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
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农用化学除草剂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种除草剂对植物的作用机理不同,往往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除草剂使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很多,如除草剂的选择,使用技术和环境条件影响等,其中使用技术是主要原因。
所以识别药害症状,了解药害原因,采取适当技术措施,药害是可以减轻和避免的。
一、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诊断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是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
了解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的药害症状,可以正确判断除草剂效果及如何对作物采取安全措施和补救方法,除草剂对植物会产生解剖、生理、和形态效应。
解剖效应是植物内部组织变化,在田间无法查看;生理效应如失绿、斑点、坏死等在田间可以直接观察到;形态效应即植物根、茎、叶、花的形态变化,最易用眼发现,这是论断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和防除杂草的重要依据。
现将几类常用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症状介绍如下:1.笨氧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2.4-d丁酯、2甲4氯、稳杀德等,敏感植物受害表现为叶片、叶柄和茎部扭曲,茎尖卷曲,茎基部变粗,肿裂霉烂。
根部受害后,变短、变粗、根毛缺损,水分与营养物质吸收受到影响,严重时可使全株死亡。
如2.4-d丁酯,在玉米田使用过晚引起玉米药害,表现为叶片卷曲,形成葱状,雄穗很难抽出,重者无雌穗。
2.苯甲酸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豆科威、百草敌等,主要症状是使作物根部畸形、叶片卷曲、皱缩、变黄,如玉米受害后初生根系增多,叶形变窄,葱状叶、茎脆弱、根扁化。
3.三氮笨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西玛津、阿特拉津、扑草净等,主要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部失绿或叶片出现枯斑、坏死、变黄,最后枯死。
如阿特拉津上茬残留,可使小麦、大豆幼苗叶尖枯黄似人烧状;大豆受害叶片失绿变黄,逐渐变褐色。
4.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这类除草剂有农得时、草克星等,主要是抑制作物某些氨基酸的合成,症状是植株长时间生长停滞,新叶变黄,严重时枯死。
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及补救措施

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及补救措施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菌和杂草的侵害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药害问题。
药害是指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水源、环境、人体和其他非目标生物产生的有害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1.选择不当:农药使用者在选择农药时,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不同农作物所需的农药种类、剂量和使用期限等信息缺乏了解。
因此,使用者常常会使用错误的农药,或者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剂量下使用农药,导致药害的发生。
3.时机不当:农药的使用时机也是产生药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农作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的不同阶段,对应的农药使用时机也不同。
如果不在正确的时间点使用农药,就会导致农药对目标生物的毒杀效应不佳,或者对非目标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4.残留问题:农药的残留是产生药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农产品在采摘或者收获后仍然带有一定残留的农药时,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处理,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农药的残留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农药产生的药害,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加强培训和宣传:应加强对农药使用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农药知识和操作技能。
农药生产厂家、农技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供准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指导。
3.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药质量和保质期的检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农药进行注册和准入管理。
