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对组织温升影响的研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过程中测温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过程中测温技术的研究进展刘正 侯树勋 任东风作者单位:100048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doi:10.3969/j.issn.1671-1971.2010.01.023高强度聚焦超声(h i g h i n t e n s i t y f o c u s e 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既能聚焦定位,又能瞬间产生高温的局部治疗肿瘤的高新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非常看好的治疗手段[1-2]。
HIFU治疗过程中,焦区温度的有效实时监控可以使肿瘤组织精确有效地凝固,同时避免对皮肤等正常组织的伤害,是确保治疗安全高效的重要手段。
现有HIFU治疗温度的监控和测量方法主要有有损测温和无损测温两种方法。
有损测温在HIFU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有损测温的仪器主要有微型热电偶针式测温法和微型热敏电阻测温法。
一、微型热电偶针式测温法微型热电偶针式测温法是将热偶探头置入人体内与被测组织接触,通过热平衡法测出温度。
龚忠兵等[3]用微型热电偶针测量HIFU下离体猪后腿肌肉组织的温度,结果表明焦域中心温度最高,远离焦域中心,温度快速下降。
Solomon等[4]采用多通道的电偶装置测量HIFU 辐照下兔肌肉组织的温升,其热电偶针的外径为125μm,采样频率为60Hz,获得了有关肌肉组织温度变化的三维温场图,并得到了治疗后组织温度维持在43℃以上的时间。
二、微型热敏电阻测温法微型热敏电阻测温法是将热敏电阻探头置入人体内,利用电阻半导体材料随温度变化特性测出温度的测量方法。
三、有损测温的缺点有损测温的缺点有:(1)微型热敏电阻测温法和微型热电偶针测温法都需要将测温针插入组织内,是一种有损伤的测温技术,失去了HIFU微创的优点。
(2)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有可能引起肿瘤细胞的转移等问题。
(3)HIFU声场与探针作用导致测量精度下降,测温针越多,对组织的热性能的影响越大。
(4)探针插入组织时难以准确定位,温度监控点少,无法精确得到整个焦域内的温度分布。
高能聚焦超声热疗临床前实验研究_何申戌

高能聚焦超声热疗临床前实验研究何申戌 熊六林 姚松森 于晋生 兰 江 玉秋红 屈国孝(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应用碎石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34)主题词 高能聚焦超声热疗☆ 超声疗法 肿瘤/治疗 高温,诱发摘 要 目的:了解高能聚焦超声热疗的升温效应和生物效应及安全性。
方法:分别以活体猪肾及肝、膀胱、结肠壁、卵巢、大血管作为靶组织进行体外聚焦热疗(focused ex tracorporeal py rotherapy,F EP)实验,观察靶区温度升高、温度分布和靶组织热疗后的病理改变。
结果:F EP可在活体猪肾、肝等组织内形成一大于70℃的局限性高温区, F EP后靶组织的病理过程为坏死、液化、纤维化。
结论:高能聚焦超声热疗可用于机载B超可探及的腹、盆腔实体肿瘤的治疗。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30.56-332The preclinical research of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E Shen-Xu,X ION G Liu-Lin,YAO Song-Sen,YU Jin-Sheng,LAN Jiang,YU Qiu-Ho ng,et al (Applied Research I nstitute of Lithotripsy,People's Hospital,Beijing M edical U niversity,Beijing 100034)MeSH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Ultrasonic therapy Neoplasms/ther Hy perther-mia,inducedABSTRAC 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mal effect,bioeffect and safety of FEP.Methods:Studies on pig's kidney,liver,bladder,colon,ovary and large vessels in v ivo,the thermal effect of FEP,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athologic changes after FEP were observed.Results:Local high tem-peratures(>70℃)were observed in pig's kidney,liver in v ivo.The pathologic changes of target tis-sues after FEP were necrosis,liquidizatin and fibrosis.Conclusion:FEP can be used to treat solid tu-mors detected by located B ultrasound in abdomen and pelvis.(J Beijing Med Univ,1999,31:573-576) 高能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 IFU)又称体外聚焦热疗(focused extracor-po real py ro therapy,FEP),是通过体外发射的高能超声在体内聚焦形成一个大于70℃局限高温区,从而达到杀灭体内肿瘤的目的。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1.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治疗疾病、改善健康状况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治疗手段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创伤大、疗效低、并发症多等,使得人们对于新的治疗技术不断追求和探索。
