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滚动小专题三溶解度曲线
2018中考化学试题溶液和溶解度曲线(汇编)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2. (福州)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50mL量筒量水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C. 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D. 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3. (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X,K]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4. (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5. (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6. (重庆B卷)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 ℃,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 、30 ℃ 时,将40g 甲物质加人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 、10 ℃ 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7. (天津)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CA. 面粉B. 泥土C. 蔗糖D. 汽油8.(宜宾)右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2018中考化学考点汇编--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带解析

2018中考化学考点汇编--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带解析)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2018江苏连云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T2℃时,甲、乙溶解度均大于30g,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故选D。
2.(2018四川德阳)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C、由图可知,4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故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故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C。
3.(2018江苏扬州)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答案】D【解析】A、没有确定的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没有晶体析出,错误;C、A点所表示的KCl的溶解度是29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5%,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
中考化学复习 滚动小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

滚动小专题(三)溶解度曲线1.[2017·北京]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则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图G3-1A.10 g B.90 g C.100 g D.110 g2.[2017·天水]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2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2℃时,30 g甲物质能溶解于50 g 水中形成80 g 溶液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3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3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都是140 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4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G3-4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B.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20%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5.[2017·孝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5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5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C.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D.t3℃时,50 g水中加入40 g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 g甲的饱和溶液6.[2017·益阳]图G3-6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50 ℃降到30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图G3-6A.a B.b C.c D.a和b7.[2017·怀化]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7所示。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溶解度曲线》带解析.doc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溶解度曲线》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12题)1.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同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①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②烧杯甲里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③40℃时,烧杯__________________里溶液中水量最少.【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题意“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同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丙析出晶体最多,乙没有晶体;结合图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可知:甲物质为b,乙物质为c,丙物质为a.则可知其他答案.【解答】解:由题意:40℃时,取等质量的a、b、l故答为:①20℃<t<30℃;②b、c;③丙【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2.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2)要把60℃氯化铵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即可)评卷人得分.(3)25℃时,将硫酸钠和氯化铵各3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4)除去硫酸钠中少量氯化铵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判断出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等.【解答】解:(1)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大(2)由于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采用升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它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升温(3)由于在25℃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35g,而硫酸钠的溶解度小于35g,因此将硫酸钠和氯化铵各35g 分别放入100g水中,硫酸钠不会全部溶解而氯化铵会全部溶解,因此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铵,故答案为:氯化铵(4)由于在0~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为除去硫酸钠中少量氯化铵时,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将40℃的饱和溶液降温,过滤【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温度/℃4080溶解度/gCa(OH)20.1870.1410.094Ba(OH)21.678.22101.4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只举一种)(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题干中表格的数据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2)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完成该题的解答;(3)根据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及结晶的方法来解答.【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数据可以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来越小,所以图中的B 曲线符合这一趋势,故B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2)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或者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也可以采取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使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采取加热后趁热过滤或者是冷却热饱和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钡晶体,然后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故答案为:(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氢氧化钙、加生石灰等);(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4.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2)t3℃时,将5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将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交点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进行解答;(2)根据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进行解答;(3)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解答】解:(1)交点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t2℃;故填:t2;(2)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3℃时,100g水中加入50gA物质恰好饱和,所以t3℃时,将5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1℃时,会有晶体析出,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填: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2)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t2℃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__________B.(填“>”、“<”或“=”)【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溶解度大,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大,③判断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解答】解:(1)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溶液.(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会变得不饱和,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3)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在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因此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但不改变溶剂的质量,所加溶质的质量A比B多.故答案为:(1)B;(2)不变;(3)>【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6.硝酸钾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看图回答问题(1)60℃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g(2)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度举出两种合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0℃时,向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42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钾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运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解答.