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合集下载

2023年标准员试题及答案《岗位知识与专业技能》单选题练习2

2023年标准员试题及答案《岗位知识与专业技能》单选题练习2

标准员试题及答案《岗位知识与专业技能》单选题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1、()是以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岗位工作标准为主体。

A.工程项目B.企业管理标准体系C.企业工作标准体系D.企业技术标准体系2、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代表了标准体系的()。

A.结构B.形式C.领域D.层次3、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执行()标准,企业要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A.推举性B.强制性C.国家D.企业4、()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依据。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5、()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依据。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6、()是施工企业的内控标准。

A.施工技术规范B.企业标准C.企业管理规范D.施工标准7、()是企业在同一验收规范的尺度下进行竞争的法宝。

A.施工技术规范B.企业标准C.企业管理规范D.施工标准8、施工规范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和过程掌握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标准。

A.强制性B.推举性C.通用性D.专用性9、标准编号为GB 50018-2022是()。

A.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B.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C.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D.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10、标准编号为GB 50086-2022是()。

A.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B.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C.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D.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11、标准编号为GB 50108-2022是()。

A.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B.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C.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D.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12、标准编号为GB 50112-2022是()。

A.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B.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C.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D.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13、标准编号为GB 50113-2022是()。

工程建设安全强制性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强制性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强制性标准(一)主要标准根据《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安全监理审查内容,所涉及的工程建设安全强制性标准主要包括:(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200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其中,第三章土方工程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执行)(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9)《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G20—84)(10)《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11)《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12)《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95)(13)《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14)《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6)《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1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1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1997年版))(20)《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1)《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2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2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97)(2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2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2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2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29)《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30)《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3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3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3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二)涉及安全的其他标准(1)《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98)(2)《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50154—92)(3)《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92)(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6)《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85)(7)《城市粪便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30—99)(8)《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94)(1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11)《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86—2000)(12)《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T88/2000)(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5)《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7)《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18)《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三)产品制造标准(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87)(2)《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88)(3)《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1)(4)《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1997)(5)《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16914—2003)(6)《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规则》(JG5027—92)(7)《高空作业机械安全规则》(JG5099—1998)(8)《机械式停车场安全规范总则》(JG5106—1998)。

施工依据文件名称

施工依据文件名称

施工依据文件名称施工依据栏应填写施工执行标准的名称及编号可以填写所采用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将标准名称及编号填写齐全;可以是技术或施工标准、工艺规程、工法、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地基与基础分部的施工依据: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0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I120-20120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0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0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6-9908.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0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T167-200910.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11.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I123-2000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3.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主体结构分部的施工依据:01.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0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03.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I1-910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05.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06.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201007.无粘结预应力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08.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十结构技术规程TGL95-201109.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10.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11.型钢混凝士组合结构技术规程TGI138-200112.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I145-20041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149-200614.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137-200115.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16.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201017.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18.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19.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2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21.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GB50156-200222.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20042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2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25.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2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新国标资料施工依据填写之电气安装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I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I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电气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新国标资料施工依据填写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02.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0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04.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T/T21-930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06.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5-200907.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9608.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09.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10.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1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1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1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T144-200414.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15.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GB50325-2001。

钢筋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钢筋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的通知(90)建标字第24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为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一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年五月十八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是在部标准《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JGJ8(一)-76)和《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JGJ8(二)-79)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和修改,吸收了近十几年来的设计、施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增加了密肋板、格梁板设计计算和构造、盆式升板法设计与施工、现浇柱与工具柱施工以及墙体和筒体的施工等内容。

在编制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十一个附录。

其中设计部分六章,施工部分四章,验收部分一章。

这三部分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其主要内容有:总则,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板、柱、板柱节点、抗侧力等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及升板结构工程的质量标准与验收。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时参考。

建设部一九九○年五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目录2006年版关于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1、根据《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及验收统一标准》SH/T3508-96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标准内容相互抵触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1)除设计或合同有规定外,若石化行业标准或其他行业标准、协会标准的要求低于国家标准时,应执行国家标准;若高于国家标准时,应执行行业或协会标准。

(2)其他行业标准与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相抵触时,应执行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3)同一工程专业有并行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时,应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

