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2014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复习课)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复习课)

常见的论证方法作用及答题模式
论证方法
作用
答题模式
举例论证:就是列举确凿、 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 明论点的方法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道理论证:就是用已被人 们公认的理论或名言或定 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 理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力和权威性 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列举……(概括事例)证明 了……(论点,如是分论点则 定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请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邹忌讽齐 王纳谏》的故事,说说这个故事 可以用来证明那些观点。
要素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 证明论点的过程和
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4.常用的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B.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 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C.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D.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 证明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点形式: 什么是什么 / 应该+动词短语 /
要(能)或不要(不能)怎么样。
注意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①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②形式不同。 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 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 ③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灵活, 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期中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期中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秋九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内容:议论文阅读命题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号:议论文知识点:(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方法指导: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一般用肯定判断)。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看题目、抓关键句来完成,论点往往很明确地出现在文章的某个地方,经常出现的位置是:1.标题、开头、结尾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 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个句子可能就是论点。

4. 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

(二)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方法指导: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含引证法)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X的例子,具体准确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把X与Y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三)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即论证思路)?1.常见题型:(1)分析某段或几段的论证思路(2)分析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3)分析某段能否删掉并阐明理由(4)分析某几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阐明理由2.方法指导:(1)分析思路:第一,通读、勾画、分层第二,分析、明确、概括第三,表述、规范、作答(2)具体答题格式:首先,①提出……的观点(或引出……的观点)②通过……的事例(或趣事、典故、寓言等),或引用名言,引出……的观点接着,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的事例(典故、寓言等)论证观点②运用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阐述……的道理)论证观点③运用对比论证,列举了……两个事例(或比较分析了……),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观点④从……几方面论证观点。

议论文阅读(一)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

复习目标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复习重点和难点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复习过程:一、典型例题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截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

他说:“主以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是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个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我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学上发出来就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的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作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复习(方法指导+练习+答案)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复习(方法指导+练习+答案)

议论文的阅读一、阅读方法及技巧提示: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论点要注意文章当中一些能体现论点的词语,如不难证明,可以看出,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如何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是相对分论点而言的。

在没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中心论点是一致的。

在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分论点是不一样的。

中心论点起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它展开论述,要仔细阅读,归纳段意、层意,然后从中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提出论点的方法。

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判断:是否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是否用问题引出论点,是否用名言引出论点。

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基本方法就是串联文章主要内容。

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例子或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语段内容顺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列、正反对比。

分析结构要注意:①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②注意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③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3、理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据证明哪个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道理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引用有关论述作论据,一般来说多是道理论据,但有时这些论述包含在某一事例之中,是事实论据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时要仔细分辨。

在掌握了这些论据的内容范围之后,重要的是要分析这些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和论据在证明证点时所起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包括论点、论据、论证等。

2. 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议论文的阅读策略。

3. 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2. 论证方法的识别及逻辑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识别其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并分析逻辑关系。

第二章:论点的寻找与判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判断论点是否明确、合理的能力。

1. 论点的概念及作用。

2. 寻找论点的方法。

3.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点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寻找论点的方法及判断论点明确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找出其中的论点,并判断其明确性与合理性。

第三章:论据的筛选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论据是否可靠、有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据的概念及作用。

2. 筛选论据的方法。

3.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筛选论据的方法及分析论据可靠性、力度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筛选其中的论据,并分析其可靠性及力度。

第四章:论证方法的认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论证方法进行有效论证的能力。

九年级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与解析)一、论真性情1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

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2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3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

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

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

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4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

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

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

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

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

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5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

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

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

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

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

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6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别概括各段的分论点或段意。
解题思路
一、找出论点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第一,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分论点
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 第二,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
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议论文。
请说说下列标题是哪种类型: 《金钱不是万能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放弃,是一种智慧》、《山水画的意境》、《论美 》。
: 首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 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的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 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 的东西。
5.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此题要分析行文思路,题目与第一段之间的关系,设问的作用。
:1.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 2.用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引起下文。 3.点题。
2.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六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
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 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 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 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首先要明确第六段的观点,(中心句),然后分析材料, 辨析谁更适合作论据。
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 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六段的观点相符。
3.说说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这类题的考查点是比较固定的,答案步骤是:指出论证方法,结合 句子内容分析作用,落脚点在使论据更充分,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一、中考考纲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和阐述。

