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范文-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与微观申论范文素材

宏观与微观申论范文素材《宏观与微观申论范文素材收集素材一《小餐馆里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缩影》我家附近有一家小餐馆,别看它小,就这么个小馆子却反映出不少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事情。
微观上,这餐馆的老板老王每天一早就去菜市场采购食材,他得和那些菜贩子讨价还价。
就说买土豆吧,他会仔细查看土豆的品质,坏的一个不要,价格上能抠一毛是一毛。
因为在他这小小的账本里,每一笔开销都得精打细算。
他知道那小工洗碗一小时多少钱,厨师炒一个菜成本多少,这都是他微观世界里的生存法则。
而老王对顾客呢,就像对邻居朋友。
他记得老顾客爱吃啥,哪些顾客不能吃辣。
从宏观来看,这家小餐馆就像那经济大浪中的一艘小船。
整个餐饮行业不景气的时候,食用油价格上涨,肉价也不稳,这对老王的压力可不小。
他不敢随便抬高菜价,怕吓跑顾客,只能自己内部压缩成本。
一旦经济形势好一些,周边写字楼里人多起来,业务变得繁忙了,他的小餐馆也跟着热闹,菜的分量可能稍微会比以前足一点,有多余的钱还想给小工涨点工资呢。
这小餐馆在就业方面也有作用,老王雇了几个伙计,如果餐馆倒了,那这几个人就可能面临失业重新找工作。
所以一个小小的餐馆,微观上是老王一家人营生的工具,宏观上又和整体经济波动、就业息息相关,就像每个小细胞共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这个大躯体。
素材二《我的小区和城市规划的宏观微观联系》我住在一个老小区,见证了这儿很多有趣的宏观微观现象。
微观层面,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奶奶。
她在小区的公共花池里种满了菜,为这点小事和物业闹了好些次。
她觉得这就是个小花池不用白不用,她只想着自己家里能省点菜钱,在她眼里,那就是她家冰箱里菜量能多点。
这就是很微观的想法,只关注自己生活里那点小利益。
她还经常把不用的东西堆在楼道,让原本就不宽敞的楼道更加狭窄。
可后来她家下水道堵了,叫物业来弄,才发现她自己把东西堆楼道影响了维修人员工作效率。
宏观上看呢,这小区算是整个城市里的一个小模块。
小区里道路规划的不合理,车停得到处都是,一到晚上消防车救护车都很难进来。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1】【摘要】本文综合微观经济学说与微观经济研究方法,运用需求和供给曲线分析归纳经济单位活动内在客观规律,提出了微观经济进深理论和更为实际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经济单位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无差异曲线均衡价格效用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对人类行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与选择的问题。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须做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绝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合理利用。
根据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不同内容,可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文就微观经济学研究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探讨、论析。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诸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应用分析,通常被当作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而微观经济学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主要从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的。
这种由个别到一般再到全部的总结、推导,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
“合乎理性的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三个基本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提。
两种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相对稳定,二是相对最佳。
各种理论所寻找的最佳答案,最终都是在某种均衡状态确定了它。
对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要想确定问题的最佳解答,必须考察经济变量在原有水平即边际上所发生的微小变化,以明确事物向最佳状态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方向,直至达到极值。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确定单一变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供求定理的过程,以及弹性概念的提出及应用都为各种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申论作文宏观微观区别

申论作文宏观微观区别在经济学中,宏观和微观是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体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研究和分析。
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经济规模、总体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等方面研究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学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从个体经济主体、个别市场行为以及资源配置等角度研究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学科。
首先,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体的运行规律。
它研究的问题涉及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整体性的经济问题。
例如,宏观经济学会分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探讨经济波动、经济危机等大规模的经济现象。
相反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和个别市场的行为。
它关注的是个体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等微观经济现象。
例如,微观经济学会研究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结构,探讨市场竞争和垄断行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其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区别。
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探讨经济现象的整体性规律。
微观经济学则更注重个别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采用实证、实验和供求曲线等方法进行研究。
最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应用层面上也有不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经济增长预测和宏观层面的决策支持。
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更多地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策略和个人消费行为的决策分析。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层面上存在区别。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申论宏观大作文范文

