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版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申报书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正文模板

报告正文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4、完成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
(三)申请人简介
(包括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的学历(从大学本科开始)和研究工作简历,近5 年来已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论著目录要求详细列出所有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等;奖励情况也须详细列出全部受奖人员、奖励名称等级、授奖年等)。
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1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拟支持研究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技术)研究,资助有创新思想的项目申请,营造宽松学术环境,激励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取得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
该类项目属市科技计划中的基础研究计划。
一、支持领域支持在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进行原始性创新、前沿探索性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领域,以及研究手段主要以理工科为主的交叉学科。
二、申报条件该类项目申报应符合通知中的申报基本条件和其他相关要求,此外还需符合以下条件:1. 申报单位是在广州市行政区内注册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或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2.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副高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3. 项目组成员中35周岁以下(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下同)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应不低于30%。
三、申报及评审该类项目纳入全过程管理简政放权改革试点,即由部分有较好基础的项目组织单位和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或本区域该类项目的申报和遴选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择优将不超过限项数量的项目推荐至市科技局,市科技局按程序审核确定拟入库项目。
纳入试点的组织单位及推荐立项项目数量限额如下:(四)申报材料1. 申报项目需按要求在阳光政务平台填报项目申报书及其他相关附件,其中附件材料应先按相应要求签字盖章后,再扫描上传。
附件材料一般应包括:(1)申报单位法人资质证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如已三证合一,则仅需提供注明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法人资质证照。
(2)项目组前三名成员身份证件复印件,项目负责人资质材料(学历学位、职称材料)。
2. 项目组织单位在组织评审后,将不超过限项数量的项目推荐至我局。
应在规定时间内书面提交推荐项目清单(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姓名等)至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并加盖本单位公章。
市科技局将对推荐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组织单位。
针对未通过审核的项目,组织单位5个工作日内在阳光政务平台报送补充推荐项目,并书面提交补充推荐项目清单。
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

(一)申请。
申请人登录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上传电子扫描版申请附件,点击“签字盖章页打印”,将打印文件签字盖章后扫描上传,提交审核;
(二)审核。
受理后,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组织电子材料初审(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计入办理时限)和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在7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计入办理时限);
(三)审批。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在30个工作日内拟定资助方案审核,符合审批条件的,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10 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已处理的,提交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委党组
在10 个工作日内审议。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在所有审查环节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过程发现材料需补正的,向申请人提出补正要求,出具《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申请人按要求补正后重新受理审查;
(四)办结。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具同意资助的《关于下达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的通知》;不予通过的,出具不同意资助的文件批复;
(五)送达。
申请人自行在申报系统打印《关于下达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的通知》。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申请项目名称:XXXX研究项目申请单位:XXX大学申请人:XXX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请简要说明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包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与挑战等)二、项目内容和研究方法(请详细描述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等)三、项目创新点和重要性(请说明项目的创新点和重要性,并与已有研究工作进行对比)四、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请说明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五、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请详细描述项目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步骤、计划进度和预期完成时间)六、项目经费及使用计划(请说明项目所需经费和使用计划,包括实验费、设备购置费、出版费等)七、项目团队及合作单位(请列出项目团队成员及其分工,并说明合作单位和合作内容)八、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请列出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九、项目推进计划(请说明项目的推进计划,包括项目实施的步骤、时间安排等)十、申请人个人简介(请提供申请人的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学历、工作经历、研究成果等)十一、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请在这里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以上为关于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的基本要求,申请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完善。
