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举陷法临床应用举隅

合集下载

调节气机升降法临床运用举隅

调节气机升降法临床运用举隅
光 明中医 2 1 0 2年 4月 第 2 7卷 第 4期
CG M A r 0 2 V l 7 4 J MC pi2 1. o 2 . l
・ 8 ・ 75
调 节 气 机 升 降法 临床 运 用举 隅
朱 建
摘要: 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旦气机发生紊乱, 可导致一系列有关的病理变化, 因此
升发 下 陷之 清 阳 , 芪升 阳益 气共为 主 药, 黄 因阳升 则 万
物生; 、 、 、 参 草 枣 术益 气健脾 , 脾健 侧 阳升 ; 实宽 中下 枳
气 消痞 ; 半夏 、 皮、 法 陈 生姜 、 焦楂 曲理 气 降逆 和 胃; 乌
来 达 到治疗 疾 病 的一种 配伍 方法 。因此调 节气 机 升降 对 人 体正 常 的活动非 常重要 。近些年 来在 随无 锡市 名 中 医张馥南 主任 医师 临 床 学 习 中 , 用 调 节 气 机 升 降 使
运用调节气机升降法治疗临床中的这类疾病, 疗效颇佳, 并举验案数则, 以佐证之。 关键词i 调节气机升降法; 临床运用
d i1 . 9 9 ji n 1 0 —9 4 2 1 . 4 0 9 o: 0 3 6 / .s . 0 3 8 1 . 0 2 0 . 8 s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2 -40 8 —2 1 0 — 4 2 1 )0 .7 5 0 9
大 枣 5枚 , 乌 贼 骨 2 g 焦 楂 曲 ( ) 2 , 煎 服 , 炙 0, 各 1g 水 每
E 1剂 。二诊 : 上药 5剂 , l 服 胃痛 减轻 , 吐止 , 呕 纳食 增 加, 嘱按原 方 继 服 5剂 。三 诊 : 上 药 后 症 状 明 显 好 服
升 降 出入是 人体 气 的功 能 活 动 的 基本 形 式 , 升者

百会穴临证应用举隅

百会穴临证应用举隅

穴 .可熄风止痉 。《 紊问 - 睬要精微论》云 : 头者 ,精神之
府。 ”张介宾 注 :“ 五脏 六腑之精气 ,皆上升于头。 百会位 居巅顶 .为 三阳五会” ,总摄阳经之汇也 ,取之可振奋 阳 气 .阳气盛则精血 足 ,精血上濡 ,则 内风 自熄。配以风池 、 四关穴 、太溪 ,则 滋阴熄 风止痉之 功更强 ,是故治疗震 颤 ,
● 针灸推 拿 ●
百会 穴 临证 应 用举 隅
庞 勇
广 西中医学院第一跗属医皖 ( 西 南宁 50 2 ) 广 303
提要 :百会 定又名三 阳五会 ,其主 治特 点 可 谓 “ 能上 能 下” ,即上 能 升 阳举 陷,下 能 平肝 潜 阳 ;“ 开能合 ” 能 ,既 能醒 脑开 窍,又能 温 阳固脱 ;“ 能补 能泻 ” ,即灸其 多补 ,刺 其 多泻。作 者选 用该 定治疗震 颤 、头痛 、 胃缓 、小便不 禁等病 症 ,疗效显著 。
颁反射 ( ,舌红苔 少 ,脉细数 。头颅 C +) T提示 :轻度 脑
萎缩。诊 断 :震颤 ( 帕金森氏综台征) 。治疗取 百会 ,针刺 得气 行补法 ,留针 3 钟。配取 双侧风 池 、台 谷 、太 冲 、 0分
太溪 ,行 平补平泻法 ,每天 1次 ,6次为 1 疗程 。治疗 1 疗
更助平肝潜 阳之力,故疗效尤佳 。
可 获 良效 。
按 :本病 胃缓 ( 胃下 垂 )是 因素 体虚 弱 ,脾 胃气 虚 , 中气下 陷所致 。补其百会 .可升提 举陷 《 医宗 金鉴》云 : 百会主治卒中风 ,兼治癫痫儿病惊 ,太肠下气脱肛病 ,提 补诸阳气上升 ” 。百会位其巅顶中 ,居一身之最高 ,为百脉
百骸朝会之处 ,而具提 升清阳之 功。临床常用于 治疗 脱肛 、