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HIFU是利用高频超声波能量直接聚焦于病灶部位,将超声波能量转化为局部的高热能量,达到摧毁病灶、治疗疾病的效果。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HIFU具有诸多优点,如创伤小、疗效高、安全性好等。
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HIFU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 HIFU技术的发展历程HIFU技术最初的应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了在高频声波聚焦的情况下,可产生局部的高温,这激发了HIFU技术的研究问题。
在1979年至1992年间,法国和美国几家研究机构相继开始开展HIFU技术的研究,初步实现了对于动物组织的HIFU治疗效果。
随后,国内外的多家研究机构利用HIFU治疗肿瘤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至今,HIFU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治疗方式。
3. HIFU技术的作用机理HIFU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高频超声波穿过皮肤前面的组织,达到病灶部位后转化为高热能量,形成局部的高温区域,从而引起病变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HIFU技术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高频超声波的作用HIFU技术主要通过高频声波的作用来实现治疗效果。
高频声波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将超声波能量转化为局部的高热能量。
当高频声波穿过皮肤时,由于声波的折射、反射等现象,声波的强度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因此,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需要将声波方向精确地聚焦到病变部位。
3.2 高温区域的作用当高频超声波聚焦于病灶部位时,能够形成局部的高温区域。
聚焦超声标准化调研报告

聚焦超声标准化调研报告概述近年来,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组织进行热消融来治疗疾病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HIFU设备通过一个压电超声换能器产生一个持续几秒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脉冲,超声场通过耦合介质透过皮肤在靶组织区域叠加。
由于超声能量在焦点高度局部集中,小体积的组织被迅速加热,同时热凝固引起急剧的局部损伤,但是皮肤以及其他超声穿过的组织层不受影响,这就是HIFU热消融的治疗原理。
这就要求制定一系列关于HIFU设备安全性、超声功率的测量、超声场参数的描述以及超声换能器的电声特性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标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和有效依赖合理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医疗器械标准的支撑。
医疗器械标准也是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的法律依据。
标准在各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准入和监管活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标准的要求是证明产品安全有效最便捷途径。
虽然关于HIFU的测量标准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一套测量规程,并且被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标准中有些仍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校正。
本研究报告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HIFU标准化研究近五年的研究成果。
聚焦超声标准化研究设备安全和基本性能IEC 60601-2-62-2013 《医用电气设备-第2-62部分:高强度治疗性超声(HITU)设备的基本安全性和基本性能的详细要求》该标准规定了高强度治疗性超声设备的基本安全性和基本性能,增加并替代了标准IEC60601-1中高强度治疗超声设备相关的条款。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高强度治疗超声辐射来溶栓的治疗设备;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辐射来治疗血管阻塞的治疗设备;用来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设备。
