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质量概述

合集下载

自考工程质量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工程质量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质量管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什么是质量?质量是由一组固有的特性组成,,是通过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的能力来表征,通常涵盖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环境性,还包括美观、耐久等特性。

什么是质量管理?通常包含预防为主的思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持续改进的思想,其他还有如以数据为依据思想、技术与管理并重思想、系统控制的思想、标准化管理思想等。

2、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含义是什么?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与顾客的信任与认同,顾客的意见是作为企业形成产品和改进产品特性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需求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3、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属于对产品的事后控制行为,未起到事前预防和控制作用)、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标志是控制图的出现)、现代质量管理阶段(标志是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

4、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具有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

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什么不同?质量方针是企业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质量方针必须与组织的总方针一致;通常质量方针是中长期方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质量目标是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或作为目的的事物,质量目标是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的,通常指落实质量方针的一些具体要求,另外制定质量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以便跟踪、检查和评价。

6、什么是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为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是证实已经达到质量要求的各项活动。

什么是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通过持续的产品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来确保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1、什么是工程项目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是指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从使用价值和功能来看,工程项目质量表现出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等特性。

第一章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章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1.0 质量管理的认识——620年明长城
蜿蜒35公里多的南京明城墙,不仅 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被公认为现今 保存最完整、质量最坚固的城墙之一, 620多年栉风沐雨,依然坚不可摧。明城 墙安若磐石的秘密是什么呢?
1.0 质量管理的认识——620年明长城
在于修建过 程中严格的质量 管理。 最为关键的 是领导者朱元璋 对质量孜孜追求 的态度。
1.2 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
1.2.3 质量目标 落实质量方针的具体要求 1.2.4 质量计划 确定质量标准,并确保实现标准的计 划。(基准对照、实验设计 ) 1.2.5 质量保证 为了实现质量的进行的所有过程。分 为外部质量保证和内部质量保证。(质量 审计和过程分析)
1.2 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
1.1 质量
1.1.2质量的形成机制
历史镜像:上海拉丝莫厂为什么仅仅只 换了一块中外合资的牌子,就会出现“斯米 克现象”呢? 其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可以真正面向市 场,不是面向主管部门或政府,就没有人来 消解其质量压力,因而只有走质量效益型道 路。在英方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 没有正式引进的时候,速度和效益就来了一 个飞跃,合资第一年劳动生产率增长60%, 出口创汇增长1.7倍。
1.0 质量管理的认识——620年明长城 历史镜像: 1372年1月5日,正值春节, 花灯高照,春意祥和。朱元璋带领丞相汪 广洋等人登上三山门城楼,视察正在疏竣 的护城河工地。站在城楼上,春寒料峭, 朱元璋突然发现冰冷的河水中,一名光着 身子的民夫正在东捞西摸,甚是诧异。 于是派人前往查问。原来督工为了戏 弄这位民夫,故意将他的锄头扔进河里, 让其下水打捞,以此来取乐。 朱元璋听后,大为恼怒,下令将督工 抓起来,并处以杖刑。
质量压力的消解: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质量压力都存在着政府 或主管部门消解的现象,这是我国产品质量 差的重要原因。(1)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没有 真正落实,其主管部门截去了其相当一部分 权力;(2)国营企业的所有权不明确,其亏 损与否的责任不落实;(2)政府既是所有者, 有是管理者,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就难免处在 两难的境地。外资企业没有谁能帮它消解个 压力,对质量抓的很紧。

质量控制_基本知识

质量控制_基本知识

质量控制_基本知识第三篇铁路建设⼯程质量控制第⼀章质量控制概述第⼀节质量的特点⼀、建设⼯程质量特性建设⼯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1.适⽤性。

2.耐久性。

3.安全性。

4.可靠性。

5.经济性。

6.与环境的协调性。

⼆、⼯程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分析(⼀) ⼯程建设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质量的影响1.项⽬可⾏性研究项⽬的可⾏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3.⼯程勘察、设计⼯程设计质量是决定⼯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4.⼯程施⼯⼯程施⼯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5.⼯程竣⼯验收⼯程竣⼯验收对质量的影响是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 影响⼯程质量的因素影响⼯程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即⼈(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为4M1E因素。

