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SSD器械清洗的缺陷和对策

CSSD器械清洗的缺陷和对策随着科技化时代的到来,医疗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承担着院内医疗器械的消毒杀菌任务,为医院各个科室提供无菌器械以及敷料。
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取决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将各个科室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使病原体的传播率降低,避免出现院内感染情况。
一、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1、缺乏充足的清洗人员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清洗,由于大多数的医疗器械比较陈旧,并且使用性能也比较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发展。
此外,由于大多数医院的护士长都存在较少的上岗时间,所以缺乏重视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消毒供应中心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这就相应降低了医疗器械清洗的工作效率,并且使清洗消毒质量达不到理想状态。
2、医疗器械品种繁多,数量庞大,使用周转性较高医院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医疗器械,小到医用纱布,大到高精密疾病诊断器械,因此其周转性较快,并具有较多的数量以及类型,再加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不具备完善的清洗消毒设备,并且没有先进化的消毒灭菌技术。
现阶段大多数的医疗器械都需要人工进行清洗。
此外,医院各个手术室的医疗器械比较缺乏,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往往都是刚对患者使用就需要立刻进行清洗,结束清洗消毒之后,需要立即送往其他科室使用,造成医疗器械清洗的工作量增大,导致某些清洗人员为了节约清洗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没有按照对应的清洗方式进行处理。
3、器械清洗人员的问题存在某些医疗器械清洗人员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并且对自身工作没有较高的责任心。
4、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其他主要因素第一,水质不达标:医疗器械的清洗离不开水,但是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会腐蚀医疗器械,使其表面出现变色等情况;第二,消毒剂和洗涤剂含量不适宜:对于不同污染物的医疗器械的清洗应当采用针对化的消毒剂和洗涤剂;第三,缺乏对复杂器械的零部件清洗∶对于比较复杂的医疗器械,其具有较多的轴节和卡锁,在清洗时没有将其打开进行彻底清洗,就会导致器械齿槽以及关节处清洗不彻底,达不到清洗要求;第四,工具影响因素∶缺乏适宜的清洗工具,全自动清洗机、高压水枪或者超声波清洗机清洁医疗器械缺乏,导致消毒灭菌质量不高。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在日常运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器械清洗存在的各种问题。
清洗是消毒的第一步,如果清洗不到位,消毒就无从谈起。
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清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清洗设备不达标是一个常见问题。
设备不达标会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无法去除污物和细菌,从而影响后续的消毒效果。
清洗流程混乱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没有规范的清洗流程会导致清洗不彻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清洗人员培训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清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正确操作清洗设备,也无法判断清洗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清洗消毒记录不完整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没有完整的清洗消毒记录会给后续的消毒工作带来隐患。
清洗器械保存不当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保存不当会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和清洗效果,甚至会造成交叉感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清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规范清洗流程,建立清晰明确的操作规程,确保清洗到位。
加强清洗人员培训,提高清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建立完善的清洗消毒记录管理制度,做好清洗消毒记录的登记和保存工作。
建立合理的器械保存制度,确保器械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通过以上的对策措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解决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机构的清洁环境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2. 正文2.1 问题一:清洗设备不达标清洗设备不达标是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清洗设备的老化和磨损会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无法彻底去除器械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清洗设备的功能不完善和配备不足也会影响清洗效果,无法满足清洗需求。
一些清洗设备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清洗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器械清洗作为器械消毒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洗效果不佳。
器械清洗过程中,由于清洗剂配比不当、清洗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残留污垢等问题仍然存在。
2. 清洗设备不完善。
目前一些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器械的设备设施较为简陋,无法提供高效的清洗效果。
例如清洗机械设备老化、清洗槽容量不足等问题。
3. 清洗人员培训不足。
对于器械清洗人员而言,缺乏系统的培训,不了解清洗器械的操作方法和清洗剂的使用规范,从而影响到清洗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清洗剂的配比和使用规范。
