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咏柳》

合集下载

《咏柳》教学设计_2

《咏柳》教学设计_2

《咏柳》教学设计《咏柳》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其实,关于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于春天,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

《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季节,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有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吟诗作画等方式来赞颂生活。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检测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理念解读】学习古诗文,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文能力的培养。

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情趣、学习能力以及习惯、方法的融合。

古诗文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学不同层次的古诗,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新教学大纲提倡:古诗教学应以吟诵为主。

历史时隔久远,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添之以情趣化,以诗引画,以画诠诗不失为古诗教学的一大契机。

拓宽思维外溢美感,触类旁通,继而举一反三,倡导学生吟诗作画。

这也是一种诗文、诗情、诗理与学生的品味、感悟的无声对话交流。

【案例】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

学习民族文化,展现的是历史长河的一幅隽永的画卷,过去的学者赋诗必画,远如苏轼、唐寅,近如徐悲鸿、齐白石,诗画交融,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因而古诗教学中,美术素养不可忽略。

融意象于寥寥几笔中,让学生品足味,悟足情,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

师:春,是苏醒,是温暖,是成长,是绿色,是生命。

《咏柳》的教案

《咏柳》的教案

《咏柳》的教案《咏柳》的教案模板(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柳》的教案模板(通用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柳》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透过视图,让学生把诗中的话变成画,从而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学会有韵律感的诵读古诗,能读出春天的美,柳树的美,春风的神奇。

3、透过朗读描述春天的古诗,进一步体会春天的美,诗句的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4、能根据图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作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把诗读出语气。

难点:激发学生爱诗、爱春天的情感,自己创作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把同类诗与本诗相联系,初步体会情感同学们,此刻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我们又能够在温暖的阳光下愉快地游戏了,你们喜欢春天吗是呀,春天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也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完美,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赞美了春天的可爱,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国学课上学习了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吗我们此刻玩一个看图猜诗名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春晓》、《村居》两首古诗及相应画面2、欣赏春天画面,激发其情感走进了春天,我也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春天,因此,我把春天那美丽的景色拍了下来,想看吗那就请你跟着老师一齐走进春天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春天的画面3、介绍柳树的小知识,对柳树有初步认识。

看到这些画面,你最想说什么在这些画面中,你见到的最多的是什么(学生答:柳树)柳树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早春二月它便穿上了淡绿色的春装,向我们报告春的来临,到了六月,柳絮漫天飞,那是它们在寻找自己的新家,而当秋风卷走大批黄叶时,它却依然绿意融融,因此又有人把春天叫作“柳条春”。

4、引出课题、解题、读题想明白刘老师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我最想把唐朝著名大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推荐给大家。

贺知章《咏柳》赏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贺知章《咏柳》赏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贺知章《咏柳》赏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

少时因文辞隽秀而闻名,三十七岁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又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可谓仕途通达。

他生性旷达不羁,好饮酒、擅书法,清谈风流,晚年更自号”四明狂客”。

天宝初年,贺知章归隐故乡的镜湖,不久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其诗大半亡佚,《全唐诗》今存一卷二十一首,其中尚有不少是郊庙乐章和宫廷唱和之作,然而管中窥豹,也足以感受那种风流达观的盛唐韵味。

他的诗不尚藻彩,不避俗语,清新自然,而以六首绝句尤为高妙。

《咏柳》是他的咏物代表作,由一株春柳写到无限春意,小中见大,构思十分巧妙。

诗中多用比喻、拟人等各种手法,状物形象逼真,情态自然,素来有”赋物入妙,语意温柔”之评。

【经典赏析】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诗。

一般来说,咏物诗只有在题目中才点明所咏的事物,在诗句中并不会明确出现这项事物的名称。

但是诗中所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涉及的相关意象,都要切合所题咏对象的特点,才能紧扣题意。

比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写春天柳树飞絮的景象,用”乱条”指柳枝,”飞花”指柳絮,”倚得东风”则令人联想柳枝在风中舞动的景象。

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柳树,但句句都是写柳。

贺知章这首《咏柳》也是一样。

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两个字,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拟物,二是拟人。