三、⼯程质量的特点建设⼯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程本⾝和建设⽣产的特点决定的。

建设⼯程(产品)及其⽣产的特点:⼀是产品的固定性,⽣产的流动性;⼆是产品多样性,⽣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投⼊、⽣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产的外部约束性。

正是由于上述建设⼯程的特点⽽形成了⼯程质量本⾝有以下特点。

1.影响因素多2.质量波动⼤3.质量隐蔽性第⼆类判断错误(将不合格品误认为合格品)。

4.终检的局限性5.评价⽅法的特殊性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见证取样检测。

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0—2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3.GB/T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 19004—2000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指南,包括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助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满意。

4.ISO 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ISO 19011提供管理与实施环境和质量审核的指南。

图1-1是该标准中所提出的过程⽅法模式的⼀个概念图解,该图给出了组织进⾏质量管理的循环过程,从“管理职责”过程开始,逆时针进⾏过程循环,⾸先在“管理职责”中,对管理者规定了要求,在“资源管理”中涉及到了资源的提供,⼈⼒资源、设施及⼯图1-1 过程⽅法模式作环境等要素;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确定并实施各过程;后继通过“测量分析和改进”对过程和过程结果进⾏分析、认可、纠正和改进,最后通过管理评审向管理职责提供反馈,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从⽔平⽅向的四个箭头所指⽰的逻辑关系看,该过程模式同时也实现从识别需要到评定需要是否得到满⾜的所有活动过程的总体概括。

建筑工程的质量

建筑工程的质量

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建筑工程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定义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建筑工程在使用寿命内充分发挥功能、满足使用者要求,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能力。

具体来说,建筑工程质量包括结构安全、使用寿命、舒适度、美观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

二、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1. 设计规划:合理的设计规划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

设计阶段的错误或疏忽可能导致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

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的科学和规范对建筑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先进的施工设备,能够降低施工中的失误和质量问题。

3. 材料选择:优质的材料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

4. 检测监控: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监控是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检测工程进度和质量,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可以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1.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能力。

2. 强化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

3. 严格控制材料:加强对材料选用的控制,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和规范进行材料采购,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合法性。

4. 完善检测手段: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 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起业主、设计师、施工方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机制,共同解决工程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结论建筑工程质量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人们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全面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加强培训、严格控制材料、完善检测手段,并加强沟通与合作,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考试重点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考试重点

第一章建造工程质量控制概述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建造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指工程质量满足业主需要的,3.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

4。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4M1E):人员素质,工程材料,机械设备,方法,环境条件。

5。

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隐蔽性,终检局限性,评价方法的特殊性.6。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7.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8。

工程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9.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内容包括:确定控制对象,规定控制标准,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法,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实际进行检验,说明实际与标准之间有差异的原因,为解决差异而采取的行动. 10。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实施活动通常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

11.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原理: PDCA 循环原理(计划 plan,实施 do,检查 check,处置 action)12.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质量标准,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系统划分方法:按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按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转化的阶段划分,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划分的系统控制过程划分。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手段与方法:审核有关的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指令文件与普通管理文书,现场监督与检查,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利用支付手段。

3。

质量计划:质量策划结果的一项管理文件。

对工程建设而言,质量计划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为完成预定的质量控制目标,编制专门规定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4。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是哪些?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是哪些?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是哪些?建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基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不结构工程、建筑屋面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等六大方面。

