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师招聘政治说课指导:《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2单元第4课第1个框题。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的课题是“生产与经济制度”。
根据本单元的基本任务──回答“如何生产”这个问题,第四课首先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从消费过渡到生产,然后集中从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济制度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生产活动。
在第四课,教材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并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证。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由上一单元的消费主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从工作中心、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技进步、改革等四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具体途径。
本框题在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直接的表述,但承上启下,地位重要。
上承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讲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下启我国生产、投资、创业的基本制度背景。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二、说学生情况1.经过前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高中《经济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中的消费和交换两个环节。
这一框题涉及的生产环节,是四个环节中的前提和基础,经济活动的起点,起决定作用。
学生对生产的认识正好从消费引起,自然就过度到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经济生活必修1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怎样发展生产力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环节2:(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接下来要讲到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首先会结合一些事例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以反映“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的例子”说给全班同学听,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难点知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部分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采取情景探究法和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
首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根据本课中设置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再利用多媒体实现情景的拓展与回归,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情景探索和问题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分析情景,从教材中重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要使学生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第三部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大家会看到有国家企业,有集体企业,有个人创办企业,也有国外企业出资或合资合作创办企业。
这些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共同发展,构成了我国目前的基本经济制度。
【进行新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概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展示材料:材料一:200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四万多个,占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5.07%以上,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利润总额逐年增加、增值税的比重不断加大。
材料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
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各位老师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说课人:宋文慧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本框题的内容是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其地位可概括为四个字:承上启下。
承上,承接上一课题对有关消费知识点的进一步阐述;启下,为下一框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好本框题有助于学生对我国当前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更准确、更深入的了解。
(二)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依据】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难点: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确立依据】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并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二)教学方法为达到上述三维目标,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将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三.过程分析为突破重难点,实现三维目标,选取社会热点,自主探究,进行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实现情感升华。
共分为以下环节:(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苹果的力量》——三个苹果改变的世界。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理解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 生产决定消费3.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5.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一些消费场景,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消费观进行判断和选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考。
2. 讲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基本概念。
3. 分析典型案例:选取一些典型的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对生产的影响。
4. 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让学生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6.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消费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湖北教师招聘政治说课指导: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湖北教师招聘政治说课指导:《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框题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主要内容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
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对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具体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逐步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难点: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五、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前面第三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消费的知识,我们说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呢?(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性能、外观、质量等)那么什么因素决定了消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多媒体展示:电影发展史的图片(让学生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课堂)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使用的手机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生产出来的。
师总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通过劳动生产得来的。
那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生产。
大家看到,通过商品我们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生产和消费还具有怎样更为密切的关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环节1:多媒体展示:书本P29页的漫画问: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却没用过电话、手机。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学法建议]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生活与消费,那么,我们消费的商品是从何而来的?(学生答:生产出来的。
)因此,第二单元我们要来学习《生产、劳动与经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展示一系列的图片如衣服、汽车、光碟、书籍等产品,问学生这些物品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
让学生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的,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生产决定消费。
然后通过课件用图片的方式展示这十几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设计探究题。
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
(1)从你记事起到现在你家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是哪类?(3)你为什么还没有得到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呢?(4)如果让你贷款买车或者支付首期的话,你会不会这样做?让学生充分探究、讨论(时间10分钟),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归纳讨论结果:(1)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坐不能坐地铁呢?(地铁还没建造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从钱货两清消费到贷款消费,为什么过去不贷款买汽车呢?为什么过去是钱货两清消费而不进行贷款消费呢?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稳定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乐观了。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
1.2 教学内容导入生产与消费的概念。
探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和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章:生产的决定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生产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
2.2 教学内容探讨生产的决定因素,如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
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生产的发展和满足消费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生产的决定因素。
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生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
第三章:消费的需求与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的需求与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满足消费需求。
3.2 教学内容探讨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为,如需求的变化、消费者的偏好等。
分析生产者如何根据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和满足消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消费的需求与行为。
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满足消费需求。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
第四章:生产与消费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消费需求。
4.2 教学内容探讨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的重要性。
分析如何通过资源配置和市场调节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的重要性。
利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平衡。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角色扮演表演。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教师招聘政治说课指导:《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主要内容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
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对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具体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逐步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难点: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前面第三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消费的知识,我们说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呢?(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性能、外观、质量等)那么什么因素决定了消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多媒体展示:电影发展史的图片(让学生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课堂)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使用的手机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生产出来的。
师总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通过劳动生产得来的。
那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生产。
大家看到,通过商品我们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生产和消费还具有怎样更为密切的关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环节1:
多媒体展示:书本P29页的漫画
问: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却没用过电话、手机。
虽然在皇宫夜夜笙歌,但却无法看场电影或看个电视节目,也从来没有坐过汽车、乘过飞机。
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的道理呢?