场参数的测量和规范IEC/TS 62556-2014 《超声学-场特性-高强度治疗超声传感器和系统场参数的测量和规范》IEC TS 62556:2014是IEC 2014年颁布的一个应用于高强度治疗超声的技术规范书。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靶区回声强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靶区回声强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贺雪梅;熊欣;邹建中;李发琪;马平;王智彪【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10)4【摘要】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靶区的回声增强与(生物学焦域中心)温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定点点打方式辐照牛肝组织,辐照声功率为65.44~196.32W,分为9级,每级相差16.36w,对应每级声功率辐照时间分别为1~20s;同一声功率和辐照时间下重复实验三次.辐照过程中,测温系统自动记录靶区中心温度;在辐照结束后采集靶区声像图,灰度定量软件自动读取感兴趣区灰度值.取靶区灰白色区域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组织送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靶区温度低于65℃时,即使发生凝固性坏死,回声也不增强;而回声增强时对应焦域中心温度高于65℃.结论超声监控靶区回声增强与HIFU辐照靶区温度密切相关.【总页数】3页(P217-219)【作者】贺雪梅;熊欣;邹建中;李发琪;马平;王智彪【作者单位】400010,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表面消融的影响:实验研究 [J], 杨素英;邹建中;马大钊;王琦;曾涛;文静2.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肿瘤细胞的时间-温度关系研究 [J], 王怀碧;赖春冬;王文见;周颦;王芷龙;白晋;王智彪3.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组织靶区无灰度变化有坏死现象的研究 [J], 邹建中;龚晓波;贺雪梅;唐思佳4.体外模拟高强度聚焦超声适形扫描离体牛肝设定靶区的实验研究 [J], 伍烽;王芷龙;陈文直;白晋;邹建中;叶方伟;陈迅;朱辉;齐家俊;王智彪5.胚腹侧中脑移植入震颤麻痹症模型鼠靶区与非靶区的实验研究 [J], 朱道立;黄镇;倪恒建;徐慧君;武义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强聚焦超声辐照剂量与组织热坏死体元之间的关系.pdf

图*
! ’ ,2 ) & + ,-& . / 01! 时理论与实验结果比较
第 !" 卷
第#期
$%%" 年 # 月
+*%
(*)在较大的声辐照剂量下,组织热坏死体元 的体积实验值较理论值高,这主要是由于在高声辐 照剂量下有空化发生,使热坏死体元的体积和形状 都产生了非可控变化 $ 此外,在 &’() 辐照下的温 升过程中,靶 点 组 织 的 声 学 环 境 处 在 连 续 变 化 之 中,而我们在理论计算中采用的有关声学参数数值 却不可能反映这一实际情况 $ 参
[2] 声压 * 值,可按 9’ 由方程式 (5) 描述 :#;;
图!
热坏死体元的体积随 "#$% 幅照 剂量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
#* , * !2 ( 1, 0 %)$ ! !
. [ ’ ($ ! % 4 . $ )
! *
" "4
0 3*
! ! 3!
’*
#<=・
!
’ 5
(
.! * #! % #* 4 !.
’ 讨论和结语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对于 &’() 辐照剂量与其所引起的组织热坏 死体元体积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可以 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
! 实验
[’, E] 使用 JK 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 ,以不同
图!
热坏死体元体积随 "#$% 辐照剂量变化的实验曲线
辐照剂量 (水内行波场中,聚焦换能器的焦域平均
"$$&)!$)"’ 收稿,"$$&)!")&$ 收修改稿 (批准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1234567 285# 195# :2
高强度超声聚焦焦域大小的剂量学研究

系统包 括: 循 环脱气水装置 、 高频功率发生器 、 组合 过将体外低强度的超声波聚焦 , 在生物组织内汇聚 治疗头 、 治疗床 、 计算机控制系统和B超监控系统。 形成高 强度 区域 , 通过热效应 、 空化效应和机械效 其 中组 合治疗头直径 1 3 c m, 焦距 1 3 0 m m, 工作频率 应 杀死 肿 瘤 细胞 。 生 物学 焦 域 ( b i o l o g i c a l f o c u s e d 1 . 3 M H z , 中心为一诊 断扇扫超声探头 , 确定超声 焦 r e g i o n , B F R ) 是H I F U 毁损式 消 融肿瘤 的基 本单元 , 点 的位置 。 通 过 自聚焦 的方 式 , 形成 聚焦 超声 波 。 指 HI F U 单 次 辐 照 声 焦 域 与 生 物 组织 相 互 作 用 所 产 l - 3 实 验 方 法 使 用 治 疗 系 统 循 环 脱 气 设 备 制 生 的可 控 的不 可 逆 的凝 固性 坏死 区域 , 将 声 学 与生 备脱 气水 , 注入有机玻 璃材质 的水槽 , 置 于聚焦超 物 学组织 联系起来 , 使H I F U 技术 的治疗剂 量有 了 声子 宫肌瘤 治疗 系统 的治疗 床体 上 , 将 记忆 型体 依据… 。