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选择要点

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选择要点1.根据道路特点选择植物。
道路的宽窄、日照条件以及交通流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宽敞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而郁郁葱葱的树木,如梧桐、山楂等;对于狭窄的街道,则应选择小型多汁的植物,如绿萝、假银莎等。
此外,城市道路的日照条件也需要考虑,阴暗的道路适合选择耐阴性植物,如寄生藤等。
2.注重绿化植物的适应力。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抵御交通排放、噪音、尘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些适应力强的植物如凤凰树、海棠花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长。
3.考虑植物的美观和观赏价值。
城市道路绿化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注重植物的美观和观赏价值。
一些颜色鲜艳、花期长且花朵繁茂的植物能够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如牡丹、玫瑰等。
4.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
道路绿化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会对道路绿化维护造成影响。
选择生长周期较稳定的植物,可以减少频繁的栽培和修剪工作。
同时,了解植物的习性,避免选择具有强烈侵入性和疯长特性的植物,以免对周围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5.注意植物与城市设施的协调。
城市道路绿化需要与道路其他设施协调一致,不妨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选择树种时,要注意其树冠茂密度和分枝结构,避免影响道路照明和交通信号设施的使用。
6.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城市道路绿化应尽量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以增加植物群落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
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能够吸引不同种类的昆虫和鸟类,丰富城市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要点包括考虑道路特点、适应力、美观性、生长周期和习性、与城市设施的协调以及引入多样化的种类。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供良好的生态功能。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旁,为行人提供遮荫和美化环境的树木。
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适应性: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并抵抗当地的病虫害。
2. 树荫和景观效果:行道树应具备良好的树荫效果,为行人提供舒适的遮荫环境。
同时,树种的外观和形态也应考虑,以增加道路的景观价值。
3. 生长速度和寿命: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寿命较长的树种,以便在较长时间内提供稳定的遮荫和景观效果。
4. 抗风性和耐旱性:考虑到城市环境中的风灾和干旱情况,选择具有较好抗风性和耐旱性的树种,以减少树木受损的风险。
5. 安全性:选择无刺、无毒性、无坠落物的树种,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6. 维护成本:选择易于维护、管理成本较低的树种,以降低城市绿化的维护费用。
7. 多样性:在城市道路中选择多种不同的树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8. 与周边环境协调:选择与周边建筑、景观和城市风格相协调的树种,以形成整体和谐的城市景观。
总之,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适应性、景观效果、生长特性、安全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舒适遮荫和提升城市生态质量的目的。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
中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中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作行道树。
北宋东京街道旁种植了桃李、杏、梨。
国外不少国家自古也重视行道树栽植,西欧各国常用欧州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椴、榆、桦木、意大利丝柏、世界爷、欧州紫杉等。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
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某些城市更把私宅、公共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纳入到街道绿化,并连成一体,构成了整个花园城市,为此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条件和丰富了城市的植物景观。
城内、城郊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中还有许多不同级别的园路,其旁的植物配植更是丰富多采,不拘一格,使园景增色不少。
第一节、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
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
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
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一、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的植物配植:随着中国第一条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随的通车,证明中国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时代。
沈大高速公路符合国际高速公路的标准,具有上、下行4条以上的车道,中间3m的分隔带虽然梢窄些,但仍然可以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草皮及宿根花卉。
一般较宽的分隔带可种植自然式的树址。
路肩外侧及高速公路两旁则视环境进行专门的植物配植。
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来选定。
忌讳长距离笔直的线路,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而易疲劳,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左转右拐时,前方时时出现优美的景观,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
公路两穷的植物配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配植宽20m以上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带,认为这种绿带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至少可以成为当地野生动。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及树种选择

不 同 的效 果 。
境污 染相对严 重 ,因此应选 择适应 性强 、生长 强健 、管理
粗 放 的 植 物 ,以 有 利 于 植 物 的 正 常 生 长 、发 育 ,使 道 路 能
够保持稳定 的绿化效 果。 生 态 原 则 : 城 市 道 路 绿 化 必 须 以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为 基 础 ,注重生态 效益 ,维护和 保持城 市的 生态平 衡 ,因此 , 道路 绿化要进 行植 物的 多层次配 置 ,乔 灌草 、乔灌花 的结 合 ,分割竖 向的空 间 ,创造 植物群 落美 。植物 配置讲 求 层
虫害等优 点 ,可充分发挥 其绿 化 、美化 道路 的功能 。在进 行街道树 选择 时 ,要考 虑树种 生物学 特性及其 与环境 因子
的相 互 关 系 。
1 城 市道 路绿化 的 作 用
道 路绿化 不仅可 以美化 街景 ,还可 以吸收 树 种 相 结 合 .
线保持足够空 间。
3 城 市道 路绿 化 树种 选择
3 1 适 地 适 树 、 因地 质 宜 .
