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第4章7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Zn
Zn棒逐渐溶解
现象
溶液的天蓝色减退
CuSO4
所发生的反应
Zn - 2e→Zn2+ Cu2++2e →Cu
有红棕色疏松的铜 在Zn棒表面析出 溶液的温度渐升
Zn+ Cu2+ →Cu +Zn2+
34
实验二:
Cu-Zn原电池反应 现象
1、电流表指针发生偏移 2、Zn棒逐渐溶解,Cu棒上有 铜沉积,溶液的天蓝色减退
历 年代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认 识
史 18世纪末 与氧化合 从氧化物夺取氧 不
发 19世纪中 化合价升高 化合价降低
断
展 20世纪初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深 化
7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e-
Zn + CuSO4 = Cu + ZnSO4 得电子 失电子
H2 + Cl2 =
2H
**
C**l
**
**
实质: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Zn + Cu2+
还原态 氧化态
Zn2+ + Cu
氧化态
还原态
23
氧化态和还原态
注意:氧化态常作氧化剂,还原态常作还
原剂;氧化态和还原态是相对而言的。
如:O2
氧化态
H2O2
氧化态/还原态
H2O
还原态
24
三、半反应与氧化还原电对
根据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成两个半 反应,或看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
49
三、原电池的电动势与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 能变的关系
原电池的电动势
(electromotive forces)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解:
+2
2Fe
2+
(C1)
+Cl2 (100kPa)
0
→2Fe
+3 3+
(C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Cl (C3)
-1
-
氧化反应:Fe2+(C1) - e- → Fe3+(C2) 还原反应:Cl2 (100kPa) + 2e- → 2Cl- (C3)
负极
正极
(-)Pt | Fe3+(C2), Fe2+(C1) ||Cl-(C3) |Cl2(P), Pt(+)
Cu2+ + 2e- → Cu Zn - 2e- → Zn 2+
Ox + ne = Red 共轭关系 HB H+ + B共轭酸碱对
Red - ne = Ox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就是两对氧化还原电对物质之 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ne a Ox1 + b Red2 → c Red1 + d Ox2 包含氧化剂的电对称为氧化剂电对; 包含还原剂的电对称为还原剂电对。
氧化数降低的过程称为还原
氧化数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
H2 + Cl2 →
0
0
氧化数升高
+1
氧化数降低
2HCl-1
Cl2 H2
氧化数降低
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 氧化数升高 还原剂
发生氧化反应
三、氧化还原电对
任何一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的,一个 是氧化剂被还原的半反应,另一个是还原剂被氧化的 半反应。 氧化数
总的电池反应:
2e 2+ Cu + Zn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Ox6 /Red6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值法和离子-电子法。
(一)氧化值法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标出氧化值有变化的组成元素的氧化值,计算 氧化值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根据元素氧化值降低的数值=元素氧化值升高 的数值,利用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 学计量数; *配平氧化值没有变化的元素的原子。
铜电极(半电池): 电极导体(Cu)和电解 质溶液(CuSO4)组成。 正极:得到电子的电 极。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Cu2+ +2e → Cu
2
Zn Cu
2
Zn
Cu
二、原电池的表示方法(原电池符号) (一)Zn∣Zn2+(lmol ·-1) ‖ Cu2+ (lmol ·-1) ∣Cu(s)(+) L L 负极在左边,用“(—)”表示,正极在右边,用 “(+)”表示; 用“|”表示两相间的间隔,同一相中的不同物质用 “,”隔开; 溶液之间用盐桥相连通时,用“||”表示盐桥; 纯物质的状态用“(s)”、“(l)”,溶液中的溶 质标明浓度“(c)”,气体标明分压“(p)”; 气态、固态物质紧挨电极; 若电极中没有电极导体,外加惰性电极导体。
第五节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和电势-pH 图
一、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
把各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以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这种图称为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一)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表示方法
将元素不同氧化态之间按氧化值从高到低顺序排 列,各氧化态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在直线上方表明 两氧化态之间转换的标准电极电势值,这就构成了该 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第二节 原电池
一、原电池的组成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流动是无序的,不能形 成电流,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转变成了热能。
《工程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单质的氧化数为零, 如单质 O2 和 S8中 , O 原子和 S 原子的氧化数均为零。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例如Al3+离
子的氧化数为 +3, 表示为 Al(+3)。
除过氧化物 ( 如H2O2 )、超氧化物 ( 如KO2 ) 和含有 F-O 键的化合物 ( 如OF2 ) 外,化合物中O 原子的氧化数均为 -2,例如 H2O 中的 O 原子。