B F R 是衡量 整个治疗 的关 键 , 其检 测和控 模放入 水槽 内直接 与脱气水 接触 , 并在 体模下 方 制研 究显 得尤为重 要。 目前 国外关 于H I F U 治疗剂 放置 吸声橡 胶。 在 诊断B 超 的引导下 , 将H I F U 焦 点 量 学报道较 少 , 国 内应 用 H I F U 辐 照 离 体 组 织 和 仿 定 位 在 记 忆 型 体 模 内 1 9 mm的 深 度 。 使 用 不 同 发 组织 体模对H I F U 的剂量 学研 究较多也较 早I 4 】 , 但 射 功 率 2 1 0 ~ 3 0 0 W, 辐 照 时 间2 ~ 7 s , 单 点 打 击 时 间 所使用系统均为J c 型超声聚焦肿瘤治疗 系统 , 仅研 0 . 1 — 0 . 3 5 s , 打击次数为 l 0 ~ 6 O 次分别进行定点辐照, 究辐照功率及辐照时间对B F R 的影 响, 并未研究辐 每个 剂 量 下重 复 打击 3 次, 辐照 后 , 体模 内出 现 白色 照 时脉 冲时 间 及 定 点 打击 次 数 对 B F R的影 响 , 本 研 变化区域 ( 焦斑 ), 使用游标 卡尺测量并记 录体模 究拟 使 用 P R O 2 0 0 8 型超 声 聚 焦子 宫 肌 瘤 治疗 系 统 , 中焦斑 的长 轴及 短轴 长度 。 通过H I F U 辐照仿组织体模 , 研究在不同治疗剂量一 1 .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 1 9 . 0 统计软 辐照功率 、 辐 照时间、 单点打击时 间及单点 打击次 件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均 采 用 均 数 ±标 准 差 表 示 , 多 组 数下 , B F R 的形成规律 , 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间 比较 采 用 多 因素方 差 分 析 , P< O . 0 5 为 差 异 具 有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温度场及损伤的无创检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温度场及损伤的无创检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手段,在医学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直接将高频声波聚焦到人体组织的目标部位,使组织的局部温度升高,产生凝固和坏死的作用,来达到无创治疗的效果。
目前,HIFU已经广泛应用于肝癌、乳腺癌、子宫肌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但是治疗中,温度场均匀性的控制、组织的损伤程度等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聚焦超声场中的温度场和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无创检测。
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已经成为了精细化制造和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而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也为聚焦超声治疗中的温度场及损伤的检测提供了可能性。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HIFU治疗中的温度场及损伤进行准确的检测,为无创准确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三、研究内容1. 综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2. 研究HIFU治疗中温度场分布的检测技术,包括红外热成像技术、热电偶、超声成像技术等。
3. 验证不同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探究HIFU治疗中组织损伤检测技术和方法。
5. 研究不同检测技术在组织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6. 建立组织模型,模拟HIFU治疗中温度场分布和组织损伤程度变化的情况。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其在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上得到更好的提高,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此外,该研究也将为无损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 为了使生物学焦域的形态和大小可控 / 确立合适 的 治 疗 剂 量 及 治 疗 方 案 就 非 常 重 要2 本 文 从 研 究 辐照时间对组织温升的影响入 手 / 探讨 34 ! " 声强 A 34 ! " 最适治疗剂量应遵循的原则 2
v ‘ I J K H 8 mO : # 9 1 w v a ] ^ 它表示初始辐照时组织温升率 2 此式说明 G 在 qK r s 辐照初始阶段 / 组织温度将随时间近似线性上升 / 外 即声强越大 / 组 加能量沉积对组织温升起主导作用 / 织温升率越大 2 # x 1 qK r s辐 照 中 继 阶 段2随 着 辐 照 时 间 的 延 长/ 由 于温 度 较 快 升 高 / 温 度 梯 度 急 剧 增 大/ 热传导 项起 显著散 热作 用 / 此时凝固性坏死组织的体积显 著 增 加/ 而 组 织 温 度 不 再 线 性 增 长/ 而逐渐稳定下 来/ 呈缓慢上升 2 此阶段 G
I 普遍又被称为比吸收率# / C E 61 D P > ) % + % )* Q R & , > S 它 反 映 外 加 热 源 的 特 性 及 热 源 场 / / T % & ., * T P U01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H! $ 42 #I 3 6