2006年3月22日编制说明《工程建设标准目录》2006年版是在原2005年版的基础上,并参照《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及验收统一标准》(SH/T3508-96)、《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新华书目报—科技新书目》、《2004年石油标准可供标准目录》、《化工行业工程建设标准、手册、资料》及各标准网站等等信息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于2006年4月1日起实施。

各有关单位及工程技术人员应予认真遵照执行。

有效期:2006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目录1 基础标准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1 建筑工程通用技术标准2.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4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5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6 砌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7 木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8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9 门窗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10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11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12 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13 地面、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 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 设备安装工程通用技术标准3.2 转动机器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3 静止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4 工业炉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5 特种设备施工技术标准3.6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7 通用机器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标准3.8 化工设备制造、现场组焊安装施工技术标准3.9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0 工业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标准3.11 采暖、卫生、通风工程施工标准3.12 自控仪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3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4 筑炉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5 防腐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6 绝热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7 脱脂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8 金属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19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标准3.20 起重机械技术标准4 焊接工程施工技术标准4.1 焊接工程通用技术标准4.2 焊接工程焊接工艺技术标准4.3 焊接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标准4.4 焊接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标准4.5 其它5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6 施工安全技术标准。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中国建筑资讯网

第三节 提升环制作与安装 第四节 模壳和模板 第五节 混凝土施工
第九章 板的提升与固定
第一节 提升设备 第二节 提升单元与程序 第三节 提升准备 第四节 板的提升 第五节 群柱的稳定措施 第六节 板的就位与固定
第十章 墙体和筒体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升提 升滑施工 第三节 升层施工
四 在同一方向上的最大跨度与最小跨度之比不应大于
第五章 板 柱 节 点 设 计
第一节 板柱节点 第二节 提升环和承重销
第六章 升板结构的抗侧力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三节 构造要求
第七章 柱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预制柱的施工 第三节 现浇混凝土柱的施工 第四节 工具柱的施工
第八章 板的制作
第一节 胎模施工 第二节 隔离层
中国建筑资讯网

主要符号
作用和作用效应
弯矩设计值 轴向力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 作用 力 垂直分布活荷载设计值 集中和分布风荷载 构件自身所受的重力和分布重力
计算指标
短期荷载作用下的等代梁刚度 等代框架梁的线刚度 等代框架柱的线刚度 总框架顶点的水平刚度 总剪力墙顶点的水平刚度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型钢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设计值 扭矩设计值等 应根据不同的结构构件 按
施工和使用两个阶段分别计算确定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
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按表
取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表
结构构件名称
受弯梁板和轴压比不大于
轴压比大于
的柱偏压
剪力墙偏压 偏拉
各类构件受剪
的柱偏压

