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旁,为行人提供遮荫和美化环境的树木。
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适应性: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并抵抗当地的病虫害。
2. 树荫和景观效果:行道树应具备良好的树荫效果,为行人提供舒适的遮荫环境。
同时,树种的外观和形态也应考虑,以增加道路的景观价值。
3. 生长速度和寿命: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寿命较长的树种,以便在较长时间内提供稳定的遮荫和景观效果。
4. 抗风性和耐旱性:考虑到城市环境中的风灾和干旱情况,选择具有较好抗风性和耐旱性的树种,以减少树木受损的风险。
5. 安全性:选择无刺、无毒性、无坠落物的树种,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6. 维护成本:选择易于维护、管理成本较低的树种,以降低城市绿化的维护费用。
7. 多样性:在城市道路中选择多种不同的树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8. 与周边环境协调:选择与周边建筑、景观和城市风格相协调的树种,以形成整体和谐的城市景观。
总之,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适应性、景观效果、生长特性、安全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舒适遮荫和提升城市生态质量的目的。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
中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中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作行道树。
北宋东京街道旁种植了桃李、杏、梨。
国外不少国家自古也重视行道树栽植,西欧各国常用欧州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椴、榆、桦木、意大利丝柏、世界爷、欧州紫杉等。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
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某些城市更把私宅、公共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纳入到街道绿化,并连成一体,构成了整个花园城市,为此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条件和丰富了城市的植物景观。
城内、城郊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中还有许多不同级别的园路,其旁的植物配植更是丰富多采,不拘一格,使园景增色不少。
第一节、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
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
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
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一、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的植物配植:随着中国第一条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随的通车,证明中国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时代。
沈大高速公路符合国际高速公路的标准,具有上、下行4条以上的车道,中间3m的分隔带虽然梢窄些,但仍然可以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草皮及宿根花卉。
一般较宽的分隔带可种植自然式的树址。
路肩外侧及高速公路两旁则视环境进行专门的植物配植。
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来选定。
忌讳长距离笔直的线路,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而易疲劳,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左转右拐时,前方时时出现优美的景观,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
公路两穷的植物配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配植宽20m以上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带,认为这种绿带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至少可以成为当地野生动。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及树种选择

不 同 的效 果 。
境污 染相对严 重 ,因此应选 择适应 性强 、生长 强健 、管理
粗 放 的 植 物 ,以 有 利 于 植 物 的 正 常 生 长 、发 育 ,使 道 路 能
够保持稳定 的绿化效 果。 生 态 原 则 : 城 市 道 路 绿 化 必 须 以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为 基 础 ,注重生态 效益 ,维护和 保持城 市的 生态平 衡 ,因此 , 道路 绿化要进 行植 物的 多层次配 置 ,乔 灌草 、乔灌花 的结 合 ,分割竖 向的空 间 ,创造 植物群 落美 。植物 配置讲 求 层
虫害等优 点 ,可充分发挥 其绿 化 、美化 道路 的功能 。在进 行街道树 选择 时 ,要考 虑树种 生物学 特性及其 与环境 因子
的相 互 关 系 。
1 城 市道 路绿化 的 作 用
道 路绿化 不仅可 以美化 街景 ,还可 以吸收 树 种 相 结 合 .
线保持足够空 间。
3 城 市道 路绿 化 树种 选择
3 1 适 地 适 树 、 因地 质 宜 .
