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廷健康行为

合集下载

脖子前倾害处多,积极改善益健康

脖子前倾害处多,积极改善益健康

脖子前倾害处多,积极改善益健康
高花兰
【期刊名称】《青春期健康》
【年(卷),期】2021()4
【摘要】脖子前倾,也叫“探颈”“猥琐颈”。

正常状态下,人的耳垂和头部应该在肩的正上方。

但有的时候因为人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是走路时颈部往前伸,使得脖子长时间处于前倾状态,造成了颈椎原本向前弯曲的生理曲度改变,从而变成了耳垂和头偏向肩的前方。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高花兰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积极推进新医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之路专访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
2.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课改研究
3.健康保障体系"四个一"--雨花台区积极探索医改新思路
4.脖子前倾影响气质,这样做能矫正
5.孙春兰: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大医改力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钟竹青;刘好奇;姚自强;王瑜;秦宁;郑凤;王安莉
【期刊名称】《中国护理管理》
【年(卷),期】2024(24)3
【摘要】目的 :调查慢性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8月—11月于湖南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与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05例慢性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情况、药物素养、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和用药安全状况。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

结果 :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得分为(47.86±11.9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患者的药物素养、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和运动锻炼情况越好,其用药安全得分越高。

结论: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状况有待提高。

药物素养、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和运动锻炼情况是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5页(P342-346)
【作者】钟竹青;刘好奇;姚自强;王瑜;秦宁;郑凤;王安莉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护理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信息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R197
【相关文献】
1.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及健康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调查
2.银川市居民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及危险因素分析
3.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认知水平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基于用药安全“5个时刻”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
5.中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为习惯)生活方式更容易对青少年这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伤害 和影响'并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 根据世
界卫生组织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和比例可以看出'只有 %#]) %"])&]和 ,]的个人健康分别依赖于遗传)社会)医疗和保 健'而有 +"]取决于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 青少年健康问题 的表现形式并不在死亡率和患病率上*$+ '而是与他们不健康 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 因此'看待青少年的健
康问题不应该只关注青少年人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数 据' 还应该更深入地关注与青少年健康密切相关的健康危险 行为(
青 少 年 健 康 危 险 行 为 # '3JA2 e9E4A2 T7:6 =92EC73@' 'eT=%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 不一定直接导致个人的 患病和死亡' 但对他人的健康)社会的安定造成危害' 对自身 则产生即刻或深远的不良影响*)+ (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青
由此可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定义在国内外已逐渐 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理解为对
基金项 目 个 体 健 康 概 念 认 知 与 锻 炼 行 为 关 系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Gk""*%
第一作者简介郑宇萌#%**+ -%'女'湖北当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
前言 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重要时期'
青少年也常被家长)老师比喻为!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青

我国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刘文静;吴尚;钱爱兵【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24(37)4【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现状,探讨影响慢性病干预措施实施的因素,为改善干预方案、提升干预措施的实施效率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利用EndNote软件进行文献筛选。

对纳入的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实施性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关注发表年份、地区分布、干预措施和影响因素。

结果: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逐渐增多。

慢性病一、二、三级预防相关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分别占比为30.00%、34.44%、35.56%,研究类别均衡分布。

影响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实施的因素从供需两方面共归纳出8个一级因素。

供方层面包括服务水平、政策保障、经费投入和媒体宣传,相关报道文献数分别为34篇、8篇、6篇和5篇。

需方层面包括知信行因素、个人因素、医疗保险和心理因素,相关报道文献数分别为50篇、49篇、12篇和6篇。

结论:需方层面的知信行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影响我国慢性病干预措施实施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逐渐增多,但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关注。

宣传教育是推动慢性病干预实施进展的重要手段,可利用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总页数】8页(P30-36)【作者】刘文静;吴尚;钱爱兵【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相关文献】1.门诊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药师干预措施观察2.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创议干预计划实施的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3.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和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4.门诊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与药师干预措施5.天津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及负面影响因素质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俊彤:以酸碱平衡开创中国人健康革命

刘俊彤:以酸碱平衡开创中国人健康革命

刘俊彤:以酸鹼平衡开创中国人健康革命作者:来源:《华人经济》2016年第02期人物简介刘俊彤博士,宝健先锋创办人暨东亿集团董事长,中国香港食品药品註册中心副总裁,计算器管理学博士、自然医学博士、功能营养学博士、“五通鹼康”创始人、人体酸鹼平衡专家、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民族医药香港协会筹委、香港中医眼科学会副会长。

发明了多种全球广受欢迎的独家鹼性健康食品和用品,包括水果纤维、Detox美果纤饮、完美奥米加5A(MO油),以及高渗透微分子喷雾系列。

此系列喷雾可直达患处,不含类固醇,消炎止痛,针对性改善鼻炎、关节痛、皮肤湿疹等问题。

古往今来,多少人希望追求长生不老、鹤髪童颜。

但在羡慕彭祖八百岁长寿的同时,为何难以做到真正健康长寿?答案就是身体酸鹼不平衡,保持弱鹼性体质,方可持续排毒养生,身体五通,改善新陈代谢,並令荷尔蒙运作恢复正常。

