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2(无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蜀道难》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3.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主旨;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3学时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2.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3.写作背景: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

推荐-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4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

推荐-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4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

《蜀道难》【学习目标】1、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3.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重、难点】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2.诗歌主旨的分析,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预习案】【任务一】阅读相关文字,进行文学积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李白诗歌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非凡的艺术形象。

诗歌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诗歌主导风格是豪放飘逸,同时又有清新明快的一面。

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

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和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

使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是李白对其诗歌雄奇豪放的自我描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则是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及艺术魅力的高度评价。

课题简析《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鉴赏探究】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探究。

一•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资料:《唐摭言》第七卷的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此所业贽谒贺知章。

知章揽《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讨论后明隹,这首许人釣柞卩漳玄宗天宝初-年泮人生长安Z时或在业之_前根据:⑴ 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次提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正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

(2)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

(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资料:明人阴震亨在《李i寺逋》屮说:怙儿□为蜀咏吉其殓,更苦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风人之义远矣。

”(三)关于这首诗的结构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讨论題「圈道Z难,难丁-上青尺'这旬诗有什么含艾?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四)关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1)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评价李白的诗“驰走风云,鞭挞海岳” 《河岳(2)殷璠编英灵集》中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课堂小结】补充资料:诗歌寓意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此说出自 唐末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一书,为《新唐书 ?严武传》所采用,但不足信。

按:严武镇蜀 共两次, 时间都不长。

第一次自肃宗上元二年 ( 761)冬至宝应元年 (762)夏,如真有此事, 则当发生在此期间, 但除范说外, 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 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中也 找不到佐证。

至于第二次镇蜀,已在代宗广德二年(764)之后,这时李白已经故去(房亦 病卒),如真有此事,也跟李白无关了。

一说:为讽刺章仇(zh eng qi 复姓)兼琼而作。

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也 缺乏根据。

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739)至天宝五载( 746)期间曾任剑南节 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径。

高中语文 第4课 蜀道难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 第4课 蜀道难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河北省涿鹿县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涿鹿县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涿鹿县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蜀道难》【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的鉴赏【学习方法】反复诵读【导学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蜀道难》,完成下面题目,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2、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3、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4、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学后反思】【课后作业】1.巩固落实本节课内容。

2.保质保量完成下一课时导学案。

【拓展延伸】附:道不尽的诗圣说不完的诗仙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

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付豪客形相;杜甫是儒,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杜甫近佛,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课 蜀道难(第2课时)导学案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4课 蜀道难(第2课时)导学案

蜀道难第二课时课前预习【预习自测】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西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①危乎高哉()②不与秦塞通人烟()③可以横绝峨嵋巅()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⑤连峰去天不盈尺()⑥锦城虽云乐()(2)①难于上青天()②开国何茫然()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④但见悲鸟号古木()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①猿猱欲度愁攀援()②使人听此凋朱颜()③砯崖转石万壑雷()④侧身西望长咨嗟()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品味其热情奔放、豪放飘逸的语言,体会其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第一节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蜀道的来历和蜀道的高峻的?2、第二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第三段的句式和前两段有什么不一样?本段中韵脚有什么变化?分别有什么好处?4、李白是怎样把“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描绘得如此动人?【课后反思】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咙言(lóng)巉岩(chán)飞湍(tuān)B、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C、崔嵬(wéi)峥嵘(zhēng)参(shēn)万壑(hè)D、猿猱(náo)秦塞(sè)咨嗟(jiē)趑趄(zī j ū)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3、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

高中语文 第4课(蜀道难)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

高中语文 第4课(蜀道难)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难点: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课前新知】【导入语】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

谁呢?【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

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

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蜀道难》
课题名称
《蜀道难》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阅读诗歌作品,了解其体裁特点,把握其情感。
考试大纲描述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分析综合C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材内容分析
在理清诗歌思路的基础上,领会诗歌的主旨,为理解诗人形象、景物形象,学习诗歌的表现方式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诗歌内容作进一步的理解、分析。
学习目标
1.梳理诗歌第二段,了解大意。
2.理解诗人说蜀道“难”,“难”在何处?诗人是如何写出蜀道之“难“的?
展示讨论结果
展示学习成果,质疑、纠错,探究学习。

纠错,点拨学生难点
学生整理
梳理、点拨、提升

两道选择题,详见课件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教学反思
教学后完成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重点
1.梳理诗歌第二段,了解人是如何写出蜀道之“难“的?
难点
理解诗人说蜀道“难”,“难”在何处?诗人是如何写出蜀道之“难“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

我们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它们阔大的意境,逼人的气势,使人触目惊心,叹为观止。

新人教版必修3黑龙江省高中语文4蜀道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黑龙江省高中语文4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想象奇特、善用夸张的特点,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体会诗人豪迈奔放的感情,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作者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唐代的伟大诗人。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有“诗仙”之誉。

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

前者多为七绝。

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李杜” 。

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

它们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现存诗900 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留天姆吟留别》《行路难》等。

【文题解读】“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蜀中山名)之阻。

”以此为题的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和行旅的辛苦的。

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属地的道路。

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

因此蜀道常称为难以行走的代名词。

【背景探寻】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 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难点】
诗歌内容的鉴赏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蜀道难》,完成下面题目,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2、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3、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4、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学后反思】
【课后作业】
1.巩固落实本节课内容。

2.保质保量完成下一课时导学案。

【拓展延伸】
附:道不尽的诗圣说不完的诗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

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

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付豪客形相;杜甫是儒,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杜甫近佛,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李白诗以气氛拟虚景;杜甫诗以实景画气氛。

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