尽 量 选 用 当地 适 生 树 种 , 易 于 成 活 、 生 长 良好 、抗 病
道 路绿化 可以美化 街景 ,为道路 增加 艺术感 染力 ,丰富道 路 的 园 林景 观 ,使 城 市 面 貌 焕 然 一 新 。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雨林植物,如榕树、银杏等。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可以选择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抗污染能力,选择对于城市环境比较适宜的植物种类。
二、根据道路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的环境形态各异,有的是宽阔的大道,有的是狭窄的小街。
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宽阔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增添整体气势。
对于狭窄的小街,可以选择矮小丰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道路两旁更加绿荫蔽日,增加交通安全性。
三、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可以选择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等,增添道路的生机和活力。
在夏季,可以选择树种丰茂的植物,如梧桐、榕树等,增加行人的遮荫。
在秋季,可以选择叶色艳丽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增加道路的景色。
在冬季,可以选择坚挺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使道路焕发冬日的生机。
四、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改善环境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
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的植物种类,如银杏、丁香等,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道路旁边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现象。
五、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在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的花粉、叶子或果实可能会引起市民的过敏反应,影响市民的生活。
一些有毒的植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造成伤害。
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行道树的选择要求说起行道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那是栽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的树种,不仅能够补充氧气、净化空气,还能美化城市、减少噪音等。
不过,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可没有那么容易,那么,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现将行道树的选择要求原则介绍如下。
一、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如南方常用樟树、榕树、银桦等树。
而北方则常用毛白杨、国槐、泡桐等。
取其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道路的功能。
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道路绿化效果。
二、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就必然带来行道树种的多样化,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乡土树种在长期种植的过程中已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就地取材既能节省绿化经费、易见效果,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因此选用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是最可靠的。
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比乡土树种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而选用。
在选用行道树种时,特别要注意气候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状况和湿度状况。
喜暖树种(如木麻黄、檫树等)不能在较寒冷的北方生长,适于湿润的海洋气候的树种(如台湾相思);不能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下生长。
为了适应城市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如仅限于采用当地树种,就难免有单调不足之感。
因此,还应引用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种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
不过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三、兼顾近期与远期的树种规划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不仅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日新月异,而且乡镇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国道、省县道路在不断增加,不断拓宽。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的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城市街道、道路两侧的树木。
它们不仅具有美化城市
环境的功能,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护土等。
在城市园林中选择合适的行道树种,并合理应用,对于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行道树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树种的适应性。
城市环境的特点是气候干燥、土壤贫瘠、光照强烈等。
行道树的选择应考虑其耐旱性、耐盐碱性、抗逆性等。
一些适宜作为行道树
的树种包括了榉树、槐树、松树、柳树等,它们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和抗污染能力。
行道树的形态特点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行道树在城市园林中应展现出良好的视
觉效果,美化城市环境。
树种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树冠形态美观、叶色翠绿等。
树
种的生长速度也要适中,不能生长过快或过慢,以保持街道秩序和绿化景观的稳定。
行道树的种植密度也需要合理安排。
行道树的种植不宜过于密集,以免树冠相互遮挡,影响视野和通风效果。
在城市街道的绿化规划中,通常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行道树坑,
种植一棵行道树。
选用合适的种植方法和科学的养护管理,可以保证行道树的健康生长。
在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应用是多样的。
除了作为街道两侧的绿化景观外,它们还可
以利用空中绿化技术进行树冠修剪,形成绿色隧道,增加城市景观的层次感。
在交通干线、广场、停车场等场所,通过补充行道树的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
行道树也可以在城市水域的岸边种植,起到保护岸坡、引导风向等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本文从道路绿化的原则,树种的选择和植物的配置方式探讨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植物配置方式,供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1、道路绿化的功能作用1.1交通组织及安全功能绿化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等处绿化,分隔道路平面,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同时可以利用树木进行视线引导,有助于加强道路的轮廓、连续和方向性。
另外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可阻挡对行车辆的眩光及防止汽车闯过中央分隔带驶入对向车道,保证行车安全。
1.2生态美化功能在道路两旁栽植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污染、阻隔噪音,植物可以降解有机、无机污染物,净化小气候,并且吸收强光、反射光对行人及驾驶员的辐射。
道路种植时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2、道路绿化的原则2.1安全性原则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的植物栽植时,为了保证司机视线的通畅,中间分车绿带中不宜种植高大乔木,而以低矮花灌木配以草坪、花卉的种植方式为主,也可以适量增加常绿植物,以避免眩光。