工程承包人应着力改进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隐患,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下面让小编来详细展示一下施工工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第二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二章地基基础工程第一节土方工程问题1 场地平整出现积水问题2 挖方边坡塌方问题3 填方边坡塌方问题4 基坑(槽)开挖泡水或遇流沙问题5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问题6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致使地基变形增大问题7 基础墙体被回填土挤动变形第二节爆破工程问题8 遇瞎炮(拒爆)问题9 爆面不规整问题10 爆渣块度过大而需二次爆破问题11 爆破后地基产生过大裂隙问题12 爆破后边坡失去稳定第三节换填法地基工程问题13 灰土地基接槎处理不正确问题14 砂和砂石地基用砂石级配不匀问题15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铺设缺陷问题16 粉煤灰地基铺设缺陷第四节工艺法地基工程问题17 强夯地基铺设缺陷问题18 注浆地基缺陷问题19 预压地基加固土层出现剪切破坏问题20 振冲地基加固效果差问题21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喷浆压力不稳定第五节桩加固地基工程问题22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地基缺陷问题23 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桩身质量缺陷问题2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体出现缩颈、断桩问题2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缺陷问题26 砂桩地基桩身缩顼第六节桩基础工程问题27 静力压桩接桩处松脱开裂问题28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问题29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桩身断裂或倾斜问题30 混凝土预制桩沉桩达不到设计标高或不易沉入问题31 钢管桩顶部变形问题32 型钢桩焊接接头强度和刚度不足问题3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成孔时出现坍孔问题34 振动沉管灌注桩桩身混凝土不密实问题35 夯压成型灌注桩外管内不作封底处理问题36 干作业挖孔灌注桩井圈护壁缺陷问题37 人工挖孔灌注桩挖孔时出现井涌问题38 爆扩成孔灌注桩出现混凝土拒落第七节基坑工程问题39 排桩墙支护工程排桩墙渗漏水问题40 水泥土桩墙支护工程水泥土桩墙嵌固深度不足问题41 锚杆与地下连续墙预留孔漏水漏砂问题42 钢支撑个别节点超负荷问题43 地下连续墙槽壁渗漏问题44 钢筋笼尺寸偏差过大或变形问题45 沉井下沉困难或停沉问题46 排降水工程地面沉陷过多第三章砌体工程第一节砖砌体工程问题47 砖砌体组砌时出现直缝或“二层皮”问题48 砖砌墙面凸凹不平,水平灰缝不直问题49 砖砌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问题50 空斗砖墙组砌形式混乱问题51 砖烟囱筒身组砌混乱问题52 砖筒拱模板安装尺寸超偏第二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问题5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运输,堆放不合理问题5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未经进场检验便应用问题5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未绘制排列图问题56 混凝土芯柱设备不合理问题57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存在裂缝问题58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芯柱缺陷第三节石砌体工程问题59 石砌体工程材料不符合规定问题60 墙体组砌时出现“二层皮”问题61 毛石与砖组合墙中,毛石砌体与砖砌体连接不牢问题62 石砌挡土墙里外拉结不良第四节配筋砌体工程问题63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问题64 砖墙与构造柱连接不符合要求问题65 构造柱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和露筋问题66 配筋砌体抗压强度过低问题67 水平钢筋安放混乱问题68 配筋砌块砌体钢筋设置不合理第五节填充墙砌体工程问题69 填充墙砌体材料管理不善问题70 填充墙砌体拉结筋与主体框架连接不符合要求问题71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出现多种裂缝问题72 填充墙墙片整体性差问题73 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连接不良第四章混凝土结构工程第一节模板工程问题74 模板受损问题75 脱模剂使用不当问题76 模板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设置不合理问题77 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时间不合理问题78 