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在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河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前言随着近些年层序地层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层序地层学成为每位勘探学家必备的实用工具”的看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事实上,层序地层学在勘探和开发中已不仅仅是一种通用工具。
对于应用地球预测科学,在许多方面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模型。
“层序地层学”是一门新学科,自八十年代后期问世以来,很快在石油勘探业得到响应,并得以广泛的应用。
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容易被人们接受外,它提出的模式也大大提高了生油层、储层、盖层及潜在的地层圈闭的预测能力,并能提供一种更精确的地质时代对比、古地理再造和在钻前预测生、储、盖层的先进方法,更适用于当今石油勘探业的需要。
因此被认为是地层学上的一场革命,它开创了了解地球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是盆地分析中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近几年,国内外已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了浩繁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和勘探效果。
此外许多学者还发表了许多有关层序地层学方面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研究方面论述了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及应用,并拓宽了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重点介绍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状况、基本概念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帮助大家对其有大致了解和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一、层序地层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自物探方法于30年代应用于石油勘探以来,地震勘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30~70年代构造地震学2、70~80年代地震地层学3、80年代~今层序地层学早期地震资料主要用来勾绘构造图,受当时物探技术的限制(五一型光点记录及模拟磁带记录),人们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认识。
到60年代未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数字模拟剖面的出现,地震剖面质量得以改善,也促成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地震地层学新学科的出现。
自从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于1977年推出“地震地层学”专辑(AAPG,Memior26)以来,地震资料的解释已不再是简单地做构造图,它冲破了过去从地震资料只能解释地下构造形态的束缚,力图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的数字地震和计算机处理所获得的高质量地震资料,结合现代沉积学的概念对地震剖面进行专门分析,预测古代沉积环境、生油层和储层的分布以及可能的有利含油气相带。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秦雁群;邓宏文;侯秀林;杨金秀;季春辉;刘璐【摘要】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制,建立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北部苏131、苏102断块油藏产油层段跨越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产油层段位于大磨拐河组一段三级层序底部,主要储层为低位域滑塌浊积岩储集体,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南屯组二段三级层序顶部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通过对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段的层序地层位置重新厘定与对储集体成因类型详细分析,提出了乌尔逊凹陷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应该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新认识,并分析了砂层组的时空展布特征,为该油田深入开发与扩边提供了依据.%The reservoir types are unclear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 the Hailar Basin, due to the complex fractures and various sedimentary genetic types. Based on the core, seismic and logging data, a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ork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key boundaries of the main oil-bearing formations, I. E. The second member of Nantun Formation (K1n2) and the first member of Damoguaihe Formation (K1d1). The pay zones cross two third-order sequence boundaries in the Su 131 and Su 102 fault-block reservoirs. The main reservoir is the low-system-tract slumped turbidite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hird-order sequence instead of the fan-delta front sand body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ird-order sequence. Based on redefinition of the sequence-stratigraphic position of the main pay zone and analysis ofreservoir genetic typ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 is of structural-lithologic type. In additi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nd units is analyzed. These understandings lay a solid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oilfield.【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9页(P214-221,228)【关键词】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南屯组;大磨拐河组;断块油藏;乌尔逊凹陷;海拉尔盆地【作者】秦雁群;邓宏文;侯秀林;杨金秀;季春辉;刘璐【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长庆录井公司,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l21.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广泛应用不仅在于其能建立含油气盆地高精度的等时时间格架,而且它还可以建立起研究区地层形成和演化的系统概念,有利于进行地层描述与对比[1-3]。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一、层序地层学简述1.1 什么是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通过对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构造运动、海面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及其与地层层序、层序内部不同级次单位的划分、分布规律;研究其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界面特征和相带分布。
以建立更精确的全球性地层年代对比、定量解释地层沉积史和更科学地进行油藏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的钻前预测。