➢半反应中与氧化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氧化型 物质oxidation type matter ➢半反应中与还原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还原型 物质reduction type matter
例如半反应: MnO4- + 8H++5e= Mn2++4H2O 电对:MnO4-(氧化态) /Mn2+(还原态)
Cu棒
Zn棒
CuSO4 溶液
ZnSO4
1.10
溶液
V
负极 | 电解质溶液(浓度)| 正极
(-) Zn∣Zn2+ (l mol ·L-1) ‖ Cu2+ (l mol ·L-1) ∣Cu
面
桥
c2
界
面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0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 “‖” 表示。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分开,同一相的不同物质(以 及电极中的其他相界面)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 cB、pB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electrochemistry
§4.1 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
氧化还原反应(Oxidization and reduction) 的重要特征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例如Al3+离
子的氧化数为 +3, 表示为 Al(+3)。
除过氧化物 ( 如H2O2 )、超氧化物 ( 如KO2 ) 和含有 F-O 键的化合物 ( 如OF2 ) 外,化合物中O 原子的氧化数均为 -2,例如 H2O 中的 O 原子。
➢半反应中与氧化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氧化型 物质oxidation type matter ➢半反应中与还原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还原型 物质reduction type matter
例如半反应: MnO4- + 8H++5e= Mn2++4H2O 电对:MnO4-(氧化态) /Mn2+(还原态)
Cu棒
Zn棒
CuSO4 溶液
ZnSO4
1.10
溶液
V
负极 | 电解质溶液(浓度)| 正极
(-) Zn∣Zn2+ (l mol ·L-1) ‖ Cu2+ (l mol ·L-1) ∣Cu
面
桥
c2
界
面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0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 “‖” 表示。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分开,同一相的不同物质(以 及电极中的其他相界面)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 cB、pB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electrochemistry
§4.1 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
氧化还原反应(Oxidization and reduction) 的重要特征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第7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概要

氧化剂与它的还原产物及还原剂与它的氧化产物。
Zn2+ + Cu2+ +
2e– = 2e– =
Zn Cu
Zn2+ /Zn
Cu2+ /Cu
氧化还原电对
Fe + Cu2+ = Fe2+ + Cu
半反应
氧化反应
氧化态 + ne– → 还原态
Fe – 2e–→ Fe2+
Cu2+ + 2e–→ Cu
Cu2+/Cu Fe2+/Fe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原电池
第三节 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的电动势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五节 直接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氧化值 • 氧化剂和还原剂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历史发展
年代 18世纪末 19世纪中 20世纪初 氧化反应 与氧化合 化合价升高 失去电子 还原反应 从氧化物夺取氧 化合价降低 得到电子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失e ,氧化数↑,氧化反应
Zn + Cu2+
=
Zn2+ + Cu
得e ,氧化数↓,还原反应 还原剂 氧化剂 分析
NaClO + 2FeSO4 + H2SO4 = NaCl + Fe2(SO4)3 + H2O 氧化剂: NaClO 还原剂: FeSO4 介质: H2SO4
三、氧化还原电对 Zn + Cu2+ = Zn2+ + Cu 氧化态 + ne– = 还原态 氧化还原 半反应 电对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课件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原电池 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的应用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和电势-pH图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氧化值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氧化还原电对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3)利用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 化学计量数。
(4)配平氧化值没有变化的元素原子,并将 箭号改成等号。
例题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二)离子-电子法
先将两个半反应配平, 再将两个半反应合并 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称为离子-电子法。 离子电子法的配平步骤如下:
