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1.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 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C. 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D.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观点是“古代君主决策是在集体讨论、决议基础上的,但仍具有最终决策权”,A项正确。

“皇帝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可见是强调君主专制,不能体现民主,B项排除。

皇帝的决策没有受权臣的控制,C项表述有误,排除。

中央集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材料所指中央中皇帝与大臣的关系,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

2.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

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

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根据材料文字“周天子被赶出国都”、“ 国君被杀”、“ 卿大夫据封地叛国”可知,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3. 明天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朝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可知,明朝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但是国家决策权依然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排除A,答案选C。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期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 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的信息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排除B;C项不是题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示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

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名师点睛】对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识(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曾在奏折中说:“庶几取外人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相形,斯可有备而无患……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

以下实践活动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 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B. 江南制造总局设计制造军舰C.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D. 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庶几取外人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相形”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文科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说明: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

2. 本卷共二大题,43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其中1-32题每小题1分,33-40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2.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材料可用来研究()A.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3.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

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

清末自开商埠()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4.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

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C.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5.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

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2.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A.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B.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C.“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D.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3.《韩非子》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说郑国有个人要买双鞋,在家用根绳子量好了脚的尺寸,然后急匆匆奔向市场,找到卖鞋的又想起量脚的绳子忘带了,返回家取,再到市,市已关闭了。

这个故事可用于说明( ) A.法家重视国家治理的规范B.战国时期没有统一度量衡C.商品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D.郑国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4.《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私学文化”与“帝国文化”的区别在于()A.是否兼容并蓄B.是否包含民本思想C.产生的根源不同D.政治地位不同5.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6.反映明朝故事的豫剧《七品芝麻官》里有一段唱词:“盼到了北京城开了科选,我辛辛苦苦前去考官,三篇文做得好,万岁称赞,任命我到河南信阳五品州官,到吏部去领凭我先得把那严嵩见,老贼要三千两磨墨的钱。

2021届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2021届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2021届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答案】(1)表现:宋代:商业繁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监管;城市规模的扩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淸: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货币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2)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东印度公司的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全球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3)不同点:宋代商业仍然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欧洲鼓励支持商业发展(重商主义兴起);宋代处于封建强化期,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欧洲处于近代转型期,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

32.(1)特点:参与西方法律编纂。

国内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直接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基本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 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 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 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 年通过民法总则。

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3.【答案】(1)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

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

(2)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政治:政权的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

外交:受列强控制,国际地位弱,缺乏民族独立发展的条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建师范高校其次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

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

依据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A.大儿子B.二儿子C.老三D.小儿子3、下列对西周宗法等级关系的排列依次正确的是()A.天子——诸侯——士——卿大夫B.天子——卿大夫——诸侯——士C.天子——诸侯——卿大夫——士D.天子——卿大夫——士——诸侯4、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心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秦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心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6、西汉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A.减弱相权以加强皇权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C.削减皇帝外出的劳累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7、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8、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运用科举制度,其根本缘由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9、明朝皇帝为防止内阁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威逼皇权,所实行的措施是()A.削减内阁阁员B.让宦官参政甚至限制内阁C.皇帝自己多处理政事D.不允许内阁统率六部百司10、中国古代中心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记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B.设立厂卫C.设置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1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包括...()A.海岸曲折B.绿岛相连C.地处肥沃的大河流域D.港湾众多12、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B.较早接受同等互利的观念C.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D.没有发生大规模对外斗争1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在于()A.彻底化解了社会冲突B.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C.创立了永恒的社会制度D.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14、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是()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公民法的出现C.万民法体系形成D.自然法观念出现15、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记是()A.自然法的精神B.第一部成文法制定C.公民法体系出现D.万民法体系形成16、罗马法所蕴涵的基本法律原则是()A.生而同等B.共同富有C.肯定平均D.个人至上17、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记是()①处死国王查理一世②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③1688年“光荣革命”④《权利法案》的通过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8、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19、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独立宣言》B.《邦联条例》C.1787年宪法D.《十二铜表法》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应由()A.国会提名,总统任命B.总统任命,国会批准C.总统提名,众议院任命D.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21、依据美国宪法,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布什击败克里,获得连任,那么他的任期是直到()A.2006年B.2007年C.2008年D.2012年22、下列哪项不是法国总统的权力()A.任命文武官员B.统率全国军队C.实行大赦D.任命国民议会议员23、德意志帝国宰相对()负责A.联邦议会B.帝国议会C.帝国皇帝D.内阁2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选举和议会立法B.制定了宪法C.政党制度D.三权分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5小题23分,第26小题6分,第27小题23分,共52分。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A.藩镇割据B.宦官专政C.朋党之争D.农民起义2.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3.“英国国王的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但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等。

”材料反映出()A.英国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B.英国议会表示承认和尊重国王个人的自由权利C.英国议会已经成为真正能够反映民意的政府机构D.英国国王的权威受制于议会,议会立法约束王权4.“比较”是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成立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这一主张的实现是通过()A.《双十协定》B.《和平建国纲领》C.《国内和平协定》D.《共同纲领》6.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2019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文科历史试卷说明: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

2. 本卷共二大题,43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其中1-32题每小题1分,33-40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2.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材料可用来研究()A.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3.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

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

清末自开商埠()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4.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

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C.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5.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

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完卷时间:90分钟)班级 姓名 座号一、单项选择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C.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2、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

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

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3、明天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朝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

这一变化说明()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D.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5、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

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6、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

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仝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8、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

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9、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 )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10、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郊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11、“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鲁迅《阿Q正传》)这说明( )A.未庄人对于革命的意义了解不清B.革命得到全面扩展C.辛亥革命只是形式上的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D.革命已经深入人心12、“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13、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4、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这说明()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15、“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

”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1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客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大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7、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这一论断(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8、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

与这种局面出现无关的一项是(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C.中美关系改善并且走上正常化D.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19、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

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新兴国家开始崛起B.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形成20、美国曾散布这样一种看法:鉴于苏联的衰落和海湾战争的结果,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未来的国际秩序应由美国领导,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但是美国的这种论调被许多国家学者看作是“不可思议”。

这些学者认为“不可思议”的理由可能是①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状态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③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④欧共体发行统一货币欧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21、(2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神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现条件之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

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

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

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帝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

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一钱穆《国史新论》(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宋期在宫城内设里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用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増设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

宋神宗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本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承各一人为副宰相。

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军政的最高机构。

枢密院与中本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长官称极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2)有人认为宋期二府三司制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趋势?材料三行省实行解官负责和固署会议制,行省官員通常由左承相、平幸、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杷相备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行省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22、有人认为联邦宪法是一部革命性的文献,有人则因其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而对其进步性予以否定,请你依据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23、阅读下列材料: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全球通史》请回答:(1)为什么将“那一种共和政体”称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2)根据材料分析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3)结合中国历史说明为什么“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二二二.非选择题(21题2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计50分分)21、21.(1)原因:(6分)影响(4分)(2)地位:(3分)职权:(3分)(3)(8分〉22.(12分)23、(1)(4分)(2)(4分)(3)(6分)答案1――10ABCDBCBADB11――20CCBCDDBDBC二、非选择题21、【答案】(1)原因:贵族政治缺失,领土范围扩大: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费;民众对世袭元首的认可和包容.(分)影响:专制走向极端(或皇权至高无上、极权主义根深蒂固):政策延续性强,使社会长期稳定,(分)(2)地位:宋代宰相地位下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分)职权:职权范围缩小,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分)(3)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分〉【解析】22. 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其在权力结构设计中突出体现了所谓“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