文档内容要求完整,1500字以上,并应该包括以上11个必要要素。
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时,应详细阐述自己的项目背景、目标、内容、创新点和重要性,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等内容,并提供个人简介以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成果。
另外,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要提前考虑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显示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最后,申请人还应注意格式规范、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确保完整准确地传达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报2015年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报2015年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
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布部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03.10
【实施日期】2015.03.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报2015年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年度科技计划安排,我委启动了2015年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的申报工作。
请各单位按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有关管理办法要求,组织本单位科技人员积极申报,按要求填写项目立项申请书。
现将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一般项目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工程、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口健康、新能源、资源环境、现代农业、综合交叉等主要研究领域,探索新理论、新方法,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前沿技术,择优资助开展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详见附件1)。
二、资助强度
2015年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一般项目每项资助强度为5万元。
三、申报数量
本次申报对项目负责人实行自由申报,对项目组织单位实行限额推荐,各单位限额推荐数量请登陆项目网上申报系统查询。
各单位在向市科委推荐项目过程中,应把相关信息通知到每位科技人员,并采取必要程序和措施,保证每位科技人员的申报权利和公正公平地推荐项目。
四、申报方式
本次申报统一实行网上申报(申报流程见附件2),未在项目申报系统中注册的项目申报人及参研人员需在“重庆市科技人才库”中进行注册并完善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已在项目申报系统中注。
应用基础研究报告计划项目申请报告书模板

XX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申报单位:申请人:联系:电子:填报日期:XX省科学技术厅二〇一三年制填报说明一、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其它有关规定。
申请书各项容要实事,逐条认真填写。
表达要明确、谨,字迹要清晰易辨。
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二、申请书为打印件(A4纸宋体小四),于左侧装订成册。
第二页以后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三、下列人员不得作为申请项目的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1、在读研究生;2、已离退休的科研人员;3、申请单位的兼职科研人员四、同一申请人,只允报送一个项目。
五、科技查新报告等附件需与申报书文本幅面相同并与申报书装订成一册。
六、填写要求:1、申报容必须逐项认真填写,采用公布的标准简化汉字。
2、部分栏目填写要求:项目名称:应确切反应研究容、最多不超过3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基础研究:指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
应用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报审学科:申请项目所属的最基础学科。
如涉及多学科可填写两个,先填为主学科。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注意小数点。
起止年月:起始时间从项目批准的当年月算起,完成时间为完成年度的12月。
所在单位名称及代码:按单位公章填写全称。
全称中的数字一律写中文。
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在项目组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定与理论分析及对项目的完成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研究的科学意义:要结合所报项目的核心容,围绕研究背景、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撰写;基础研究须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应用基础研究须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围绕主要研究容和可能的突破点,论述国外研究情况,依次论证项目的创新或研究特色。
研究容:应突出重点,工作量要适度,要保证资助的经费基本够用,计划时间可以完成目标。
研究项目申请书(范例及格式)

研究项目申请书(范例及格式)
一、研究项目背景
本研究项目旨在探索XXX领域的相关问题,填补该领域的研
究空白并提供实践意义和理论参考。
背景资料和前人研究已经显示,该领域存在一系列令人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尚未有系统和全面的研
究加以解决。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 研究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简要描述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项目将对以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 (详细描述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并回答研究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