(1) 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 (3) 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 (4) 将两个半反应分别乘以相应系数,使其 得、失电子数相等,再将两个半反应合并为一个 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最后,在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中添加不参与反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半电池又称电极, 每一个电极都是由电极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分别在两个半电池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 反应,称为半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原电池的两 极所发生的总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电池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的电极称为负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流入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 在半电池中用“ | ”表示电极导体与电解 质
溶液之间的界面。
(2) 原电池的负极写在左侧,正极写在右侧, 并用“+”、“-”标明正、负极, 把正极与负极 用盐桥连接,盐桥用“ ”表示, 盐桥两侧是两个 电极的电解质溶液。若溶液中存在几种离子时,离 子间用逗号隔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原电池 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的应用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和电势-pH图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氧化值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氧化还原电对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3)利用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 化学计量数。
(4)配平氧化值没有变化的元素原子,并将 箭号改成等号。
例题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二)离子-电子法
先将两个半反应配平, 再将两个半反应合并 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称为离子-电子法。 离子电子法的配平步骤如下:
(1) 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 (3) 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 (4) 将两个半反应分别乘以相应系数,使其 得、失电子数相等,再将两个半反应合并为一个 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最后,在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中添加不参与反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半电池又称电极, 每一个电极都是由电极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分别在两个半电池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 反应,称为半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原电池的两 极所发生的总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电池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的电极称为负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流入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 在半电池中用“ | ”表示电极导体与电解 质
溶液之间的界面。
(2) 原电池的负极写在左侧,正极写在右侧, 并用“+”、“-”标明正、负极, 把正极与负极 用盐桥连接,盐桥用“ ”表示, 盐桥两侧是两个 电极的电解质溶液。若溶液中存在几种离子时,离 子间用逗号隔开。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腐蚀类型
包括均匀腐蚀、点蚀、缝 隙腐蚀和应力腐蚀等。
防护措施
采用涂层、电镀、合金化 等手段,降低金属与环境 之间的反应速率,延长金 属使用寿命。
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负两个电极和 电解质组成。
电解池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通过外电源迫使电 子和离子分别在正负电极上聚集。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氧化与还原的定义
氧化
失去电子的过程,物质从较低氧化态变为较高氧化态。
还原
得到电子的过程,物质从分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态。
规则
单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数为0;在化合物中,氢的氧化数为+1,氧的氧化数为-2;在 化合物中,正价元素取正值,负价元素取负值。
0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的方向
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可以用来判 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03
计算电子转移数
根据电极电势的变化,可以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量。
电极电势与反应自发性的关系
电极电势差值决定反应方向
当电极电势差值大于0时,反应自发向正向进行;当电极电势 差值小于0时,反应自发向逆向进行。
电极电势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电极电势的大小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电极电势越高, 反应速率越快。
04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合 价变化,找出化合价变化的原子 个数,从而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系数。
离子-电子法
适用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 方程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则 配平。
电池种类
包括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每种 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不同。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如呼吸作用和 光合作用等。
