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资料.
关于汉字有哪些知识

关于汉字有哪些知识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据考证,汉字诞生于约45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当时人们用龟甲和兽骨等物品,把文字刻写其中,以记事为目的,这些刻写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它是汉字的最古老形态。
二、汉字的特点1. 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既有字形又有字音。
汉字的字形和发音相互配合,形似意合。
2. 汉字的组合花样繁多,由简单的笔画组成。
一般汉字由两到五个笔画组成,能准确表达抽象概念和描述丰富。
3. 汉字可写可读可诵,可写在纸上、墙上、砖上,也可读成文字,诵读成诗句。
三、汉字的文字类型1.古文字:前有甲骨文字,篆刻文字,隶书、楷书和行书都是古文字的一种表现形式。
2.简化字:为了提高汉字的识别速度和方便排版印刷,汉字进行简化改革。
简化字有4200多个,占了常用字的90%以上。
3.正体字:保留了汉字原始形态的字体。
四、汉字的应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广泛的应用在各个方面:1. 文学创作:汉字丰富的内涵和神韵形成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独特魅力。
2. 教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汉字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基础课程和高层次专业都与汉字学习有关。
3. 社交交流:汉字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字,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交关系交流中必要的工具。
4. 科技创新:汉字在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五、汉字的未来发展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中。
未来互联网时代的汉字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工具化,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有限。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你知道汉字的起源是怎样的吗?关于汉字的起源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以下是就业指导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汉字的起源》的资料,供参考。
【汉字的起源(一)】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
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
关于汉字的资料有哪些?这几点你应该知道

关于汉字的资料有哪些?这几点你应该知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符号系统。
以下是关于汉字的一些资料:
1. 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文字是在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所创造的。
2. 汉字的演化:汉字的演化经历了古代、中古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字体和发展趋势。
3. 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构造十分复杂,它由部首、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中心结构和音节结构等组成。
4. 汉字的拼音:为了方便使用,汉字还有拼音的形式,即“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这些拼音方法都可以在学习汉字时使用。
5. 汉字的应用: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书法、印章、文学、报刊、广告等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了解汉字的起源、构造和演化对于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关于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关于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1、汉字的起源
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改写了中国文字史。
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
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超越了起源史,属于初步成熟阶段了。
2、成熟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认为是甲骨文。
就所见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
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
但是,当代发现了骨刻文,而且它的晚期阶段文字是丰富的初步成熟的文字系统。
3、简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新加坡的官方文字。
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半岛、
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广泛或曾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
4、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的由来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起初,古人主要通过口传。
由于口头传播的限制,它无法保存,并且在传送给第三方时会有错误。
古代部落首领创造了“符号书写”,起初用不同的简单符号传递不同的信息,然后演变成象形文字,开启了人类书写的早期时代。
二、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
让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
在几千年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为了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在不断地改进着汉字的书写形体。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汉字演变过程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楷书。
汉字又称中文,是汉语的记录符号。
与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与拼音文字单词的单音或多音表义不同,汉字一般单字单音表义。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稍后出现了金文,西周时演变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统一六国文字,秦末出现隶书,西汉出现草书,东汉出现楷书和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笔画连续婉转,到了隶书的笔画变得横平竖直,成了纯粹的方块字,便于书写,成了古今汉字的分野。
汉字是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载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结构——新说
汉字的结构是“外圆内方”。这法于古人 的“天圆地方”的理念。“○”是“[”的 简化形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的周长与直径相比是一个常量 (π=3.14159……),“π”是物质世界 “变易”中的“不易”,可谓“万变不离 其中”。“○”是在线条长度固定时,可 以占据的最大“宇宙空间”。可见,汉字 的“外圆内方”结构是“完美”和“节省” 的构造方式。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 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 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 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 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 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 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 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 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 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 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 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 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
资料小连接
•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写到: “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 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可见要 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 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 够,连相貌也不配的。”说的真是 有趣。
汉字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 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 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 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 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 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 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 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汉字研究报告(精选10篇)