2017年现行施工规范大全

2017年现行施工规范大全

2017年现行施工规范大全一、地基与基础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4、新钢水泥土搅拌技术规程JGJ/T199-20105、建筑工程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技术规程JGJ/T211-20106、高压喷射扩大锚杆技术规程JGJ/T282-20127、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T290-2012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12、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4、逆作复合桩基技术规程JGJ/T186-200915、钢-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0-201016、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3-201017、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25-201018、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型基础技术规程JGJ6-201119、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0、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JGJ/T197-201021、大型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301-20132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2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25、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7、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二、施工技术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2、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JGJ/T238-20113、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JGJ/T271-2012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JGJ/T259-20125、现浇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JGJ/T291-20126、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7、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规程JGJ82-20118、建筑钢结构防腐技术规程JGJ/T251-201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11、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12、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1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14、低张拉控制应力拉索技术规程JGJ/T226-201115、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16、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JGJ/T279-201217、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18、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214-200119、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20、钢框胶合板技术规程JGJ96-201121、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程GB50404-200722、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00-201023、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24、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25、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26、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27、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JGJ/T53-201128、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29、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30、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31、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JGJ232-201132、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239-201133、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规程JGJ270-2012三、主体结构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3、木结构工行施工规程GB/T50772-20124、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JGJ/T216-20105、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6、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7、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1、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12、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20101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14、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1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16、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17、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1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19、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20、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JGJ/T207-2010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201022、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2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201224、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JGJ/T273-201225、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JGJ217-201026、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27、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28、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1129、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249-20113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31、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32、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201233、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34、轻型木桁架技术规程JGJ/T265-201235、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3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3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38、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200439、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4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591-201041、传染病医院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6-20114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50881-201343、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44、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447-20084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46、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JGJ247-201147、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JGJ/T280-2012四、装饰装修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2、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4、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6、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07、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20118、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9、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GB/T50589-201010、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5-200911、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1112、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13、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14、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15、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16、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1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JGJ144-200418、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201219、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152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2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325-2010(2013年版)五、专业工程1、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5、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2006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9、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10、固定消防炮灭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498-200911、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17-201012、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1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14、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15、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16、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129-201217、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T176-200918、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T179-200919、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20、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JGJ/T267-201221、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六、施工组织管理1、建设工程监理管理规范GB/T50319-2013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5、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6、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8、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640-20109、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规范GB/T50884-201310、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20151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12、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198-201013、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基础数据标准JGJ/T204-201014、建筑产品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规范JGJ/T236-201115、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16、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JGJ/T272-20121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201218、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2007七、材料与应用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3、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2008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5、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6、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2009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8、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09、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233-2011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14、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范JGJ/T192-2009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16、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T50361-200517、水泥基灌浆料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200818、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1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201020、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201121、防腐木材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28-201222、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1123、石膏砌筑砌体技术规程JGJ/T201-20102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25、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228-201026、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体技术规程JGJ/T274-201227、淤泥多孔砖应用技术规程JGJ/T293-20132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29、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JGJ/T17-200830、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31、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32、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33、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206-201034、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35、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01136、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69-201237、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201238、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39、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96-201340、凌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308-201341、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构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19-201042、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43、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44、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253-20114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46、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200847、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八、检测技术1、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2、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3、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329-2002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34-20045、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6、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7、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分类标准JGJ/T181-20098、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9、建筑工程建筑面积技术规范GB/T50353-2005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12、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1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15、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08-201016、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17、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8、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19、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20、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砖粘结质量技术规程JGJ/T277-20122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32-200122、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23、择压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4-20112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25、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05-201026、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27、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299-2013九、质量验收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5、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9、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201010、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69-2011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2、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13、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2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1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8、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1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2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2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24、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25、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9-20072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GB50312-200727、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28、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2013十、安全卫生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T50656-201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6、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安全技术规范GB50484-20087、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2009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9、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1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11、建筑起重机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0912、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13、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14、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15、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20131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194-93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8、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GB50829-201319、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65-20132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1、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20102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2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4、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25、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26、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27、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83-200928、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29、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30、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54-201031、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3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33、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3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35、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11 / 11。

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方式与施工验算_赵勇

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方式与施工验算_赵勇

1、引 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其施工过程主要包括预制构件制作、预制构件运输与堆放、预制构件的安装与连接三个阶段。

构件吊装是指将构件吊起并放置到指定场地的动作,吊装有时也称为吊运。

在装配式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吊装贯穿了其各个施工环节,包括脱模起吊、翻转、运输起吊及现场吊装等。

对于水平预制构件,大多采用平躺方式制作,其最不利的荷载工况可能是脱模起吊阶段。

对于竖向预制构件,有些也是采用平躺方式制作,如预制桩、预制框架柱等,而且也是采用水平吊装和运输的,因此施工阶段的受力与其最终受力状态完全不同,有可能构件的纵向钢筋是由施工阶段控制的,特别是类似预制桩那样的细长构件。

当然,施工中可通过调整吊点的位置、数量以及吊装形式调整构件的受力,避免因施工因素增加过多钢筋。

本文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1](以下简称施工规范)的基础上,主要讨论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验算的相关问题。

2、构件的吊装方式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方案应结合设计要求,考虑构件的类型、构件的应力控制水平、机械设备的起吊能力、构件的安放位置等因素,具体确定吊点位置、吊具设计、吊装方法及顺序、临时支架方法,并进行验算。

根据施工规范,为保证预制构件吊装过程的安全,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所采用的吊具和起重设备及其施工操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有关规定;应采取措施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吊索与构件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吊装过程应平稳,不应有大幅度摆动,且不应长时间悬停;应设专人指挥,操作人员应位于安全位置。