模板拆除时造成模板及混凝土损伤第二节钢筋工程问题79 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问题80 钢筋表面锈蚀问题81 钢筋冷拉后,表面有裂纹、起层等现象问题82 钢筋点焊后,焊点不符合要求问题83 气压焊钢筋接头偏心和弯折问题84 锥螺纹连接钢筋套丝缺陷问题85 钢筋骨架绑扎或安装不规范问题86 绑扎梁箍筋间距或数量有误第三节预应力工程阿题87 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表面质量不合格问题88 螺丝端杆变形或断裂问题89 预应力筋下料存在误差问题90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设不规范问题91 预应力筋张拉违反张拉顺序问题92 预应力筋与构件混凝土黏结不牢第四节混凝土工程问题93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问题94 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格问题95 水泥质量不合格问题96 外加剂使用不当问题97 混凝土配合比不良问题98 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问题99 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合格问题100 地下室、地沟施工位置不当第五节现浇结构工程问题10l 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合格问题102 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问题103 混凝土构件与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位移倾斜问题104 现浇结构外观缺陷第六节装配式结构工程问题105 装配式模板制作尺寸超过偏差范围问题106 装配式混凝土柱的外形失真问题107 装配式混凝土吊车梁制作不合格问题108 装配式混凝土屋架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问题109 装配式构件存放过程中受损问题110 构件吊装后发生位移、偏差第五章木结构工程第一节方木和原木结构工程问题111 木构件材质不符合质量要求问题112 木材含水率不符合要求问题113 木桁架高度超差较大问题114 木桁架槽齿不密合问题115 木屋架吊装发生位移、偏斜问题116 屋面木龙骨安装时,龙骨架拼接不规范第二节胶合木结构工程问题117 胶合木耐水性及耐久性差问题118 胶合构件的胶缝强度不足问题119 层板胶合木质量不合格第三节轻型木结构工程问题120 轻型木剪力墙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问题12l 轻型木楼盖构造不符合设计要求问题122 转型木结构钉连接不符合要求第六章建筑屋面工程第一节卷材防水屋面工程问题123 水泥砂浆找平层开裂问题124 找平层排水不畅问题125 找平层起砂,起皮问题126 倒置屋面排水不畅问题127 保温材料含水率太大问题128 松散保温的材料颗粒过大或过小问题129 松散材料保温层厚薄不均问题130 板状保温层铺设不平整问题131 采用冷粘法铺贴卷材时卷材防水层过早老化或剥离问题132 采用热熔法铺贴卷材时卷材起鼓或黏结不牢问题133 细部构造渗漏第二节涂膜防水屋面工程问题134 涂膜出现黏结不牢、脱皮、裂缝等现象问题135 涂膜防水屋面基层处理不当问题136 涂膜防水屋面保护层材料脱落第三节刚性防水屋面工程问题137 刚性防水屋面隔离层的隔离效果差问题138 刚性防水屋面开裂问题139 刚性防水屋面防水起壳、起砂问题140 密封防水部位的基层有裂缝、蜂窝、起皮等现象问题141 嵌填密封材料后变形能力差问题142 密封材料破损或被污染第四节瓦屋面工程问题143 平瓦屋面发生渗漏问题144 平瓦屋面瓦片脱落问题145 油毡瓦屋面渗漏问题146 金属板材屋面渗漏第五节隔热屋面工程问题147 架空屋面排水不畅,发生渗漏问题148 蓄水屋面渗漏问题149 种植屋面渗漏第六节细部构造工程问题150 天沟、檐沟形成局部积水问题151 泛水节点部位渗漏问题152 变形缝、水落口部位发生渗漏问题153 伸出屋面管道周围部位渗漏第七章地下防水工程第一节地下建筑防水工程问题154 地下防水混凝土渗水问题155 地下防水混凝土性能不足问题156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问题157 防水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做相应的养护措施问题158 防水混凝土结构出现宽度大于0.2mm的贯穿裂缝问题159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出现空鼓和透水现象问题160 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起砂问题161 多层抹面水泥砂浆防水层防水效果差问题162 卷材防水层材料选择不当问题163 地下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不足问题164 卷材防水层受到损坏,失去防水功能问题165 卷材防水层空鼓问题166 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发生渗漏问题167 涂料防水层表面缺陷问题168 涂膜防水层破损问题169 地下工程塑料板防水层防水板变形或损坏问题170 地下工程金属板防水层金属板发生变形或金属板锚固件被拉脱问题171 地下工程金属板防水层金属板焊接质量差问题172 施工缝渗漏问题173 电源管路渗漏问题174 预埋件渗漏第二节特殊施工法防水工程问题175 喷射混凝土防水能力差问题176 锚杆安设施工不规范问题177 地面水渗入槽内,使槽段塌方问题178 泥浆质量控制疏漏问题]79 地下连续墙整体性差问题180 