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
麦门冬汤组成功效有哪些

麦门冬汤组成功效有哪些
导致人体出现疾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比如外界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等等,疾病的种类也很多,如果出现肺部疾病,就需要患者引起重视了,最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就是服用中药,比如麦门冬汤,这种中药方剂可以起到清养肺胃以及降逆下气等等作用,那么麦门冬汤组成功效有哪些?
第一,麦门冬汤组成功效有哪些? 本方具有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功效。
主治虚热肺痿。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胃阴不足证。
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
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第二,麦门冬汤临床应用:咳嗽:右脉虚大,色夺形瘦,肌燥疮痍,咳嗽经年,曾经失血,是津亏气馁,由精劳内损,但理胃阴,不必治咳。
咳血:咳甚血来,是属动象,阴阳失司,阳乃腾越,阳明络空,随阳气自为升降,拟以柔剂填养胃阴,师《金匮》法,用麦门冬汤加减治之:麦门冬四钱,黄耆二钱(酒炒),人参一钱,生甘草八分,粳米半盏,大枣三枚,水同煎服。
麦门冬汤组成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疗脑膜炎后遗症:如果患者经常口吐涎沫不止,吃东西时尤著,且伴有性情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数。
给理中丸、苓桂术甘汤治之,效果不
显,故用麦门冬汤治之。
方药:麦冬12g,党参9g,半夏9g,炙甘草6g,大枣4枚,粳米9g,水煎,分二次服。
服三剂后,初见疗效,口吐涎沫有所减少,在上方逐渐加重半夏、麦门冬之药量,半夏加至24g,麦门冬加至60g,每日一剂,连服20余剂,病愈涎止。
麦门冬汤方证特征及临床验案

麦门冬汤方证特征及临床验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条文中“大逆”二字非常重要,《素问·调经论》说:“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条文中所说的“大逆上气”,是指剧烈的气逆咳喘,即上焦热伤津耗,中焦胃气不和,气结壅滞不得宣发,夹杂水饮上逆较重,而出现较为剧烈的咳嗽,或喘息,或咽喉干燥、疼痛不适等证候。
降逆化饮散结气,就主以麦门冬汤。
《本经》谓麦冬“味甘平。
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此药能力除心腹结气,润通胃络之闭结以通畅中焦,是为君药。
半夏味辛平,下气止咳化痰饮,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生津液。
全方特点是寓降于补中气,寓降于通结气。
辨证时,凡见中虚津伤(津液不足或气不化津),咳、喘较为剧烈,痰少或黏稠者,不论寒热,皆可应用。
但用此方须注意原方药量配比,麦冬必须重量使用方能效佳。
病案举例张某某,男,38岁。
2011年9月2日初诊。
患者有扩张型心肌病史3年。
1月前因感冒诱发胸闷心慌,夜间不能平卧,咳嗽等症状,在某医院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住院治疗,心衰症状稳定,但咳嗽无明显好转,咳有少量白色黏痰,呈阵发性,发时咳嗽剧烈,夜间较频,咳重时喘息出汗,每晚靠服用双氧异丙嗪片缓解咳嗽入眠。
曾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
诊见:咽干不适,口微干渴、口不苦,无恶寒发热,纳可,二便可,舌淡暗胖嫩,舌尖红,苔薄白腻,舌中两处剥落。
脉寸浮关尺弦数。
予麦门冬汤加味:麦冬90克,清半夏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20克,粳米30克,五味子20克,前胡15克,大枣8枚(掰开)。
3剂,日1剂,先浸泡半小时,水煎1次取汁800毫升,分4次服(日三夜一服)。
二诊时,患者诉咳嗽明显减轻,已停用双氧异丙嗪。
千方百剂:麦门冬汤

千方百剂:麦门冬汤【组成】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主治】1、肺痿证。
2、胃阴不足证。
胃肺阴虚,虚火上炎,炼津为涎:咳唾涎沫。
肺胃阴虚肺胃失降:或短气喘促,或气逆欲呕。
气火上逆肺胃阴虚,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肺胃阴亏,虚气上逆(其病在肺,其源在胃,母子同病)。
【治法】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方解】君:麦门冬—重用之养阴生津,清降虚火,以润肺益胃。
