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4.1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2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框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框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课题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2、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3、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知识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2、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教学难点:自强的含义板书设计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1,自强,进取的动力(1)自强的含义 (2)自强的主要表现 (3)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2,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1)自强品质对成功人生具有重要意义(2)要自强不要自弃什么是自弃自弃有何表现自弃和自强是对立的.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以及学习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导入课题;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是因为东岸的羚羊所生活的环境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才能适应环境,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

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说明的道理。

活动一:小涛的故事活动过程:学生阅读故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小涛的优秀品质,回答问题"小涛靠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绩 ".教师总结小涛成功的原因:小涛前进的动力是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强的含义.教师引用名言.过渡:你身上是否也有小涛身上的这些宝贵品质,有自强精神呢自强的含义(板书)什么是自强?自强是指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

思想品德人教七年级下册《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4

思想品德人教七年级下册《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4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2、感受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3、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难点】自强的含义【教学重点】自强的含义;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讴歌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和事迹。

下载歌曲《男儿当自强》。

【教学过程】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小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

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对这些差异,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

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分别把它们送到对岸。

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是因为东岸的羚羊所生活的环境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才能适应环境,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

)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下,你能从这个故事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教师: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说明的道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预习课文。

同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什么是自强?用一句话概括它。

青少年为什么要自强?)(板书)1。

什么是自强?(老师巡视指导)(5分钟到,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提问几位同学对自强含义的理解。

老师给予鼓励并总结出自强的含义。

)(自强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和道德品质。

)师(提醒):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

七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学案 新人教版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一、课标要求1、把握自强的含义,认识自强精神的表现,知道自强是人生进取的动力(知道、掌握)2、了解自强与自弃的关系,知道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理解)二新闻播报、课前导入(3分钟)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5分钟)1、主干知识(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自强是指对未来,积极进取。

自强是一种,一种美好的,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

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

(2)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往往起着。

(3)自弃,是指自己,,,不思进取。

它与自强是的。

2、点击思维(小组内成员合作交流)1941年冬,一个小镇来了一群饥肠辘辘的落难者,好心的人们拿出饭食给他们吃。

大部分落难者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

镇长把食物送到一个年轻人面前……请根据自己的猜测或想象,讲讲年轻人会怎么办?给故事安排一个结局,(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讲)并说明理由。

四、师生互动、精讲点拨(15分钟)五、课堂小结,知识巩固(2分钟)六课堂练习:(5分钟)(一)基础训练:1、判断题:(1)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 )(2)具备自强精神的人遇到困难是不需要他人帮助的。

()(3)自弃与自强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是密不可分的。

( )(4)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是自弃的表现。

()2、单项选择题:(1)下面关于自强品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自强就是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 B.自强就是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肯定C自己就是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 D.自强就是超越自负告别自卑(2)下列几种行为依次对应的心理品质是 ( )在公共场所,我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形象。

主动制定自己一周的计划,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奥运冠军刘翔夺冠后记得地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不用扬鞭自奋蹄。

①自信②自强③自立④自尊A ①②③④B ④③①②C ①③②④D ④②③①(3)我国古语说“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我们要努力培养自立精神C战胜自我是自弃的关键 D 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二)拓展提高:1、2008年9月12日新华社报道,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的候晶晶,因小时候的一次误诊导致双腿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第1框少年自强少年始教案2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第1框少年自强少年始教案2新人教版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2)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⑴“梦想中国”的挑战者之一,来自广西偏远地区身患肌肉萎缩症的女孩子谭金玲,在自己的坚持与拼搏后,不仅实现了自己在梦想舞台一展歌喉的心愿,而且因为她的自强和乐观,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肯定。

⑵挑战主持人的蔚迟林嘉,由一名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拼搏,一举成功守擂九个月,刷新所有挑战记录,凭的是永不自弃的执着。

思考: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总结:“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 (出处:李咸用《送人》;大意:眼前有多少不如意事,男儿从来要自强自立。

)离别是人生的悲歌,怅惘而无奈。

在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中,想要表达的情义自然很多。

山河路远,世道坎坷,功业难成,相聚无多。

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临歧嗟叹!但这两句诗却抛开悲伤,抒发了豪迈的情感。

它激励人们:面对人生困境,不能消磨意志,丧失信心,生活和命运总是青睐那些自强不息的人。

因为梦想在心中,成功在手中,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在生动地诉说着一个简单的道理:唯有自强,才能成功,自强是成功的内在动力,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二、讲授新课㈡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板书)1、自强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意义重大(板书)阅读课本P49《石油大王哈默》思考Ⅰ:使哈默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总结:哈默的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有自尊、有骨气、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等自强品质,是哈默成功的内在动力。

思考Ⅱ:自强品质对于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自强与成功有什么关系?总结: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说明了自强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导语:如果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失去了自强精神,那么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2、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板书)▲寓言故事:《云雀与蚯蚓》一只云雀在树上高歌,忽然看见一个人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木盒。

云雀问:“你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那人说:“全是蚯蚓。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 第1框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 第1框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

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意义;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2)让学生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1)自强的含义;(2)自强的意义
教学难点:(1)自强的含义;(2)自强的表现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活动法、讲故事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阅读引言故事,谈感受。

教师提问: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目的:让学生感悟到现代社会中必须自强才能生存,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新课内容
回答问题“小涛靠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绩?”。