对违法销售、不合格产品和超标残留的严重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4.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为了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可以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微生物和植物间作作用等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药害的发生。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农药残留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情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 发生除草剂药害如何解救

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发生除草剂药害如何解救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或操作失误,从而导致除草剂误害农作物的严重后果。
本文谈谈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有哪些,以及发生除草剂药害如何解救。
一、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有哪些除草剂药害的发生,除天气变化、使用技术水平等因素外,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除草剂选择与配伍不合理。
使用者对化学除草方面知识了解太少,盲目采购施药;或配伍不合理造成药害,农药渗混的比例失调,就会发生药害。
2、除草剂施用方法不科学。
随意加大除草剂的使用剂量,造成不出苗,出现“瞎地”现象;或稀释药剂时加水量过少,田间施药不均匀,重喷和漏喷现象比较严重,必然发生药害。
3、土壤残留造成药害。
即前茬作物施用除草剂,其残留部分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二、发生除草剂药害如何解救1、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立即用于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桓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
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o.2%的生石灰或o.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好。
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
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用爱可博每亩16克兑水40千克,或每亩用15毫升的植物动力2003,加清水稀释15千克,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
如喷施20毫办千克的赤霉素稀释液,每亩40-50千克,喷后7天,茎叶生长便恢复正常,比末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3、追施速效肥料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迫施速效化肥。
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
4、加强中耕松土根据作物生长季节,适当增加中耕松土次数。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救措施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救措施周峰九十年代后,随着除草剂的大量推广应用,除草剂药害的广泛存在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真正的药害原因错综复杂和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方面的因素和使用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也有除草剂本身的因素造成的,任何作物对除草剂都不具有绝对的耐性或抗性,而所有除草剂品种对作物与杂草的选择性也都是相对性的,在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与正确的使用技术时,才能显现出选择性而不伤害作物。
一、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1、药滴沾染与雨点溅染应用除草剂之中一些选择性稍差的品种,如在大豆田应用杂草焚、克阔乐、虎威,由于气象条件不良及作物长势较弱,有时会使大豆沾着药滴的叶片局部产生灼斑。
另外,在玉米田应用灭生性除草剂克芜踪,在稻田埂上应用草甘膦等,由于防护措施不严,常有少量雾滴落到玉米下部的叶片上或稻田边缘的稻叶上,造成一些局部的药害。
2、雾滴直接飘移与挥发飘移喷施除草剂时,或多或少都有飘移的问题。
尤其应用一些蒸气压较高(>0.133322帕)、挥发性较强的品种,如2,4-滴丁酯、2甲4氯钠、麦草畏、氟乐灵、禾草敌、异恶草松等,在喷施过程中,由于形成的雾滴过小、温度过高、空气相对湿度过小、风力过大、光照过强,喷头位置距地面或叶面过高、液泵压力过大等,均易造成雾滴挥发与飘移,因此,往往会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以2,4-滴丁酯最为严重与突出,在地面喷施,其雾滴有时能飘移到1000-2000米的距离,各地在应用2,4-滴丁酯时,因雾滴飘移曾多次发生过药害事故。
3、土壤残留应用三氯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二苯醚类及其他杂环类除草剂之中的一些在土壤里残留时间较为持久的除草剂品种,若与作物轮作体系协调不当,往往会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危害。
例如,大豆田施用豆磺隆造成下茬甜菜、马铃薯严重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4、除草剂安全性不强用于茎叶处理的触杀型除草剂,如克阔乐、杂草焚、氟磺胺草醚对大豆的安全性不很强,施用之后,难免会使适用作物产生一些暂时性药害。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除草剂是为了清除草地或农田上一些杂草,以供作物的生长到处使用的化学药品。
然而,在使用除草剂时,很容易发生药害现象,导致除草剂不仅仅能杀死杂草,而且还会杀死作物或影响作物的生长。