臣:人参、甘草—益气生津,补中益肺。
佐:半夏—降逆和胃,开通胃气,祛痰除涎。
重用麦门冬少佐半夏(7:1),则半夏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存,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粳米、大枣—养胃生津,助君臣补养肺胃。
使(兼):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①麦门冬+半夏②健脾养胃+补肺,含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之法。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咳唾涎沫,短气而喘促或呕吐,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寒痰壅肺之咳逆、脾胃虚寒之呕吐,本方不宜。
2、临证加减:阴伤甚者,可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
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加加白芍、川楝子等。
3、现代运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
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咳及促进唾液分泌、改善支气管粘液纤毛输系统、消除早期矽肺、降血糖、抑制嗜酸性细胞等作用麦门冬汤-《金匮要略》卷上。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麦门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枣12枚【用法】上六味药,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肺痿。
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
【方论】方中重用麦门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为君;人参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化痰为佐;甘草、大枣、粳米益胃气,生津液为使。
麦门冬汤治验举隅

赵 某 ,女 ,66岁 ,初诊 日期 :2010年 1月 7 13。患 者 2 年前 渐次 出现眼 干 、口干等症 状 ,血 清免 疫学 检测示 :抗 SSA抗 体 (+)、抗 SSB抗体 (+)。下唇 腺活检示 :腺小 叶结构 存在 、腺泡 萎缩 、淋 巴细胞 呈灶 性浸 润 ,经 西医诊断 为干燥 综合征 ,曾使用转移 因子等治疗效果不佳 。就诊时症见 :眼干 涩无泪 ,鼻 干无 涕 ,口腔干痛 ,咽痒而干 咳无痰 ,饥不 欲食 ,小 便短赤 ,大便 干结 ,七八 日一行 ,皮肤干燥皲裂 ,舌光红无苔 , 脉细 弱。笔者辨证为肺 胃津亏而致皮 毛官窍失润 ,治 当滋养
[作者简介 ]邵雷 ,男 ,讲师 ,博 士 ,从事方剂配伍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 [收稿 日期 】2012-04—18
临 床 研 究 与 经 验
按 :肺 合皮毛 ,又主通 调水道 ,为水之 上源 。肺气宣发 , 布散津 液 ,则皮 毛官窍得 其濡 润 。而肺 中津 液 ,究其 源头 , 是水谷精 微经 由脾 胃运化 吸收而来 。本例患 者肺 胃津 液不 足 ,不能濡 润皮毛官 窍 ,则 现一派 干涩之象 。因此初诊 用麦 门冬 汤滋养 肺 胃为基础 ,合用 增液 汤加 强养 阴增 液之力 , 加 白术 健 运 脾 胃 、葛 根 升 发 津 液 ,使 “脾气 散 精 ,上 归于 肺 ”,再 用麻 黄 、杏仁宣 发肺 气 以布散 津液 外达皮 毛 。 同时 用养 阴润 胃之粥 方调养 。二诊 更加 炒 山楂 、炒麦 芽 消食化 积 ,增强 培土生金 之力 。方证 相合 ,自然 收效 。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 编号 :1671-0258(2012)03—0086—02
麦 门冬 汤 源 出 《金 匮要 略 》,经 文 云 :“火 逆 上 气 ,咽 喉 不 利 ,止逆 下 气 者 ,麦 门冬 汤 主 之 ”。各 版 《方 剂 学 》教 材 均 称其 有 清养 肺 胃、降逆 下气 之 功 [1-3]。此 方重 用 味甘 性 寒 之 麦冬 以清 热 生 津 ,配 伍 人 参 益气 生 津 ,甘草 、粳 米 、大 枣 补 脾 胃而 滋 津液 ,并 佐 燥 湿 之半 夏 开 胃行津 ,使 麦冬 滋 而不 腻 ,又 能 化痰 降逆 ,全 方有 培土 生 金 、滋 养 津 液 、清 润肺 胃 、化痰 降气 之能 。笔 者通 过 将麦 门冬汤 加减 使用 治疗 各 种 病机 属 津液 不 足之 症 ,每获 良效 ,现举 数例 介 绍 如 下 。
【久咳可用麦门冬汤】麦门冬汤临床用于治疗...

