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习题-优质公开课-语文S版四下精品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比赛获奖教
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对本课的内容应该感兴趣。
他们已经具有了预习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布置了有针对性的预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描写的句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和思维过程中把握课文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B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 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 了。” 屈原为什么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 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 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 打捞。
读一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三) 朗读比赛 三、 指导写字
(四) 看书观察,分析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五) 重点示范“争”、“民”、“族”。 (六) 练习写字。 四、 (一) 想一想,填一填 1、 黄河浪花( ),颜色( )。 长城年代( )。 2、我国共有( )个民族,我是( )族人,我知道 的民族还有( )。 五、 板书 ),延伸得( )。珠峰年纪( ), 特别( )。长江水量( ),流 得( 补充作业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学习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 来。通过屈原的言行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
屈 原
课文朗读 单击播放
学习生字
佩 尸 戴 俗 措 粽 施 檐 疏 辅 颂 诬 驾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 了谁的什么事。 2.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总结回顾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 来?讲给大家听听。
(二) 实话实说: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选自己吗?
小组交流,然后上台交流。 (三) 出主意:如果有几个同学都提出选自己,应该怎 么办? 引导学生对教师指定、谦让、商议、竞选投票 等形式进行评议, 看看哪一种形式好,培养学生的竞 争意识和民主意识。 (四) 展示自己:竞选“演说”
教学目标 1、 2、 伟大。 3、 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语文S版四下《端午节的由来》学案

语文S版四下《端午节的由来》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2.掌握端午节相关的一些知识和文化;3.通过学习,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预习部分1. 组团探究我们可以将班级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查找端午节的历史和传说,找出有共同点或不同点的地方,并进行汇报。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问题:1.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是什么?2.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和含义是什么?3.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是从哪里起源的?4.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体现?2. 词汇预习1.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2.粽子:用粘米或糯米等加馅料包裹而成的一种食品。
3.龙舟:一种独木舟,通常有18个人划桨,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
4.端午菖蒲酒:端午节期间常饮的一种传统饮料,用菖蒲、艾叶等药材浸泡而成。
5.涂雄玉:古代中国著名诗人、政治家,与端午节的神话故事有关。
3. 文学预习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和故事,可以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例如:《屈原离骚》、《九歌》等。
三、课堂探究1. 群体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示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道具,让学生自由发言,从中得出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1.端午节的历史和由来;2.端午节的传统做法和习俗;3.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
2. 独立思考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例如:端午节和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共存?3. 合作探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行编写并表演一段端午节的小故事,展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故事。
四、作业布置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一项或多项进行完成:1.撰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历史/习俗/文化的文章;2.画一幅与端午节相关的绘画作品,展现端午节的内涵和文化;3.自行制作一道粽子,并用语文的方式描述它制作的过程。
五、总结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端午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要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30.端午节的由来 l 语文S版

端午节的由来一、读拼音写词语。
pèi dài jiàshǐxísúcuòshīài dài chuán sòng二、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措( ) 施( )[来源:ZXXK]错( ) 拖( )颂( ) 驾( )项( ) 架( )铺( ) 粽( )[来源:学§科§网]辅( ) 棕( )三、加标点。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叶有时还要佩带香囊在手腕上缠红丝线四、填空并回答问题。
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 ),这一天我们要吃传统特色食品( ),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 )。
2.下面都是我国几大传统节日,请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除夕五、课外阅读。
过年的由来除夕也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除夕之夜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猛兽“年”的袭击。
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它就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火光、响声。
于是到了冬天,人们在自家门口挂红桃符、点火,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年”又来了,见家家红红火火,响声震天,吓得逃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这天,家家贴红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夜里守岁,第二天张灯结彩互相道贺拜年。
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我国最盛大的节日。
1.给加点字注音。
通宵.惶.惶贴.对联[来源:ZXXK]2.照样子写词语。
敲敲打打3.“年”怕哪三样东西?4.过年时南方人吃( ),北方人吃( )。
5.你还知道过年时有什么习俗吗?[来源:学。
科。
网][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一、佩带驾驶习俗措施爱戴传颂二、措(举措) 施(施肥) 颂(歌颂) 驾(驾驶)错(错误) 拖(拖拉) 项(项目) 架(书架)铺(铺路) 粽(粽子)辅(辅导) 棕(棕色)三、。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2m