本文将讨论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除草剂药害的原因1.使用方法不当:使用除草剂时,操作不当是导致药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过度喷洒药剂,对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正确地使用除草剂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且必须遵守药剂的最佳用量和使用时间。
2.环境条件不适宜:除草剂的使用需要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不适宜会影响除草剂在植物上的附着和吸收,导致除草剂过早蒸发或流失。
此外,在喷洒除草剂之前,需要检查天气预报是否适宜除草剂的使用,比如,预测是否会有大风和降雨等天气条件。
3.除草剂抗性:在使用除草剂的过程中,植物会逐渐产生抗药性,使草杂草变得更加难以根除。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使用更强的化学药品,就不能消除杂草,这会导致更多的药害现象。
二、除草剂药害的防治方法1.合理选择药品:在使用除草剂之前,要充分了解使用它的适应范围及杀灭草杂草的效果、使用方法和使用建议。
注意药剂与植物物种之间的不同反应,尽量选择不会对要保护的草地或作物产生太大影响的除草剂。
2.合理施药:必须按照药剂的规定浓度和使用方法,为不同的草地或作物选取不同的施药方式。
在使用时,必须先对小面积或局部区域进行测试,并注意喷雾液的浓度和量,从而在保证除草效果的同时,保留作物的生长。
3.监测和控制:定期进行害虫和草害的观察和监测,记录受害时间、受害部位和受害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防治方案,及时调整施精、灌溉和喷药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结论:总的来说,正确、合理使用除草剂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但如果药剂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药害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特定杀菌剂的适应范围和方法,了解植物物种与药剂之间的反应,按规定的方法和浓度施药,定期观察和监测除草效果,及时调整施药量和施药方法,从而达到防治药害的目的。
探究五味子除草剂药害原因

探究五味子除草剂药害原因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并且在农业上也被用作除草剂。
五味子除草剂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药害问题。
本文将探讨五味子除草剂的药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五味子除草剂的含有有害物质五味子除草剂中含有一定的有害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除草剂残留物和重金属等。
这些有害物质在五味子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会渗入土壤和植物中,造成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1.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五味子除草剂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具有较强的毒性,会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对农作物和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人体长期接触也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2. 除草剂残留物五味子除草剂中的除草剂残留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有害物质,它们会随着水分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逐渐释放,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农作物和周边生态环境。
3. 重金属除草剂中的重金属也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它们会在使用过程中积累在土壤和植物中,长期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概率的危害。
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是五味子除草剂导致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防止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不当使用和管理五味子除草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当使用和管理的问题,导致其药害程度加剧。
过量使用、不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合理的施药时间等都会导致除草剂的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在环境中,加剧药害问题。
一些农民可能缺乏相关知识,对五味子除草剂的风险和预防措施了解不足,因此也容易导致药害的产生。
提高农民对五味子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水平是减少药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土壤和植物的自然特性五味子除草剂的药害原因还包括土壤和植物的自然特性。
一些土壤和植物可能对五味子除草剂中的有害物质有吸附和蓄积作用,导致这些有害物质难以迅速降解和清除,从而加剧了药害的程度。
了解土壤和植物的自然特性,选择适合的土壤和植物种类,也是减少五味子除草剂药害的重要手段。
除草剂药害

除草剂药害引言除草剂是指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
然而,除草剂的使用也常常伴随着一定的药害问题。
本文将探讨除草剂药害的原因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除草剂的种类常见的除草剂包括草甘膦、草胺膦、氟乐灵等。
它们通过抑制植物生长中的特定酶的活性或干扰特定生物化学反应来实现对杂草的控制。
二、除草剂药害原因1.不适当使用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由于不适当的使用而导致的。