【久咳可用麦门冬汤】麦门冬汤临床用于治疗...
【久咳可用麦门冬汤】麦门冬汤临床用于治疗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及肿瘤疾病等取得良效。
出自于《金匮要略》,由由麦冬、半夏、人参、大枣、粳米、甘草 6 味药组成。
有一朋友久年咳嗽,伴肺阴虚。
6剂下去,效果甚好,每天只一二下咳嗽。
“麦门冬汤”在日本汉方中常被用于改善口腔和咽喉类疾病。
有喉干舌燥用麦门冬汤之说。
麦门冬汤是滋阴润燥剂,滋养肺胃,补中降逆,用于治疗气虚、肺阴亏虚之肺痿、咳嗽及胃阴不足所致的呕逆。
【方解】脾胃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气盛则腐熟水谷,化生气血津液,脾胃气虚则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使肺中气阴不足,功能失常。
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人参补气生津,大枣、粳米养胃益气,三药合用,益脾胃之气以养肺胃之阴;半夏配伍麦冬,减其燥性而存降逆之用。
【注意】“咳嗽连声,痰便不出者,属肺燥”。
麦冬药效温和,有时要用大剂量起奇效。
本方一般不用于新咳嗽。
【科研研究】麦门冬汤有促进自由基清除、改善抗氧化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
麦门冬汤可下调肺组织 NF-κB 及 IL-1 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防治放射性肺损伤作用。
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食管失弛缓症等辨证属肺胃热盛伤阴、胃阴不足者用麦门冬汤治疗,也取得良效。
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

CH INA ’S NATUR0 PATH Aug.201 0 Vol 18 No 8 .
麦 门冬 汤 临 床应 用举 隅
郭 跃
(河 南 省 南 召 县 第 二 人 民 医院 ,474650)
麦 门冬 汤 出 自《金 匮要 略 》,原治“大逆 上气 ,咽 喉不 利 ,止逆 下气 者”。方 中重用 麦 门冬甘 寒 既养肺 胃之 阴 , 又 清虚热 ;用半 夏 降逆 下气化 痰 ,虽属 温燥 之 品 ,伍 ;人 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养 胃益 气 ,气 能 生 津 ,津 液 充 沛 ,虚 火 自敛 ,甘草 又能调 和诸 药 。药仅 6味 ,主从有 序 ,润 降 相 宜 ,既补 肺 阴 ,又 滋 胃阴 ,且 能 降虚逆 之气 。据 其益 气 养 阴 、降逆 下 气 的功 效 ,随 证 化 裁 ,可 用 于 治 疗 诸 多 疾 病 ,取 效颇 佳 ,举 例 如下 。
消 渴 患 者 ,男 ,45岁 。有 糖 尿 病 家 族 史 ,患 糖 尿 病 已 3 年 ,时 常 服 西 药 控 制 血 糖 ,空 腹 血 糖 控 制 在 7.5~ 9.Ommol/L,1个月 前 因 出差 劳 累 而 口渴 多 饮 加 重 ,今 来 检 查 治 疗 。 现 肢 瘦 腹 大 ,面 红 ,口 干 舌 燥 ,口 渴 多 饮 , 多食 善饥 ,疲倦 乏力 ,小 便量 多 ,大便 干结 ,舌质 红 ,苔 黄 燥 ,脉 数有 力 ,查 空 腹 血 糖 13.2mmol/I ,尿 糖 (++),心 电图及肝 肾功 能正 常 。