1.2 层序地层学的提出层序的基本概念在18世纪晚期即已提出;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地质学家威尔(Vail)等,在研究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于1965年提出第一代的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和地震地层学基本原理,引发震撼,并于1977年出版书籍《地震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987年,美国哈克(Haq)、威尔(Vail)等,在总结各项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代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并系统地提出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层序地层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层序地层学进入成熟和蓬勃发展阶段。
1.3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1、基本层序:层序是由不整合面或其对应的整合面限定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序列(Mitchum等,1977)。
2、体系域:由小层序和组成层序的次级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小层序组形成的同期沉积体系的联合体称为沉积体系域。
体系域的解释是建立在小层序堆叠型式、与层序的位置关系和层序边界类型的基础上。
3、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一个分隔年轻的和年老的地层的界面,穿过此面水深明显增加。
4、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海平面指一个固定的基准面点,从地心到海表面的测量值。
5、密集段或凝缩层:密集段是薄的海相地层单位,由远洋到半远洋沉积物组成,以极低的沉积速度为特征。
在地震剖面上,通常由高水位体系域的前积斜层的底面来证实,每个斜层都下超到下伏的海进和低水位体系域上。
因此,下超面通常是密集段存在的一个很好标志。
浅议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浅议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张传河【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1(30)4【摘要】勘探隐蔽油气藏受到国内外重视,在我国境内隐蔽油气藏具有比较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我国未来增加油气储量的主要部分.文章通过地层学的基本方法为指导,结合了中外研究成果,对隐蔽油气藏的特点进行研究,探寻总结隐蔽油气藏的最佳勘探方法.%The exploration of subtle reservoirs get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Subtle reservoirs in our country has a broad exploration prospects and is the major part of China's increased oil and gas reserves in future.Taking the basic methods of stratigraphy as the guid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tle reservoir combining with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and explored the best method of the exploration of subtle reservoir.【总页数】1页(P65-65)【作者】张传河【作者单位】山东胜利职业学院,东营,257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相关文献】1.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斜坡带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李群;王英民;宋国奇2.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徐维胜3.层序地层学在秦南凹陷东南斜坡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王元君;滕玉波;石文龙;郭涛;王军;姜本厚4.层序地层学在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河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张明学;刘淑芬;王丽静5.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冯有良;邱以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引言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还能够指导油气勘探的开展。
本文将从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其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1. 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层序地层学是地层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层的堆积和发育规律,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探讨地层的垂直序列和水平关系,揭示地层的层序性质。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性质进行认真研究,可以揭示地层的堆积规律、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地层的分层规律不仅受沉积条件、构造运动和物源质量等因素控制,还受海平面波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层序地层学通过对不同层序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推断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
在油气勘探中,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有利油气形成和富集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 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的关系油气勘探的关键在于找准有利的油气富集区,而地层的层序性质往往是决定油气勘探目标的关键。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特征进行认真研究,可以揭示油气富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聚集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开展,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2. 层序地层学在勘探目标的确定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通过对地层层序特征的识别和解释,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特别是在复杂构造、复杂沉积盆地和难以区分的地质构造中,层序地层学的应用尤为突出,对于确立勘探目标和提高勘探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层序地层学在勘探实践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在北美地区的页岩气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对于确定页岩气富集区的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起到了关键作用,为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事多年的油气勘探工作,我深切体会到层序地层学在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地层层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论述层序、体系域及其界面、滨线迁移轨迹关系(1)层序:为一套成因上相关的、相对整合的连续地层序列,其上下以不整合面或者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界。
层序界面:不整合面或与之对应的整合面。
(2)层序通常包括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陆架边缘体系域,其滨线迁移轨迹为先向陆地方向迁移,再向盆地方向迁移。