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发生槽壁坍塌问题181 地下连续墙接口不完整问题182 二次衬砌产生裂缝问题183 复合式衬砌影响通信、供电等设备的正常使用问题184 盾构法隧道漏水问题185 双层衬砌中内衬变形缝渗漏第三节排水工程问题186 渗排水层堵塞问题187 渗排水层排水功能差问题188 埋管盲沟排水效果差问题189 无管盲沟排水效果差问题190 土工合成材料质量不合格问题191 隧道内排水沟设置不合理问题192 贴壁式衬砌排水明沟设置不合理问题193 离壁式衬砌排水构造设置不合理第四节注浆工程问题194 注浆材料选择不当问题195 注浆异常问题196 注浆效果差问题197 衬砌裂缝注浆材料选择不当问题198 注浆孔布置不合理问题199 注浆嘴埋设不合理问题200 注浆施工缺陷工程承包人员从问题表现到问题分析、总结问题解决办法再到寻找问题根源,从根源上严堵问题发生的漏洞,全面提高施工质量,注意问题环节的连锁反应,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质量控制概述 (2)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3)1.2 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目标 (3)1.2.1 质量控制的原则 (3)1.2.2 质量控制的目标 (3)第二章工程项目质量策划 (4)2.1 质量策划的依据和内容 (4)2.1.1 质量策划的依据 (4)2.1.2 质量策划的内容 (4)2.2 质量策划的流程和方法 (4)2.2.1 质量策划的流程 (4)2.2.2 质量策划的方法 (5)第三章设计质量控制 (5)3.1 设计质量控制的原则 (5)3.2 设计文件的审查与审批 (6)3.3 设计变更的控制 (6)第四章施工质量控制 (7)4.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7)4.2 施工质量验收 (7)4.3 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8)第五章材料质量控制 (8)5.1 材料采购的控制 (8)5.2 材料检验与验收 (8)5.3 材料储存与管理 (9)第六章施工设备质量控制 (9)6.1 设备选型与采购 (9)6.1.1 设备需求分析 (9)6.1.2 设备选型原则 (9)6.1.3 设备采购流程 (10)6.2 设备安装与调试 (10)6.2.1 设备安装 (10)6.2.2 设备调试 (10)6.3 设备维护与保养 (10)6.3.1 设备日常维护 (10)6.3.2 设备定期保养 (11)第七章施工安全控制 (11)7.1 安全生产责任 (11)7.1.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11)7.1.2 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11)7.2 安全管理制度 (11)7.2.1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12)7.2.2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12)7.3 安全的处理 (12)7.3.1 安全的报告 (12)7.3.2 安全的处理 (12)第八章工程项目环境管理 (12)8.1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2)8.1.1 国家级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3)8.1.2 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3)8.1.3 企业内部环境保护制度 (13)8.2 工地环境保护措施 (13)8.2.1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3)8.2.2 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 (13)8.2.3 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培养 (14)8.3 环境监测与评估 (14)8.3.1 环境监测 (14)8.3.2 环境评估 (14)第九章质量监督与检查 (14)9.1 质量监督检查的组织 (14)9.2 质量监督检查的方法 (15)9.3 质量监督检查的处理 (15)第十章质量改进与提升 (15)10.1 质量改进的方法 (15)10.2 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6)10.3 质量提升措施 (16)第十一章质量管理体系 (17)11.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17)11.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8)11.3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18)第十二章质量处理与赔偿 (18)12.1 质量的分类与处理程序 (18)12.1.1 质量分类 (19)12.1.2 质量处理程序 (19)12.2 质量的赔偿责任 (19)12.2.1 赔偿责任主体 (19)12.2.2 赔偿范围与标准 (19)12.3 质量的预防与控制 (19)12.3.1 加强质量管理 (19)12.3.2 加强预防 (20)12.3.3 提高处理能力 (20)第一章质量控制概述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监控、检验和改进措施,保证产品或服务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