另外,对于路侧新栽植的树木,或原来路旁既有的树木,应考虑其密度,保证合理的种植株距,预留适当的眺望空间,以减少驾驶员的压迫感,并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浏览沿途风光的视觉空间。
2.2生物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道路中,单一的追求数量不考虑植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效应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应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使用乔木、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的立体复层次绿化形式,提高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引言
在当代社会,回归自然、生态化的理念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趋势,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城市绿化的关键基础,就是如何科学的选择树种。
郑州市城市绿化有一定的成效,当前城市绿化理论不断充实、城市绿化树种的可选范围不断扩大,绿化树种的园艺培育水平也不断提升,使城市绿化美化得到持续的发展。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并且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 机动车辆也迅速增多起来,但这些机动车辆的增加严重导致了我国城市交通污染日益严重,而缓解这些问题的有力措施就只有道路绿化,因此,我国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当今,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增加,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行业规范,其内容要求不同红线宽度的道路应有足够面积的绿化。
并且道路绿化的优劣关系到行车安全、也关系到与相关市政设施是否协调以及与道路绿地绿化功能的发挥有着直接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中附属绿地中的内容包括城市的公共使用停车场和公共广场、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与的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地。
美化城市、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减弱噪声、滤尘、庇荫等是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
而绿化植物是道路绿化的主要体现者,特别是用木本植物为主要内容,而木本植物中又以乔木为主,从而使灌木与乔木进行结合,做到地被植物相互结合的作用。
绿化植物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绿化景观效果的突出和生态功能的发挥,是尤为重要的部分。
适地适树,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发挥其最佳防护效果、最好地面覆盖、丰富景观层次的功能作用。
二、道路的绿化在树种的选择
(一)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即本地原有天然分布、自然演替、已经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
乡土植物优点突出;1、乡土树种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食用、药用、香料、化工、建筑原材料以及绿化观赏,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分、遮荫降温、滞尘隔音、绿化观赏等作用,这是由于经过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乡土植物在当地承受了长时间的自然竞争得以保存。
2、乡土植物由于应用较为频繁,园艺理论和园艺技术也比较成熟,加上原材料在当地容易获得,繁殖起来不但出芽率高、
存活率高,而且品质稳定、适于标准化生产,更能满足城市建设大量使用同规格同品质植物的要求。
3、许多植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被赋予一些民间传说、成为历史典故中的标志等等,这是由于乡土植物的应用大多年代悠久。
4、由于地理分布差异和气候的不同,乡土植物能够体现该地区植物区系的特色。
综上可见,适当地发展乡土植物,发挥乡土植物在当地的优势,不仅能更快更好地呈现绿化效果,达到城市绿化目标,还能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起到维护当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二)符合自然地理条件城市道路处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之中,是一个特殊的载体。
透气透水性不良、土壤孔隙度小、道路土质差、制约根部对养料、水分的吸收,这些都是限制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生长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街道上空一般有各种架空线路;城市道路地下通常都埋设有各种管道;城市街道绿化的栽植地段通常都处于专业贸易场所、繁华地带、交叉路口、交通要道等地段;而由于北方地区城市街道地处风口地段,且风大沙多;城市十几层、几十层高的高楼鳞次栉比,街南为阴,街北为阳,人为地造成小气候、小地形,导致即使只有一街之隔,温度与光照却截然不同,这些都将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难度相对增加了。
(三)植物配置合理
1、注重人性化。
分车带树种注意考虑了行车的速度与人的视觉范围,道路转弯处避免了遮挡行车视线。
2、做到了适地适栽。
城市道路下水管道、电缆光缆、供热管道、涵洞阴沟等公用设施布设地段选用了刺槐、侧柏等浅根性树种。
交通要道、交叉路口、繁华地带、商业贸易场所等地段多选用耐践踏及根蘖力、枝蘖力强、管理粗放的小叶女贞、扁竹根等树种。
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以速生树种为主、速生慢生相结合。
凡有黏液、刺、毒、飞絮的树种,最好不要选进城市。
若已经大面积栽植,则应采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处理,使其对市民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功能性较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功能性主要表现
在。
1、遮荫送凉。
通过植物的空间造景可以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必要的阴凉,并可降低地面温度提高道路利用的舒适度。
2、遮蔽隔离。
近年来新建的道路两侧就选用了高大乔木,在美化道路的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遮蔽隔离的作用。
3、生态功能。
城市在选择道路绿化植物时注重其抗性,如降低交通噪音、净化空气、减弱风力、防火等作用。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和车辆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吸收和消除大气污染成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重要指标。
城市大气污染主要监测敏感指标包
括二氧化硫、氟化氢和氟。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应选择抗污染或对有害气体吸收较强的树种。
4、景观功能。
近年来城市道路改变了以前的、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重复模式,改变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单一、色彩单调的现状,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追求与路灯、建筑相协调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使植物的多样性和形态美、色泽美、艺术造型美能得到综合体现。
三、对于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建议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树种的选择是根本,直接关系到绿化的景观质量和综合效益。
城市道路绿化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以观赏性和功能性为基础,以追求多样化、突出历史文化内涵为标准,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
(一)树种要体现地域特色。
结合地域环境选择12 种主要树种作为主景,同时合理配置花、草、灌木形成一街一景或几街一景的格局,在分车绿带内配种花、草以丰富街景,同时还能对繁杂城市道路起到指示作用。
(二)加强彩叶植物的开发利用。
多用颜色鲜艳的彩叶植物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的明亮度,烘托城市的景观色彩。
因此应根据城市的气候特征选育在城市表现效果好的彩叶植物。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应当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具有地方特色。
只有遵循科学的绿化原则,运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加强前期整体规划
和后期养护管理,才能更好地进行城市绿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