强调以陆上不整合及其海相相对应的整合作为的层序边界。
一个沉积层序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即顶超(退覆)部分、上超或海侵部分、反映最大海泛面的边界。
它的最大海泛面在层序的中部,并将较老的退积沉积体系与较年轻的前积沉积体系联系起来。
通常包括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陆架边缘体系域,其滨线迁移轨迹为先向陆地方向迁移,再向盆地方向迁移。
(3)层序的边界面包括Ⅰ型层序界面和Ⅱ型层序界面。
Ⅰ型层序界面是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的。
Ⅱ型层序界面是由于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形成的。
这两种层序界面上,沉积滨线均具有向盆地方向的迁移轨迹。
最大海泛面对应于滨线迁移轨迹向陆方向最远时的沉积。
2、(1)体系域:是与海平面升降有关的同期沉积体系。
是指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是具有成因联系的、相的三维空间组合。
准层序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对应的面为界、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是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的最小基本单元;厚度为几米到几十米。
有成因关联的一套准层序构成准层序组,根据准层序的叠置样式,准层序组可划分为进积、加积、退积三种类型。
体系域的界面有:最大洪泛面、强制海退底界面、海侵浪蚀面、相对应整合面及陆上不整合面等。
(2)体系域界面:是分隔一个层序内某一体系域与其上、下体系域之间的分界,主要由相对海平面(在湖泊层序中为相对湖平面)变化引起。
在沉积特征上常表现为水体深度的突然增加或降低,常伴随着小的水下侵蚀作用和无沉积作用,表明存在小的沉积间断,但在向陆方向与之对应的面,并没有明显的陆上侵蚀作用,也没有海岸上超向下转移或沉积相向盆地方向的迁移。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李占东;李阳;张海翔;陈志巍;彭政【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1(033)005【摘要】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以及成藏系统等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凹陷断裂经历了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沉积期的伸展变形、伊敏组沉积期的走滑变形和青元岗组沉积期—古近纪末期的强烈反转变形3个阶段.大磨拐河组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15个砂岩组,各个时期控制着不同沉积演化过程.大磨拐河组原油来源于南屯组,与南一段关系密切,存在2种油气运移方式:1)当断距大于300 m时,南电组生油源岩与大磨拐河组储层对接,从而构成直接侧向运移的旁生侧储型油藏;2)油沿(不整合面)油源断层自南屯组向上垂向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再短距离侧向运移形成下生上储型油藏,总结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地层及岩性—构造4大类.【总页数】9页(P480-487,494)【作者】李占东;李阳;张海翔;陈志巍;彭政【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257;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11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4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机制 [J], 孙国昕;陈均亮;张明学2.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储集性研究 [J], 隋少强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上侏罗统大磨拐河组障壁砂坝和斜坡裙沉积 [J], 沈凤;张金亮4.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油气来源及成藏机制 [J], 董焕忠5.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上侏罗统大磨拐河组沉积相 [J], 赖志云;张金亮;徐伦勋;程学儒;刘长瑞;孙祥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序地层学讲义-第六章(精)

二 、 层 序 地 层 格 架 与 油 气 的 关 系
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密集段的油气地质意义
油气藏的形成首先以丰富的生油物质为基础,生 油条件取决于沉积盆地的类型和沉积相,生油量取决于 保持长期稳定持续沉降的较深水环境和有机质的类型与 丰度。因此,沉积物中有机质类型和含量决定着潜在生 烃能力的大小,在一定地史时期,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 取决于沉积物的可容纳空间和陆源碎屑输入量的变化。 如果可容纳空间很大,陆源碎屑向盆地方向的输入量减 少,则这些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含量提高;反之,有机 质含量降低。 在一个层序的垂向剖面中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具明显的 规律。密集段的沉积速率最低(欠补偿沉积),有机质含 量最高,由密集段往上或向下,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
层序地层学的层序界面的划分依据是不整合面及 其与之相当的整合面,这是一个物理界面,强调等时 性,消除了地层分层方面的矛盾,在一个沉积盆地内, 运用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野外露头、钻井、测井、 古生物等资料上的特征、识别出层序界面,建立起层 序地层格架,在这个等时性地层格架内分析地层分布 型式,查清沉积体系、环境和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可 以正确地恢复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构造发展史。
一 、 层 序 地 层 学 在 地 按这样的特征,说明这套地层是在深湖或半深湖环境 下沉积的;再如其上面的嫩江组三段地层的特征为一 套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泥质粉砂岩互层。自下 而上岩性由细变粗,组成三个反旋回。说明这套地层 是三角洲前缘沉积。致使在嫩三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 到处都是三角洲,这显然不符合地质规律。
层序地层学 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引 言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门崭新的沉积地质学和油气勘探理论, 它在许多方面突破了旧的地层学的框框,对地层的研究从传统 的岩性描述进入到对其成因的追溯和分析,对地层形成的控制 因素,垂向地层组合和横向展布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在方 法上,它强调研究资料的综合性和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强调充 分利用钻井、地面露头、测井、地震以及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 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使其相互补充和完善,以求 得尽可能客观的、全面的综合性研究;强调将地层、构造、沉 积和油气成藏条件相结合,将油气勘探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 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层序地层学作指导,可对沉积盆地的 地层层序、构造演化、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油气成藏条件作 出系统的研究,在纵向上确定出有利于形成油气藏的层序,在 横向上圈定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和预测油气藏,提高钻探成 功率,达到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 龚 洪林 , 刚 , 清 洲 . 探解 释 新 技 术 在 隐 蔽 油气 藏勘 探 中 的 5 蔡 姚 物 应 用 []新 疆 石 油 天 然 气 ,0 8 4 1 :5 4 . J. 2 0 , () 4 ~ 9
( ): 0 ~ 1 6 1 11 0.
frcs tc n lg f u t a sJ.P oesi e p yis oeat eh oo yo bl t p[] rcs G o h s , s er n c
2 0 2 ( ): 9 ~ 3 0 0 7, 2 1 2 4 0.