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器械的特性和污垢的种类,科学配比清洗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3. 加强清洗人员的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应加强对清洗人员的培训,培养清洗器械的操作技能和使用规范。
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机制。
4.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清洗检测和管理流程等。
通过不断监督和检查,确保清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 加强与器械制造商的合作。
消毒供应中心可以与器械制造商合作,了解器械的清洗要求和建议,以确保清洗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清洗剂的配比和使用规范、更新清洗设备、加强清洗人员培训、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加强与器械制造商的合作。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对策,才能提高器械清洗效果,确保器械的消毒安全。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它主要负责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于器械清洗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医疗机构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风险。
需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就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问题分析:(1)清洗不彻底:在医疗机构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器械在清洗后还残留有污垢,这是由于清洗过程不彻底造成的。
清洗不彻底会导致消毒的效果不佳,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2)清洗工艺不规范:一些医疗机构在清洗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工艺不规范,比如清洗时间不足、清洗温度不够等,都会导致器械清洗不彻底。
(3)器械受损:清洗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不小心或者使用了不适当的清洗方法,有可能会导致器械受损,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
2.对策措施:(1)加强培训:针对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我们需要加强对清洗工艺的培训,让操作人员了解清洗的重要性和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清洗过程的彻底和规范。
(2)引进先进设备:医疗机构在器械清洗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清洗设备,比如超声波清洗机、高温蒸汽清洗机等,这些设备可以更加有效地清洗器械,提高清洗效率和彻底程度。
(3)建立清洗记录:针对清洗不彻底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清洗记录,记录每次清洗的时间、温度等参数,通过记录来监督和评估清洗效果,确保每次清洗都达到要求。
(4)严格管理:医疗机构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清洗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洗工艺的规范、清洗人员的资质要求等,确保清洗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3.总结:器械清洗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清洗工艺,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引进先进设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机构器械清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保障。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常见问题与改进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常见问题与改进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管理是其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提升器械清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作业,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可制定定量管理标准体系,对职工进行系统培训,从而提升工作质量。
1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常见问题1.1工作人员问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工作年限长,日常工作模式已经较为固定,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很难将上级下发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部分人员无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作业,随意增减工作流程,要么加大工作量,要么省略关键的清洗环节,例如在器械表面、齿牙等部位的清洗不够深入,依然留有污渍,为后续工作带来影响。
除此之外,清洗工作达不到相关要求,清洗液添加量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引起清洗质量问题。
1.2器械问题对器械使用的要求不严格,就很容易出现随意堆放、超载等违规行为,在清晰过程中,这些随意摆放的设备无法和水以及清洗液进行充分接触,表面难以得到全面清理,留有污渍,清洗质量不满足既定标准。
部分轴节类器械要要打开关节部位,或是要拆开外科,对器械内部进行清理,如果未能根据设备特点,选择合适的清理方法,也会导致质量不合理。
在清洗时,还要保证器械高度低于喷淋臂高度,如此一来才能提升清洗的全面性。
由于设备清洗往往较为集中,短时间内工作量很大,当出现工作失误时,会让棉花、纱布等进入到清洗机中,造成喷淋口堵塞,水流变小,导致清洗不合格。
而且部分设备较为特殊,不能直接用水和消毒剂清洗,如果工作人员对此不了解,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清洗往往和灭菌有着紧密联系,部分设备在清洗之后,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无菌处理,影响后续使用。
1.3设备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设备日常使用中,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查看零部件是否存在损坏或老化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对其正常使用带来影响,降低其使用寿命。
