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二章 小说阅读 提分点二 落实情节类题的两种增分策略再提升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
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
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
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
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
体会
三层,让儿子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弃;第13至14句为第
四层,告诉儿子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第15至17
句为第五层,让儿子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 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 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 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 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 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 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 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 非常好客。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 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 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最新整理)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

(最新整理)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 引言 高考文学类文本考查中,小说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第一份试题始制的2007海南宁夏新课程卷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选材〔《林冲见差拨》〕命题,同年的湖北卷考查了杨闻宇的《日月行色》。

2017年开始有了四份小说试题,分别是:海南宁夏卷的欧·亨利《二十年以后》、广东卷假设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浙江卷的阿·马·高尔基《乌米》和江苏卷汪曾祺的《侯银匠》。

2017年小说阅读考查开始“扩大化”,由上一年的四份变成了五份:海南宁夏卷的铁凝《孕妇和牛》、辽宁卷贾平凹《遗璞》、安徽卷的宗璞《董师傅游湖》、浙江卷的大卫·洛契佛特《魔盒》和四川卷的凯·杰罗姆《想象》.2017年高考那么五份,广东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面包》,山东卷老舍的《骆驼祥子》,陕西卷莫泊桑的《保护人》,安徽卷许辉的《碑》和辽宁卷王安忆的《洗澡》。

2017年也是五份:安徽卷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江苏卷宗璞的长篇小说《西征记》节选,广东卷陈秉汗的《严冬海猎》,浙江卷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辽宁卷比亚纳的《怪人》。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二小说阅读提分点5锁定描写,化个为类(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二小说阅读提分点5锁定描写,化个为类(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

-17-
热点题型1 热点题型2 即学即练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 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 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 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 点了一颗烟。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 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 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 是深情的、甜蜜的。
-11-
(观点一)喜欢。理由:①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 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他有社会责任感,勇 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 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他不计名利,有奉献 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矿工打官司。 (观点二)不喜欢。理由:①他穿着打扮太时尚(外在形象太酷)。一 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这不符合当代社会主流 审美习惯。②他过于叛逆。他没经父亲同意,说走就走,气得父亲 不想管他。③他太容易感情用事。一会儿要当摇滚乐手,一会儿要 当律师,见异思迁,很可能一事无成。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 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 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 信的笑脸图标。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 题点二小说阅读题点对点练6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 题点二小说阅读题点对点练6Word版含答案

题点对点练6明辨类型,关注效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阳光路十七号王虹莲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羊、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

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

他们文化都不高,但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

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

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

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

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

于是她的想象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

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

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

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

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

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

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

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

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

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小说阅读“情节”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XX情节(或场面等)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小说反复写XX这个情节,目的是什么。

3.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4.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XXX”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本文以“我”与XXX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解答思路: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考查两方面:一、不同位置情节作用;二、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作用。

(一)情节位置作用(1)开头的情节类型及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名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造成悬念,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中间节类型及作用: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推动故事发展或转折。

(3)结尾类型及作用:1、出人意料式。

(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补叙式。

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卒章显志式。

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令人感伤式。

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6、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7、设疑式:.正面解疑,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正面解疑,深化了主题;反面解疑,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提分攻略2 题型3 情节手法类讲义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提分攻略2 题型3 情节手法类讲义

题型三情节手法类[技法回顾][典例剖析][例3] (2017·全国卷Ⅰ)阅读《天嚣》(文本见本专题“提分攻略2题型二”“典例剖析”),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解题流程】第一步:审题干→定题型题干中提到“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就显示出这是一道考查线索安排技巧的题目。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安排结构、揭示主题两个角度去考虑。

第二步:明角度→找对应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对点即时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河上柳废名○1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

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

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①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地催。

○2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②日暖”“柳下惠③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

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老爹得意极了,依例出四十文大钱且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

○3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地踱出茅棚了。

○4“真正反变!连木头戏——”○5这时老爹不知不觉转到隔岸坝上“路遇居”④的泥黄山头,“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不出声地念给自己听——也许只是念,并不听。

其实老爹所看见的,模模糊糊一条红纸而已,不过“姜太公”也同“柳下惠”一样,在此有年罢了。

○6太公真个立刻活现了。

○7陈老爹的姜太公同郭令公是一副脑壳——我们在“祈福”时所见的,自然,连声音也是一般,而我们见了令公,并不想到太公。

配套K12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提分攻略2 题型1 情节概括类讲义

配套K12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提分攻略2 题型1 情节概括类讲义

提分攻略2 “2步走”,解答情节类题目题型一__情节概括类[技法回顾][典例剖析][例1] (2018·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v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二 小说阅读 题点对点练4 理清线索,明确作用

v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二 小说阅读 题点对点练4 理清线索,明确作用

题点对点练4 理清线索,明确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善心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

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

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

这都是可能的。

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

它们的关系有点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③猫们进进出出。

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

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

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

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

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

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

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

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

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

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让人揣测,也许有一只猫离开了……⑤但是,邻居们并未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功夫.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做法,在窗台上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情节类题的两种增分策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
手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

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

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花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

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了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

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

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再抽气了。

”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的、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

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在补好的盘子里倒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

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

”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

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

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儿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

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

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

”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

老罗头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

”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儿。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地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

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补锅的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了平静。

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

偏偏这些闲聊的话又被老罗头听到了。

于是急火攻心,老罗头彻底倒下了。

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翔实、细腻,这既表现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听了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老罗头心有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的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的闲聊,老罗头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解析:选D。

“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

★2.文章写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6分)
答: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这一情节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分析,这些内容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和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看重等;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个情节为后文老罗头听到人们的议论而倒下埋下伏笔。

答案:①表现儿子的孝顺,凸显老罗头视手艺如生命的形象。

②推动了老罗头在儿子收购锅后病好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

(意思相近即可) 3.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好处”,二是“手艺”。

解答此类试题要考虑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题目为“手艺”,表现了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热爱与坚守,凸显了老罗头手艺人的形象;故事情节围绕“手艺”展开,“手艺”统领全文,所以从结构上看,“手艺”有线索的作用;小说通过写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手艺”的没落,引发人们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题目有暗示主题的作用。

答案:①凸显人物形象。

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最
大的特点。

②统领全文(或:以“手艺”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

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的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

③暗示主题。

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的当代命运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