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鉴赏(综合性选择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 与友人分别以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渺茫”一句以距离的遥远,表达了词 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典型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济苍生、安社稷的, 例题 “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 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两句,写劝友人 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那样悲伤,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B 项,诗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 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是 诗人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 解析 此“门虽设而常关”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 答案 而这里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 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 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
(1)思想情感的判断 设误 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 类型 失误 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 原因 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
典型
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例题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 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 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 典型 慰藉。 例题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 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哀痛,起 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D 项,设问,是有问有答。而颈联的意思是“只 要身体健康,哪里还用得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 虑?亲人之间的骨肉之情,更不会因为分别而有 解析 所疏远”。前后两句不存在问答关系,第一句应 答案 是反问。E 项,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 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根据诗歌 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有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案: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逐东风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③蕙,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南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14.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15.(6分)两个字是“独”“空”。
(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己。
(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分)(意合即可)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制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焰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B15.①写景上视听结合。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登临览景,古今勾连,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一时见闻。
C.颈联所绘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
15.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14.B"意在写今"有误,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既是写"今",也是写"古";"一时见闻"也有误,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不是诗人一时之所见所闻,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15.(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2分)(2)不同:①杜诗表达了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这是诗人归隐之志的体现,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生活。
(2分)②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
(2分)诗歌赏析:本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③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②相关:关心。
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
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A. 4B. 5C. 6D. 8(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花飞絮飘泊零落。
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 “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 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 “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案】(1)C(2)D(3)“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本词押韵的字是“残”“寒”“关”“山”“难”“弯”,共六个。
故选C。
(2)D项,“‘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以及“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错,“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意思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可知“眉弯”并不是柳叶,也没有用到“拟人”。
故选D。
(3)用词方面:“疏疏”“憔悴”刻画寒柳萧条、稀疏、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侧面描写:“五更寒”“明月”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手法方面:“爱”“相关”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D;⑶“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
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2014北京 卷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
两项是(4分)( )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对精卫的赞美,因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此“作者对精卫填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说法有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
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
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
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
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
恩必报。
2019全国卷
阅读唐诗,完成题目。
B“不得不接受
野歌 李贺
生活贫穷”错,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2018北京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卷,不堪离 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 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 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 雪深时,须相忆。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 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 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 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 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014北京 卷
从韦“曲小乌花巾无”的赖注,解家,可家知恼诗人煞因人为韦。曲春景之
绿美诗心石而 背 灰樽角心 景 意须生 “ 冷钩归 求 ,尽衣隐仕于日之于是破小齐意长说,,乌(。安上巾首白藤而而几,阳发诗未句许山梢歌果归由,好刺,采后”隐伯薇禁面,之眼夷)的求语②叔,新注 仕自春释 不然。。表 得之明 ,极了 难,作 免这 【注】①种牢舍何情 骚 倒韦时感 是或曲很 真自占:复 实我唐丛杂可安补代,感慰竹充湖长渔湖说。均),父扁链安是有,,舟接头要可游严陶,:子归能览朱乘戴陵隐,(扁古胜(小范舟,不代地钓蠡浮未过乌诗台。,于必对)五江巾杜真自,甫归然。隐美作,景此发的诗发不
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故C项错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
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
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 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 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下列对本词的理C解“醉,翁不去正后确,的空一有项朝是吟(夜3分) A.“响空山”与王怨维”《,山是居说秋醉暝翁》离“空开山滁新州雨,后” 的“空山”,都写流出泉了失山去的知空音寂,。只留下自然 B.“荷蒉”两句以声《响论,语但》此中自荷然蒉声者响对,孔朝子夕击磬的 评价,赞赏醉翁懂得吟鸣咏泉,之似妙带。有怨恨情绪。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 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 (B E)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为突出考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场的安静肃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穆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 E 是作者自
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谦之语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2019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
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
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 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dī陌:代指襄阳。
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
密关联,脉络清晰。
2018全国卷
阅读唐诗,完成各小题。
2018全国卷
精卫词 王建
3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A 从“高山未尽海 未平,愿我身死子 还生”可看出作者
奉陪郑驸马韦曲
2014北京
卷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上四,惜花之情反
言以志胜。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时盖献
赋不遇,有感而发欤?
《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曰无
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 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 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 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
正确的两项是(5分)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
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教 育 部 考 试 中 心 《 高 考 试 题 分 析 》 解 读
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2018北京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卷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
,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
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பைடு நூலகம்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
一诗相近。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2017全国卷 1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D“受恩必报”在诗 中并没有根据。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
时(,3)求前仕① 的人于借喜长引向爱安《往 。而南词未隐(史中果居或隐东(》(,。山梅逸生:渊注表(妻②明的活因谢鹤示诗禁)典安子,韦,隐中:))故终表曲居,,消“南林菊、达春受山小逋花对色。乌韦美巾曲景”春而:景生 “这样刘一的岩注思隐解想隐 ②逸,感居隐不说情山含仕说。林 求,诗(之仕常的4情未分著最)果)缁后的(衣两复2分小句杂)乌表心巾达情。了。”诗(结人2分合怎)
D “怀念过去”错。“正梅花万里雪深”,是说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 “梅花”是朋友传递消息的象征。如“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 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 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 时,须相忆。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 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 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 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A /苦B.。是写赤壁矶景色的壮丽;C.“望
2020高考诗歌鉴赏 选择题精练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C“透过一扇小窗 远距离欣赏这幅画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作”错,原意是作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者赞美许道宁通过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一扇小窗大小的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作,表达出辽阔万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里之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