1. (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骤)
2. (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骤)
四、预期成果和影响
本研究项目的预期成果及其影响包括:
1. 预期成果:
- (列出预期的具体成果)
2. 影响:
- (说明预期成果对学术界和实践的影响)五、研究时间安排
本研究项目的时间安排如下:
1. (列出每个阶段的起止时间)
2. (列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
六、经费预算
本研究项目的经费预算如下:
1. (列出各项费用及其金额)
2. (说明经费的使用计划和合理性)
七、研究团队
本研究项目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
- (列出每个团队成员的姓名、职称和专业背景)
八、参考文献
以下是本研究项目的参考文献列表:
- (列出参考文献)
以上是本研究项目申请书的范例及格式,请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适当修改,以符合具体研究内容和要求。
重庆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请书

(一)、立项依据
(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总体研究方案
(六)、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项目组构建过小鼠FGFR3可控性RNAi载体并转染细胞进行验证,可完成本(七)、研究队伍
(八)、申请者承担项目的情况
我保证以上的所填内容完全属实,若有虚假,本人将负全部责任。
如果获得资助,我与本项目组成员将严格遵守《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按要求做好结题工作。
申请人签字: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版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申报书篇一:20XX年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支持领域附件1:20XX年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支持领域围绕以下主要研究领域,探索新理论、新方法,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前沿技术,择优资助开展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
一、电子信息领域新型信息材料与器件;纳米级集成电路;微纳光子学与光电集成;高分辨率探测成像;强场与超强场激光技术;传感网络与仿生感知基础;未来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低功耗艾级超级计算、新型计算系统;网络计算;软件技术基础;网络数据挖掘与理解;信息空间安全;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多机器人协同与仿生机器人。
二、制造与工程领域复杂机电系统的功能原理与集成;高性能零件/构件的精密制造;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与控制;复杂环境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响应与破坏机理;环境变迁中的城市科学;城乡建筑节能设计原理与技术体系;面向制造和工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与核心软件。
三、材料领域光电功能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制备与表征技术;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界面科学;功能导向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可控制备;材料领域前沿技术问题。
四、能源领域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的形成与探测;资源高效开采利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智能电网;能源和资源的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与温室气体控制的交叉科学。
五、资源环境领域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水土资源演变与调控;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地球观测与信息提取的新途径和新技术;绿色与可持续化学;污染物多介质环境过程、效应及控制;重大灾害预警与防控;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
六、生物医药领域重大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免疫调节与疾病;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营养、环境与健康关系;衰老及相关疾病;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灾害、中毒与救援;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发掘与评价;中医理论与针灸经络、方剂;蛋白质的修饰、识别与调控;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组织器官发育的调控;面向医学基础的多学科交叉和前沿探索。
七、农业领域主要农业植物水分、养分需求规律与高效利用;主要农业植物病虫害发生及防控;主要农业动物疾病发生与防控;农业特产资源多样性及维持、种质资源的发掘与评价;农业生物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食品和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
八、综合交叉领域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大规模高性能科学计算;针对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与技术整合;多相复杂系统中的介尺度结构;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过程工程中节能减排与系统优化;科学研究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其他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交叉综合研究。
篇二: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正文(一般)(正文部分)四、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目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地域差异、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自然界水体环境具有很大的时空异质性,不仅体现在水体理化因子,还呈现于环境资源方面。
水体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水生动物(包括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征,乃至水生动物的生活史对策和适合度。
鱼类作为重要的水生脊椎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生理机制,并以相应的生态对策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mandicetal.,20XX)。
鱼类生理生态学和比较生理学的研究层面广泛,包括分子、细胞、生化、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