辨证 为肺 胃燥 热 ,阴液亏 虚 。治 以清 胃泻火 、养 阴生 津为 法 。麦 门冬汤化 裁 主之 ,处 方 : 麦 门冬 30g,西洋 参 10g,生 山 药 30g,玄 参 30g,生 地黄 15g,石膏 30g,黄 连 6g,牡丹 皮 15g,赤 芍 15g,甘 草 6g, 大枣 6枚 。水 煎代 茶饮 ,每 日 1剂 ,西 药 正 常应 用 。服 药 5剂 ,口渴多食 等 症 大 减 ,大便 正 常 ,再 进 5剂 ,除微 觉 口渴外 ,余 症 悉减 ,仍 用 上 方减 药 量 ,又药 5剂 ,查 空 腹 血 糖 6.0mmol/L,尿 糖 (一 )。嘱 综 合 治 疗 ,坚 持 用 药 ,防止并发 症 。 按 :糖尿 病 与 中医的 “消渴 ”基本 一致 ,本病 虽 有 在 肺 、胃 、肾的不 同 ,但 常相互 影 响 ,肺燥 津 伤 ,则 胃不 得濡 养 ,肾不 得滋 助 ;胃燥 热 偏 盛 ,上 可灼 伤肺 津 ,下 可 耗 损 肾阴 ;肾 阴不 足则 火 旺 ,上 可 灼 肺 胃阴 液 。本 例 患 者 属 肺燥 胃热 ,阴津亏 虚 ,因此取 麦 门冬 汤减温 燥半 夏 ,以西 洋参 、生 山药 易人 参 、粳 米使 其益 气养 阴之 力更 著 ,且 山 药 又能补 肾 ;玄参 、生地 黄养 阴生 津 降火 ;石 膏辛 甘大寒 泻 胃火止 渴 ,治“口干舌 焦 ,不能 息”(《神农 本草 经 》),李 东垣 用之 以“除 胃热 肺 热 ”;黄 连苦 寒 清 泻 胃火 ,助 石膏 清热 ;牡丹 皮 、赤芍 清 热 凉 血散 瘀 ,防止 燥 热 与 血 相结 。 诸 药合 力 ,有清 热泻 火 、益 气 养 阴、润 养 肺 胃之功 ,切 中 病机 ,故能 收效 。
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体会

文 章 编 码 :1001—8l3l(2009)02—0045—01
学科 分类代 码 : 320.2710
我科 于 2004年 以来 采用 中西 医结合治疗粘连性 肠梗 阻 患 者 83例 ,取 得 了满 意 的 临 床 疗 效 ,总 结 如 下 。 l 临 床 资 料
腑 ,外输布于皮毛。药仅六 味 ,主从有 序 ,润 降相宜 ,既滋肺 胃 ,又 降 逆 气 。
临床应用本方 为治 肺 痿 的 主方 。以咳 唾涎 沫 、短气 喘 促 、舌干红少苔 、脉 虚数为证 治要 点 ,对 于虚 热肺痿 、咳 唾涎 沫 者 ,是为正治之方 ;对于 胃阴不 足 、气 逆呕 吐者 ,亦为恰 当 之剂 。现将 临床 出具 的应用报告如下 。 1 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
在治疗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腹部体征变化如出现腹痛频频发作肠蠕动加强肠音由弱变强继而大量多次排气便随之腹痛消失则表示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反之肠绞痛加剧全身情况无改善症状体征加重
哈 尔 滨 医 药 2009年 第 29卷 第 2期
· 45 ·
中 西医 结 合 治疗 粘连 性 肠 梗阻 83例
张 秀珍 (哈尔 滨市第 四医 院 ,黑 龙 江 哈尔 滨 150020)
收稿 日期 :2009—0l—o9
麦 门 冬汤 临 床应 用体 会
张海 霞 (天津 市 东丽 区华 明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天 津 300204)
[中图分类号 ] R282.7
