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及其应用

浅析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及其应用

8科技创新导报S T y I 2007N O .35Sci e nc e a nd Tec hno l o gy I nn ov at i on H e r al d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8月31日发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简称“国标”),即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正式出台。

至此,中国多年的标准之争终于告一段落,地面数字电视打上了真正的中国烙印。

同时,国标的公布也标志着中国的广播电视数字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国标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电视广播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数字电视广播及其相关产业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该标准的成功发布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功范例。

1国标系统简介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是广播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必须具有支持传统电视广播服务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要具有适应广播电视服务的可扩展功能。

系统要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并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系统发送端完成从输入数据码流到地面电视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其原理如图1所示。

其定义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送端完成从输入数据码流到地面电视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

输入数据码流经过扰码器,前向纠错编码,星座映射与交织后形成基本数据块,与系统信息组合后,经过帧体数据处理形成帧体,与相应的帧头复接为信号帧,根据帧地址组帧单元构建与绝对时间日、时、分、秒同步的复帧结构,再经过基带后处理转换为基带输出信号,经正交上变频转为射频信号。

系统的数据帧结构是一种具有自主技术特点的多层结构结构,它的特点是帧结构与自然时间同步的、可寻址的、灵活的分层。

在设计如何选择调制方式,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尽管64QAM 调制器可用码率大,但是64QAM 标准不支持移动电视,所以设计时不能选用。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的发展,针对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技术及其应用加以简述。

关键词: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应用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对我国的文化事业和信息化进程有着重大意义,应将其放在振兴电子消费产业、节省频率资源和发展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框架内进行布局和发展。

对于广电行业来说,地面数字电视是提高公共服务数量、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拓宽传播渠道、创建多元化盈利模式的难得机会。

1 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广播影视的数字化进程、推动广播影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是近年来全国广电系统的重要任务。

地面数字电视作为数字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之一,其发展对全国的文化宣传事业、消费电子产业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都有着重大影响。

数字电视时代,电视本身也是数据的一种。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的应用将会带动除电视以外的其他业务,首先数字电视出现在移动交通工具上,随着移动电视的面世,传统的电视覆盖理论被打破了,电视将无所不在。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同时开创了传统无线电视的一种全新应用:移动接收。

随着该业务被大众接受,又逐步扩大到移动载体。

随着电池容量和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从车载发展到个人手持终端。

随着终端产品的发展,其他业务又将得到发展。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技术在更大程度上给传统的收看电视方式带来新的变化,孕育着创造一个新的移动电视市场的机遇,其应用前景将更加深远。

1.1 地面数字电视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不仅是全国广电系统的重要工作,也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地面数字电视对我国文化宣传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兼具宣传和产业双重特性。

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首次对未来各种数字新媒体做出定位,其中地面数字电视被明确定位于用来承担国家所规定的公益宣传服务。

dtmb标准

dtmb标准

dtmb标准DTMB标准。

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是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06年颁布的数字地面多媒体广播标准。

DTMB标准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标准,旨在提供更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以及更多的交互式服务和多媒体应用。

本文将对DTMB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DTMB标准采用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能够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DTMB标准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支持高清、超高清等高质量的视频传输。

同时,DTMB标准还支持多路信号传输和多频点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群体的需求。

在应用领域方面,DTMB标准已经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业务外,DTMB标准还支持数据业务的传输,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应用。

此外,DTMB标准还可以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多媒体广播与移动通信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体验。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DTMB标准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DTMB标准可以与5G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传输,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DTMB标准还可以与这些新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应用。

总的来说,DTMB标准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标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下,DTMB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广播服务。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DTMB标准能够不断创新,与新技术相结合,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DTMB在重庆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DTMB在重庆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 DTMB在重庆的应用与发展摘要:国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DTMB (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是清华大学DMB-T,上海交大ADTB-T和广播科学研究院TiMi等方案的融合标准,该标准于2011年12月6日起正式成为继美,欧,日之后的第四个地面数字电视国际标准。

本文介绍了DTMB在重庆地区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移动接收融合发展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支持下,我国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颁布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B20600-2006)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在8MHz带宽内可支持多套SDTV和HDTV传输以及单频组网和多频组网模式,实现了固定电视和公共交通移动电视的数字电视信号传送。

DTMB于2007年8月1号成为中国广播业地面电视信号的强制标准。

2011年被ITU接纳成为地面数字电视D系统,成为ITU认可的第四个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际标准。

国标DTMB以时域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调制技术为核心,经过长期的技术创新,其性能超过了其他国际标准。

主要具有以下技术特点:一是,传输效率或频谱效率高;二是,抗多径干扰能力强;三是,信道估计性能良好;四是,适于移动接收。

二、重庆地区DTMB广播的应用1、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应用示范网络项目为满足重庆市广电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农村地区收看各级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重庆市经多方论证考察,决定利用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向重庆市各区县农村传输广播电视电视节目。

2010年,重庆市申请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应用示范网络项目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发改办高技〔2010〕2734号),并获得国家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全国仅有重庆市、江苏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个省区市成功获批。