汉字研究报告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汉字功底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字研究,探索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据考证,汉字的起源是由古人类在生活中的实践中发现各种符号抽象的形象,用以记录生产和生活信息,通过一定的记忆方法来传承给后人。
这些符号的形状和写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化和改变,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汉字。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多个时期的发展,每个时期的汉字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1.甲骨文时期甲骨文是古代中国商朝和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用来刻在龟甲和兽骨等器物上,用于祭祀和卜筮。
甲骨文的笔画粗大,形状古朴,符号直观,表达简洁,难度较大,需要通过专门的诌读才能理解。
2.金文时期金文是周朝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一种字体,主要用于铭文、器物铭刻等方面。
金文的字形描摹比较严谨,笔画细腻,流畅优美,处处透着古拙和稳重。
3.篆书时期篆书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常用字体,常用于刻印、书法等方面。
篆书的笔画干净而方正,规整而优美,具有刚健大气的特点。
4.隶书时期隶书是秦汉时期开始的一种字体,常用于书写和刻印,比篆书简单易懂,传承范围广泛。
隶书的字形精细规范,用笔中规中矩,笔势雄健有力。
5.楷书时期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代表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唐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楷书的笔画规范秀丽,气韵流畅,具有良好的美感和可读性。
三、汉字研究的意义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既是汉语言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汉字的研究不仅有益于我们深入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研究汉字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髓。
学习汉字研究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汉字的起源

五、起一成文说
始于南宋郑樵《通志·六书略》:
其说建立在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的道家哲学基础上。
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当时通行的楷书,抓住楷 书的横竖撇捺折等笔画,联想《说文》部首“始 一终亥”的排列现象,从而附会出来的。
当时接触的古文资料少,不了解汉字演变的规律 所致。
李维刚《瑶族的记事方法》(《民族团结》 1963年1期):瑶族村寨纠纷,常通过双 方头人“讲事”来解决。讲事时,双方轮 流讲述自己一方的道理。一方讲完,如果 对方头人同意,则在自己的绳子上打结。 最后以绳结多少判断胜负。负者需据输理 多少敲锣打鼓送牛猪等礼物到对方寨子道 歉。
据说怒族结绳记事大事用大结,小事用小 结。与郑玄注一样。
汉熹平六年《仓颉庙碑》:仓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 灵光,为百姓作宪。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 哭。
《路史·前纪》:(仓帝制文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 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罚 以著;为政立教,领事办官,一成不外,于是天地之蕴 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垂宪象。……
刘师培《小学发微》:大约《易经》六十四 卦,为文字之祖矣。
南宋郑樵《通志·六书略》:文字便从不 便衡,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 必从。故 必从而后成‘水’, 必从而 后成‘火’, 必从而后成‘巛’。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独龙族用刻木作交换契约的凭证,进行交换的 双方分别将物品的数量在木刻上打上符号,一 二年后结帐时将木刻当面焚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仓颉像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
说。其实,汉字不可能 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 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 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 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 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 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 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 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 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 其中 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 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记忆和 讲述,以传给后人。
Hale Waihona Puke 人 木休木木 林木木木 森
从
人人
人
人人
众
+
人
+
❖福建闽越先民的发源地--昙石 山博物馆的象形文字图案
汉字之最
(1)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 共36画。
(2)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的”字, 平均25个字中就能遇到一个。
(3)汉字中形声字占82%。汉字中左右 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67%。
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 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 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叶)表示 “我很苦闷”,有的用火(表示“我要 找你”。这些虽然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 感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人类 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结绳说
八卦说
汉
字
❖ 河图洛书说
的 来
仓颉造字说
历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 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 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 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说这个字躯干弯曲, 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 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 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 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如鸿鹄群游,迂 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
❖
❖八卦解说及八卦方位
“册”“典”“删”的来历
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 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 矿石画字。直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造纸变得比较容易了,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 字。中间那么长的时间,在什么东西上写字 呢?聪明的古人想到了竹子和木头。其中, 用得较多的是竹子。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 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
汉字的来历 (1)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
演化到现在,细分成“舨、舟、艇、船、舰”等不 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 (2)一开始金属只有“金”一种,但随著冶金技术 的发展,对于金属的知识更加丰富,“金”被细化 成“金”、“银”、“铜”、“铁”等等。 (3)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 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 国号。 (4)五代刘龑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 的“龑”字。 (5)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 多字。例如随著“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 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 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
(4)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有: nā,ná,nà,né,něi,nuõ,nèi,nuò
汉字起源的传说: 契刻记事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 《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 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 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 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 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 半,以二者吻合为凭。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数目,主 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 的仰韶期遗址就发现了骨契图形)
看看“册” 字的甲骨文和金 文字形,你一定 明白了吧?
再看看这三个字形
第一个是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册”; 第二个字中, 形是一个底座,其中上 面是搁板,下面是支撑它的脚,“册”被 庄重地安放在底座上;第三个字形,是两 只手捧着“册”将它陈放在底座上。这就 是“典”字。
在竹木上写字,写错了怎么办?你一定 猜到了吧——用刀削去错字重写。你明白 “删”为什么是立刀旁了吧?
学习目标: 速读两篇课文,用自己的话复
述故事,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仓颉像
仓颉书迹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 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 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 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 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 草木等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