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构方案”结构抗倒塌设计” 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8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及相关规定。
9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适当得到扩展,10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 任意截面”“ 简化计算”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混凝土应变e c
混凝土应力s c/MPa
素混凝 土试件 纵筋配 筋率 0.89% 纵筋配 筋率 2.5%
◆以往教科书: f y′ =Es×e 0 =200000×0.002 =400MPa
3608.26
3183.34 5602.09 4573.50 3765.37 3183.34
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应小 于表4.2.4规定的数值。
表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普通钢筋 钢筋 品种 HPB300 10.0 HRB335、(删去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7.5 预应力筋 RRB400 5.0 3.5
1830.40 1830.40 2059.20 2059.20 2059.20 2059.20 2173.60 2173.60 2173.60 2173.60
54
18 0 108 54 18 0 108 54 18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郑州大学 刘立新 2015年12月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一)修订背景和过程 ●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函”(建标标函[2013] 29号的要求,于2013年启动,2015年8月通过审查、2015 年9月颁布,目前正在出版社印刷。
a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研究
4
修订原则
5
总原则:补充、完善、提高、不做大的改动
适当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以及抗火性能,注重结构的整体性 从以构件计算为主扩展到结构体系的设计,强调概念设计的
重要性 逐渐淘汰低强度材料,推广应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完善耐久性设计内容,补充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 拓展结构分析内容,补充、完善构件截面计算及连接构造措
◆2009年11月29日~12月2日 第四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修改《送审稿》初稿,形成《送审稿》 ◆ 2009年12月25~26日 召开了《送审稿》审查会,并通 过审查
◆ 2010年5月 形成《报批稿》
7
章节组成
1~3 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计算规定 4 材料 5 结构分析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 构造规定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一般规定,损失值计算,
构造规定)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附录A~K(10个)
8
谢谢
9
10
宝山壁画
宝山壁画是引人注目的昂贵文物。此壁画发现于阿鲁科尔 沁旗东沙布乡境内。1994年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宝山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贵妃教鹦鹉图》。 该画高0.7米、宽2.3米,用于笔重彩绘制,最突出的表现 了 晚唐风格。唐代擅长绘贵妇仕女的大师周昉绘制了《杨 贵妃教鹦鹉图》,不仅享誉中原,而且还影响全国各地。 发现于阿旗宝山古墓里的这幅画,就是契丹人聘请中原画 家按照周氏风格绘制的, 技法深得周氏画风的真传。在唐 人真迹稀如星风的今天,能够从中完整了解唐代人物画的 杰出成就,堪称美术史研究的辛事。这幅壁画现今保存在 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历经千年,恍如新绘,是该馆的镇 馆之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目录前言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1 材料性能3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2 结构方案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3.5 耐久性设计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3.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4材料4.1 混凝土4.2 钢筋5结构分析5.1 基本原则5.2 分析模型5.3 弹性分析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5.5 弹塑性分析5.6 塑性极限分析5.7 间接作用分析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6.1 一般规定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6.7 疲劳验算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1 裂缝控制验算7.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8构造规定8.1 伸缩缝8.2 混凝土保护层8.3 钢筋的锚固8.4 钢筋的连接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9.1 板9.2 梁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9.4 墙9.5 叠合构件9.6 装配式结构9.7 预埋件及连接件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0.1 一般规定10.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10.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材料11.3 框架梁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11.5 铰接排架柱11.6 框架梁柱节点11.7 剪力墙及连梁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1.9 板柱节点附录A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附录B 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附录C 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C.1 钢筋本构关系C.2 混凝土本构关系C.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C.4 混凝土强度准则附录D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D.1 一般规定D.2 受压构件D.3 受弯构件D.4 局部构造钢筋D.5 局部受压附录E 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附录F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附录G 深受弯构件附录H 无支撑叠合梁板附录J 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附录K 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前言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要求,本规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及学习

10/342
17.调整了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 的轴压比要求。 18.补充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 比连梁、特殊配筋连梁的设计规定。 19.修改了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有关设计要求,增加了三 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相关规定。 20.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 21.增加了冲切及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11/342
1.3 试设计分析
1) 试设计的工程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7月开始进行试设计。试设 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提供设计软件,7个单位对7种结构 形式的10个工程进行设计及分析、对比。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筒体结构(办公楼)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框架结构(办公楼)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框架- 剪力墙结构(多层厂 房)、排架结构(单层厂房)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板柱结构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剪力墙结 构(商住楼)、剪力墙结构(商住楼)。
5.对于荷载及内力很大,由承载力确定配筋的情况(例 如梁),由于适当放松了裂缝控制的制约,应用高强 钢筋的效果明显,省钢可达10~20%。 6.抗震柱中箍筋体积配箍率改以抗拉强度计算后,采用 高强箍筋的效果也很明显,省钢可达20%以上,但应 解决高强箍筋弯折加工等工艺问题。 7.高强钢筋带来锚固、搭接长度等问题,通过采用机械 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解决,并未明显引起用钢量增 加,但还应加强浆锚等新施工工艺、技术的开发应 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介绍及学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_宣讲教材