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设计

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设计

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设计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DTT)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广播技术,它使用基于地面的发射台将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到广泛范围的接收设备上,使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观看高清电视节目。

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信号传输、覆盖范围、接收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设计要点,以及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一、技术原理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设计基于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和地面覆盖网络的建设。

数字电视信号通过编码和调制等技术处理成数字信号,并通过传输网传输至地面发射台。

接着,在地面发射台附近设置天线,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并经由天线传输至用户接收设备。

用户接收设备再将无线信号解码成数字信号,以在电视机或其他显示设备上播放。

二、设计要点1. 信号传输技术设计在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设计中,信号传输技术是关键的一环。

目前,常用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数字电视传输(DVB-T)、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T)、地面数字电视复用(DVB-H)等。

这些技术都采用了先进的信号编码和调制技术,能够将高清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设备上。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清画质,采用适当的编解码技术和调制技术,保证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

2. 网络覆盖设计网络覆盖设计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点。

在网络覆盖设计中,需要根据地理环境和地形特点来确定地面发射台的设置位置,以及安装天线的位置。

同时还需要进行频率规划和功率控制,以确保数字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强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网络布局和覆盖范围设计。

3. 用户接收设备设计用户接收设备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用户接收设备的性能要求和用户体验,选择合适的解码器和收听设备,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收看高清电视节目。

同时还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用户设备的互联性和智能化,例如与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连接,以及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等方面。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传媒领域的重要技术,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前景。

一、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简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指通过地面信号传播系统实现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更清晰的音视频效果、更强的抗干扰能力等优势。

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旨在为观众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体验。

二、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是信号编码技术的研究,包括有损压缩编码和无损压缩编码等。

其次是传输技术的研究,包括调制解调技术和多路复用技术等。

再次是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和交织技术等。

最后是解码技术的研究,包括解调解调技术和解码技术等。

通过这些研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得以不断完善和提升。

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领域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家庭娱乐领域,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让观众可以享受到更多、更清晰的电视节目。

其次,在教育领域,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为学校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再次,在紧急广播领域,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可以快速地向公众传递重要的紧急信息和警报。

此外,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商业广告、政府信息发布等领域。

四、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挑战与前景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地面数字电视信号需要占用一定的频谱资源,面临着频谱资源瓶颈的问题。

其次是技术标准的升级和变化,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需要不断适应技术标准的更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再次是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观众对数字电视节目的需求越来越高,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就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其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

一、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概述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信号将数字电视节目传输到地面的技术。

它包括信号的采集、编码、调制、传输和解码等环节,以实现数字电视的传输和播放。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其运作原理是将数字电视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到地面接收设备,再经过解码和处理等环节,最终通过电视机等设备呈现给观众。

二、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特点1. 高清晰度: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具有较高的图像和声音质量,使观众能够享受到更清晰、更逼真的观影体验。

2. 多频道传输: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具备多路传输能力,可以同时传输多个频道的节目内容,满足观众对多样化节目的需求。

3. 多功能性: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接收设备通常内置了多种功能,如电子节目指南、电视节目录制和回放等,为观众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和便利。

4. 覆盖范围广: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通过广播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具有较广泛的覆盖范围,使得更多人能够接收到数字电视节目。

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1. 提升观众体验: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高清晰度和多功能性使得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观影体验,提升了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满意度。

2. 增加广播电视资源利用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多频道传输能力使得广播电视台可以同时传输多路节目,提高了广播电视资源的利用率和播出效率。

3. 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采用带动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技术的创新。

4. 加强信息传播和社会服务功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和多样性,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传递信息,满足观众对新闻、娱乐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虽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但是这也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新机遇。

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具有时效性强、权威性强、受众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能够在社会中引导正确舆论,搭建起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是确保观众能够正常收看电视节目的重要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概念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移动和固定终端的数字无线电视技术标准,目前在中国、古巴、澳大利亚等地区应用。

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提供免费和公益的广播电视服务。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标准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第四个数字电视国际标准,支持32.486Mb·s-1净载荷数据传输率、标准清晰度电视及高清晰度电视传输,同时也支持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单频组网和多频组网。

2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有效运用策略2.1确定发射电场强度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射场强会直接影响信号的信噪比和信号能量,所以若想进一步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就必须对发射场强进行深入研究,有效提高数字地面电视技术的应用效果。

为了确定发射场强度,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对发射电场强度进行精准确认,切实保障电场强度能够满足信号的高覆盖率要求。

为保证发射信号实现大面积的覆盖,应使发射频率与发射场强稳定,如此才能降低外界因素干扰,确保信号稳定。

2.2考虑发射天线的应用类型为了降低电磁波的空间辐射,通常会选择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发射天线是主要的发射装置,可以实现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发射,其传输的质量好坏,常常会受到电磁波方向性、衍射性和干涉性的影响。

所以,在应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时,工作人员必须要综合考虑发射天线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有效提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视广播主要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及地面无线等三种传输方式实现。

一般认为,卫星广播着重于解决大面积覆盖。

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地面数字技术是电视技术的一个类型,是支撑数字电视运作的一种重要技术。