[文献标识 码] B
文 章 编 码 :1001—8131(2009)02—0045—02
学 科 分 类 代 码 : 360.40
本组 83例 ,均 于术 后 引起粘 连梗 阻。其 中胃穿孑L修 补 术 后 l5例 ,胃 大 部 切 除 术 后 7例 ,阑 尾 切 除 术 后 28例 ,腹 部 外伤脾 切除术后 11例 ,剖 腹 产术 后 l3例 ,子 宫切 除术 后 9 例 。其 中 男性 61例 ,女 性 22例 。 2 治 疗 方 法 2.1 中 药 治 疗 常 用 方 剂 有 2.1.1 乌 药 25g、桃 仁 25g、番 泻 叶 15g、芒 硝 10g(冲 )。 2.1.2 川朴 、炒莱菔 子 、生 大黄各 25g,枳实 、桃仁 各 20g,芒 硝 15g。 2.1.3 行气 通下常用方剂有 :片遂沫 (冲)0.6—0.9g,桃仁 、 牛膝 、木香各 9g,赤芍 、厚朴各 15g,大黄 12g(后下 )。 以上方 剂 每 日 1—2剂 ,日服 两 次 。 2.2 纠 正 血 容 量 :改 善 与 纠 正 脱 水 和 酸 中 毒 也 是 治 疗 中 的 一 个重要环 节。按先盐后 糖 的原则用 等渗盐水 纠正 细胞 外 液 的 丢 失 补 充 血 容 量 .必 要 时 以碱 剂 纠 正 酸 巾 毒 ,当 尿 畅 之 后注意补钾 ,可 以明显改善 病情 。适 当的使用 广 谱抗 菌素 ,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门冬汤《金匮要略》【组成】麦门冬60g 半夏9g 人参9g 炙甘草6g 粳米15g 大枣4枚【用法】水煎服。
【主治】1.肺痿。
症见咳唾涎沫、气喘短气、咽乾、口燥、舌乾红少苔、脉虚数。
【方义体会】《金厦要略》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此爲肺胃阴虚,虚火上炎证。
其咽喉不利,一因肺胃阴伤,不得濡润,一因虚火上炎,灼津碍气之故,治宜滋养肺胃之阴,阴津得充,虚火自降。
方中所用麦门冬,且用量大,可养胃生津,清肺润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强脾胃,补营养,扶正气以助生津之功。
何以选用粳米而不用糯米?小析此理,粳米、糯米都有扶养胃气,营养後天之功,然粳米偏寒,糯米偏温,所以养护胃阴,所选米类以粳米爲宜,此既荣养胃气,又可抑其虚火,不伤阴液。
上药相伍,胃得以养,阴得以生,肺得以润,则虚火自灭,正可谓“培土生金”之意。
佐以半夏辛温之性,一者降逆化痰,利咽下气,再者味辛以开胃气,使诸药得功。
此方药仅六味,主从有序,相使相须,对于虚热肺痿,咳唾涎沫者,是正治之方;对于胃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亦爲惬当之剂。
【临床应用】1、肺结核若低热脉数,胸痛乾咳,痰中带血、咽喉不利者,本方加阿胶12克烊化、茜草9克,可水煎服治之。
例:牛××,女,24岁。
患肺结核已三年,每遇秋冬之交,乾咳不已,痰中血,住医院治疗後渐渐好转,此次发病已半月余,肌注链霉素及口服中草药均未能控制病状,故找余诊治。
诊见颧赤体瘦,低热蒸蒸,乾咳不已,痰中带血,时而作喘,触其脉象数而不弱,余以麦门冬汤加味:麦冬60克,半夏9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粳米15克,大枣4枚,茜草9克,贡阿胶12克(烊化),秦艽6克,令服四剂。
一周後,患者出院。
复诊云:咳嗽减轻,咽喉较以前舒适,且痰中已无血丝。
又拟上方令服四剂,诸证渐息,後嘱其长期服用西药抗捞药“雷米封’等巩固疗效。