7.与国外规范一致,方便钢筋密集构件施工,提出了并筋(钢筋 束)的配筋方式、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8.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增大系 数的简化考虑方法;
9.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 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
10.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式,调整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 数,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14/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5. 严格按提供程序计算,不考虑设计习惯及技术措 施,以客观反应规范修订的变化。 6. 考虑发展趋势,采用高强材料(500MPa级钢筋等), 并进行材料用量的比较。 7. 报告要求介绍工程的基本参数及按构件(板、梁、 柱、墙等)计算结果的详细比较。 8. 报告要求对试设计结果的对比及变化原因提出意 见,供规范修订参考。
5/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淘汰低强材料,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资源的 利用效率; 保证建筑结构的防灾能力,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扩展结构分析的内容; 加强构造与连接的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完善了耐久性设计内容,适当提高结构设计耐久 性,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补充、完善构件截面设计的有关内容; 参考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和协调工作。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设计要求,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 自振频率。
5.修订了环境等级划分,完善了耐久性设计(环境类 别、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等的定性要 求)。
8/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6.淘汰了235MPa级低强钢筋,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并明确将 400MPa级钢筋作为主力钢筋,提倡应用500MPa级钢筋,逐步淘汰 335MPa级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
补充、完善构件截面设计的有关内容; 参考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和协调工作。
6/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7/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hns
1.135
x
0.674
As=As′/mm2 1599.67
实配As/mm2 1599.67
N0400/kN 3146.74
0.8
0.8 0.8 0.9 0.9 0.9 0.9 0.95 0.95 0.95 0.95
1830.40
◆ 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将其规 格限于直径6mm~14mm,主要用于小规格梁柱的箍筋 与其他混凝土构件的构造配筋。对既有结构进行再设计 时, 235MPa级光圆钢筋的设计值仍可按原规范取值; ◆ 取消HRBF335牌号钢筋; ◆ 箍筋用于抗剪、抗扭及抗冲切设计时,其抗拉强度设计 值发挥受到限制(360MPa),不宜采用强度高于400MPa 级的钢筋。当用于约束混凝土的间接配筋(如连续螺旋 配箍或封闭焊接箍等)时,钢筋的高强度可以得到充分 发挥,采用500MPa级钢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牌号 HPB300 HRB335 HRB400、HRBF400、RRB400 HRB500、HRBF500 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270 300 360 435 抗压强度设计值f y′ 270 300 360 435(原410)
◆局部修订中将500MPa级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从
410N/mm2调整到435N/mm2,保持与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致; 对轴心受压构件,由于受混凝土极限压应变0.002的限制, 当采用500MPa级钢筋时,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为 400N/mm2。
1.911
2.731 1.256 1.443 1.863 2.640
0.809
0.897 0.690 0.748 0.821 0.9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
1
完善规范的完整性,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
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构方案”结构抗倒塌设计” 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
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适当得到扩展,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 任意截面”“ 简化计算”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改进了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
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
增加了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
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25 提出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考虑厚保护层、机械锚固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
机械锚固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
26 框架柱修改为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稍有提高。
框架柱修改为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稍有提高。
27 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适当降低。
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适当适当降低。
28 增加了板柱结构及现浇空心楼板的构造要求。
29 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30 补充了多层房屋结构墙体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
31 补充了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受压构件(柱、墙)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32 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墙的构造要求
33 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有关要求。
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有关要求有关要求。
34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
35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计算。
36 调整先张法布筋及端部构造,后张法布筋及孔道布置的构造要求。
37 调整、完善后张法锚固区局部受压设计及间接钢筋、防裂钢筋的配置要求。
38 增加曲线预应力筋弯弧曲率限制及凹面防崩配筋计算及有关的构造要求。
39 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协调,取消房屋高度表、内力调整等的具体规定。
40 加严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各类框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延性性能要求。
4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的上限不再做强制性规定。
42 补充了双向受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设计相关规定。
补充了双向受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相关规定。
43 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其轴压比限值。
44 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
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
45 补充了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规定。
补充了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规定规定。
46 补充了跨高比小于
2.5 的连梁以及特殊配筋连梁的设计规定。
连梁以及特殊配筋连梁的设计规定规定。
47 补充了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相关规定。
48 增加了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连接时的相关设计规定。
增加了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连接时的相关设计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连接时的相关设计规定。
49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