近年来,研究人员也进行与鱼类适合度相关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研究聚焦于比较同一生境的种间差异或环境因子梯度间的差异,并且以评价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这些差异的生物学统计基础,以期寻找某些自然规律或揭示表面现象的内在机制。
然而,该类研究却忽视了鱼类种内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即鱼类种内的个体差异(Biro&Stamps,20XX)。
稳定个体差异(consistentindividualdifference,cid)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指动物表型(如生理、行为)的个体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可重复测量)(Biro&Stamps,20XX)。
早期研究主要以小型哺乳类、两栖爬行类和鸟类作为研究对象(Burtonetal.,20XX)。
最近,有关鱼类的个体差异及其与生理功能、社群行为的关联研究逐渐成为鱼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并且多以鱼类静止代谢率的个体差异作为研究起点(dingemanseetal.,20XX;marrasetal.,20XX;Burtonetal.,20XX;marrasetal .,20XX),这是因为鱼类静止代谢是是其生活史重要的能量代谢参数之一,影响机体其它生理功能(如生长、运动、繁殖)的能量分配(Burtonetal.,20XX),同时动物个体所有的生理过程均涉及能量代谢(Biro&Stamps,20XX)。
机体的稳定个体差异可能影响其行为特征,进而限制鱼类对生态和环境变异的反应能力(Biro&Stamps,20XX)。
动物的行为特征也具有稳定个体差异现象,被称作“动物个性”(animalpersonality)(careauetal.,20XX)。
有关种群的个体差异很少在个体间形态上进行比较,因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在外观形态十分相似。
除外观形态以外,研究人员主要从种群个体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征上进行分析。
有关生理功能的指标包括能量代谢(如静止代谢率和最大代谢率),能源物质含量(如糖原、葡萄糖、脂肪),与捕食、逃逸有关的游泳能力和激素水平(如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等(Gilmouretal.,20XX;Fuetal.,20XX)。
对于鱼类社群行为方面,研究人员也提出并筛选了一系列与个体适合度紧密相关的行为特征指标,如:好斗性(aggression)、探索性(Exploration)、活跃性(activity)、勇敢度(Boldness)、群集性(Sociability)等(BiroandStamps,20XX;Lacasse&aubin-Horth,20XX)。
我国鱼类行为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养殖、捕捞、水流特征等相关的应用领域(黄晓荣&庄平,20XX;冯春雷等,20XX),而有关鱼类种内个体差异的研究十分匮乏(陈永鹏等,20XX)。
有关鱼类个体差异的研究已有报道,集中于生理功能、社群行为及二者的稳定性等方面。
研究报道,北极嘉鱼(Salvelinusalpinus)的RmR的稳定期多达6个月(cuttsetal.,20XX),大西洋鲑(Salmosalar)和棕鳟(Salmotrutta)分别具有102天和35天的RmR稳定期(mccarthy,2000;norinandmalte,20XX),并且随个体发育大西洋鲑RmR的变异程度从120%增加到440%(mccarthy,2000)。
像RmR一样,大西洋鳕(Gadusmorhua)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在3个月内保持相对稳定(Reidyetal.,2000)。
此外,日常代谢能量消耗会影响鲈鱼(dicentrarchuslabrax)的好斗性及勇敢度,且这种关系随水体溶氧水平的变化而改变(Killenetal.,20XXb);大西洋鲑鱼(Salmosalar)的静止代谢率的稳定个体差异的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Reidetal.,20XX);金鮻(Lizaaurata)不同个体的代谢范围(metabolicscope)变异明显,并且代谢范围的大小决定其集群中的空间分布(Killenetal.,20XXc)。
在有限资源的环境中,动物种群在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需要食物、栖息地、配偶等资源,当种内个体对有限的相同资源具有相同的需求时,这常导致种内个体间产生激烈的竞争。
通过竞争(包括攻击行为),社群中某些个体成为优势者(dominator),其它个体则成为从属者(Subordinate),使不稳定的社群趋于相对稳定,从而形成了社群等级(Socialhierarchy),它是指动物社群中各个个体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desjardinsetal.,20XX)。
社群等级的相关研究是以种内的个体差异作为前提。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稳定的社群等级不论对优势者和从属者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益,这是因为相对于不稳定的社群,稳定社群中的激烈争斗的发生概率更小,从而潜在减少了整个社群的不必要的资源损失(如能量消耗)(Krebs&davies,1997)。
社群中的个体竞争常导致该环境有限资源在分配利用上产生明显的不均一性,优势者常获得更大比例的环境资源。
因此,短期内优势者可能更易获得食物、隐避所、摄食空间、配偶等有限资源,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长期来看,获得资源的优势者可能具有更快的生长率、更高的存活值以及更高的繁殖成功率(Harwoodetal.,20XX)。
研究发现,社群地位高的雌马鹿(cervuselaphus)较低地位个体具有更多的存活后代数量(clutton-Brocketal.,1986);大马哈鱼中的优势者通过获得更多食物而长得更快(Johnssonetal.,1990);同时,那些成为顺从者体内的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也明显高于优势者,这种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导致顺从者体内能量消耗的加剧(deBoecketal.,20XX)。
目前,国内关于动物社群等级的相关研究仅集中于小型哺乳类动物,如布氏田鼠(Lasiopodomysbrandtii)(宛新荣等,20XX),普氏野马(Equusprzewalskii)(张峰等,20XX),而鱼类的相关研究仅见于锦鲫(carassiusauratus)(陈永鹏等,20XX)。
觅食是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包括食物搜寻、进食过程和消化过程,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动物在觅食活动中尽可能地增加能量净收益,才能使得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成功的概率增加。
动物的代谢功率的调节与其在觅食活动中的被捕食风险程度有关(careauetal.,20XX;Huntingfordetal.,20XX),这是因为在觅食活动中个体的活跃程度明显上升,饵料搜索水体变大,由与捕食者相遇概率的增加而导致被捕食风险加剧(Sundt-Hansenetal.,20XX;watsonetal.,20XX);同时,觅食活动也相应导致个体能量代谢功率的上升,使得个体自身的代谢空间下降,在觅食活动中对其它类型风险(如低氧、急性变温、污染水域等)的应变能力也会可能因社群等级地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有研究人员认为:行为特征的稳定个体差异可能是导致鱼类静止代谢率的稳定个体差异(Killenetal.,20XXa);部分个体在觅食活动中更为勇敢或勇于探索,而另外的则相对害羞或胆小(Brownetal.,20XX;Realeetal.,20XX);那些相对勇敢的个体通常是较为活跃的且在觅食过程中也消耗更多的能量,对摄入的有限能量的分配效率产生影响(careauetal.,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