2、慢性消化道溃疡患此类病者,多以温燥渗湿方药治之,久而久之,则出现温燥伤阴之弊,证见:口乾咽燥,烦热不宁,精神不爽,多饮少食等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医研 究 2012年 5月 第 25卷 第 5期 TCM Res.May 2012 Vo1.25 No.5
1 鼻 衄 患 者 ,男 ,18岁 ,2008年 6月 8 日初 诊 。主诉 :
反 复鼻 衄半年 余 。现 病 史 :患者 半 年 前 开始 出现 鼻 衄 ,偶伴 齿衄 ,多 次 在 五官 科 门诊 检查 治 疗 ,未 发 现 明显器 质性病 变 ,予 以对症 处理后 出血可止 ,但 常 因 受 热 、进 食 辛 辣 食 物 及 烦 劳 而 诱 发 ,甚 以 为 苦 。现 症 :形 体消瘦 ,鼻 衄 ,血 色鲜 红 ,鼻干 ,口干 咽燥 ,无鼻 塞流涕 ,舌 质红 ,苔少 ,脉 细数 。西 医诊断 :原发 性鼻 衄 。中 医诊 断 :鼻衄 。证 属肺 胃阴 虚 、虚火 上炎 。治 以滋 阴 降 火 、凉 血 止 血 。处 方 :麦 冬 30 g,法 半 夏 10 g,党 参 15 g,山药 15 g,甘 草 5 g,红 枣 6枚 ,白茅 根 15 g,旱莲草 15 g,藕 节 15 g。每 Et 1剂 ,水 煎 ,口 服 。4剂 后 复 诊 ,患 者 诉 服 完 第 1剂 半 小 时 后 即 觉 鼻 咽部干燥 感 明显减 轻 ,感觉 似有 液体 流 出 ,初 以为 鼻衄 再发 ,用纸 巾拭 后见 少量 白色 津液 ,整个 鼻腔顿 觉润 爽 ,连 服 4剂 后 鼻 衄 次数 显 著 减 少 。守 方 再进 7剂鼻衄 基本 消失 ,随 访 1 a未见 复发 。
按 患 者 系 年 轻 学 生 ,平 素 学 业 任 务 重 、压 力 大 ,加之 嗜食辛 辣 之 品 ,耗伤 津液 ,导致 肺 胃阴虚 ,阴 虚则 火 旺 ,肺 开窍 于 鼻 ,虚 火 上 炎 ,迫 血 妄行 则 见 鼻 衄 ,热灼 津伤故 见 鼻干 、口干咽燥 ,结合 舌脉 ,正合 麦 门冬汤 所主 “火逆 上 气 ”之 证 。《辨 证 奇 闻》云 :“人 有 鼻 中流血 ,经年 经月 而不 止者 … …盖吐血 犯 胃,衄 血 犯肺 … …治法惟 调 其 肺气 之逆 …… ”故 予麦 门冬 汤原方 加减 ,重用 麦 冬 以养 阴 润肺 、清虚 热 ,半 夏 降 逆 和 胃 ,能 助津液 之疏 布 ,又得麦 冬 之制 而无温 燥伤 阴之 弊 ,以山药代 替粳 米 ,合党参 、甘 草 、大枣 以益气 生津 ,津 液 充 沛 ,虚 火 自敛 ,同 时 加 以 白茅 根 、旱 莲 草 、藕 节 以凉血止 血 。全方 正 中病机 ,故 获效 如神 。 2 顽 固 性 失 眠
患 者 ,女 ,40岁 ,2010年 10月 21 日 初 诊 。 主 诉 :失 眠 3 a余 。现病史 :患 者近 3 a来反 复失 眠 ,每 晚仅 能人 睡 2 h左 右 ,开 始 应 用 西 药 安 眠 药 后 能增 加至 3~4 h,以后逐 渐 无 效 ,后 又加 用 甜 梦 胶囊 、百 乐 眠胶囊 、七 叶神安 片等 中成 药效果 亦 不 明显 ,经 常 整夜 不 能 入 睡 。现症 :除失 眠 之 苦 ,尚有 心 烦 ,心悸 多 梦 ,咽干 少 津 ,头晕 耳 鸣 ,大 便 干结 ,舌 红 瘦 且 干 , 脉 细 。西 医诊 断 :睡 眠 障 碍 。 中医诊 断 :不 寐 ,证 属 阴虚火 旺 。治 以 滋 阴 泻 火 、养 心 安 神 。 处 方 :麦 冬 30 g,法半 夏 10 g,党 参 15 g,山药 15 g,甘草 5 g,红 枣 6枚 ,酸枣仁 15 g,柏 子 仁 15 g,夜 交 藤 20 g。每 日 1剂 ,水 煎 ,口服 。药 进 4剂 ,睡 眠 增 加 至 每 日 3~4 h,精神 明显 好转 。效 不更 方 ,继 服 7剂后 睡 眠 基本 恢复 正常 ,嘱 其 服用 中成 药 天 王 补 心丹 2瓶 以 巩 固 疗 效 。
