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的发生讲义
心律失常重点考点--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二单元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心律失常重点考点--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二单元讲义1
心律失常
重要考点:房颤,室上速,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
测试方向:两个核心
临床特点---心电图特点。
治疗方法---心律失常药物使用。
本章特点及解决之道:
特点:抽象,概念庞杂易混。
关键----电路系统,心电图,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知识。
攀登高峰的前三步
■ 1.理解心脏电路系统。
■ 2.理解心电图。
■ 3.心律失常药物基础知识。
心脏电路系统及心律失常简化分类:
■ 窦房结:起点。
■ 心房:效应器。
■ 房室结:关卡。
■ 心室:最重要的效应器。
■ 各部位与心电图波形对应。
■ 简化分类。
一、电路系统。
5.肿瘤二,心血管系统 温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实验讲义

肿瘤(二) 心血管系统
一、理论复习 二、镜下标本
1.鳞状细胞癌(16号切片) 2.乳房纤维腺瘤(17号切片) 3.腺癌(18号切片) 4.风湿性心肌炎(20号切片) 5.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21号切片) 6.脑动脉硬化(22号切片)
三、大体标本
16号切片
鳞癌
16号切片: 鳞癌
17号切片:乳房纤维腺瘤-包膜
18号切片
腺癌
18号切片:腺癌
腺体的正常结 构消失,癌细 胞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排 列不规则,排 列成多层。
背靠背、共壁 现象。
18号切片:腺癌
20号切片
风湿性心肌炎
20号切片:风湿性心肌炎
20号切片:风湿性心肌炎
20号切片:风湿性心肌炎
20号切片:风湿性心肌炎
21号切片: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细动脉壁硬化
21号切片: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
21号切片: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代偿肥大肾小球
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
16号切片: 鳞癌-癌巢
16号切片: 鳞癌-角化珠
17号切片
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大体
17号切片:乳房纤维腺瘤
圆形或椭圆 形,边界清 楚,表面光 滑,有包膜
由增生的腺 导管及纤维 组织构成
17号切片:乳房纤维腺瘤-腺体ຫໍສະໝຸດ 17号切片:乳房纤维腺瘤-纤维
枭眼细胞
20号切片: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小体
22号切片
动脉粥样硬化
22号切片:脑动脉硬化
纤维帽(玻 璃样变)
胆固醇结晶 (针状空 隙)、细胞 外脂质和坏 死物质
③肉芽组织、 泡沫细胞
粥样物质
22号切片:脑动脉硬化
心力衰竭--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一单元讲义1

·训练技巧---经典考题实战训练
我们的第一步:认识心脏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外部连接的管道
心脏结构重点小结
1.左心与右心
左心:主泵----长途运输---身体各个脏器
右心:辅泵-----短途运输---肺
2.关于瓣膜:
出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入口---二尖瓣,三尖瓣
3.连接管道:
流出---主动脉,肺动脉
心力衰竭--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一单元讲义1
心力衰竭
总论:考核重点、难点
心衰
心律失常
冠心病
高血压
瓣膜病
心肌心包病
休克
外周血管病
感染心内膜炎
心脏猝死
分值比重7%--9%Biblioteka 失分比例在专业综合部分位列前茅
总论:内容特点
·复杂
·抽象
·易混淆
应对之道
·加深理解---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
·强化记忆---构建知识网络
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二单元第二节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二单元第二节讲义2
心律失常
第二节室上性心律失常
(六)治疗目标
■ 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
■ 不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时控制心室率
■ 预防血栓栓塞
(七)预防栓塞并发症
有栓塞的高危因素
(有栓塞病史、严重瓣膜病、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冠心病等)
长期抗凝,口服华法林,INR:2.0-3.0
无栓塞的高危因素:
阿斯匹林 0.3/日
复律时抗凝:AF>48h不能马上转复,需要先抗凝
复律前华法令3周,持续至复律后4周。
【例题】男,36岁,心悸 3 年,既往体健,查体:BP130/80mmHg,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心律不齐,心电图示心室率140次/分,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的f波,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体正是
A.发绀
B.二尖瓣面容
C.脉短绌
D.A2亢进。
慢性心衰--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一单元讲义5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慢性心衰--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一单元讲义5
心力衰竭
第二节慢性心衰
(三、鉴别诊断
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应与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心源性哮喘有时难以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但若患者咯粉红色泡沫痰,则可诊断为心源性哮喘。
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腹水应与肾性水肿、心包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和内分泌疾病相鉴别。
鉴别哮喘
· ①病史(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
· ②BNP
· ③体征:端坐呼吸
四、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
洋地黄最重要!