当处理及时时,还能够为消毒供应中心降低成本投入。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部门,承担着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包装和分发等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清洗不彻底。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器械时,由于清洗设备的限制或者操作不当,导致清洗不彻底,容易残留细菌或者污垢。
对策一:提高清洗设备的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购置优质的清洗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并且符合相关标准。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策二:培训人员的操作技能。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定期培训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清洗技能和操作水平。
加强对操作规范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清洗,避免操作不当的情况发生。
问题二:消毒剂使用不当。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器械时,消毒剂的使用不当会导致其清洗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杀灭细菌。
对策一:建立消毒剂使用标准。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消毒剂使用的标准,包括使用量、浓度和时间等方面。
对不同类型的器械和材料,制定不同的消毒剂使用标准,确保消毒效果的一致性。
对策二: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浓度和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浓度和效果,确保其符合要求。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及时更换或者调整使用量,避免因为消毒剂使用不当导致清洗效果差的情况发生。
问题三:器械清洗流程不规范。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器械时,没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容易造成器械清洗不彻底、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对策一:建立清洗流程标准。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清洗流程的标准,明确每一道工序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
对策二:强化质控检查。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质控检查机制,定期对清洗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下来以供参考和总结经验。
对策一:建立器械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建立器械管理的制度,明确器械的分类、标识和存放要求。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器械,要进行特殊处理并标识清洗情况。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支持部门,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和储存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器械清洗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洗不彻底:有些清洗人员在工作中不重视清洗的彻底性,导致器械表面仍然残留有油脂、血液等污物。
这样的清洗效果不仅无法达到要求,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清洗方法不科学:一些清洗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只凭经验和常识进行清洗,没有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器械清洗方法。
这导致了清洗效果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3.清洗时间不合理:有些清洗人员在清洗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清洗时间过长或者过短。
清洗时间过长会浪费人力和时间资源,过短则无法达到清洗的效果要求。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员工培训:对清洗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器械清洗方法。
培训内容包括清洗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清洗器械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2.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清洗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对清洗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通过监控机制推动和促进清洗人员的工作质量。
3.制定清洗操作规范:制定清洗操作规范,明确清洗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在规范中包括清洗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清洗时间的安排、清洗器械的具体步骤等。
4.加强沟通与合作:消毒供应中心与其他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
清洗人员应与医疗器械部门、感控科等部门保持沟通,了解其需求和要求,为其提供满意的清洗产品和服务。
与其他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的进展。
在器械清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培训、监控、规范化操作和加强合作等方式得到解决的。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器械清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问题和对策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器械清洗不彻底、操作不规范等。
为了提高器械清洗的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器械清洗不彻底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清洗过程中,有些细菌或污垢可能会残留在器械表面,在后续的消毒过程中难以彻底杀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教授正确的清洗方法和步骤。
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器械清洗。