J W , a Y Ka g N i X Xi P, n C,LiM J,LiT H ,Zh o Z C. a
itr rtt ntcnq e[ ] P oesi oh s s 0 6 2 nep eai eh i sJ . rcs nGep yi ,20 , 1 o u c
( ): 7 ~ 5 7 2 58 8.
tea pi t n o e mi d t i e un esrt rp y J . h p lai fsi c aa n sq ec tai ah [ ] c o s g
( ) 5 ~6 . 1:7 3
[] 张 进 铎 . 3 地震 解 释 技 术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 ]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 J.
2 0 2 ( ) 5 8~ 5 7 0 6, 1 2 : 7 8.
[ ] 刘振 峰 , 天 珧 , 峰 , 亚 . 震 资 料 在 层 序 地 层 学 中 的 应 用 9 郝 王 徐 地 进 展 []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0 3 1 ( ) 4 2 . J. 2 0 ,8 1 :2  ̄ 9
[1 张明振 , 明友 , 1] 谭 王兴 谋 . 阳坳 陷 第 三 系 隐 蔽 藏 储 层 预 测 配 济
套 技 术 []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05 2 () 2 4 . J. 20 ,0 1 :4 ~ 8
Zh n Ta , a g M Z, n M Y W a g X . Co i e e c i i g n M mb n d d s r b n
Li u Z F, H a Y , W a g F,Xu Y.Re e r h p o r s n o T n sa c r g sntsa u a u u e rn o simi aa e e t t s nd f t r te d f es c d t
58 7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2 卷 5
s bl eevi a dp o l nisapiain J .Ltoo i u t rsror n rbe i t p l t [] i lgc e ms c o h
Re e v i s 2 07, 9( ): ~ 8 s r or , 0 1 1 2 .
M aL J,Zh n R, Ch n X. Th e p o r s fs imi e g H e e n w r g e so es c
[0 纪 学 武 , 义 平 , 南 昌 , 明杰 , 廷 辉 , 忠 臣 . 1] 夏 康 李 李 赵 岩性 地 层 圈
闭识别工作步骤及 配套技术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0 8 4 . 2 0 ,3
a d s r tg a hi a d lt o o i e e v is pr d c i n i a e n t a i r p c n ih l g c r s r o r e ito n Lioh
W et pes n[ ] AcaS dme tlgc ii ,2 0 , 7 s rsi J . t e i nooiaSnc De o a 0 9 2
Go g H n L,Ca ,Ya Z.Ap lcto fn w e h iu f iG oQ piain o e tc nq eo
tcnq e[] GP,0 84 ( ) 1 1 16 eh iu sJ .O 2 0 ,3 1 :0 ~ 0 .
g o h s a itr r tt n i s bl olg s rs r or e p y i l n ep ea i n c o ut e i a ee v i /
Pr c s n Ge p y is 00 , 8( ): 4 2 . o esi o h sc ,2 3 1 1 2  ̄ 9
郑 陈 隐 [] 马 丽 娟 , 和 荣 , 霞 . 蔽 油 气 藏 地 震 预 测 技 术 研 究 新 进 展 4
E] 地 球 物理 学 进 展 ,0 7 2 ( )2 4 (] J. 2 0 ,2 1 :9 ~3). (
epoainJ . ij n i G s2 0 ,( ) 4  ̄ 4 . x lrt [] Xni gO l a ,0 8 4 1 :5 9 o a & [ ] 沈 守文 , 大 钧 , 6 彭 颜其 彬 , 先 律 . 论 隐 蔽 油 气 藏 的 分 类 及 勘 黄 试 探 思路 [] 石 油 学 报 ,0 02 () 1 ~ 2 . J. 20 , 1I :6 2
S e ,Pe gD hnSW n J,Ya B,H u n L.Clsiia in a n Q a gX a sfc to nd
tc nq e ft rir d n h d o a b n r s rori ia e h iu so e tay hide y r c r o e e v i n Jy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