(2)运用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解答.(3)运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和溶质加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解答【解答】解:(1)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故答案:降低温度,加入硝酸钾或蒸发溶剂.(3)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42g氯化钾不能全部溶于100g水中只能溶解40g;溶质加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g+40g=140g.故答案:140g.【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7.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1)在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填“>”、“=”或“<”)蔗糖的溶解度.(2)在40℃时,100g水中加入60g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有60℃的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的一种).【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据该温度下木糖醇的溶解度分析解答;(3)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解答】解:(1)在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小于蔗糖的溶解度;(2)在4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70g,所以100g水中加入60g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欲将40时℃木糖醇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有60℃的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则其溶解度在该温度下应相等,观察图示,可采取降温至30℃的方法.故答案为:(1)<;(2)不饱和;(3)降温至30℃.【点评】了解并掌握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1)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 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①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②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60℃时NaCl溶解度(填“>”、“<”或“=”).②t℃时,将mg KNO3、ng NaCl 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__________________n(填“>”、“<”或“=”).【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固体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温度变溶解度则变,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不变,在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只是因为溶剂的增多而导致某些量的变化,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而在饱和溶液降温的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变化而引起一些量的变化,如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在同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多少.【解答】解:(1)①由于在加水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溶液的质量都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溶解度也没有变化,故答案为:②④②饱和溶液在降温时,由于溶解度减小,因此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但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②③⑤(2)①有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答案为:<②由于在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两物质的质量相等,则在20毫升水中溶解的两物质的质量也相等,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9.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知道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某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故答案为:A>B>C(2)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无溶质析出的是C,故答案为:A,C(3)由图象可知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即在此温度下100克水最多溶解40克A物质,则在此温度下150克水最多溶解20克A物质,所以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克+20克=70g.故答案为:70(4)在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则三物质在t1℃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A和B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时,C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因此升温后,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答案为:B>A>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第4个小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有关知识及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0.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曲线上M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2)t1℃时,将1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一种方法).(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学科交叉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利用图示的曲线,比较t3℃时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利用图示的曲线,查出t1℃时物质A的溶解度,判断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状态;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利用图示的曲线,判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改变情况,说明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3)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将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时,与该溶液有关量的变化.【解答】解:(1)曲线上M点为t2℃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因此,M点表示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位置关系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上方而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下方,可判断此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2)由A物质的溶解曲线可知,t1℃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40g,即此时100g水最多可溶解A物质40g,因此,此时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采取加水或降温的方法都可以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I.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此时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导致溶液的质量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而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不变,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改变;故选①④;II.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变;蒸发溶剂水至饱和,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由于溶剂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②④;故答案为:(1)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A>B>C;(2)不饱和;加水或降温;(3)I.①④;II.②④.【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1.如图是A、B 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在t2℃时,P点表示A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t1℃时,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A溶液和B溶液,然后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或上方的点表示的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根据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降低温度时是否会析出晶体.【解答】解:(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或上方的点表示的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P点在曲线的下方,故P点表示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均为wg,故将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后,温度降低.由于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析出晶体;而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变成不饱和溶液,且B的溶质仍是不变,故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1)不饱和(2)A;B;B.【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2.如图是五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象.试回答问题(1)用降温的方法一定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可以是上述图象中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2)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类似于上述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3)在60℃时,往100g水中分别加入1g上述物质,一定达饱和的是上述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硫酸镁中少量硝酸钾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解答;(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解答;(3)根据60℃时,各物质的溶解度解答;(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解答】解:(1)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可以采用降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它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类似于上述哪种物质氢氧化钙;(3)在60℃时,只有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1g,往100g水中分别加入1g上述物质,一定达饱和的是氢氧化钙;(4)由于大于6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为除去硫酸镁中少量硝酸钾时,应采取升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将60℃的饱和溶液升温,过滤.答案:(1)氢氧化钙(2)氢氧化钙(3)氢氧化钙(4)将60℃的饱和溶液升温,过滤.【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二、综合题(共1题)。
中考化学复习 滚动小专题(一)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练习