摘 要 麦 门冬 汤是 张 仲 景《金 匮 要 略 》中 的 重 要 方 剂 ,该 方 具 有 清 润肺 胃、降逆 下 气 之 功 ,开 后世 治 内燥 之 先 河 。 临床 使 用 中应 抓 住 其 针 对 “肺 胃阴伤 ,火逆 上 气 ”之 病机 而设 的特 点 ,可 灵 活应 用 于 呼 吸 系 统 、神 经 系 统 、内分 泌 系 统 、消 化 系 统 等 多 种 内科 杂病 ,拓 宽 了该 经 方 的临 床 运 用 范 围 ,收效 颇 丰 。 关键 词 :麦 门冬 汤/治 疗 应 用 ;鼻 衄/中 医 药 疗 法 ;顽 固性 失 眠/中 医 药 疗 法 ;难 治 性 糖 尿 病/中 医 药 疗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R222 文 献标 志码 :B
(本 文 承 蒙 崔 学教 教 授 指 导 ,特 此谢 忱 !) 收 稿 Et期 :2012—03—06 (编 辑 李 亚峰 )
文 章 编 号 :1001—6910(2012)05—0047—03
麦 门冬 汤 临 床 应 用 举 隅 · 临 床 经 验 ·
娄 勃 ,谢 君
(肇庆 市 中 医院 ,广 东 肇 庆 526020)
服 。7剂后 于 2010年 3月 24 日复 诊 ,患 者 精 神 较 好 ,腰痛 减轻 ,睡 眠稍 有好转 ,小便 仍 无力 ,射精仍 无 力 ,胃纳 可 ,大便 正常 。守 上方去 北 黄芪 、枸 杞 子 ,加 牛 大力 30 g、益 智仁 15 g、泽兰 15 g、王不 留行 15 g。 14剂 后于 2010年 4月 7 日再 诊 ,已无 腰 痛 ,睡 眠 可 ,小便 正常 ,排 尿 通 畅 ,性生 活 正 常 ,胃纳 可 ,大便 正 常 。查体 :左侧 精索 静脉 曲张 I度 。处方 :菟 丝子 30 g,桑螵 蛸 10 g,桑椹 子 30 g,覆 盆子 15 g,关 沙苑 15 g,五 味 子 15 g,益 智 仁 15 g,金 樱 子 15 g,升 麻 5 g,柴 胡 5 g,槐 花 20 g,丹参 30 g。每 日 1剂 ,水 煎 , 连 J]l ̄14剂 。2010年 4月 21日复诊无 腰 痛 ,睡 眠可 , 小便 正 常 ,排 尿 通 畅 ,性 生 活 正 常 ,胃纳 可 ,大 便 正 常 。查 体 :左 侧精 索静 脉 曲张 I度 。复查精 液 :精子 密 度 5.23×10 /mL;精 子存 活 率 77% ;精 子 活 动度 A 级 25.3% ,B级 18.6% ,C级 33.1% ,D 级 23% ; 液化 时 间 30 min;精 子 畸形率 2l% 。
患者 ,女 ,56岁 ,2011年 1月 10日初诊 。主诉 : 疲 倦 、多饮 多食 多尿 7 a余 。现 病 史 :患者 7 a前 开 始 出现疲倦 、多 饮 多 食 多 尿 等 症 状 ,在 外 院诊 断 为 2型糖尿 病 ,已联 合 服 用 瑞 格 列 奈 片 、二 甲双 胍 片 、 阿卡 波糖 片等多 种降糖 药 物 。近 1 a来 血糖 控 制 仍 不 理 想 ,以 餐 后 血 糖 升 高 为 主 ,波 动 在 13 ~ 17 mmol/L,曾试 用胰 岛素 治 疗 ,但 有 过 敏 反 应 。