(一)一般治疗
去除病因及诱因
休息:避免体力过劳和精神刺激,但不宜长期卧床
饮食:注意出入量(严重心力衰竭者24小时液体摄入量应<1000~1500ml。
)
(二)药物治疗——
强心药
· 1.洋地黄的药理
(1)正性肌力作用→适应症:心室扩大的慢性充血性心衰。
内科学讲义

内科学讲义第一章:内科学概述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
它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内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常见症状为胸痛、气短等。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为气短、水肿等。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等症状。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等。
肺炎是指肺实质的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炎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损伤所致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痛、饱胀感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嗳气等。
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黄疸等。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多尿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心悸、体重下降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体重增加等。
第六章:其他系统疾病除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科学还涉及其他系统的疾病。
比如,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等。
窦性心律失常--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二单元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窦性心律失常--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二单元第一节讲义
心律失常
第一节 窦性心律失常
■ 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
■ 窦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病因
■ 运动员、睡眠时----生理状态
■ 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颅内疾患、甲状腺功能低下
■ 使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
二、临床表现
■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常无症状
■ 病理性和药物性者除病因和诱因症状外,可有心悸、乏力等不适,严重者可诱发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甚至休克等。
(心率慢---心输出量不够)
三、心电图特点
■ 窦性心律:P 波规律出现,P 波在Ⅰ、Ⅱ、aVF 直立,aVR 导联倒置
■ 频率<60次/分。
■ 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同一导联上P-P 间期差异>0.12秒。
四、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治疗
■ 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需治疗
■ 有症状者应进行病因治疗
■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 出现反复晕厥等严重症状者,需安装起搏器治疗。
【例题】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min ,常采取的措施是
A.无须治疗
B.口服麻黄碱
C.皮下注射阿托品
D.含服异丙肾上腺素
E.静滴去甲肾上腺素
[答疑编号502732020201]
『正确答案』A。
冠心病--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五单元讲义1

前降支及旋支梗塞出现的情况?
1,前间壁,前壁心梗---前降支
2,侧壁心梗----回旋支
3,心尖部梗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室壁瘤----前降支
冠心病--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五单元讲义1
冠心病
本章考核重点分析
心绞痛的类型
症状体征
心电图
治疗
心梗的症状特点
心梗的并发症
心电图定位及演变
心肌酶的特点及意义
心梗的治疗(溶栓治疗)
心梗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拿分!
基础准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
右冠堵塞---下壁心梗---心动过缓
右冠血供窦房结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
A.室性早搏
B.房室传导阻滞
C.心房颤动
D.房性心动过速
E.右束支传导阻滞
[答疑编号502732050101]
『正确答案』B
右冠堵塞---右室心梗----血压低
右室泵血↓→
肺血↓→
左心回流↓→
主动脉血↓
男性,55岁,冠心病,发生急性剧烈胸骨后疼痛,血CPK明显升高,颈静脉充盈,肝大,血压下降至80/40mmHg,应诊断为
A.冠心病心力衰竭型
B.急性右室心梗死
C.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脏压塞
D.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泵衰竭
E.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破裂
[答疑编号502732050102]
『正确答案』B
评:从题干中精炼重要信息点
右室心梗特点----右心衰、血压下降
·小结:右冠堵塞会出现的情况?