从构件在空中的位置,可把吊装分为平吊、直吊和翻转等。

1.平吊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方式与施工验算 赵 勇 王晓锋摘 要 预制构件的吊装贯穿了装配式结构的整个施工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的通知(90)建标字第24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为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一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年五月十八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是在部标准《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JGJ8(一)-76)和《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JGJ8(二)-79)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和修改,吸收了近十几年来的设计、施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增加了密肋板、格梁板设计计算和构造、盆式升板法设计与施工、现浇柱与工具柱施工以及墙体和筒体的施工等内容。

在编制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十一个附录。

其中设计部分六章,施工部分四章,验收部分一章。

这三部分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其主要内容有:总则,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板、柱、板柱节点、抗侧力等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及升板结构工程的质量标准与验收。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时参考。

建设部一九九○年五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屋面高度不超过50m和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采用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

第1.0.4条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并结合升板结构的特点而编制的。

在设计与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其它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第2.0.1条升板结构的整体布置应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建筑物中的电梯井、楼梯间等可作为抗侧力结构,在提升过程中尚可利用相邻坚固建筑物作为升板结构的临时支撑。

第2.0.2条升板结构的平面与柱网可灵活布置,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结构布置宜均匀、对称,其刚度中心宜与质量中心重合。

第2.0.3条升板结构的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设计和计算:一、非抗震设计时:0S≤R (2.0.3-1)二、抗震设计时:S≤R/RE (2.0.3-2)式中 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应分别取1.1、结构安全等级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确定;S——内力设计值。

包括轴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扭矩设计值等。

应根据不同的结构构件,按施工和使用两个阶段分别计算确定;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RE——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

三、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按表2.0.3取用。

第三章板的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升板结构根据柱网尺寸、荷载大小、刚度和开洞要求及施工条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密肋板及格梁板等型式。

第3.1.2条钢筋混凝土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5;密肋板的肋高(包括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0;格梁板梁高(包括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20。

第3.1.3条板在提升和使用阶段的计算,应按板的纵横两个方向进行。

提升阶段板的安全等级,可降低一级,但不得低于三级。

第3.1.4条密肋板的肋间距、高度、宽度及面板厚度符合构造要求时,其内力可采用T形截面特征按平板计算。

第3.1.5条常用矩形柱网平板、密肋板和格梁板的内力可按本章规定的简化方法计算;对柱网较特殊的板、受集中荷载及开孔的板,可应用有限元等方法作专门分析计算。

第二节提升阶段计算第3.2.1条提升阶段板的内力设计值Sl,应按下式计算:壳组成的迭合截面配筋,同时应满足施工阶段的需要。

三、平板内的钢筋形式,可按本规范附录二附图2.1配置。

第3.4.5条密肋板在柱帽区宜做成实心板,在胁中配有负弯矩钢筋的范围内,宜配置构造用的封闭箍筋。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4mm,间距不应大于肋高,且不应大于250mm。

密肋板主筋的配置长度可采用平板的规定。

密肋板面板应配置双向钢筋网,其直径不小于4mm,间距不大于30mm。

第3.4.6条平板边缘上、下应各设置一根直径不宜小于16mm的通长钢筋,也可利用原有配筋拉通;密肋板的边肋上下应至少各设二根直径不小于16mm通长钢筋,并配置构造用的封闭箍筋。

第3.4.7条板面有集中荷载时,其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当楼板上某区格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不大于该区格内均布活荷载设计值总量的10%时,可按荷载折算总量为Ft的折算均布活荷载设计值进行计算:Ft=1.1(F+Fq) (3.4.7)式中F——某区格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Fq——某区格内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总量。

第3.4.8条平板和密肋板需开孔时,其配筋应由开孔板的内力设计值计算确定。

当满足下列要求时,仅需在板孔周边补足被孔洞截断的钢筋,而可不作专门计算:一、在两个方向的跨中板带公共区内,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短边尺寸的1/2.5;二、在两个方向的柱上板带公共区内,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的短边尺寸的1/20,但柱帽区不得开孔;三、在一个方向的跨中板带和另一个方向的柱上板带公共区内,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的短边尺寸的1/8;四、孔洞间的净距,不应小于孔的最大尺寸的三倍。

当上述孔洞边长大于1m时或截断密肋板的肋时,应在孔的周边加圈梁或型钢,以补足被孔洞削弱的板或肋的截面刚度。

第四章柱的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升板结构可根据工程的场地和设备条件,选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柱。