尚水作品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 习 资 料 专 题滚动小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8·保定三模)25 ℃时,向图甲所示的4只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 固体,充分溶解,参考图乙K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4只烧杯中是饱和溶液的是(D)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④2.(2018·雅安)ZnSO 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N 点对应的ZnSO 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可能析出晶体B .M 点对应的ZnSO 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ZnSO 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40℃时,ZnSO 4的溶解度为41 g3.(2018·哈尔滨)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 .t 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t 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 .t 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4.(2018·海南)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B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尚水作品 C .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 .t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5.(2018·山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如图是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B .当a 物质中混有少量b 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C .10 ℃时,取相同质量的a 、b 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 大于bD .将t ℃时a 、b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大于b6.(2018·邯郸一模)下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B)A .20℃时,A 和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50℃时,100 g 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 gC .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D .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 ℃降至20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 >A >C7.(2018·岳阳)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一溶解度曲线练习

滚动小专题(一)__溶解度曲线类型1 一条曲线1.[2017·泸州]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G1-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G1-1A.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B.40℃时溴酸银易溶于水C.90℃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2.[2017·广州]图G1-2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点a、b在溶解度曲线上。
图G1-2(1)a点对应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其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 两条曲线3.[2017·福建]图G1-3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G1-3A.t1℃时,25 g甲充分溶解于100 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D.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4.[2017·临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4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1-4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5.[2017·长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5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共28张PPT)

【2016·四川省】如下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80g溶液吗? 不能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
溶解度大,正确吗?
23
t (℃)
不正确
6
3、比较同一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必须在同一温度下(或某一个范围)才能比较溶解 度的大小,过该温度做横坐标的垂线,与溶解度曲线相 交,越高的溶解度越大,如果正好在交点则相等。
注意由大到小(由小 到大),中间用“>”、 “=”、“<”连接。
(1)在t2 ℃时,A、B、C、三种 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
排列是 c b a
(填物质序号)。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c a b(填物质
序号)。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一轮专 题复习 :溶解 度曲线 专题复 习(共2 8张PPT )
23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中 考化学 一轮专 题复习 :溶解 度曲线 专题复 习(共2 8张PPT )
(2)交点的意义:X℃时,A、B物质 的溶解度相等,是XXg(给出数字)。
(2)O点表示___t1_℃_时_,_A_、_C_的_溶_解_度__相等。 (3)P点表示 。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g、
2、线的意义
根据一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判断
(1)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KNO3、绝大多数物 质) (2)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降低。
2018中考化学试题溶液和溶解度曲线(汇编)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2. (福州)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50mL量筒量水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C. 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D. 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3. (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X,K]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4. (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5. (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6. (重庆B卷)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 ℃,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 ℃时,将40g 甲物质加人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 、10 ℃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7. (天津)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CA. 面粉B. 泥土C. 蔗糖D. 汽油8.(宜宾)右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小专题(三)溶解度曲线1.[2017·北京]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则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图G3-1A.10 g B.90 g C.100 g D.110 g2.[2017·天水]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2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2℃时,30 g甲物质能溶解于50 g 水中形成80 g 溶液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3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3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都是140 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4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G3-4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B.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20%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5.[2017·孝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5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5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C.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D.t3℃时,50 g水中加入40 g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 g甲的饱和溶液6.[2017·益阳]图G3-6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50 ℃降到30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图G3-6A.a B.b C.c D.a和b7.[2017·怀化]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7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G3-7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20 gB.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C.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的丙D.t2℃时,将70 g 甲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溶液的总质量为150 g8.[2017·湘潭]图G3-8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G3-8A.P点表示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 gB.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C.从a和c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b>a>c9.[2017·无锡]根据如图G3-9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9A.5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B.60 ℃时,把40 g硝酸钾和40 g氯化钾分别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 ℃,剩余晶体的质量氯化钾多C.70 ℃时,50 g硝酸钠饱和溶液与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之比为1∶2D.80 ℃时,向100 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50 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得到250 g溶液10.图G3-10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10A.t1℃时,将2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 gB.20 ℃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C.将20 ℃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乙析出晶体最多,丙无晶体析出D.a、b两点表示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11.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某固体物质10 g、25 g、25 g,如图G3-11中甲所示是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图乙所示是该固体物质与另一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G3-11A.三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烧杯②③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Y代表该固体物质,X代表另一种物质D.分别将100 g 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Y>X12.[2017·重庆A]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G3-12(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3-12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13.如图G3-13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G3-13(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t3℃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4)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14. [2017·凉山州]图G3-14是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
请据图回答:图G3-14(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A.c=a>b B.a=b>cC.a>b>c D.b>a>c15.[2017·菏泽]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G3-15(一)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G3-15(1)图(一)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溶液。
(2)图(二)中P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M”或“N”)。
16.[2017·娄底]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16所示:图G3-16(1)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NaCl”或“KNO3”)的溶解度曲线。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A____(填“<”“>”或“=”)B。
17.[2017·龙东]如图G3-17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G3-17(1)P点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15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18.[2017·常州]图G3-18甲是小明在20 ℃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乙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G3-18(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⑤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 ℃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2)的大小关系是ω1________(填“>”“=”或“<”)ω2。
(3)小明发现:升温至50 ℃时,②→③的过程中有少量水蒸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53.9 g(4)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入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KNO3。
19.[2017·武汉]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3-19中甲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图G3-19(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__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小20.[2017·呼和浩特]t2℃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G3-20中(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G3-20(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
(2)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 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