申论宏观大作文范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宏观经济问题备受关注。
在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运用能够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增长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采取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地调控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避免经济过热或衰退的局面。
比如,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紧缩政策,控制金融杠杆,降低信贷风险,遏制泡沫的形成;而在经济衰退时,则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复苏。
只有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平稳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是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出现。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可以有效地调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减少贫富差距的扩大,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例如,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提高高收入者的税负,减少低收入者的负担,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同时也可以通过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社会贫困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更应该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国投资,促进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
只有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目标,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稳定、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思想体系上存在着密切联系和衔接关系。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论略摘要:把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划分为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然后阐释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对正确引导初学者认识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这也正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
1.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
马克思称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由于重商主义者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其内容也只是一些政策主张,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2.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是指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宏观的教学实践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理论性较强,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
一般看来我国现有的本科院校中,一部分学校偏向科研的教学,这部分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
相比之下,另一些学校特别是三本类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这样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宏观经济学本身教学上的困难。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适当调整。
而目前看民办院校学生的毕业学分的获得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
期末考试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
学校的期末考试普遍强调的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对实践理解的要求。
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多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明确,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改革的目标。
到目前我们GJ已建立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第一,现在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形成,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在逐步减少。
第二,市场的竞争性和有序性不断提高,维护市场有序性的法律逐步完善。
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期货市场治理条例》等的出台为市场秩序的规范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ZY地方各级政府分别行使不同的对经济的调节权,ZY当局也同时行使对货币市场的调节权。
特别是ZY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
1)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为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提供了逐步改善和提高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的。
宏观经济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的是国民收入即GDP的概念,GDP的核算就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基础的。
其次,宏观经济按支出把GDP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各种商品市场的完善和投资市场的进展、以及政府的调控都为宏观经济学的这部分理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再次,我国ZY和地方政府十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使学生容易对什么是宏观调控产生兴趣。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无处不在,从我们购买一杯咖啡的决策,到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都受到微观经济学规律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相互作用。
消费者行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消费者在面对有限的收入和众多的商品选择时,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来做出决策,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例如,当我们决定购买一件衣服时,会考虑价格、质量、款式等因素。
如果一件衣服价格过高,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或者质量和款式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购买,转而寻找其他更符合我们需求和预算的商品。
这种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所以,消费者不会无限制地购买同一种商品,而是会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以达到总体效用的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企业作为生产者,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在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的选择以及产量和价格的确定等方面做出决策。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成本约束,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企业可以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和产量。
例如,如果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会考虑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但同时,企业也需要考虑扩大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如雇佣更多的工人、购买更多的原材料等。
只有当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才是有利可图的。
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等不同的结构类型。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生产者,具有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家庭和公司决策行为以及市场机制运作的学科。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竞争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生产成本、利润最大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展开对微观经济学的探讨。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和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决策逻辑。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市场机制运作中的优化方式,以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此外,微观经济学也涉及了市场结构的研究,例如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等。
这些市场结构对于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重要影响,而微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些市场结构的工具和框架。
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也包括了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研究,例如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解释个体和企业的决策行为非常重要,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市场运作机制的理论基础。
总之,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个体、家庭和公司的行为决策以及市场机制运作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也为企业经营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涉及了资本市场、劳动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包括资本配置效率、薪酬决定和劳动力供求等内容。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在不同市场中的行为,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市场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企业能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经营策略。
总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个体、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市场机制运作的视角。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机制,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范文-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思想体系上存在着密切联系和衔接关系。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论略
摘要:把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划分为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然后阐释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对正确引导初学者认识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
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这也正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
(1)、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
xx称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由于重商主义者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其内容也只是一些政策主张,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2)、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古典经济学是指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自由放任,让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使人们在追逐自己私利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资源合理而有效的分配。
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经济科学。
(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结束。
奥地利经济学家K.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L.瓦尔拉斯分别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并经由其继承者庞巴维克,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他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4)、当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当代西方经济学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标志。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大危机的背景下,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这本著作把产量与就业水平联系起来,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并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整套国家干预经济、进行需求管理的办法。
凯恩斯所提出的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基调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形成了当代宏观经济学体系。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展开的,其基本假设有以下三点:(1)完全理性;(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间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居民户(消费者)与厂商(生产者)。
居民户与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作为消费者的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作为生产者的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亨德逊强调:居民与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不研究经济中的个体单位,而研究由个体单位构成的整体。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则强调说: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资源的最优配置会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
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研究现有资源为什么没能得到充分利用,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经济如何增长的问题。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引导和支配居民户与厂商行为的是价格,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
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内容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所以,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来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怎样决定,个量分析就是考察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例如,对某种产品的产量、价格的决定的分析就属于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
总量分析就是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这种分析说明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经济政策。
例如,国民收入是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总和,总消费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各单位消费的总和等。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相同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怎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怎样才能使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就其内容来说,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
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假定社会经济制度是既定的,它们不探讨和考察社会经济制度变化的原因和后果,而只分析在经济制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这种不涉及制度和价值判断
问题,只分析具体问题、只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实证描述的方法就是实证分析法。
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围。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然而,这两个领域曾一度界限分明,对如何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论。
不过,近来这两个学科已逐渐融合起来,因为经济学家们已经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类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
如凯恩斯主义学派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也接受了这一基本观点,并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在一个经济学框架之内。
总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虽然先后形成,但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选择――资源配置。
在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区别,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即辩证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