地面数字技术是基于传统的模拟信号建立的,同样采用电视塔发送的方式。

与传统模拟信号不同的是,地面数字技术接收时的信号时数字信号而非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是地面数字技术未来能够持续发展的技术核心,也是地面数字技术的技术特点。

此技术能够保证接收电视信号的客户端接收的节目质量大幅提升,画面清晰程度明显变高。

同时,电视节目的接受量也会明显增多。

因此,地面数字技术在未来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1发射天线的选择
对电磁波进行空间辐射是衡量发射天线的系统性功能指标。

[1]进行发射及辐射的最重要结构是发射天线,因而,发射天线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的效果。

由于进行接收的电磁波兼具衍射性、方向性和干涉性,因此负载信号将会直接干扰信号的传输质量。

垂直与水平极化是发射天线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

水平极化较好的发射天线在距离较远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垂直极化较好的发
射天线在距离较近时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二者共同作用,能够保证发射天线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场强较为一致,能够保证高质量的电视信号。

在覆盖区域较广时,对于水平极化的要求较高,而在覆盖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垂直距离较高时,则应有着较高的垂直极化标准。

因而,在平原地带大多选用水平极化好的发射天线,而在密林区或水域附近,则推荐使用垂直极化好的天线。

1.2确定发射地点
天线一般架设在山顶或是其他高层的建筑等地理位置较高的地方。

除垂直距离的因素外,天线还应架设在气候条件较好的位置。

雷电降雨等因素不仅仅会影响信号发射的质量,还会缩短天线的使用寿命。

天线会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选择相应的发射方式。

在降雨等空气较为潮湿时,信号的发射方式为水平极化,以防信号质量降低。

除天气外,地形也应当列入信号发射的考量因素中。

[2]信号应当能够传输到覆盖范围内所有地点,在传输范围中不应有死角的出现。

因此,在选择发射天线的地址选择时,应当尽量选择靠近覆盖区域中心的位置,防止有区域遗漏的现象发生。

经济因素也应当是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

由于天线假设的`位置不同,进行架设的成本也会随之变化。

在选择适合架设天线的位置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与其余天线假设相协调,防止有覆盖区域重叠的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将信号覆盖面积的利用率进行提升,防止不同信号的影响。

1.3调试发射频率
发射频率是影响信号质量的又一因素。

在目前,对于数字电视尚且处在实验阶段,覆盖面积较小时,发射频率的重要作用就已经凸显出来。

LDMOS是目前通常采用的发射功放木块;UHF是目前通常使用的发射频率。

这都是为了能够使信号的发射有着更大的线性动态范围。

FFT是目前采用的信道解调装置。

此装置有着速度慢、信号延长时间长等弊端。

而此弊端会随着信号发射频率的增加成倍的放大。

[3]因此,高频发射信号并不可取,一般采取的信号发射低于
700MHZ。

但是,信号的低频也应当有一定的要求。

在地貌较为复杂的丛林和水域中,对高频信号的接收效果要明显低于低频。

高频信号更加不易受到其他电磁带来的干扰。

因此,信号的发射频率应当高于550MHZ。

但是,在地貌较为复杂的区域,电磁干扰相对较多。

因此在此时,信号还是偏向高频进行发射。

2.1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应用中的注意障碍
在地面数字信号全面投入使用前,相关部门应当搭建一个能够完全模拟运营状况的测试接收芯片及发出端、接收端仪器。

由此来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测试,对于其能够支持的技术模式、发射模式等相关参数进行测量,保证其应用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检测时,还应当
着力开发新的技术,创造更加适合的测试仪器。

由于上述二者的缺失,地面数字信号的检测一直处在相对真空的状态中,这成为了其应用中很大的技术阻碍。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使地面数字技术标准化,帮助不同覆盖区域的地面数字技术进行接洽,防止由于技术上的不协调导致信号覆盖周边地区的信号接收受损情况的出现。

标准中应当在包含信号传输规则、终端仪器型号、网络覆盖等规定,还应当包含发射机等具体设备的相关参数。

这样,才能够保证地面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

2.2提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运行效果的策略
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下述三种策略能够有效的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运行效果进行提升:其一,筛选择优,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的选取可以参照目前已经有的33种传输码和330种工作模式。

在对此进行筛选时,应当将场强可用范围、抗干扰能力等同时列入考核指标中进行考量,并将筛选出的工作模式进行推广;其二,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处在信号传输技术转型的过渡期。

在此期间,国家应当结合目前的市场情况,灵活制定方针政策,实现稳定的过渡;其三,规范生产,形成产业化生产模式。

产业化生产是降低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推广成本的重要手段。

对于此技术中运用到的相关硬件材料,应当尽快进行测试和比较,确定适合的型号和规格,实行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地面数字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信号的接
收质量,更加满足多元化的信号接收要求。

此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推动中国广电技术的发展,更能够满足信号接收者的需求。

因此,尽快使地面数字技术完善起来,并大规模投入使用时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此技术虽已投入使用,但尚且存在较多问题。

但在不久的将来,此技术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