尽 量 选 用 当地 适 生 树 种 , 易 于 成 活 、 生 长 良好 、抗 病
道 路绿化 可以美化 街景 ,为道路 增加 艺术感 染力 ,丰富道 路 的 园 林景 观 ,使 城 市 面 貌 焕 然 一 新 。
公路绿化规范

公路绿化规范公路绿化是指在公路两侧或中央带等地段进行栽植草木,布置花坛和草坪等绿化景观,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等目的的活动。
公路绿化对于改善道路环境,提高驾驶舒适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公路绿化规范应当制定,确保绿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绿化树种选择1.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好的乔木和灌木,以确保树种能够生长良好并长期保持绿化效果。
2. 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树种,避免植物生长过快或过慢,影响交通视线或者妨碍道路修缮工作。
3. 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到植物生长的高度、枝叶繁茂程度等因素,避免枝干太低影响交通通行,或者过于繁茂挡住路灯等设施。
二、绿化带设计1. 绿化带的宽度应合理设置,一般应为公路宽度的1/4至1/3左右。
绿化带的宽度过窄容易导致绿化效果不佳,而宽度过宽则浪费土地资源。
2. 在设计绿化带时,应考虑到公路两侧或中央带的地势特点,合理安排草坪、花坛和树木等景观,以打造和谐美观的绿化景观。
3. 考虑到公路的起伏变化,设计绿化带时应设置适当的护坡措施,以防止土地流失和坡面塌方等问题的发生。
三、绿化养护1. 公路绿化带应定期进行修剪、疏枝和除草等工作,保持草坪整洁和树木的良好生长状态。
2. 定期浇水,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草坪的绿色健康。
3. 定期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4. 对于老化、死亡或者病虫害严重的植物,应及时更换和处理,以免影响绿化效果和景观质量。
四、环境保护1. 在进行绿化工作时,应遵守环境保护规定,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
2. 避免在公路两侧或中央带等地段乱倒垃圾,以保持绿化带的清洁和整洁。
3. 尽量选择无毒、低毒的农药进行草坪和花坛的病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公路绿化规范是为了确保公路绿化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并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等目的。
在制定规范时,应从树种选择、绿化带设计、绿化养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确保绿化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为行车提供舒适的环境。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第24卷第3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4 No.32 0 0 4年 5 月May, 2 0 0 4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摘要:针对道路绿化树种的要求、特点和树种生长环境的限制因素,根据行道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四大原则,进行了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基本原则;树种配置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C城镇道路绿化树种是城镇绿化的骨架,起着美化市容,遮荫护路,隔音防尘,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
随着城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城镇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选择行道树种,加强栽培管理,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城镇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并增强其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镇道路绿化树种生长环境的限制因素,有道路土质差,土壤硬化,孔隙度小,透气透水性不良,阻碍根部对水分、养料的吸收,影响生长;根部伸展受到路基和地下管线设施的限制,地上部分受到架空线,建筑物的限制;道路交通频繁,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不利于树木生长等。
这些增加了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难度。
纵横交错的城镇街区道路,四通八达的城郊公路,其行道树的合理选择应用,为园林绿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行道树种的选择,关系到道路绿化的成败、绿化效果的快慢及绿化效应是否充分发挥等问题。
因此,道路绿化树种的选用,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考虑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
树种选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1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选择行道树的基本原则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如南方常用樟树、榕树、银桦等为行道树;而北方则常用毛白杨、国槐、泡桐等。
取其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
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道路的功能。
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道路绿化效果。
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树种选择是城市绿化工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它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进行天然观赏林、护岸林带或城市街道绿化时,应根据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来选择树种,以确保其适应性、生长良好和美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关于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首先,树种选择应符合景观要求。