例如,过量施用除草剂可能会导致植物的烧伤和死亡,同时也会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2.残留问题除草剂的残留问题是另一个导致药害的重要原因。
长期使用除草剂会导致其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健康。
此外,除草剂残留还可能通过农产品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非目标植物受害除草剂的作用机制虽然针对杂草,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会对非目标植物造成伤害。
这些非目标植物可能包括农作物以及周围的野生植物,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对环境的影响除草剂药害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的积累,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的平衡。
这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水体污染除草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通过农田排水进入水体中。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导致水中植物和动物的死亡,破坏水生生物的食物链。
3.生物多样性减少除草剂的不适当使用会对周围的野生植物和昆虫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尽管除草剂主要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但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1.食品安全问题除草剂残留在农产品中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长期食用含有除草剂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增加罹患癌症、内分泌系统紊乱等疾病的风险。
2.职业暴露风险在除草剂使用的过程中,接触除草剂的农民和工人可能面临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
除草剂药害原因和预防技术

除草剂药害原因和预防技术一、药害原因1.除草剂种类选择不当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杀草谱和适用环境,不根据杂草种类及农田的具体情况选择除草剂,会使所选用的除草剂品种无能为力或无法发挥其除草能力。
2.除草剂质量不合格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 其中最主要是有效成分含量、杂质种类及其含量、分散性、乳化性、稳定性等都直接影响到药效和药害问题。
由于农药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药效和药害问题 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责任。
3.应用剂量问题造成用药量不对的原因有几方面 一是农民的主观行为,总是怀疑用药量低了除草效果不好,将用药量增加至极限以上,一旦环境条件有利于药效发挥,出现药害是不可避免的 二是农药厂为了说明其产品成本低,以适应农民购买能力低这一客观事实,在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很低,不能够保证除草效果;三是农民耕地面积不准 导致额定用药量与实际耕地面积不符;四是喷洒不均匀、重喷、漏喷 特别是使用多喷嘴喷雾器时,各个喷头的喷液量不同直接导致喷洒不均匀。
4.用药时期不当茎叶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后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土壤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前用药越晚效果越好,但作物出现药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5.用药方法错误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时多数会产生药害 少数会效果不佳,茎叶处理剂用作土壤处理时多数会无效,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很小。
6.环境条件不适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质土壤 封闭处理易出现药害 有机质含量高于5%药效很低。
②封闭处理剂用药后降大雨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大 茎叶处理要重喷。
③持续低温除草效果降低 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增大。
④土壤干旱封闭处理剂药效降低 甚至无效。
⑤三级以上有风天施药 无法保证喷施均匀 药效降低 可能出现药害。
⑥整地质量不好封闭处理效果不佳。
[2]二、药害预防技术为了防止除草剂使用不当而产生药害,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技术,规范操作。
(一)注意除草剂与敏感作物。
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除草剂敏感程度不一致。
防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而阔叶类作物对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 目前随着除草剂广泛应用,由于使用不当和技术问题,药害时有发生,为避免或减少药害发生,提出除草剂药害治理对策。
[关键词] 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农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面积逐年加大,这样虽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但是,由于除草剂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会对当季或后茬作物造成严重药害。