2.使用有效的清洗剂:选择具有高效杀菌和清洗作用的清洗剂,确保彻底清洗器械表面。
3.监测清洗效果:建立清洗效果监测机制,定期对清洗后的器械进行微生物测试,及时发现清洗不彻底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操作不规范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器械清洗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存在操作疏忽、步骤混乱等情况,从而导致清洗效果不理想。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监督,确保他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有偷懒或漏洗等情况。
3.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清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对不达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或处罚。
除了上述问题和对策,还有其他一些可以改进器械清洗工作的方法:1.优化清洗流程:对清洗步骤进行优化,使得清洗工作更加简便高效。
可以借鉴先进的自动清洗设备,提高清洗效率。
2.引入先进的清洗技术:利用先进的清洗技术,如超声波清洗、高压蒸汽清洗等,提高清洗效果。
3.建立器械追溯系统:建立器械追溯系统,记录每个器械的清洗、消毒情况,加强对器械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的整体质量。
针对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加强培训、优化流程、引入先进技术等,可以提高器械清洗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医疗机构的器械安全性和消毒工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君彭完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18)清洗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热源、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关键措施,其优点是能降低物体上的生物负荷,而达到灭菌时无菌保障水平(S AL)10-6[1]。
清洗为消毒清除障碍,是医疗用品再处理的必要过程,如果清洗不彻底,将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染源。
通过对我院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过程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积极找出对策,提高了清洗质量,保证了消毒灭菌的成功。
1存在的问题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清洗只是消毒灭菌工作的前驱步骤,反正要经过高压灭菌处理,清洗是否彻底都无关紧要”。
清洗方法不规范:清洗质量的好坏、是否彻底,只能靠肉眼观察,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1]。
同时手工清洗,人为因素很大,不能保证每人、每件、每次清洗的一致性。
清洗分类不明确:未按物品的结构、质地及危害性进行分类清洗,而是按物品的大小、操作的方便程度进行清洗。
清洗质量不彻底:由于我院工作量大,物品种类较多,污染物品结构复杂;另外物品归还不及时,造成污染物干燥,给清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干燥不及时:由于我院没有烘干装置,清洗后的物品不能及时烘干,只能靠手工擦干。
2对策规范去污方法:认真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中去污的方法。
用自来水清洗减少污染物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防止污物变干;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渍;用酶清洗剂清洗,有效地分解去除有机物,防止污物的再聚集,可用于污染较重的或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物品的清洗。
清洗时注意:①清洗前先用冷水漂洗去粗的污物;②对污染较重、结构复杂的物品先用多酶清洗剂浸泡3min~5min;③清洗污染物时,用40~50℃的水进行,防止因水温过高,导致蛋白质凝固,影响清洗效果;④清洗前防止污物变干[2]。
分类清洗:正确地分类,可更加便于清洗及清洗得更彻底。
根据物品材料进行分类清洗:①布类、织物:如包布、治疗巾等,回收后污物在洗涤间分拣,放入专用洗衣机进行清洗。
②玻璃制品:如玻璃注射器、测压管等,依据玻璃器具洗涤的4个环节,即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3]。
③金属类:如各类器械治疗碗、止血钳、持针器等。
根据结构进行清洗:①表面光滑的器械:如治疗碗、拉钩等,此类物品清洗容易,可直接用清洁剂,采取手工清洗的方法进行清洗。
②带有关节、齿槽、沟纹的器械如镊子、止血钳、组织钳等,此类物品齿槽、沟纹处,常带有血迹、脓迹、分泌物,清洗比较困难。
将器械穿在U形架上,充分张开关节,用多酶清洗剂浸泡3min~5min,再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然后用毛刷进行刷洗,而达到清洗的目的。
③带有缝隙、细孔、盲管的器械:如针头、各种穿刺针等,先拔出针芯,用多酶清洗剂浸泡3min~ 5min,使管腔内充满清洗液,再利用超声清洗机震动在液体中的空化效应,使细孔、窄缝、管腔中的污物迅速剥离脱落,达到清洗效果。
根据物品污染的危险程度分类清洗:①未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器械:在治疗室使用的物品如治疗巾、无菌罐、无菌镊等,采取先清洗后消毒的方法。
②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器械:如结核患者使用过的胸腔穿刺包,HIV、HCV、HBV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采用先消毒后清洗的方法,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经去污染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彻底清洗:各类诊疗包大多直接接触患者,在每次使用过程中,都被污染或染有病原微生物,如清洗不彻底,微生物菌体的表面形成生物膜,而影响蒸汽及消毒剂的穿透,造成灭菌失败;或者说有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
如何保证有效地清洗呢?必须依照清洗原则,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
防止污物变干:根据我院具体情况,规定临床科室使用各类物品后,立即归还用物;如不能及时归还者,采取先用清水冲洗器械表面的污物。
浸泡于清水中,然后择时还包。
归还后及时清洗,以降低洗涤难度。
避免分散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其目的是防止污物在环境中扩散,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另外还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合理使用多酶清洗剂:使用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的“必洁美多酶清洗剂”,它能催化分解人体有机成分(血迹、脓迹、分泌物),有效地清除物品表面的附着物。