教师总结小涛成
生自强少年始。

引导学生归纳出自
)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板书)
活动三:讲故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小组派代表讲述故事的结局,并介绍为什么是
活动五:云雀的故事什么是自弃?自弃有何先由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加以补充)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形成认识。

培养学布置作业:写“自强少年”月记,将自己培养自强品质的过程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人生自强少年始(板书) 1、自强,进取的动力
自强的含义 (2)自强的主要表现 (3)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2、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1)自强品质对成功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是进取的动力
(2)要自强不要自弃
什么是自弃?自弃有何表现? 自弃和自强是对立的。

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学案 新人教版 (2)

七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学案 新人教版 (2)

人生自强少年始【学习目标】1、了解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2、明白自强应从少年开始。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自强的含义。

2、学习难点:自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自主学习】1、自强的表现?(理解并识记)2、自强对个人、国家有什么意义?3、自强和自弃的关系是的,自爆自弃是指自己、、,。

它的危害是。

【课堂研讨】1、阅读教材4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小涛每天都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却在各方面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靠的是什么?2、阅读教材48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己、同学和家人有哪些自强的表现?(2)选择最重要的一条填写在下表中。

3、阅读教材50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交流展示】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总结归纳拓展提升】材料:郎平小时候是一个弱小稚气的女孩,长大后却成为闻名世界的优秀运动员,这同她自觉树立目标是分不开的。

“赶上同班同学—争取世界冠军—保持世界冠军”,是郎平不同阶段确定的不同目标。

正是她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新一代国家女排的姑娘们,终于使他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世界冠军。

什么是自强?这种精神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2)如果郎平没有这种自强的精神,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吗?这种精神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达标检测】1.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没有它就不会有自立的人生。

( )A.自强 B.自尊 C.自赏 D.自弃2.小辉农校毕业时决心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农村。

他选择了种植果树,利用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大王”。

上述材料表明,一个人要自强,首先需要( )A.树立坚定的理想 B.摆脱家庭,自己干一番事业C.到农村等艰苦的地方创业 D.有良好的人际关系3、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残疾演员在排演《千手观音》的舞蹈时,为了能够和音乐的节奏配合得完美无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导学案 新人教版(II)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导学案 新人教版(II)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导学案新人教版(II) 一、学习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知道自强精神的表现,感受自强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体会自强不息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2、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努力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3、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强精神,尝试做自强少年,以适应将来时代的要求。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是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三、自主学习1、什么是自强?有什么表现?2、为什么要自强?3、什么是自弃?它对人有什么影响?四、巩固检测:(一)判断题1.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 )2.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部分自强者的特点。

( )3.战胜“放任自我”,才能自强。

( )4.自强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 )(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能够体现自强精神的有( )①志存高远,执著追求②知难而退,得过且过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④破罐子破摔,自毁长城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①③2、下列属于自弃者的表现有( )①不愿吃苦,不愿奋斗②懒惰成性,得过且过③不求上进,不思进取④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学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3、<<男儿当自强>>这首歌告诉我们( )A.人要自立 B.人要自重C.人要自强D.人要自信4、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以下历史人物能体现矢志不渝,刻苦勤奋,自强不息的品质的是( )(1)屈原 (2)戚继光 (3)秦桧 (4)詹天佑 (5)林则徐 (6)汪精卫A.(1)(2)(3)(4) B.(2)(3)(4)(5)C.(1)(2)(4)(5) D.(3)(4)(5)(6)5、<<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 )A.正常的智力B.自强不息的精神C.乐观开朗的心境D.保持积极的情绪6、青少年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具备自强精神是必须的,这是因为( )A.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期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观C.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成D.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7、小涛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本身就很艰难了。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 第二框 少年能自强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 第二框 少年能自强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教案(2)新人教版第一框题人生自强少年始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2、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3、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二、教学重点难点:“战胜自己,自强的关键”这个知识点需要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来探讨战胜自己弱点的方法。

这个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大都处在13岁左右的年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

“抗挫”能力也较弱。

如何在自尊、自信、自立的基础上做到自强,是本课急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选用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再适当加以补充。

四、教学过程:二、少年能自强导入:同学们,在前边的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自强是指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

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对动作用。

因此,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自强。

那么,我们青少年也能自强吗?我们又应该怎样来培养自强品质呢?(走自强之路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少年能自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同学们,我们人人都能自强,我们青少年也能自强,关键是我们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

我们要培养自强品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能自强的人,我们必须做到: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2)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3)扬长避短,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和讨论培养自强品质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理想,自强的航标“小辉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思考:理想在小辉成为当地的“苹果大王”过程中起了什麽作用?故事中的小辉,正是由于有了理想,才能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农村干一番事业,走自己的自强之路并坚持不懈地奋斗,最终获得了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自强少年始
1、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享受特殊的关怀和保护,许多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他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自立自强精神非常缺乏。

少数学生遇到家庭变化,如父母离异,下岗等,或自己遇到挫折后,无法正确面对,产生自弃心理。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社会对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而学生的精神状态与社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3、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素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象或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澄清模糊认识),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4、教学手段与技术
注重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资源的有效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呈现信息丰富、创设情境生动和再现真实生活的优势,又通过利用学生资源,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

5、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