五、在运用打比方写法的句子后面打上“√”。
1. 2. 3. 4.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 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 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 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 ) 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试卷
在 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 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 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 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
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 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 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
3. 比较句子。 ( 展示课件第四屏)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指名答。 ( “ 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 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 ( “想啊,想啊” “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 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
4. 驾小船、 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 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 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比较句子: 1. A: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 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B: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 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 想去救他。 2. A: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B: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 想出了一个办法。
欣赏别人,到互助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
1、课件演示:
你认识画面 2 的哪些小动物?除了这些动物,你还能说出其它小动物 的名 称吗? 这些小动物对人有哪些益处?我们应该怎样代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 物? 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动手实践: 请你制作标语牌,宣传画等方式保护有益的动物。 拓展性学习 回家向朋友,家长讲一讲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出来向大家挑战,应战的同学不但展示自己书写的生字,还要说出理
由。取胜者为下次擂台赛的擂主。 完成课后“看看写写”的练习。 拓展活动:找一找,我们写过的生字中,哪些是左窄右宽的字,找出 来写 一写。
课后反思:
写)
(以上教案由姚昊芳老师撰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通过组合拆分汉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巩固识字。 复习 巩固词语。 会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搜集资料,结合实际进行 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2 课时
朗读感悟:
1、初读自悟,自学生字的读音。 自读课文多遍,找出自己喜爱的谚语读给伙伴听并正音。 小组合作学习,说 说自己对文中谚语的理解。 合作展示:一位同学读谚语,另一位同学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可以直 接解释 谚语的意思,也可以举例说明谚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图画表示 谚语的意思。 朗读背诵谚语。 老师引导谚语。 看图画、实物,再朗读。 熟记自己喜欢的一句谚语。 指导认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主识记下列字: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 独。 3、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找找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用笔或用脑记下来, 比比
四年级下册语文微课课件-课文30《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共12张PPT)

30 端午节的由来
读写训练 思维训练
• 《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中有什么。
字词的宝库 知识的清泉 故事的田野
字词的宝库
• 1、字音字形 • 粽(zòng)子 屋檐(yán) 艾(ài)叶
• 香囊(náng) 手腕(wàn) 措(cuò)施
• 诬(wū)陷 谗(chán)言 传颂(sòng)
• 汨(mì)罗江 龙
祭(jì)奠 蛟(jiāo)
• 箬(ruò)叶 菱(líng)形
• 2、字音词音
• 辅佐(fú zuǒ):辅助,多用于大臣协 助皇帝治理国家。
• 祈祷(qí dǎo):祈求免祸,降福。
3、随文解意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喝雄黄酒、在屋檐下插艾叶,有时还要佩带 香囊、在手腕上缠红丝线。
选取片段写故事。
1、屈原的故事
2、楚王的故事
3、老百姓的故事
4、粽子的故事
粽子的故事
•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相传屈原投江后,楚国的
百姓到他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可捞了很长时间,还 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 物投到水里祭奠他,祈祷江里的水族吃了这些东西后, 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
•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 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表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 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知识的清泉
• 话题: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角 度写了端午节的知识
什么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习俗
• 各自读背1、2段,介绍端午节
故事的田野
•
请再读课文,根据所选题目,在文中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喝雄黄酒、在屋檐下插艾叶,有时还要佩 带香囊、在手腕上缠红丝线。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
dàipèiyánsònɡcuò爱________________带屋________传________________施2.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换个说法,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________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________的官员。
他忠诚________爱国,很有才干________。
3.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①他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官员。
________②我们登得高,望得远。
________③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________④她戴的首饰十分漂亮。
________4.下面每组句子中哪一句好?为什么?①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②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5.照样子写句子。
例:不是一家人,就不应该热心帮助了吗?不是一家人,也应该热心帮助。
①不是你弄脏的,就不该打扫干净吗?②要节约用水、用电,难道你不知道吗?6.你知道屈原的著作或著作中的名句吗?试着写一写。
二、阅读理解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童年的春节冰心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
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选词填空。
1.( 后来 ),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 被骗到秦国软禁起来。 2.楚王逐渐疏远屈原,( 最后 )把他 流放到南方去了。 3.从此( 以后 )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 天祭奠屈原。
1.他是一个有名望的官员。(有名的 2.我们登得高,望得远。 3.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4.她戴的首饰十分漂亮。 (看 (拥护 ) ) )
(加在头上)
四、选词填空。
后来 以后 最后 1.( ),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 被骗到秦国软禁起来。 2.楚王逐渐疏远屈原,( 流放到南方去了。 )把他
3.从此( )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 天祭奠屈原。
一、比一比,再组词。
尸( ) 措( )
户(
驾( 架(
)
) )
错(
颂( 领(
)
) )
一、比一比,再组词。
尸( 尸体 ) 措( 措施 )
户( 户口
驾( 驾车 架( 衣架
)
) )
错( 犯错
颂( 歌颂 领( 领导
)
) )
二、给带点的多音字注音。
中计( · 中间( · ) 传统( ·多音字注音。
中计( zh7ng ) 传统( chu1n ) · · 中间( zh4ng ) 传记( zhu3n ) · ·
三、解释标红字的意思。
1.他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官员。( 2.我们登得高,望得远。 3.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4.她戴的首饰十分漂亮。 ( ( ( ) ) ) )
三、解释标红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