碧玉,顾名思义,是青绿色的玉石。

古人的诗篇中,经常用碧玉来比喻流水、植物等事物,比如”晋祠流水如碧玉”,”圆荷翻风碧玉软”,这些比喻,都是为了显示绿色的光润、流丽,生机勃勃。

因此,最为平常的一种解释,就是认为这棵柳树绿得如同碧玉一样。

但是在这种解释里面,这句中唯一的动词”妆”却没有容身之地。

考虑到这一点,把”妆”理解为妆点、点缀的意思,就可以理解成柳树上缀满了如同碧玉雕琢而成的叶片,十分美丽。

三年级语文 咏柳课件

三年级语文 咏柳课件
咏 柳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yǒng

zhuāng
咏柳
cái
碧玉jiǎn化来自 海滨bīn裁出

剪刀
万紫千红
似 shì 似的 sì 似剪刀
tāo 绦(绿丝绦)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fú堤杨柳醉春烟.
篱落疏疏一径jì ng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两个黄鹂lí 鸣翠柳,
一行白鹭lù上青天。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胜火,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来江水绿如蓝 .
作业 : 收集并积累描写大自然美 景的诗。
妆:打扮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叶子, 远远看去像是碧绿的玉石,无 数条下垂的柳枝像绿色的丝带 在风中飘舞。
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是谁 裁剪出来的,二月里的春风正 是那神奇的剪刀。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练笔: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 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 天最美的是什么?请写一写。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绿碧绿的, (是什么) (怎么样) 像一块块无暇(xiá)的翡(fěi)翠。 (像什么) 春天最美的是 像 , 。 ,

三年级第六册古诗《咏柳》

三年级第六册古诗《咏柳》

说一说: 你看到的图中的花 草树木是什么样子 的?
返回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春 日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泗水滨:
泗水河 边。
春日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时新: 一下子 焕然一 新。
在河边,我看到了、、、、、、 在田野,我看到了、、、、、 在树林里,我看到了、、、、、
诗歌大意: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 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放眼 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 感觉。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 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 红的花开景象以后。
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 枯木逢春 四季如春 春雨绵绵 桃红柳绿
“春”的词语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红杏闹春 百鸟鸣春 春风和煦 春雨如丝 草长莺飞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 / / / /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 / / /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 对春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明德小学
朱熹(xī):(1130-1200)南宋哲学家。
思想家,字元晦(hù i),一字仲晦,号晦 庵,别称紫阳。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 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 名。
“春”的名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咏 剪
歌咏
裁剪
碧 滨
碧绿

小学三年级语文《咏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咏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咏柳》是唐代诗⼈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机勃勃的景象。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咏柳》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咏柳》原⽂ 咏柳 [唐]贺知章 碧⽟妆成⼀树⾼,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春风似剪(jiǎn)⼑。

注释: 碧⽟:碧绿⾊的⽟。

这⾥⽤以⽐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树:满树。

⼀: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章中,数量词在使⽤中并不⼀定表⽰确切的数量。

下⼀句的“万”,就是表⽰很多的意思。

绦(tāo):⽤丝编成的绳带。

这⾥指像丝带⼀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 ⾼⾼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温暖的春风,它就像⼀把灵巧的剪⼑。

 【篇⼆】⼩学三年级语⽂《咏柳》教案 教学⽬标: 1、知识⽬标:学会本课6个⽣字,认识3个⽣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背诵课⽂。

3、创新⽬标:联系⽣活实际培养学⽣的观察能⼒。

4、德育⽬标:激发学⽣热爱⼤⾃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难点:写字,写话练习。

教学步骤: ⼀、导引⽬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歌颂、赞美。

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条件、⾃主参与 1、出⽰字卡,指名读⽣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读课⽂,想⼀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妆”、“丝绦”。

2、细读课⽂,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说诗句的意思。

《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教学反思《咏柳》教学反思1《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什么意思,他们摇头。

我鼓励学生,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

《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

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

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并提示孩子们看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

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

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

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

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

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需要一个过程。

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

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咏柳》教学反思2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这些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咏柳》-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咏柳》-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咏柳》-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
《咏柳》选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春天的旋律”。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学唱歌曲《咏柳》,感受歌曲描绘的春天景象。
2.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学习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高、时值等。
4.通过合唱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并没有围绕主题展开,而是在闲聊。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引导和监督,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音乐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我计划在后续课程中,加入更多与自然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咏柳》这首歌的基本概念、音乐表达技巧以及在合唱中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达自然景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造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准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高的准确性、节奏的同步性,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柳》相关的音乐问题,如“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春天的感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通过合唱形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sī tāo
万 条 / 垂 下/ 绿 丝 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 似 剪 刀。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碧玉: 绿色的玉。这里用来 比喻春天嫩绿的柳枝。
妆:打扮。
一:表示“满”“全”“整”的 意思。
一树: 满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 好像用碧玉装扮而成。
树头花落未成阴。
日出江花红胜火,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来江水绿如蓝 .
小练笔: 1.收集并积累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词。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万,在 这里不表示数量,形容很多。
丝绦: 用丝线编织的带子。这里 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 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细叶:柳树新长的又细又嫩的 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咏 柳
yǒng
liǔ


唐·贺知章
咏:歌颂赞美。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 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家,会稽永 兴(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章 名,今存诗19首,除《咏柳》 外,《采莲诗》、《回乡偶书》 也很有名。
yǒng
liǔ

zhuāng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 的?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啊!
主要特点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实景 万条垂下绿丝绦。 比喻 不知细叶谁裁出, } 想象 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问自答
诗境体会
诗境体会
诗境体会
描写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篱落疏疏一径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