# ’ ’ + 6 # ’ $ + ) K& ( ( C& A "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对组织温升影响的研究 !
李发琪 " 张 伍 樯 # 杜永洪 " 许贵华 " 文 烽 " 王芷龙 " 王智彪 " 冯 爽" 白 若# 晋"
重庆医科大学 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 % 重庆 " $ 南京大学 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 # $
& ’ ’ ’ " ( ) # " ’ ’ * + )
第 k期
李发琪等 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对组织温升影响的研究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生物学焦域# $ % & ’ & ( % ) * ’+ & ) * ’, ( % & . ! 01 生 物 学 焦 域 概 念 的 提 出 为 探 讨 生 物 / 34 ! " 34 ! " 学 效 应 内 在 规 律 提 供 了 新 的 研 究 思 路 和 方 法2 5 * 6% * . & 7等 发 现 在 保 证 其 他 物 理 参 数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34 ! " 所致凝固性坏死组织块的大小和形状
摘要
测量了高强度聚焦超声 $ 定点辐 照 新 鲜 离 体 牛 肝 脏 时 % 不同声强和辐照时间下的组织焦点温升0 ,. /)
根据 1 传热方程 % 从理论上分析了 高 强 度 聚 焦 超 声 定 点 辐 照 生 物 组 织 前 后 组 织 温 度 变 化 的 规 律 % 研究结果表 2 3 3 2 4 明5 一定的声强下% 总有一个辐照阈值时间存在% 当 辐 照 时 间 超 过 辐 照 阈 值 时 间 后% 温升缓慢% 声强越大% 辐照阈值 组织焦点温升 7 相对累积热 剂 量 随 声 强 7 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6 当治疗剂量一定时% 声强对组织 时间出现得更早 6 焦点温升的影响大于辐照时间对组织焦点温升的影响 0 因此 % 适度的声强 7 辐照时间为 ,. / 最适治疗剂量应满足 5 该声强下的辐照阈值时间 0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治疗剂量 组织温升 辐照阈值时间
8 9 9 : ; < = > 9 ? @ : A B C : D < E ;F > = :> G? : HC : A B < D A :I E = :J G K D ; : KL MNE O @ J G < : G = E < MP > ; D = : KQ R < A B = > D G KE G? E = = D :
声 剂量直接与入 射 声 波 的 强 度 和 辐 照 时 间 有 关 ; 而 细胞坏死的热剂 细 胞 坏死决定于 温 度 和 加 温 时 间 /
@ : 量是温度和维持该温度时间的一个函数关系 8 2因
_ ‘ o ] ^ unD _ a _ ‘ I J K 即 u # V 1 _ a ] ^ 在 qK 焦点处组织温升有 G r s 辐照初始阶段 /
8 9 : 8 ? : 与 治 疗 剂量有关 ; < = * > ’ & .等 认 为 超 声 能 量 或 超
则有 ‘H‘ / ‘ t t 为初始温度即室温 2 几秒 1 / # B 1 qK r s 辐照初始阶段 2 由于时间短 # / cI ‘ut b 则有 G
组织内热传导项的温度梯度尚未有显著改变 / 此时 G