树种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具备遮风、固土、涵养水源等功能,还要与城市建筑、道路、广场等公共设施以及周围自然景观协调,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绿色环境。
景观性好并不等于生态环境不良,因此,应选择能够同时满足生态和景观需求的树种,比如古树名木、多变形态的乔木、疏密有致的常绿树等。
其次,树种选择应当根据城市气候条件。
城市气候条件影响树种生长发育、适应性和抗逆性。
在城市绿化过程中,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分别选取耐热性强的树种、耐寒性强的树种、耐旱性强的树种和抗风能力强的树种等,以提高其生长适应性。
一般来说,对于南方温暖潮湿的气候,可以选择绿萼梧桐、香樟等适应南方气候的树种;对于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则可以选择榆叶梅、白杨等树种。
第三,树种选择应当考虑生长和发展的空间。
不同树种生长发展的方式不同,有长势迅猛、体型高大的树种,也有长势缓慢、偏矮小的树种。
在城市道路、广场等有限空间内,不宜选取过大的树种,以免生长过程中破坏周边建筑物或交通设施。
同样,在窄小巷道和人行道旁,需要选择较低生长的阔叶树种,同时也不能选取有刺的树种,以免其影响行人通行安全。
另外,树种选择还需要注意其生态效益。
在城市绿化中,树种的基本功能是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等,因此选择树种应注重生态效益。
如选择能够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树种,如银杏、水杉和乔松等,它们能够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效净化空气;选择树种能够保护水源和修复湿地,如杉树、毛竹等,以控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和改善生态环境。
行道树规格标准

行道树规格标准
行道树规格标准,一般由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当地环境、道路宽度和行道树的功能等因素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道树规格标准:
1. 树种选择: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耐污染、生长迅速的树种。
常见的行道树包括榆树、梧桐树、杨树等。
2. 树高:一般要求行道树的高度大于3米,但具体高度因地区和树种而异。
3. 树冠直径:要求行道树的冠幅能够合理覆盖行人和车辆活动区域。
一般要求树冠直径大于2米。
4. 树干直径:树干直径的标准往往与树的高度相关,一般规定树干直径在30-40cm之间。
5. 树距:行道树之间的距离要适宜,既要考虑树木的生长空间,又要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通行需求。
一般要求树之间的距离大于
5-8米。
6. 绿化带宽度:行道树的种植往往伴随着绿化带的设置,绿化带的宽度要根据道路宽度和行人通行需求等因素确定,一般要求绿化带宽度在2-5米之间。
7. 种植条件:行道树的种植应考虑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给管道带来损害;同时也要注意树木与道路、房屋及其他建筑物之
间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目可能会有具体的差异,以上只是一般的行道树规格标准。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道路绿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而在道路绿化中,选择合适的树种和合理的绿化配置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一、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1. 树种选择的原则在选择道路绿化树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适应性原则:选用能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水分条件的树种,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2) 抗逆性原则:选用对污染、盐碱、病虫害等有一定抵抗力的树种。
(3) 观赏性原则:选择树形美观、叶色鲜艳、花果美丽的树种,以提升道路绿化效果。
(4) 生长速度原则:根据道路绿化的要求,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树种,既能迅速形成绿化效果,又能长久地保持稳定。
在我国的道路绿化工程中,常见的道路绿化树种有柳树、槐树、榉树、法桐、榕树、樟树、银杏等。
这些树种在生长速度、抗逆性和观赏性等方面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道路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
以北京市朝阳区四惠地区的道路绿化工程为例,该区域要求选择具有较好耐污染能力的树种进行绿化。
在此次道路绿化工程中,最终选择了银杏、法桐、黄杨等树种进行绿化,这些树种不仅能够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还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抗逆性,为该地区的道路绿化增添了亮点。
二、绿化配置方式分析1. 道路两侧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是道路绿化工程中的重点,其合理配置对道路环境的美化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道路两侧的绿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绿化带宽度的确定:根据道路的尺度和环境要求确定绿化带的宽度,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可以设置较宽的绿化带,而小区内的道路则可以设置较窄的绿化带。
(2) 树木的布局:树木的布局应尽量均匀,使整个绿化带的绿化效果更加均衡和和谐。
(3) 绿化带的功能:绿化带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降低噪音、调节气候等。