李东垣益气升阳法临床应用举隅

李东垣益气升阳法临床应用举隅

3 结 论根据中医理论,呕吐发病与脾、胃、肝三脏密切相关,而脾、胃二脏为呕吐病机的关键所在。

随时客观地按四诊要求,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为进一步辨证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正确辨证施护,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收稿日期:2007-04-20)经验交流李东垣益气升阳法临床应用举隅王 杰(河北省张家口市医学情报站,河北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补气;脾胃学说【中图分类号】 R 223.1;R 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7)09-857-01作者简介王杰(),男,主治医师,硕士。

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首创益气升阳学说,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

笔者在临床中宗其补脾胃、升阳气等法则,辨证应用益气升阳法,获效满意,现举隅如下。

1 变应性鼻炎李某,女,34岁。

2003-07-12初诊。

变应性鼻炎病史7年,每逢花粉、气候变化等加重。

西药无效,求诊中医。

刻诊:鼻塞,流清涕,打喷嚏,面色煞白,身疲乏力,饮食不佳,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证属脾胃虚弱,清气不能上奉,浊阴阻塞鼻窍。

治宜补益脾胃,升阳通窍。

药用:黄芪、党参、羌活、独活、柴胡各12g ,炙甘草、白芍药各10g ,防风、茯苓、白术各9g ,半夏、陈皮、黄连、苍耳子各6g ,石菖蒲15g 。

水煎服,日1剂。

5剂后,鼻塞较前减轻,偶有清涕。

效不更方。

连服10剂,症状消失痊愈。

按:本例系脾胃虚弱而化生湿邪,湿邪过盛,阳气受阻,不能鼓动胃气上升,津液、浊阴不散,阻塞鼻腔,清气不能上承故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

《脾胃论》记载《内经》言“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均说明脾胃虚弱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故治宜补益脾胃,升阳通窍。

方中柴胡、羌活、独活能燥脾湿而升阳;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益胃化湿,湿去而阳气升发。

升阳举陷法治疗重症肌无力迟发重症型验案举隅

升阳举陷法治疗重症肌无力迟发重症型验案举隅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病”范畴。

文献报道,病机或从脾胃之气,或从宗气大虚。

治疗或从脾胃,或从肝损,或从元气败脱;治疗病类或未细分,或为危象。

本文以迟发重症型为例报道,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声低微,咯痰不出,甚至气虚欲脱,颈软头倾,不能自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唐军主任中医师师从全国第3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王辉武教授,重庆市第3批青年名中医,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近30年,治疗重症肌无力迟发重症型疗效较好,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张锡纯首创“胸中大气下陷”学说,其首次系统论述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候,指出“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1]。

又说“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痠懒,精神昏聩,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

”结合迟发重症型病情进展隐匿,多由胃肠不适,数年加重,急剧加重时又具有少神,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头不能举,吞咽障碍,是不能进,进而难消,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而亡,舌脉多虚的特点,以大气下陷学说来论治较为符合临床实际。

在大气下陷病因病机论述上,《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饥饿是导致胸中大气亏虚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如《灵枢·五味》曰:“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张锡纯在《黄帝内经》“饥饿致胸中大气虚衰”和喻嘉言“医咎伤胸中正气”认识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论述了胸中大气下陷的种种病因,认为“其证多得之力小任重,或枵腹力作,或病后气力未复勤于动作,或因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或气分虚极自下陷。

种种病因不同。

”唐师认为古代医家所言“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归咎于水谷不入实非终极原因,道家辟谷数日而不见大气下陷为证,此乃脾胃之气久虚,外感、药物、损伤等为诱因,脾胃之气弱,水谷精微无以与呼吸之清气相合形成宗气,胸中宗气大虚,宗气失司,气血难布,百骸不养,导致呼吸减弱,四肢不举,后因痰液滞塞,呼吸之气微,病情愈发加重。

刘光珍教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刘光珍教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9期 -5-刘光珍教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举隅Clinical appliaction of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by Prof. Liu Guangzhen闫梦苗刘光珍*(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12)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9-0005-证型:GA【摘要】目的:总结刘光珍教授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低血压、前列腺增生的经验。