二、考点解说:考生要求掌握以下与议论文的有关的知识:了解议论文的概念;明确议论文的分类;了解议论文内容、结构、语言上的特点;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能识别文章的中心论点,会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能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能抓住议论文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的特点进行体会和分析。

三、考查题型:1、找出(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判断内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判断论据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或者根据文意补充(替换)恰当的论据,辨别能否删去相关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4、在品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和感想。

四、文体知识:1、概念:议论性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

2、分类:立论(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3、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求正确、鲜明。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字等等。

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

③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论证方法:通常可以分为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体可以分为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引证)、比喻论证(喻证)、举例论证(例证)。

④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论点: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怎样进行证明4、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①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②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③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

在论证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其他各种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的。

如“横式”中可派生为“并列”式、“对照”式、“总一分一总”式,“总一分”式,“分一总”式。

“纵式”的派生式有“层层深入”式、“起承转合”式。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说理精确),概括性(用语简要),严密性(论证周密),鲜明性(感情分明),生动性(有感染力)。

五、应试策略:1、中心论点:解题思路:考试中常见题型是①归纳和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②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①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A看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B看开头。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鱼我所欲也》;C看结尾。

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看过渡句。

有的文章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往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E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要求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②A、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B、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

C、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D、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E、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比如:比喻、对比等等F、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2、论证方法:解题思路:①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②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解题思路:①明确论据类型;②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还是与分论点,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如果没有分论点,则直接写中心论点。

)4、补充论据:解题思路:①紧扣中心论点;②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③补充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概括叙述;事例要是名人名事,大家耳熟能详。

④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

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⑤仿句时要注意前后句式的一致。

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战胜挫折”“自信”“理想”“追求”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5、分析论证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6、开头引用的作用:解题思路:一主要是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二是作为论据①引出中心论点:A开头通过写……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B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C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②作为论据(作用同引用论证)7、结尾的作用:解题思路: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②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④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8、加点词的含义或作用:解题思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中心内容具体分析。

必须理解全段的意思,并结合作者的推理思路来进行。

通常考一些副词或具有修辞手法的词语。

具体答题步骤:①副词:A定性或解释;B用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的观点;C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②运用修辞的,如比喻、借代、双关等:这里用了……修辞,在文中是……意思,生动形象地阐明了……9、文段(或划线句)的作用:解题思路:①开头、结尾的句子同第6、第7条;中间的句段往往是承上启下,但切忌空洞的“承上启下”四个字,应具体地说明承接上文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②作为论据,作用同第3条。

10、结合全文谈感受:解题思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①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 ②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或自身实际(必须要有自身的例子)谈出感受或看法, ③最终要回到文章的中心论点上来。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

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

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

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能。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

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

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

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1、文章作者想表现一个什么观点?答: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2、开头讲述了什么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讲述丁肇中在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十分诚实的说自己不知道。

3、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一朵花,能给人带来芳香。

4、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运用的是举例论证,5、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6、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勇于承受①有一则寓言,说一个老婆婆种了一大片玉米。

秋天来了,那支颗粒最饱满的玉米棒儿自信地以为老婆婆一定会先掰下自己,但是老婆婆没有这样做。

直到最后,由于烈日的曝晒,大雨的洗礼,玉米棒儿的颗粒变得坚硬无比。

这时,老婆婆才摘下了它并高兴地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呀,用它作种子,明年我一定会有更好的收成。

”②玉米棒儿承受了风吹日晒。

最终迎来了老婆婆的认可。

承受,使它走向美丽和成熟:承受,使它彰显出生命的辉煌。

③人生难免要承受。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路平坦:生意亏本,爱情受挫,亲人别离,病魔缠身……面对这些灾难性的打击,不要计较一时的荣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相信自己,踏踏实实地走自己选定的路,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你也会成为“最棒的玉米”!④人生贵在承受。

承受是一种涵养,一种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气度和坦荡;承受是一种勇气,一种使出浑身解数、竭力负担、呼出大气的形象和魄力:承受是一种力量,一种拒绝流俗、弘扬正气的凸显和舒展,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一种磨炼,是为了寻求进发所作的自我蓄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