预制柱高度与截面较小边尺寸之比,不宜大于50。

第4.1.2条升板结构的柱应按提升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计算。

预制柱还应进行吊装阶段的验算。

提升阶段的柱应按实际的提升程序,对搁置状态和正在提升的状态进行群柱稳定验算。

各柱尚应进行偏心受压承载力验算。

使用阶段的柱应按框架柱进行设计。

第4.1.3条升板结构柱采用接柱时,接头部位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接头及其附近区段内截面的承载力应不小于该截面计算承载力的1.3倍。

第4.1.4条升板结构抗震设计时,柱的内力设计值由本章第二节及第三节叠加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效应组合和调整。

柱的截面和配筋,应该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计算。

第二节提升阶段验算第4.2.1条升板结构在提升阶段应对各个提升单元进行群柱稳定性验算。

其计算简图可取一等代悬臂柱,其惯性矩为这个提升单元内所有单柱惯性矩的总和,并承担单元内的全部荷载。

第4.2.2条升板结构柱的群柱稳定性应由等代悬臂柱偏心距增大系数验算确定。

偏心距增大系数为负值或大于3时,应算时,板柱节点处上柱和下柱弯矩设计值之和Mc可采用以下数值:中柱:Mc=0.25Mx(My)边柱:Mc=0.40Mx(My) (4.3.2)式中Mx、My——按本规范第3.3.4条计算的板总弯矩设计值。

中柱或边柱的上柱和下柱的弯矩设计可根据式(4.3.2)的值按线刚度分配。

升板结构按等代框架法计算时,柱上端及下端弯矩设计值取实际计算结果。

当有柱帽时,柱上端的弯矩设计值取柱刚域边缘处的值。

第4.3.3条使用阶段柱应分别对最不利荷载组合下内力最大的截面和被孔洞削弱的截面应进行承载力计算。

第4.3.4条劲性钢筋混凝土柱应按专门的规范进行设计计算。

使用阶段验算时,若柱配筋率在5%以下时,可按钢筋混凝土柱验算。

第六章升板结构的抗侧力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1.1条升板结构抗震设计采用板柱结构时,单列柱数不得少于三根,当设计烈度为7度时,屋面高度不宜高于30m,8度时屋面高度不宜高于20m。

其它情况宜采用板柱——剪力墙结构或板柱——壁式框架结构。

第6.1.2条剪力墙或井筒应沿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布置,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由变形缝分开的建筑区段端附近及平面形状变化处。

第6.1.3条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超过建筑物宽度的3倍,沿竖向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墙的位置应考虑楼板开洞影响,在剪力墙间楼板有较大开洞削弱时,其间距应予减小。

第6.1.4条升板结构抗震设计时,宜采用不设防震缝的方案。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防震缝:一、建筑平面有较大凸出或不规则;二、建筑物内有错层或建筑高度相差较大;三、建筑物内各部分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

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

建筑物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6.1.5条升板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本规范中板柱结构对应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框架结构。

二、板柱——剪力墙与板柱——壁式框架结构对应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框架——抗震墙结构。

截面计算。

柱箍筋间距及直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构造措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6.3.5条需考虑抗震的升板结构,当采用砖、砌块等建造围护结构时,应确保每层与柱有足够的横向连接,可利用柱上停歇孔灌筑拉梁,或采用钢拉杆与墙中的构造柱、圈梁连接。

对于层高较大、开洞较多的墙体尚应用拉通窗过梁、增设砖垛和构造柱等有效措施以确保墙体自身的稳定性。

第6.3.6条需考虑抗震的升板结构,围护墙与板宜采用不传递水平剪力的柔性连接。

第6.3.7条需考虑抗震的升板结构中的内隔墙室采用轻质材料,并与柱有可靠连接。

第七章柱的施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7.1.1条升板结构的预制柱、现浇柱和工具柱,其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应为±5mm,侧向弯曲对柱高在20m以内者不应超过12mm,20m以上者不应超过15mm。

柱顶和柱底的表面要求平整,并垂直于柱的轴线。

第7.1.2条柱上就位孔位置应准确,孔的轴线偏差及孔底两端高差均不应超过5mm,孔底应平整,同一标高的孔底标高允许偏差应为-15~0mm,孔的尺寸允许偏差应为-5~+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