方法:探讨刘光珍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病例,从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来总结补中益气汤异病同治之妙用。

结果:补中益气汤在治疗上述疾病确有良效。

结论:临床见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每获良效,确极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刘光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Professor Liu Guangzhen’s experience in applying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in treating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hypotensio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Methods: Studying the clinical cases of Professor Liu Guangzhen in applying and summa rizing the treatment and prescriptions of Buzhong Yiqi decoction. Results: Buzhong Yiqi decoction had good effect on above-mentioned diseases. Conclusion: Buzhong Yiqi decoction had good effect on deficient spleen qi and sinking of qi of middle-jiao with great research value.【Keywords】Liu Guangzhen; Buzhong Yiqi deco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17.09.003刘光珍,山西省名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三十余载,中医基础功底深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张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笔者有幸聆听导师教诲,获益良多。

升阳举陷法临床应用举隅

升阳举陷法临床应用举隅

升阳举陷法临床应用举隅第 1622 期作者 / 1张中立2张弘2周计春1河北省赵县中医院2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编辑 / 刘刚⊙ 校对 / 张芊芊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

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

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

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升阳举陷法是临床有效的治气法之一,而“升气剂”多混迹于“补气”之中,其微义不得彰显,临床上若仅以补气药治气陷证,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兹结合验案将升阳举陷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1大气下陷证王某某,女,43岁,2004年7月25日初诊。

主诉:心悸、胸闷3月余。

现病史:患者以心悸胸闷,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痛则大汗,在某医院治疗。

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超声心动检查: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心肌收缩力减弱,室间隔运动减低,靠左室面有约6mm缺血带。

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

入院后给予多种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心律失常药及心肌营养药乏效,遂出院后转中医治疗。

诊见面色萎黄、体丰而少气,脉沉细无力而结,舌淡苔白滑。

辨证:大气已虚,心阳虚衰。

治则:升补大气,温通心阳。

方药:先予炙甘草汤和参附汤合方加减治疗无效。

后询知,除心悸外,伴明显气短,自述气难接续。

遂予升陷汤化裁。

药用:黄芪30g(后曾用至50g),知母10g,升麻6g,柴胡6g,桔梗6g,山茱萸10g,党参10g,桂枝10g,炙甘草6g,炒枣仁10g。

6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10剂药后早搏消失,以后多次复查心电图正常。

上方间断服药3个月,停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按:“大气”一词源于《内经》,比象于自然界中磅礴大气,《金匮》也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喻昌认为,《内经》、《金匮》重要的“大气”内容,“后人不一表章”,实乃“缺典”,遂在《医门法律》著《明胸中大气之法》专篇论述,以发《内经》、《金匮》之微,对“大气”加以阐发,认为它既非膻中之气,亦非宗气,是包举肺外能“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的磅礴大气,“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

张锡纯升陷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张锡纯升陷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张锡纯升陷汤的作⽤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组成医案⽅解【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治⼤⽓下陷⽅》。

【组成】⽣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钱五分桔梗⼀钱五分升⿇⼀钱【⽤法】⽔煎服。

【作⽤与功效】补⽓升阳。

【主治适应症】胸中⼤⽓下陷,⽓短不⾜以息,或努⼒呼吸,有似乎喘;或⽓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叁伍不调。

【⽅解与⽅论】本证因⽓虚下陷,胸中阳⽓不⾜所致,故⽤黄芪补⽓升阳,柴胡、升⿇、桔梗升阳举陷,知母滋阴清热,防⽌黄芪过燥。

张锡纯云:“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善升⽓。

….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

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之陷者⾃左上升。

升⿇为阳明之药,能引⼤⽓之陷者⾃右上升。

桔梗为药中之⾈楫,能载诸药之⼒上达胸中,故⽤之为向导也。

”注:张锡纯之升陷汤和李东垣之补中益⽓汤,虽均为升补之剂,但前者偏急,后者偏缓;前者性平,后者性温;前者量⼤功专,后者量⼩缓图;前者以上焦⼼、肺症状为主,后者以中焦脾胃症状为多。