) %’2" ~ L = < A B ; < ! " 4 2 #$ 3% & 2’2 ( ( * 3 $ ’31 2 3 3 2 4 + , $ & 2 " % 2 . / " % $ 3 3 " ( 0 1 2 #% & 2 $ 2 2 % 3 " ( ( 0% & 2% 2 45 2 2 " % / 2 22 4 2 $ %" ,. /)3% 4 4 / 2# / 2 3 6& 6 &3 % 2 3 4 % 07 $ 3 / 4 2 #/ ( % 2 " 4 $ / 3 # 2 2 " # " % $ 3 3 #42 " 4 / 2 2 #% & 27 $ 3 " ( % 2 45 2 2 " % / 2 22 4 23 ) : # / 3 2 #, 0,. /3% & 2% 2 2 " % 42 3 % $ 7 7 2 2 4 & ( 02 8 3 4 2 #3 $ ’( 9 2 2’% &# 7 7 2 2 2 3 %" 3 $ / 4 % 33 % 2 3 4 % 0" 3 #2 8 5 $ 4 / 2 2% 42 :; ; & 22 2 4 / ( % 44 & $ ’2 #% & " % "% & 2 2 4 & $ ( #2 8 5 $ 4 / 2 2% 42" ( ’" 0 42 8 4 % 2 #/ 3 # 2 2 "3 2 2 % " 3" 3 $ / 4 % 33 % 2 3 4 % 0 2 45 2 2 " % / 2 2 : % 2 4 2’" 44 ( $ ’ ’& 2 32 8 5 $ 4 / 2 2% 422 8 3 2 2 # 2 #% & 2% & 2 2 4 & $ ( #2 8 5 $ 4 / 2 2% 42 ; & 26 2 2 " % 2 2% & 2" 3 $ / 4 % 33 % 2 3 4 % 0’" 4 :; % & 22 " 2 ( 2 2% & 2% & 2 2 4 & $ ( #% 42" 5 5 2 " 2 2 # & 27 $ 3 " (% 2 45 2 2 " % / 2 22 4 2" 3 #% & 22 2 ( " % 9 23 / 4/ ( " % 9 2% & 2 2 4" (# $ 4 2 $ ):. % < = ; > 3 3 2 2 " 4 2 #’% &% & 23 3 2 2 " 4 2 42 3 % $ 7 " 3 $ / 4 % 33 % 2 3 4 % 0" 3 #2 8 5 $ 4 / 2 2% 42 $ 2"3 2 2 % " 3% & 2 2 " 5 2 / % 3# $ 4 2 % & 22 7 7 2 3 % 4$ 7 " 3 $ / 4 % 3 3 % 2 3 4 % 0$ 37 $ 3 " ( % 2 45 2 2 " % / 2 2 2 4 2 ’2 2 2 4$ 2 2 # 4 % 3 3 % % & " 3% & 2 2 7 7 2 3 % 4 $ 7 2 8 5 $ 4 / 2 2 % 42 $ 37 $ ) :; %% %: :4$ 3 " ( % 2 45 2 2 " % / 2 22 4 2 & 2 2 2 7 $ 2 2 & 2$ 5 % 4" ( ,. /% & 2 2 " 5 2 / % 3# $ 4 24 & $ / ( #42 2 % % & 23 2 2 # 2 # 2 2 " % 2" 3 $ / 4 % 3 %" : 3 % 2 3 4 % 0 3 #% & 22 8 5 $ 4 / 2 2% 42, 2% & 2% & 2 2 4 & $ ( #2 8 5 $ 4 / 2 2% 42/ 3 # 2 2% & 4" 3 $ / 4 % 33 % 2 3 4 % 0 ?: M@ > A K = ,6 &3 % 2 3 4 % 07 $ 3 / 4 2 #/ ( % 2 " 4 $ / 3 # $ ( #2 8 5 $ 4 / 2 2% 42 ; & 2 2 " 5 2 / % 3# $ 4 2 ; 4 4 / 2% 2 45 2 2 " % / 2 22 4 2 ; & 2 2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