因此,正确总结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掌握其安全使用技术,才能确保除草剂安全使用。
一、药害产生原因
1.使用不当
一是用药量过大。
农民在用药时往往过于追求除草效果,擅自加大使用剂量造成药害的发生。
二是误用除草剂。
有的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错用了农药,如大豆田使用的“氯嘧磺隆”,错用小麦田除草剂“氯磺隆”,施用后造成大豆绝产。
三是施药时间不当。
如2, 4-d丁脂在玉米三至四叶期施药比较安全,在五叶后施药容易产生药害,2, 4-d丁脂用于豆田封闭除草时,如果施药期过晚也会产生药害。
四是错误混用。
如有机磷类杀虫剂与敌稗混用、有机磷类与烟嘧磺隆混用等,都会产生药害,这种情况很难诊断。
2.除草剂挥发或飘移
在施用除草剂时,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风力过大既容易产生一侧垄台有药、一侧无药的情况,也容易使药液直接喷洒到相临
其它作物而产生药害。
如2, 4-d丁脂喷洒后如果遇到高温天气,还能升腾至空中产生二次飘移,最远距离可达2000m,对向日葵、甜菜、瓜类、万寿菊等阔叶敏感植物产生药害。
3.不良环境条件
如赛克津、低含量乙草胺、2, 4-d丁酯等药剂遇到低温、多雨、土壤过湿等,就造成药害,在低洼地和沙质土的地块不能使用。
大豆田用乙草胺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大豆药害严重,可减产20%~30%,90%乙草胺对大豆安全性比50%乙草胺好。
玉米田用乙草胺用量过高、施后遇低温、播种过深容易产生药害。
对大豆、玉米的安全性由好到差的顺序是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乙草胺。
4.药械性能不良及作业不标准
(1)施药机械性能不良:一是泵压力不足。
二是喷杆与地面不平行。
三是喷头使用时间长,维修或更换不及时,喷雾时雾化不好,雾滴过大,喷嘴关闭不严。
(2)田间作业不标准:一是机车或人行走速度不匀、摆动喷雾导致喷药不均匀;二是药液配制不匀。
三是喷雾机无搅拌装置或喷洒除草剂作业中不搅拌药液。
四是重复喷药及药械用后清洗不净,都可能产生药害。
5.残留药害
一是长期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种残效期长的除草剂,造成土壤残留,当种植敏感作物时,发生药害。
二是当季作物使用除草剂,对下茬作物造成的药害。
二、治理对策
1.药害预防
(1)正确选择除草剂。
选用“三证”齐全并且在当地试验成功的产品,尽量减少长残留性除草剂及飘移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和次数,同时应根据杂草群落、药剂特点、作物品种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化学除草方式和除草剂配方。
(2)准确掌握用药量。
除草剂用药量要准确,施药应均匀一致,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3)严格掌握施药时期。
封闭除草施药时期应在播后3d内的早上8点以前或晚上6点以后,最好夜间施药,苗后除草施药时期应在杂草出齐、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不可过早或过晚,过早杂草未出土;过晚某些杂草对除草剂抗性增强,达不到灭草效果,作业时间应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
同时在作物具有耐药性时期内应选择有针对性的除草剂,也是避免药害产生的一项措施。
(4)选择适宜气象条件施药。
施药时适宜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在65%以上,风速应在0~3m/㏕为宜,只有在相对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施药,才能保证除草剂的药效,避免药害产生或加重。
(5)应用植物油型除草剂喷雾助剂。
植物油型除草剂喷雾助剂与作物有亲和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降低除草剂用量的20%~30%。
在保证除草剂药效的前提下,相对降低除草剂用药量,可避免或减轻对作物的药害。
(6)科学使用施药器械。
施药前对药械要认真进行检修和调试,
严格按照田间作业标准进行操作。
一般拖拉机行走速度100m/min。
喷液压力,苗前喷雾3个大气压,苗后喷雾4~5个大气压。
喷头高度,苗前喷雾喷头距垄台50cm,苗后喷雾55cm。
喷头间流量误差≤5%,避免新旧喷头同车使用。
喷液量选择,苗前170l/hm2,苗后140~155 l/hm2。
2.补救措施
(1)排毒。
如果除草剂喷洒过量或者邻近敏感作物叶片遭受药害,可在受害叶片上连续喷洒几次清水,以清除或减少作物叶片上的农药残留。
对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造成的药害,还可在水中加0.2%的生石灰水或碳酸钠溶液进行淋洗。
(2)加强管理。
光合作用抑制剂和某些触杀性除草剂药害,可加强田间管理,采用增施速效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减少除草剂对作物的影响。
(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有利于减轻药害,如激素型除草剂造成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硕飞98丰产素等刺激作物生长或撒石灰、草木灰、活性炭等缓解。
调节剂。
选用绿风95、高美施等,在作物发生药害后立即喷施,如用绿风95,500倍液喷施一次即可使受害作物迅速恢复正常生长。
(4)使用安全保护剂。
针对导致作物药害的药物性质,用与其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
有r-25788、bna-80等解毒剂。
其中r-25788既适宜作土壤处理,又适宜作种子处理。
r-25788可防止和解除酰胺类除草剂药害。
bna-80能有效抑制杀草丹的脱氧,避免水稻矮化。
用活性碳拌种,可减轻或防止甲草胺、利谷隆、2,4-d类除草剂对玉米的药害,也可在栽前将植物根和茎蘸上活性炭粉末,以防药害。
因为活性碳吸附性强,能减少除草剂污染土壤对下茬作物的药害。
活性碳可以在播种沟中条施或穴施,也可在幼苗移植前用活性碳浸苗,或者先将作物种子浸沾40%的胶液,再在活性碳中滚动,成型后播种。
(5)培育抗除草剂新品种。
利用杂交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取抗除草剂新品种,也是解决除草剂药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