[余⾂国.升陷汤与补中益⽓汤的鉴别使⽤.中国现代药物应⽤,2010,4(12):133-134]。

【医案精选】(⼀)⼼⾎管科疾病1.病毒性⼼肌炎吴某某,⼥,5岁。

病毒性⼼肌炎病史1年,⼼肌抗体(+),现胸闷、⽓短、⼼悸、⼼前痛、纳差。

⾆淡红、苔⽩,脉弱、律不齐。

⼼频:⼼律不齐,⼼肌供⾎不⾜。

中医辨证:⼤⽓下陷。

治法:益⽓升陷,健脾养⼼。

⽅药:以升陷汤加减,黄芪20g,桔梗10g,升⿇10g,柴胡10g,麦门冬15g,苦参7g,丹参10g,⽩参10g,茯苓5g,⽩术15g,鸡内⾦10g,⽢草10g。

服7剂后,患者⼼悸、⽓短、⼼前痛减轻,纳少好转。

继以原⽅随证加减调理⽉余,⼼电正常,病愈。

[唐丹丽,林晓峰.曹洪欣教授运⽤益⽓升陷法治疗病毒性⼼肌炎经验介绍.中医药信息,2006,23(3):30-31]2.慢性⼼功能衰竭⾼某某,男,70岁。

中医临床治验举隅

中医临床治验举隅
吸 道 感染 时 发 病 , 心 肺 同 居 上 焦 , 主 气 而 心 主 血 , 失 宣 因 肺 肺
较重的合并症时 , 如心 功 能 不 全 、 源 性 休 克 时 , 医 辨 证 多 心 中
属 心 阳 虚衰 型 . 用 四逆 汤 、 武 汤 之 类 , 用 的 药 物 有 人 参 、 宜 真 常 附子、 姜 、 干 肉桂 、 枝 、 辛 、 桂 细 仙灵 脾 等 , 用 及 时 可 起 到 回 阳 应 救 逆 、 至 是 起 死 回生 的 作 用 。 甚 3 化 痰 清 热 。 神 定 志 安
状 时 , 宜 兼 顾 补 肾 以 交 通 心 肾 , 用 六 味 地 黄 丸 , 匮 肾气 治 常 金 丸等。
痰 浊 阻 滞 是 标 实 中 的 另 一 重 要 内 容 , 症 状 特 点 为 患 者 其 形 体 肥 胖 、 腹 痞满 、 苔 厚 腻 、 体 胖 大 、 中 粘 腻 、 胸 舌 舌 口 时有 痰 涎 、 便不爽 、 滑 。 用 药 物 有 : 萎 、 夏 、 苓 、 皮、 大 脉 常 瓜 半 伏 陈 竹 茹 、 星、 胆 贝母 、 蒲 等 。 由 于 气 血 痰 湿 等 阻 滞 及 五 志 过 极 常 菖
服 用 中 西 药 物 , 不 见 效 , 情 拖 延 至 今 。 现 肠 鸣 泄 泻 , 清 屡 病 便
王 某 某 , ,8岁 , 人 ,9 7 7月 1 男 3 工 19 年 8日就 诊 。患 者 外
患发热 1 O余天 , 经当地卫 生院用西药治疗 , 体温 略降 , 但诸 症
未 减 。现 见 精 神 萎靡 , 色 晦暗 , 寒 发 热 , 闷气 急 , 面 恶 胸 咳声 重
浊, 咯吐 黄 绿 色浓 痰 , 臭 带 血 , 胸 隐 隐 作 痛 , 时 尤 , 于 早 晨 五 更 时 泻 泄 加 重 , 后 稍 安 。伴 腰 膝 酸 黏 每 泻 软, 畏寒 肢 冷 , 思 饮 食 , 力 , 淡 苔 白 , 沉 细 。诊 断 : 更 不 乏 舌 脉 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6·
中 医 药 信 息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 年第 30 卷第 1 期 Vol. 30 , No. 1 , 2013