1,下壁梗死
2,后壁梗死
3,右室梗死-----血压低(特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静脉
左 心 房 平 滑 部
心脏发生模型
三
主要血管的演变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发生
起自主动脉囊
(一)弓动脉的发生和演变
动脉干、主动脉囊、肺动脉和背主动脉的演变示意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一)弓动脉的发生和演变
演变
第1、2对与背主动脉相连处保留,余退化 第3对:左、右颈外、颈总和颈内动脉 第4对左侧与动脉囊左半形成主动脉弓,动脉囊右半形成头臂干;
演变原因:血液多右角回流心脏
原始心房与静脉窦的演变
心脏发生模型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5.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左、右心房的形成
演变原因:血液多右角回流心脏
演变结果: 静脉窦右角变大→右心房平滑部
静脉窦左角变小
近侧段→冠状窦 远侧段→左心房斜静脉的根部
左房斜静脉
右 心
原始右心房→右心耳
心血管系统 的发生
第25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作者 : 郝立宏
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二、心脏的发生 三、主要血管的演变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五、相关畸形
教学要求
掌握 血管和心脏的原基;心脏内部分隔;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和 出生后变化;相关畸形的成因。
熟悉 原始血管和心脏的发生过程;心脏外形的演变;胎儿血液循 环的途径。
房 平
冠状窦
滑
部
心脏发生模型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5.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左、右心房的形成
演变原因:肺静脉根部及左、右属支被吸收 演变结果:扩大为左心房平滑部
原始肺静脉被吸收并入左心房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5.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左、右心房的形成
演变原因:肺静脉根部及左、右属支被吸收 演变结果:扩大为左心房平滑部
人胚早期血液循环
二
心脏的发生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1.心管和围心腔的发生
发生时间:人胚第18~19天 原 基 :生心区 1. 围心腔(pericard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coelom)→围心腔
2. 生心索(cardiogenic cord)→ 心管(cardiac tube) → 原始心
原始心脏发生示意图
(二)心脏外形的演变
演变结果
心球和心室成“U”形——球室袢 心管渐成“S”形弯曲 心房的腹侧向左、右两侧扩展
心球尾端 → 原始右心室 原心室 → 原始左心室
心脏发生模型
心脏外形演变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二)心脏外形的演变
1.心球;2.心室;3.心房
心脏外形演变扫描电镜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演变原因
头尾固定 心管生长速度大于围心腔 心管各部分呈现不均等的生长
原始心脏位置变化
心管出现四个膨大 头 心球(bulbus cordis) → 动脉干 ↓ 心室(ventricle) 尾 心房(atrium) 静脉窦(sinus venosus)
心脏外形演变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
1.房室管的分隔 2.心房的分隔 3.心室的分隔 4.心球与动脉干的分隔 5.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左、右心房的形成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1.房室管的分隔
房室管 背、腹心内膜垫融合
左房室管 右房室管
房室管口局部增厚隆起 → 演变成二、三尖瓣
三尖瓣
二尖瓣
心内膜垫
房室管分隔示意图及模型
心脏内部分隔扫描电镜图
1.心房;2.心内膜垫;3.室间孔;4.室间隔肌部
发育中的心室光镜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4.心球与动脉干的分隔
动脉干嵴 球嵴
螺旋状对生 合并
主动脉肺动脉隔
主动脉 肺动脉
心脏内部分隔仿真图及室间隔膜部形成示意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5.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左、右心房的形成
右侧:肝静脉,下腔静脉 远心段——“S” 形门静脉
卵黄静脉及脐静脉的演变示意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三)脐静脉的演变
演变
肝内段——肝血窦 右 侧——退化 左 侧——静脉导管,左脐静脉
心脏内部分隔仿真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3.心室的分隔
心室底部心尖处 → 室间隔肌部 → 室间孔
左、右球嵴 心内膜垫 肌性室间隔游离缘
融合 室间隔膜部
封闭室间孔
心脏内部分隔仿真图及室间隔膜部形成示意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3.心室的分隔
1.心内膜垫;2.房间隔;3.室间隔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2.心壁的形成
心管内皮→内皮 心管周围的间充质→心肌外套层→心肌膜和心外膜 心管内皮和心肌外套层间——心胶质→ 心内膜结缔组织
1.神经沟;2.前肠;3.围心腔;4心内膜原基;5.心肌膜与心外膜
原始心脏光镜图
原始心脏发生示意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二)心脏外形的演变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2.心房的分隔
第一房间隔→心内膜垫→第一房间孔 第一房间隔上部吸收→第二房间孔→第一房间孔封闭
心脏内部分隔仿真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2.心房的分隔
第二房间隔→遮盖第二房间孔→卵圆孔
卵圆孔瓣膜
出生前:血液
从右心房向左心房分流
出生后:卵圆孔封闭,左、右心房完全分隔
了解 胚体早期血液循环;弓动脉和主要静脉的演变。
一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1. 胚外血管的发生
血岛(blood island) 人胚第2周末, 卵黄囊、体蒂和绒毛膜 胚外中胚层细胞形成的细胞索或团。
血岛
第2周人胚模型
血岛和血管形成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1.胚外血管的发生
右侧与尾侧背主动脉和右侧第7节间动脉共同组成右锁骨下动脉。 第5对退化。 第6对近侧段形成肺动脉基部,
左侧远侧段形成动脉导管,右侧远侧段退化。
动脉干、主动脉囊、肺动脉和背主动脉的演变示意图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二)卵黄静脉的演变
演变
肝内段——肝血窦 近心段——左侧:消失
周边细胞 → 内皮细胞 → 原始血管 中央细胞 → 原始血细胞(造血干细胞)
→ 胚外毛细血管网
2.胚内血管的发生
间充质细胞 → 胚内毛细血管网
血岛和血管形成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3.胚体早期血液循环
第3周末,胚内与胚外血管相连,形成原始血管通路
胚体循环 脐循环 卵黄囊循环
人胚早期血液循环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