药物合成
许多药物合成过程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如某些抗生素和抗癌药 物的合成。
生物传感器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制备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物 质含量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谢谢
THANKS
热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中伴 随能量释势的影响因素
CHAPTER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电极电势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离子迁移率提高,导致电极电势增大。
VS
温度降低,电极电势减小
随着温度的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离 子迁移率降低,导致电极电势减小。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电极表面的粗糙度影响电极电势
粗糙的电极表面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提高电极电势。
05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CHAPTER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和氧气 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电能,具有高效、清洁的 优点。
金属-空气电池
金属-空气电池利用金属与 氧气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电能,具有高能量密 度和环保的优点。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目录
CONTENTS
• 氧化还原反应 • 电极电势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 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01 氧化还原反应
CHAPTER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 电子在反应过程中从一个原子或分子 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或分子。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利用光能激发 电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 生电能,具有可再生、无 污染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Zn /Zn)= - 0.763V
2
(2)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 标准电极电势表
E /V E /V
(2)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 标准电极电势表
E
Ө
(2)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 标准电极电势表
(3) 电极的类型
◆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3) 电极的类型
◆ 气体-离子电极
[D]d [E]e 0.059V Ө E池 = E池 − · lg [A ]a [B]b n
(1)能斯特方程
[D]d [E]e 0.059V Ө E池 = E池 − · lg [A ]a [B]b n
当式中各种离子浓度均为1 mol· 1时,lg 1=0,此时E池= E池。 L Ө 如果电池中有的离子浓度不是1 mol· 1时,即不是标准状态 L 时,要计算电池的电动势E池,就必须使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
使用方法举例:
◆ O2(g) + 4H+ + 4e¯ → 2H2O, EӨ =1.229 V
[ p(O2 ) / p ] [H + ]4 0.059V E= 1.229V + · lg 1 4
◆ 2H+ + 2e¯ → H2(g) ,
EӨ =0.00 V
[H + ]2 p ( H 2 ) / p
例题5:计算下列条件下的Cu-Zn原电池的电动势。
Zn(s) + Cu2+(c1)→ Cu(s) + Zn2+(c2)
Ө c1=0.020 mol· 1,c2=0.40 mol· 1, E池 = 1.10V L L
(1)能斯特方程
例题5:计算下列条件下的Cu-Zn原电池的电动势。 Zn(s) + Cu2+(c1)→ Cu(s) + Zn2+(c2)
3. 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例题2
Ө E池 值。
Ө Ө EӨ 将 △rGm 值代入(10−2)公式中: rGm = −n F· 池
−229.7 kJ· –1 = −2×96485 C· –1×E池 mol mol
Ө E池 = 1.35 V
Ө
4. 原电池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在化学平衡一章中有公式:
本次课教学安排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 电势 1.原电池和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2.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3.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 的关系 4.原电池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5.影响电池电动势的因素 6.电极电势的应用
1.使学生掌握标准电极电势 的概念及应用; 2.使学生掌握Nerst方程; 3.使学生掌握由电极电势计 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将上式正极、负极数据分别对应为如下形式:
[E]e 0.059V [ A ]a 0.059V Ө Ө E正极= E正极+ · lg d , E负极=E负极+ · lg b [D] [B] n n
推广到一般关系式为:
E=
EӨ
[氧化型] 0.059V + · lg [还原型] n
(1)能斯特方程
E=
EӨ
Cd2+/Cd 的EӨ= 0.403 V,氧化数升高的做负极;
先求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池 E
Ө
Ө Ө Ө E池 = E正极 − E负极 = 0.00V −(− 0.403V)= 0.403V
(1)能斯特方程
再计算电池的电动势E池。
0.059V [Cd ] E池 = E池 − · lg 1
Ө
2+ 1/ 2
则有下式:
rGm = −n F· 池 E