升阳举陷法临床应用举隅
1 2 2 张弘 , 周计春 张中立 ,
( 1. 河北省赵县中医院, 河北 摘
赵县 051530 ; 2.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
要: 例举三个应用升阳举陷法的治病验案, 分别 使 用 升 陷 汤 治 疗 胸 中 大 气 下 陷、 补 中 益 气汤 治 疗 中 气下陷、 益气聪明汤治疗上气虚陷, 并 分 析 气 虚 下 陷 按 部位可分为 大 气 下 陷 证、 中 气 下 陷 证、 上气虚陷 证, 对升阳举陷法在临床中应用作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 升阳举陷; 中气; 大气; 上气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406 ( 2013 ) 01 - 0096 - 02 , “缺典 ” , 表章” 实乃 遂在《医门法律 》 著《明胸中大气 《内经 》 、 《金匮 》 之法》 专篇论述, 以发 之微, 对“大气 ” 加以阐发, 认为它既非膻中之气, 亦非宗气, 是包举肺 外能“统摄营卫、 脏腑、 经络, 而令充周无间, 环流不 , “五脏六腑, 息, 通体节节皆灵 ” 的磅礴大气 大经小 。大气一 络, 昼夜循环不息, 必赖胸中大气, 斡旋其间 ” “出入废, 。 虽未立 衰则 升降息, 神机化灭, 气立孤危 ” 治大气新方, 但认为胸阳不振, 水饮寒邪易阻蔽胸中大 , 《金匮 》 气, 出现胸痹、 心痛、 短气 之桂枝去芍药加麻 黄附子细辛汤及薤白、 白酒、 苍术等药均是通阳除饮散 寒, 以使胸中大气得复, 并立律以诫医生勿“伤其胸中 。 张锡纯在喻昌大气论基础 致令痞塞痹痛 ” 正气, 上, 对大气之生理、 病理详加阐发, 并创升举大气的名 方升陷汤, 用治大气下陷所致的多种病症, 使之成为临 床实用之理论。认为此气一虚, 心肺衰馁, 会出现呼吸 气短、 心中怔忡、 胸中满闷、 咽干作渴、 神昏健忘、 常常 “呼吸停顿, ” 呵欠、 甚则出现 所以不病而猝死。 本案胸 闷、 心悸、 心前区疼痛, 痛则大汗, 尤其脉象沉细无力而 结, 正是胸中大气虚陷、 胸阳不振的表现, 这种胸闷是 呼吸不利, 自觉满闷, 取张锡纯升陷汤升举胸中大气, 桂枝甘草汤振胸中之阳。方中黄芪为君, 既善补气, 又 善升气, 佐以凉润知母防其热, 少阳之柴胡、 阳明之升 麻分从左右升举下陷之气, 桔梗为舟楫之药, 载药上 行, 气虚较重, 加党参以培气之本, 加山茱萸防气之涣, 使升者不至复陷, 炒枣仁安神敛汗。 炙甘草汤虽方证 无抵牾, 但气陷之证, 补气非能奏效, 必以升阳举陷之 品, 方能鼓舞胸中大气。 因无中焦脾胃症状, 不用白 “白术” 术。关于 的应用, 张锡纯专有告诫: 对于“因中 , 气下陷, 泄泻日久, 或转致大气下陷者 ” 可仿补中益
中 医 药 信 息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满也。 2 中气下陷证 26 岁, 2011 年 2 月 26 初诊。 主诉: 肛 马某某, 男, 后排气 门潮湿 1 年。 现病史: 两年前曾做痔疮手术, 多, 并见肛门、 阴囊潮湿, 不伴瘙痒, 自觉体力不足, 身 有体臭, 大便次数多, 每天 3 ~ 4 次, 便溏, 并觉腰部酸 坠, 舌淡, 脉沉细。 辨证: 清阳不升, 谷气下流。 治则: 补脾升阳, 清利湿热。方宜: 补中益气汤合四妙丸。药 用: 黄芪 15g, 党参 10g, 白术 10g, 炮姜 10g, 柴胡 6g, 升 陈皮 6g, 佩兰 10g, 苍术 10g, 黄柏 10g, 生薏苡仁 麻 6g, 30g, 车前子 15g, 炙甘草 10g, 土茯苓 30g, 怀牛膝 20g。 6 剂, 水煎服。2012 年 3 月 5 日复诊: 大便次数减少, 日 2 次, 腰坠感减轻, 但气力增加, 精力明显充沛, 肛门 上方黄芪改为 20g, 继服 6 剂, 大便基 阴囊仍有潮湿, 本正常, 无肛门阴囊潮湿, 后服参苓白术散巩固。 按语: 人身之气的升发以脾为主, 以肾为根, 关于 。