工程质量管理目录

工程质量管理目录

工程质量管理目录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构
第二章: 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原理
2.1 工程质量管理概念
2.2 工程质量管理原理
2.3 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3.1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3.2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3.3 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划与实施
3.4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
第四章: 工程质量管理的流程
4.1 质量管理计划
4.2 质量控制
4.3 质量保证
4.4 质量改进
第五章: 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5.1 质量管理方法论
5.2 质量管理工具
5.3 质量控制工具
5.4 质量保证工具
5.5 质量改进工具
第六章: 工程质量管理的案例研究
6.1 工程质量管理实施案例
6.2 工程质量管理成功案例
6.3 工程质量管理失败案例
6.4 工程质量管理经验总结与启示
第七章: 工程质量管理的未来发展
7.1 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7.2 工程质量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7.3 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景展望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以上是一篇工程质量管理目录,详细介绍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原理、体系、流程、方法与工具、案例研究、未来发展等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了解和实践工程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目录能够为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兰
8020原则 原则 朱兰三部曲
质量计划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费根堡姆
提出TQC 提出TQC
在企业中以质量为中心, 在企业中以质量为中心,建立 全员参与基础的管理
TQC基本内容 TQC基本内容
对全面质量的管理 对全过程的管理 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顺道
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无为而治
管理范围 参加人员
生产制造过程 少数技术检验人员
从制造过程发展到设计过程 少数技术部门等管理部门
方法手段
主要用技术检验方法
主要用统计方法
管理方式
生产过程结束后,以事后 把关为主
监控生产过程、重在预防控 制
标准化程度
缺乏标准化
只限于控制部分的标准
对质量标准的满足程 度
只限于保证既定标准
按既定质量标准进行控制
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指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 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总方针的一 个组成部份,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 和相关资源的分配,以实现质量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设计控制、过程控制、包装贮存和搬 运以及售后服务等的控制。
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顾客满意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质量的内涵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产品的使用功能 安全性: 安全性:产品对使用者无危险和伤害 可靠性: 可靠性:产品使用功能的稳定性 寿命: 寿命:产品发挥正常功能持续时间 美感: 美感:用户对产品色香味的感觉 认同程度: 认同程度: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处理顾客抱怨的及时和满意
质量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质量管理学与统计学 质量管理学与经济学 质量管理学与运筹学
第一章 工程质量概述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质量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
如何理解质量
符合性质量
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符合”
适用性质量
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
广义的质量
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 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是一种狭义的质量 概念), ),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 概念),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目标在 于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目的。
持续改进
质量的持续改进的关键在于要有纠正和预防措施, 以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并符合内部(如质量计 划和目标)和外部(ISO9000)要求。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产生于美国,创新于日本,之后在全 世界普及,中国于1982年引进.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是研究和揭示产品质量的形成、 实现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
微观质量管理——企业内部的全面质量管理 宏观质量管理——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 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对改进或提高 产品质量的动力与压力
质量管理的内涵
按ISO9000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 一个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 质量方针 质量控制 持续改进 质量策划 质量保证
重人
重人心向背 重人才归离
人和
讲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守信
讲信用,一诺千金
利器
工具非常重要
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策
讲究办事的方法,讲求谋略
节俭:开源节流,勤俭持家 法制:依法治国,依法管理
我国质量管理现状
产品质量差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 服务质量差 环境质量差 企业标准化程度底,无标生产现象严重
泰勒 Taylor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 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之父
提高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管 理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 和工人双方进行合作
戴明
从消费者这一全新的角 度来追问质量的内涵 重新界定了质量、成本、 重新界定了质量、成本、 生产能力和利润之间的 关系 PDCA循环 PDCA循环 plan\do\check\action) (plan\do\check\action)
质量检验管理 上世纪20年代 上世纪20年代 20 统计质量控制管理 上世纪40年代 上世纪40年代 40 全面质量管理 上世纪6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 60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特点对比
对比阶段 对比项目
管理对象
质量检验管理
只限于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和工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包括全面质量(产品质量好、成本低、送货 及时、服务周到) 实行设计、生产、辅助生产、使用全过程管 理 实行全员性、全厂性管理 实行改善经营管理、专业性技术研究和应用 科学方法(数理统计为基本手段) 三结合的综合、系统管理 防控结合、以防为主,重在管理影响产品质 量的各项因素 实行严格的标准化,不仅贯彻成套技术标准, 而且要求管理业务、管理技术、管 理方法的标准化 把满足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以既定标准为 基础,以用户需要为方向,不仅保 证或维持质量,而且着眼于提高
工程质量
在工程质量中,所说的满足明确或者隐含的需 要,不仅是针对客户的,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需 要和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工程质量具有如下的特性:
单一性 过程性 重要性 综合性
质量的意义
名言: 名言:我们国家的未来系在我们能否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 质量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质量是振兴民族产业的战略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