(1) 采用低矮树种:在道路交叉口绿化配置中,应尽量避免采用高大的树种,以避免影响司机的视线和交通的通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3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4 No.3 2 0 0 4年 5 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May, 2 0 0 4 文章编号:1001-3776(2004)03-0039-05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王菊芳1,高智慧*2,史忠礼2,王泳2 (1. 浙江省宁海县园林绿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宁海 315600;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针对道路绿化树种的要求、特点和树种生长环境的限制因素,根据行道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四大原则,进行了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基本原则;树种配置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C城镇道路绿化树种是城镇绿化的骨架,起着美化市容,遮荫护路,隔音防尘,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
随着城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城镇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选择行道树种,加强栽培管理,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城镇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并增强其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镇道路绿化树种生长环境的限制因素,有道路土质差,土壤硬化,孔隙度小,透气透水性不良,阻碍根部对水分、养料的吸收,影响生长;根部伸展受到路基和地下管线设施的限制,地上部分受到架空线,建筑物的限制;道路交通频繁,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不利于树木生长等。
这些增加了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难度。
纵横交错的城镇街区道路,四通八达的城郊公路,其行道树的合理选择应用,为园林绿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行道树种的选择,关系到道路绿化的成败、绿化效果的快慢及绿化效应是否充分发挥等问题。
因此,道路绿化树种的选用,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考虑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
树种选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1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选择行道树的基本原则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如南方常用樟树、榕树、银桦等为行道树;而北方则常用毛白杨、国槐、泡桐等。
取其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
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道路的功能。
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道路绿化效果。
城镇街道行道树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即使是城镇内外环各个区域,生态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不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外来树种,在复杂的城镇环境中,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的问题。
即便是乡土树种,如未经试用,也不能冒然选用。
以榉树、枫香为例,长江流域一带在乡镇郊区生长尚可,但移栽到市内马路上,很快就表现不能适应状态,生长不良或很迟缓。
所以在各个城镇选用行道树时,一定耍弄清各个树种的生态特性,摸清生境特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40 浙江林业科技24卷1.2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使城乡道路绿化更为丰富多彩由于城乡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就必然带来行道树种的多样化。
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乡土树种在长期种植的过程中已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就地取材既能节省绿化经费,易于见效果,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因此选用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是最可靠的。
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比乡土树种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的选用。
在选用行道树种,特别要注意气候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状况和湿度状况。
喜暖树种(如木麻黄、檫树等)不能在较寒冷的北方生长,适于湿润的海洋气候的树种(如台湾相思),不能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下生长。
但为了适应城乡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如仅限于采用当地树种,就难免有单调不足之感。
因此,还应引用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种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
不过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做到丰富多采,别具特色。