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即生产决定消费。
那么,生产是怎样决定消费的呢?
然多媒体展示:电影变化的相关情况并设计探究题。
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
具体问题如下:
(1)师:设问:古代的人能看到电影吗?几十年前我们能看到3D的电影吗?为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总结: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所以没有电影、更没有生产可以播放电影的设备的能力,因此——生产决定消费
(2)师:以前人们看电影要亲自去电影院购买电影票,现在人们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进行网上订购电影票,还可以在网上选座。
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不难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师:从几十年前的无声黑白电影,到后来的彩色有声电影,再发展到现在的到3D、4D甚至是5D电影,电影的发展变化史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学生:略
师: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呈现方式更直观、立体,更注重人们观影的感受。
——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
(4)师:随着“家庭影院”的生产,很多家庭都有了购买的欲望。
另外,智能手机出现之后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性能与质量,人们都不断给自己的手机更新换代。
你怎么认识这一现象?
学生:略
师:刚刚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回答正确了,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旧产品升级换代使其产品的特点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引起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求,因此——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区分:消费对象(消费什么)、消费方式(怎样消费)、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怎样)、消费的动力(还想不想再消费)
教师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环节2
(过渡)思考: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我们的消费,现在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呢?
(1)师:2014年10月10日凌晨国行iPhone 6/6 Plus在苹果在线官网正式开启预购,同时苹果授权的天猫旗舰店以及京东商城在线零售商也同时开启预订。
根据《财富》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iPhone 6/6 Plus开启预订的6个小时内,包括国内三大运营商在内的预定量便超过了100万部。
根据京东商城的数据显示,iPhone 6/6 Plus的第一波预订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00万。
说明了什么?
总结得出: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多媒体展示:必须使我们生产的每一台iPhone进入消费者的口袋,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乔布斯
师:乔布斯的这句话反映了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使消费者购买我们的商品呢?
(2)多媒体展示:消费者们反映iPhone4的500万像素太不给力,3,5英寸的屏幕太小,促使苹果公司给新一代iPhone装上了一颗800万像素的摄像头4,0英寸的屏幕等,发展到最新的一代iPhone6 plus 已经达到5.5英寸。
师:新一代iphone更新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其实新产品的升级对于苹果公司来说经费投入不小但是不经过升级换代产品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新的消费要求,所以消费者的反应客观上促进了iphone 的升级换代——消费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多媒体展示:随着网购迅猛的发展,快递、仓储业务等也出现爆发式增长。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举例:iPhone 在全球市场的火热,“壳”文化产业第一个进入人们的视线,随着时间的发展,外壳的产业飞速蓬勃的发展着)
结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或多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4)多媒体展示:图片:高等教育、学习充电、旅游休闲、运动健身
总结: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环节3:
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
问题设置:我们刚刚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那么是否产品以生产出来就进入消费领域了呢?承接着学生的回答我就会进行总结讲解: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过程,着重强调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练习进行巩固
(四)小结作业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
作业:思考题:了解了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之后,思考一下我国应如何做到发力发展生产力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