现 症 :消渴 善饥 ,多饮 多 尿 ,常 觉疲 乏 无 力 ,咽 干 口燥 , 心烦 失眠 ,形体 日渐 消瘦 ,大便 干结 ,舌干 红少苔 ,脉 虚偏 数 。2011年 1月 8 日辅 助 检 查 :空 腹 血 糖 7.1 mmol/L,早 餐 后 2 h血 糖 16.5mmol/L。 西 医 诊 断 :2型糖 尿 病 。中 医诊 断 :消 渴 ,证 属 气 阴俱 虚 、肺 胃有 热 。治 以养 阴益 气 清热 。处方 :麦 冬 30 g,法 半 夏 10 g,党参 15 g,山药 20 g,黄 芪 15 g,沙参 15 g, 大 黄 10 g,黄 精 15 g,知 母 10 g。水煎 ,每 日 1剂 ,口 服 。5剂后 复诊 ,诸症 悉减 ,但夜 寐仍 差 ,餐后 2 h血 糖 降至 10 mmol/L,在 原方 基 础 上 加 五 味子 6 g、夜 交 藤 15 g,嘱其仅 服用 阿卡 波糖 片 ,停 服其他 降糖 药 物 。7剂后 复诊 ,患者 症状 进 一 步 改 善 ,餐 后 2 h血 糖 降至 8.1 mmol/L。守方 治 疗 1个 月余 ,患者 餐后 血糖稳 定 ,诸 症缓解 ,随访 2 a,情 况稳 定 。
中医 研 究 2012年 5月 第 25卷 第 5期 TCM Res.May 2012 Vo1.25 No.5
原 因不 明 的弱精 症 。崔 老 师 认 为 ,应 根 据 主诉 结 合 益 肾疏 肝辨证 论 治 ,常 用药 物 :菟 丝子 、肉苁 蓉 、桑椹 子 、山茱 萸 、覆 盆 子 、沙 苑 子 、首 乌 、鹿 角 霜 、枸 杞 子 等 。现 代药理 研 究显示 ,菟 丝子 可增 强性腺 功 能 ,对 下 丘脑一 垂 体一性 腺轴 功 能有兴 奋作 用 。肉苁 蓉能 促进 阳虚 动 物 DNA合 成 ,提 高 HCG 与 LH 受 体 特 异结 合 力 。鹿 角 霜 能增 强 性 腺 功 能 ,使雌 性 小 鼠子 宫 增大 ,使雄 性 大 鼠前 列腺 及精囊 增 重 ,对 男 女性功 能 衰退 者均 有效 。另外 还应 随证 加减 ,肾阳虚 者 ,加 淫 羊藿 、锁 阳 、巴戟天 ;阴虚 者 ,加 女贞 子 、旱 莲 草 、白 芍 、五 味 子 ;睾 丸细 小 或 不饱 满 者 ,加 党参 、熟地 黄 、 天 冬 、砂 仁 。 4 病案 举例
患 者 ,男 ,25岁 ,2010年 3月 17日初诊 。主诉 : 婚后 未 避孕 而未 能生 育 3 a。现 病史 :患 者 婚 后 3 a 夫 妇 同居 ,有 规律 性生 活且 未行避 孕措 施 ,配偶 经检 查 生育 功 能正常 未能 怀孕 。患者 平 时小便 及射 精无 力 ,腰 酸 痛 ,睡 眠不 佳 ,胃纳 可 ,大便 正 常 。查 体 :双 侧 睾丸 大小 形态 正常 ,左侧 精索静 脉 曲张 Ⅲ度 ,右侧 精 索静 脉正 常 。舌 淡 红 ,苔 白 ,脉 细 。精 液 检 查 :精 子 密度 5.3×10。/mL;精 子 活 动度 A级 2.4% ,B级 5.6% ,C级 12% ,D级 80% ;液 化时 间 30 min;白细 胞 阴性 ;精 子 畸 形 率 43% 。西 医诊 断 :不 育 症 。 中 医诊 断 :男 性 不 育 症 ,筋 瘤 ,证 属 肾精 不 足 ,筋 脉 瘀 阻 。处 方 :北 黄 芪 30 g,升 麻 5 g,柴 胡 5 g,槐 花 20 g,丹 参 30 g,荔 枝 核 20 g,菟 丝 子 30 g,桑 椹 子 30 g,覆 盆子 15 g,关沙 苑 15 g,枸 杞子 20 g,五 味子 15 g,金 樱子 15 g,桑 螵蛸 10 g。每 日 1剂 ,水煎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