)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利润为5000元时,每月乘车人数为4500人,故答案为4500.19.【分析】(1)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由此填空;(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3)把Q=26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得相应的s值即可.【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轿车油箱的容量为50L,行驶150km时,油箱剩余油量为:50﹣×8=38(L).故答案是:50;38;(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为Q=50﹣0.08s;故答案是:Q=50﹣0.08s;(3)令Q=26,得s=300.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00km.20.【分析】(1)直接利用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B两站之间距离A站8km处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他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进而得出离A站的路程;(3)利用出发时间为1小时,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骑车的时间是自变量,所走的路程是因变量;(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离A站的路程为:y=16.5x+8;(3)当x=1时,y=16.5+8=24.5<26,可知上午9时小明还没有经过B站.21.【分析】(1)依据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即可得到自变量和因变量;(2)依据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3)根据图象得出BC的长,以及此时三角形ABP面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的长即可;由函数图象得出DC的长,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梯形ABCD面积即可.【解答】解:(1)∵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故答案为:x,y;(2)由图可得,当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为y=16,故答案为:16;(3)根据图象得:BC=4,此时△ABP为16,∴AB•BC=16,即×AB×4=16,解得:AB=8;由图象得:DC=9﹣4=5,=×BC×(DC+AB)=×4×(5+8)=26.则S梯形ABCD22.【分析】(1)根据图象变化确定a秒时,P点位置,利用面积求a;(2)P、Q两点的函数关系式都是在运动6秒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注意在总时间内减去6秒.(3)以(2)为基础可知,两个点相距3cm分为相遇前相距或相遇后相距,因此由(2)可列方程.【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PD的面积保持不变,则a秒时,点P在AB上.∴AP=6则a=6(2)由(1)6秒后点P变速,则点P已行的路程为y1=6+2(x﹣6)=2x﹣6∵Q点路程总长为34cm,第6秒时已经走12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34﹣12﹣=(3)当P、Q两点相遇前相距3cm时,﹣(2x﹣6)=3解得x=10当P、Q两点相遇后相距3cm时(2x﹣6)﹣()=3解得x=∴当t=10或时,P、Q两点相距3cm23.【分析】(1)因为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与x轴平行的线段表示路程没有变化,观察图象分析其对应时间即可.(3)共行驶的路程=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折回书店的路程×2.(4)观察图象分析每一时段所行路程,然后计算出各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由图象可知: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1500+600×2=2700(米)即: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2700米.一共用了14分钟.(4)折回之前的速度=1200÷6=200(米/分)折回书店时的速度=(1200﹣600)÷2=300(米/分),从书店到学校的速度=(1500﹣600)÷2=450(米/分)经过比较可知:小明在从书店到学校的时候速度最快即:在整个上学的途中从12分钟到14分钟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450米/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第一章“周周清”试卷(二)
命题人:王菊萍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 填空题(每4分,共60分)
1.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用符号表示图1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
————————,三条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三个内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______;三角形任意两__________.
5..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______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_______________.
6.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 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们交于___点。
7.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_______作垂线,_____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______________,它们__________交于一点。
8. 能够_________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B
A
9.已知在△ABC中,∠C=35°,∠B=72°,则∠A=_______°.
10.在Rt△ABC中,∠C=90°,则∠B+∠A=___________°.
11.在△ABC中,∠A=∠B= ∠C,则此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____.
1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7cm,且第三边为奇数,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cm
13.在活动课上,小红有两根长为4cm、8cm的小木棒,现打算拼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小红应取的第三根小木棒的长度是____cm. 14.BC中,∠C=90°,则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直角边是和,斜边是;
15.如图△ABC,使A与D重合,则△ABC △DBC,其对应角
为,对应边是 .图2 二.作图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α,∠β,线段c.
求作:△ABC,使得∠A=∠α,∠B=∠β,AB=c.
作法:(1)作=∠α;
(2)在射线上截取线段为一边,
作∠=∠β,
交于点,△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求作:△ABC,使得AB=c,AC=b,BC=a,
15,如下图,△ABC与A′B′C′中,有∠A=∠A′,∠B=∠B′,若⑴AC=A′C′,则△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若⑵BC=B′C′,则△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16.如图,AB=AC,BD=DC ,试说明∠B= ∠C.
17.如图AC=BD, AB = DC, AC 和BD相交于点O .
试说明: OA = OD .
18.∠1=∠2,AC=BD,△ABC与△BAD全等
吗?
19,已知AC=AB,AE=AD,∠EAB=∠DAC,试说明△ABD≌△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