1.3 兼顾近期与远期的树种规划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不仅城镇街道马路拓宽改造日新月异,乡镇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国道、省县道路在不断增加,不断拓宽。
因此,道路系统绿化任务也在不断增加,并提出新的功能要求。
大量新开辟的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点缀,许多老的道路,由于拓宽后清除了原来的行道树,也需要重新栽植设计。
这样,在道路绿化的问题上,就要采用近期与远期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结合的策略措施。
在尽快达到夹道绿荫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
新辟道路往往希望早日绿树成荫,可采用速生树种如悬铃木、杨树、泡桐、喜树、臭椿、枫杨、水杉等。
但这些树种生长到一定时期后,易于衰老凋残,影响绿化效果,更替树种又需一定时期才能成长。
特别是城镇街道行道树生长不易,如毛白杨、泡桐作行道树,10 ~ 20a后开始衰退,树冠不整,病虫滋生。
砍伐后,形成一段时期绿化的空白。
若能从长远效果考虑,在选用行道树时,在速生树种中间植银杏、国槐、楸树等长寿树种,则在速生树种淘汰后,慢生长寿树种长大,继续发挥绿萌效果,避免脱节。
1.4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行道树的生态功能如遮荫、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附尘埃、隔离噪音以及美化观赏等,都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但树种本身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是行道树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若能提供优良用材、果实、油料、药材、香料等副产品,更是一举多得。
特别是乡镇公路行道树,线长量多,更应考虑经济效益。
2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分析栽植行道树的环境条件一般比较差,有许多不利于行道树生长的因子,如酸、碱、旱、涝、多砂石、土壤板结、烟尘、污染物等,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树种本身要求管理粗放,对土壤、水份、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同时对环境无污染,树种无刺、无毒、无异味、落果少、无飞毛,以适应栽植的环境。
2.1 抗有害气体的树种2.1.1 抗二氧化硫(SO2)、氯(Cl2)、氟化氢(H2F2)的树种大叶黄杨、黄杨、锦熟黄杨、珊瑚树、广玉兰、夹竹桃、海桐、棕榈、构树、龙柏、桧柏、茶花、栀子花、构骨、木芙榕、苦楝、合欢、蚊母树、紫穗槐、国槐、柽柳、柑桔、凤尾兰、白蜡树、木槿、臭椿、刺槐等。
2.1.2 抗二氧化硫、氯气的树种女贞、椿、刺槐、桂花、乌桕、小蜡、紫薇、无患子、构桔、石楠、棉槠、白榆、胡颓子、杨梅、垂柳、枫香、梧桐、苦槠、榔榆、榉树、紫荆、黄葛树、英桐、楸树、重阳木、梓树、南酸枣等。
2.1.3 抗二氧化硫、氟化氢的树种青桐、泡桐、罗汉松、白皮松、无花果、山楂、柿树等。
2.1.4 抗氯、氟化氢的树种银桦、丝棉木等。
3期王菊芳,等: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412.1.5 抗氟化氢的树种云杉、石榴、蒲葵、侧柏等。
2.1.6 抗二氧化硫的树种银杏、柳杉、金桔、喜树、雀舌黄杨、枇杷、杜英、鹅掌楸、山桃、冬青、栾树、火炬树、黄连木、杜梨、月桂、毛白杨、黄栌、朴树、榕树、苏铁、华山松、枫杨等。
2.1.7 抗氯的树种接骨木、含笑、樟树等。
2.2 抗粉尘较强的树种油松、白皮松、侧柏、垂柳、核桃、苦槠、榔榆、榉树、朴树、构树、无花果、黄葛树、银桦、蜡梅、海桐、蚊母树、英桐、枇杷、合欢、紫穗槐、刺槐、国槐、臭椿、重阳木、乌桕、大叶黄杨、冬青、丝棉木、茶条槭、栾树、梧桐、白蜡树、绒毛白蜡、紫丁香、女贞、桂花、夹竹桃、泡桐、梓树、楸树、珊瑚树、棕榈等。
2.3 防火性较强的树种银杏、金钱松、木荷、苦槠、栓皮栎、海桐、枫香、相思树、紫穗槐、乌桕、木棉、珊瑚树、棕榈、大叶黄杨、厚皮香、山茶、卫矛、灯台树、女贞及悬铃木等。
防火性中等的树种有雪松、鹅掌楸、青桐、梧桐、槲树等。
耐火性较强的树种有洋槐、垂柳、杨树、麻栎、白蜡等。
2.4 防风、抗风较强的树种油松、金钱松、雪松、白皮松、樟子松、湿地松、落羽松、池杉、福建柏、砂地柏、罗汉松、毛白杨、新疆杨、青柳、旱柳、木麻黄、枫杨、苦槠、栓皮栎、榆树、榉树、朴树、桑树、构树、银桦、广玉兰、樟树、海桐、枫香、蚊母树、杜梨、相思树、苦楝、重阳木、乌桕、黄连木、丝棉木、冬青、元宝枫、三角枫、茶条槭、栾树、刺桐、柽柳、大叶桉、雪柳、蒲葵、大叶合欢、黄槿、台湾栾树、铁刀木、番石榴、榕树、印度黄檀、福木、肯氏南洋杉、小叶南洋杉等。
2.5 抗盐碱较强树种侧柏、青杨、榆树、大果榆、木麻黄、杜仲、杜梨、杏、榆叶梅、紫穗槐、洋槐、臭椿、苦楝、黄杨、火炬树、黄栌、栾树、柽柳、沙枣、白蜡树、绒毛白蜡、夹竹桃、枸杞、金银花、接骨木、黄槿、大叶山觉、海杧果等。
2.6 耐湿树种红皮云杉、水松、湿地松、落羽松、池杉、河柳、旱柳、垂柳、馒头柳、木麻黄、长山核桃、桑树、枫杨、紫穗槐、重阳木、乌桕、栾树、丝棉木、三角枫、柽柳、沙枣、胡颓子、君迁子、白蜡树、绒毛白蜡、金银花、接骨木、慈竹、蒲葵、凤尾兰等。
2.7 耐旱树种油松、红皮云杉、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雪松、白皮松、马尾松、樟子松、火炬松、池杉、挪威云杉、侧柏、美国侧柏、香柏、福建柏、柏木、桧柏、砂地柏、铺地柏、新疆杨、小叶杨、青杨、馒头柳、木麻黄、苦槠、栓皮栎、槲树、榆树、大果榆、榔榆、珊瑚朴、青檀、桑树、构树、柘树、无花果、银桦、台湾赤杨、皂角树、二乔木兰、蜡梅、月桂、山梅花、枫香、英桐、水栒子、山楂、石楠、海棠花、杜梨、黄剌玫、金老梅、杏、山桃、榆叶梅、郁李、樱桃、合欢、相思树、葛藤、紫穗槐、刺槐、金鸡儿、金雀儿、胡枝子、国槐、臭椿、苦楝、锦熟黄杨、黄连木、火炬树、黄栌、扶黄藤、卫矛、丝棉木、元宝枫、七叶树、栾树、木槿、木棉、柽柳、沙枣、胡颓子、石榴、柿树、君迁子、白蜡树、绒毛白蜡、连翘、紫丁香、夹竹桃、枸杞、猬灾、金银花、金银木、接骨木、蒲葵、棕榈、红花毛刺槐(墨槐)、变色金叶黄杨、紫叶女贞。
近10多年来开发应用的棕榈科植物耐寒耐旱品种有粗干华盛顿棕、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盘龙棕、欧洲棕、布迪椰子等。
2.8 耐寒树种针叶树一般可耐-30 ~ -50℃的低温。
如红松-20℃,兴安落叶松-51℃、华山松-31℃,白皮松-30℃,雪松-28℃、池杉-25℃、樟子松-50℃。
阔叶树特别耐寒的有银杏-32℃、毛白杨-32.8℃、小叶杨-36℃、小青杨-39.6℃、青杨-30℃、银白杨-43℃、加杨-41.4℃、新疆杨-20℃、榆树-48℃、旱柳-39℃、香椿-27.6℃、元宝枫-25℃、杜仲-20℃、水曲柳-40℃、柿树-20℃、鹅掌楸-12.4℃。
一般能耐0 ~ -10℃的树种,如相思树(-8℃)、泡桐(-10℃)、银桦(-4℃)、榕树(-4℃)、棕榈(-7℃)、蒲葵(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