3. 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如果电池反应中所有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则有下式:
Ө rGm
= −n F· 池 E
Ө
这个式子把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关系联系起来了,式中:
Ө rGm 为电池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n 为电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得失的电子数;
F 为法拉第常数= 96485 C· 1 ; mol
课后作业
作业:P118
氧化还原反应
1.原电池和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2.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3. 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4. 原电池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5. 影响电池电动势的因素 6.电极电势的应用
1. 原电池和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e-
负极
正极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5)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1)能斯特方程
aA(aq) + bB(aq )
Ө
dD(aq) + eE(aq)
d e
能斯特 W. H. Nernst
[D] [E] RT E池 = E池 − · ln [A ]a [B]b nF
这个方程叫做能斯特方程,表示了电池电动势E池与电解质 浓度和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式中R、F 为常数,当指 定温度为298K时,将自然对数变为以10为底的对数,则:
4. 原电池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例题3
查表: 正极 E Ө(H+/H2)=0.00 V 负极 E Ө(AgI/Ag)= – 0.15 V lgKӨ 2[0 – (– 0.15)] = = = 5.08 0. 059 V 0. 059 V
Ө n· 池 E
KӨ = 1.2×105
4. 原电池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p(H
2
)/ p
1/ 2
[H + ]
1/ 2
[0.500]1/ 2 150 / 100 E池 =0.403V−0.059V· lg [1.20]
=0.403V + 0.00836V =0.411V
(1)能斯特方程
[D] [E] 0.059V E池 = E池 − · lg [A ]a [B]b n
例题4
5. 影响电池电动势的因素
电极电势的大小,不但取决于电极的本性,还与电 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温度和气体的压力有关。着重 讨论将温度固定为室温298K、在电极固定的情况下,浓 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能斯特方程 (2)浓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3)酸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4)沉淀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 标准氢电极 气体-离子电极
(2)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 标准电极电势 E
,标准电池电动势 E池
标准状态:
●指定温度
( 一般298K), ●离子浓度1mol· 1 L (严格应为活度) , ●气压100 kPa
2
E池 = E (H /H 2 ) - E (Zn /Zn)= 0.763V
Ө Ө Ө E池 = E正极 − E负极
(1)能斯特方程
[D] [E] 0.059V E池 = E池 − · lg [A ]a [B]b n
Ө
d e
将上式改写为如下形式:
0.059V [D]d [E]e Ө Ө E正极−E负极= E正极 −E负极− · lg [A ]a [B]b n
[氧化型] 0.059V + · lg [还原型] n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式中: E为指定浓度(非标准状态浓度)下电对的电极电势; EӨ为标准状态下电对的电极电势值; n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的电子数目;
[氧化型] 表示参与电极反应的所有氧化型和还原型物质的活度的比 [还原型]
值,活度的方次应该等于该物质在电极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在稀 溶液中或压力较低的气体时,活度可用平衡浓度代替,若是气体,气 体分压需要除以标准压力 p/pӨ,固体或纯液体的活度为1。
(3)酸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 Ө = 1.33 V
[Cr2O72–]· +]14 [H 0.059 0.059 Ө+ Ө+ E=E lg =E 6 6 [Cr3+]2 lg[H+]14
令
,
E
E
(3)酸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例题7 E=? E Ө=0
Ka(HAc)=1.8×10–5,由于(c酸/Ka)>400,可以用最简式 近似计算:
0.059V E= 0.00V + · lg 2
(2)浓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Ө = 0.771 V [Fe3+] 0.059 E = EӨ + lg [Fe2+] 1 如果改变[Fe3+]/[Fe2+]的比值,E 值也随之变化,计算结 果列于下表中:
E
E
★增大氧化型或减小还原型物质的浓度,E 值将升高; 减小氧化型或增大还原型物质的浓度, E 值将降低;
(1)能斯特方程
E=
EӨ
[氧化型] 0.059V + · lg [还原型] n
使用方法举例:
◆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EӨ =1.51 V
[MnO 4 ] [H + ]8 0.059V E= 1.51V + · lg [Mn 2+ ] 5
(1)能斯特方程
电池反应中,原电池做的最大功等于化学反应自由能降低:
− rG = Wmax
而电池的功等于电池的电动势E池 与电量Q 的乘积 :
Wmax = E池· Q
E池 = E正极 − E负极
1 mol电子的电量= 96485 C (库仑)=1F (法拉第),如果反应 中有n mol 电子转移,则电量Q 为:
Q = n· F
(3) 电极的类型
◆ 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阴离子电极
甘汞电极被称为二级标准电极 比标准氢电极制备简单,使用 方便,性能稳定,可代替标准 氢电极做参比电极,它的 E Ө = 0.2412 V。 Ag-AgCl(s)│Cl - 氯化银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