“脾气主升 ” , “脾主升清” , 清是指水谷精微, 将 心肺 胃之谷气精微, 上输于心、 肺, 靠心的推动血脉和肺的 将气血敷布全身, 灌溉四旁, 内而五脏 宣发敷布作用, 六腑, 上而头脑官窍, 外而筋骨手足得以禀气受血方能 : “饮食入胃而精气 各行其职。李东垣以天应人, 指出 先输脾归肺, 上行春夏之令, 以滋养周身, 乃清阳为天 [3 ] 。 “脾宜升则健” ( 《临证指南医案 · 脾胃 》 ), 者也” 若脾气虚弱, 水谷不能运化, 气血生化无源, 如同“春 , 夏之令不行 ” 则出现神疲乏力、 食少腹胀, 甚则头晕 目眩, 水谷精微与糟粕浊物混杂下注, 导致完谷不化的 带下病症; 脾气主升, 对维持腹腔的内脏位置有 飧泄、 重要作用。如果脾气升举无力, 中气下陷则内脏不得 以升举, 出现久泄脱肛、 内脏下垂等病症。本案属清阳 不升, 谷气下流的典型证候, 倦怠乏力, 便溏腰坠是脾 气升清不足的表现, 清不升则与糟浊混杂下注, 出现阴 囊和肛门潮湿, 故以补中益气汤升举中气, 四妙丸清利 湿热, 方中黄芪、 党参益气治本, 白术、 炮姜健脾温阳, 柴胡、 升麻升清举陷, 三者合而益气升阳, 中气得复, 清 阳得升; 苍术、 佩兰芳香化湿, 黄柏、 薏苡仁、 车前草、 土 茯苓清利下焦之湿热, 牛膝强腰健肾, 全方合用清阳得 升, 湿浊得化。 3 上气虚陷证 18 岁, 2011 年 12 月 2 日初诊。 主诉: 李某某, 女, 头晕、 失眠 2 周。现病史: 患者高三学生, 学习刻苦, 成
作者简介: 张中立( 1968 - ) , 男,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普外 、 泌外、 肿瘤科 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通讯作者: 周计春( 1967 - ) , 男,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 医古文、 各家学说教学与临床工作 。 医史、
2013 年第 30 卷第 1 期 Vol. 30 , No. 1 , 2013
[2 ]
升阳举陷法是临床有效的治气法之一, 而“升气 “补气” 剂” 多混迹于 之中, 其微义不得彰显, 临床上若 仅以补气药治气陷证, 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兹结合验 案将升阳举陷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 1 大气下陷证 43 岁, 2004 年 7 月 25 日初诊。 主诉: 王某某, 女, 心悸、 胸闷 3 月余。 现病史: 患者以心悸胸闷, 发作性
心前区疼痛, 痛则大汗, 在某医院治疗。 心电图示: 频 发房性早搏; 超声心动检查: 左房内径增大、 左室心肌 收缩力减弱, 室间隔运动减低, 靠左室面有约 6mm 缺 血带。诊为冠心病、 心绞痛、 心律失常。入院后给予多 种扩张冠状动脉药、 抗心律失常药及心肌营养药乏效 , 遂出院后转中医治疗。诊见面色萎黄、 体丰而少气, 脉 沉细无力而结, 舌淡苔白滑。 辨证: 大气已虚, 心阳虚 。 : , 。 : 衰 治则 升补大气 温通心阳 方药 先予炙甘草汤 和参附汤合方加减治疗无效。后询知, 除心悸外, 伴明 显气短, 自述气难接续。遂予升陷汤化裁。药用: 黄芪 30g( 后曾用至 50g ) , 知母 10g, 升麻 6g, 柴胡 6g, 桔梗 6g, 山茱萸 10g, 党参 10g, 桂枝 10g, 炙甘草 6g, 炒枣仁 10g。6 剂, 10 剂 水煎服。二诊: 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 药后早搏消失, 以后多次复查心电图正常。 上方间断 服药 3 个月, 停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 “大气” , 按语 一词源于《内经 》 比象于自然界中 , 《金匮 》 。 喻昌 磅礴大气 也有“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 ” , 《内经 》 、 《金匮》 , “后人不一 认为 重要的“大气 ”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