使用方法:用20~45℃的温水,按5∶10(每20g必洁美加4L水)方法配制溶液,将物品浸泡3min~5min后取出清洗。
其优点为:可提高清洗质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需注意的是:①现配现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8h;②水温控制在20~45℃。
正确使用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超声振动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作用,使物品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离脱落,达到清洗效果,如同时配合多酶清洗剂的应用,可大大提高超声波的清洗效率。
但需注意的是:清洗前必须初步清洗大的污物,因为超声波只能去除医疗器械内的小碎屑。
另外,行超声波清洗时,器械轴节要充分张开,清洗后一定要用清水刷洗干净,其优点为节省人力、物力,清洗后的物品光亮如新、洁净度高。
增加必要的清洗、干燥设备根据我院情况,已向院方申请经验交流:::妇科病房整体护理查房的方法初探赵秀英(榆林市星元医院,陕西榆林719000)我院妇科病房于2000年4月实施整体护理后,根据病房周转快、病种多、病情急、手术多等特点,增加护理查房的次数,每天进行床边查房2次和每周护理大查房1次,通过8年的实践,这两种查房方式在妇科病房非常实用,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固定床位40张,加床10张,护士14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自学大专生16名。
为了便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分为2组,每组6名,电脑输入医嘱1名,分管20~25张病床,主管护师和大专生担任主管护士。
1.2查房方法1.2.1床边护理小查房分别在每天08:00和15:00进行,上午参加大交班会后跟相应搭配床位的医生以及在班的护师护士一起详细了解病情,同时获得医生的治疗计划。
通过检查安排获取了客观资料和信息,医生的要求及治疗计划也可通过护士达到有效的执行,对特殊病例、疑难病例与主管医生交换意见,了解病因、病理及处理措施以利于把好护理质量关。
下午主管护士和主班护士一起查房。
查房内容包括:①新患者的入院介绍落实情况,入院评估的符合率;②安排患者和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存在的护理问题是否解决;③术后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是否及时给予解决;对癌症以及恶性葡萄胎患者是否及时给予准时、准量的药物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是否及时解决;④对危重患者进行仔细全面的护理体检,评价护理效果,提出新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督促措施落实。
1.2.2护理大查房针对护理程序中护理诊断难以达到全面、准确的问题,每周五上午进行护理大查房,讨论并完善我科患者的护理诊断。
由护士长主持,组主管护士,当班的护师、护士、护生参加,主要根据情况确定~例护理诊断难度较大的病例,并仔细查阅参考资料与相关书籍,拟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大家通过讨论,确认护理诊断是否正确,如何修改,最后由护士长确认护理诊断。
另外,我科实行每月1次护理课,学习新的或本月出现的疑难病例,每位护士轮流讲课,提出护理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这样使她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高。
2结果①通过护理小查房,护士与医生查房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饮食、活动、康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愿意将思想情况主动与护理人员交流,家属无后顾之忧。
另外,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提高了,能熟练地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
②通过每天、每周护理查房和每月1次讲课,可以解决每组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纠正不正确的护理诊断。
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一个新出现的病种,我们在大查房时,大家讨论分析制定护理诊断,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如其中一个护理诊断为“腹胀”与使用促绒毛性腺激素促排卵药出现的腹胀有关,然后根据护理诊断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使临床工作更明确、更有目标。
通过查房大家一起讨论学习,逐步解决临床上提供护理诊断难、准确性差的问题。
③通过以上两种形式的查房和每月1次讲课,使大家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动态观察病情,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不断地学习,改进不足。
从开展整体护理以后,住院患者对不同时期的饮食非常清楚;术后注意什么,术前都已知道;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都能说出来;化疗患者什么时候水化,什么时候腹腔化疗,需要注意什么,患者心中有数,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④由于两种护理查房注重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护士深入病房的时间多了,增进了医护患沟通,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增强了,使她们注重加强专科学习,把好护理质量关,解决护理程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购买清洗、干燥设备,用设备清洗代替手工清洗,保证清洗质量的一致性,避免手工清洗中的人为因素。
其快速干燥过程,可以抑制细菌在室温下生长繁殖;避免擦干时棉纤维及其他微粒的污染,同时还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针对物品均要经过高压灭菌消毒,清洗质量的好坏无关紧要的想法展开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统一认识:回收的医疗用品均不同程度的带有血迹、蛋白质等病原微生物,而这些物质是不能经过灭菌去除的。
有报道,灭菌后的器械隐血试验仍呈阳性,特别是带有关节、齿槽、沟纹、缝隙的器械。
说明微生物与污物并存,清洗不彻底就会影响消毒灭菌质量。
因此,规范清洗过程,强化清洗质量,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1黄靖雄.清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6~1703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6作者简介:李君,女,46岁,大专学历,毕业于吉林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主管护师。
E-mail:664331492@(收稿日期:2008-06-09)经验交流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