就可以健康少病痛,年轻美丽,幸福快乐地长寿。

因为对人生的反思,刘博士捨棄了高薪厚职计算机科技事业,选择了人类另一项伟大的事业——“健康事业”;因为对生命的珍惜和使命感,他在健康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谨慎细緻;因为对身体的虔诚,他甘愿奉献一身知识,为的就是帮助人类健康,延缓衰老!随着空气、水源和食物污染日渐严重,中国人从食物中摄取到的毒素愈来愈重,如果未能及早排出体外,将对自身健康以至国家医疗体系,造成严重负担。

因此刘博士致力研发四十多年,用酸鹼平衡的方法,促进国人健康,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为中国人的健康出一分力。

静静地行走於这条永无止境的健康大道上,他坚定地守护着人类的弱鹼性体质,並希望藉此帮助中国人防癌、防中风,提升免疫力,延缓身体老化,让中国人重拾健康活力。

一生多历练返璞归真健康为重“那一天/他眼见着至亲/不堪忍受癌症的痛苦/刚过三十岁便早早离世/而父亲/也在後来忍受癌症的煎熬/他陷入深思/即使再多钱/再多成就/再大成功/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於是/他放棄了高薪/一头扎进医学领域/甘愿为之穷尽一生之力。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探讨睡眠时长与高血压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探讨睡眠时长与高血压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探讨睡眠时长与高血压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李小龙;易丽;吕中华;周珊珊;刘昱圻;王瑛;陈韵岱;胡舜英【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24(23)4【摘要】目的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测量睡眠时长与家庭血压,明确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联性。

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血压健康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执行。

本研究采用在线招募方式,招募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受试者。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共纳入1706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成年受试者,采用华为智能血压手表测量睡眠数据及家庭血压数据,通过填写电子问卷收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和病史等信息。

按照基线时血压测量数值将受试者分为高血压组[收缩压(SBP)≥13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85 mmHg,n=851]和非高血压组(SBP<135 mmHg,且DBP<85 mmHg,n=855)。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与高血压之间的横断面关系。

结果1706例受试者中男性1519例(89.04%),女性187例(10.96%);年龄(44.87±11.5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99±3.33)kg/m^(2);睡眠时长(7.35±1.10)h;收缩压(125.97±11.75)mmHg,舒张压(84.66±8.45)mmHg;心率(77.43±9.63)次/min。

在不同睡眠时长(≥9 h、7~<9 h、5~<7 h、<5 h)受试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比较(45.26%、48.16%、52.63%和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肾炎疾病高发 刘廷奎医生帮您忙

肾炎疾病高发 刘廷奎医生帮您忙

肾炎疾病高发刘廷奎医生帮您忙刘廷奎,北京华科医院中医肾内科主任,长期致力于肾脏类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学研究30余年。

可根据病人的病因、病理、病症,将中、西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辩症论治,大大提高了各类肾脏疾病的治疗成功率。

在对肾脏疾病的中医治疗影响深远,得到同行和国际医学机构一致赞赏。

冬季气温骤降,孩子发生呼吸道感染再正常不过了。

但近期,医院收治了数例因感冒没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从而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小患儿。

普通的感冒,为什么会引发小儿患肾病呢?很多家长都百思不得其解。

刘廷奎说,小朋友涛涛6岁,半个月前出现呼吸道感染,感冒后第四天的一个早晨,突然发现眼睑、颜面出现浮肿,起初认为可能是孩子晚上咳嗽,休息欠佳或饮食不当引起,但经几日调理后,非但不见好转,甚至出现了眼睑、颜面水肿。

涛涛妈妈立即带他到医院就诊。

经相关检查,发现涛涛患上肾炎,诱因竟是感冒。

为什么小小的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肾炎呢?儿童急性肾炎综合征,在临床中常以血尿、水肿为临床特征,常见病因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比如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在1周~4周后,就有可能诱发肾炎。

肾病科刘廷奎专家表示,家长也无需过于担心,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肾炎,在医生正规治疗下一般预后良好。

但如果患儿本身就有肾脏损害,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发现的话,情况就会严重一些。

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发烧等症状时,不少家长会选择自己当医生给孩子拿药吃。

这万万不可,因为吃感冒药不当可加重孩子肾脏负担,进而诱发急性肾损伤,尤其是已经患有肾脏病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刘廷奎专家提醒,如果孩子感冒不是很严重,不要轻易乱用感冒药,多喝水即可。

必要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用药。

刘廷奎提示:由于某些肾脏病的发病比较隐匿,一些症状不是很典型,可能会因呼吸道感染而被首次发现,在此之前家长浑然不知。

因此,即使在孩子身体状况正常时,家长也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尿色、尿量,为孩子定期做尿液检查。

2024年建筑工地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2024年建筑工地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2024年建筑工地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2024年建筑工地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篇一根据教育体育局对防灾减灾日的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防灾减灾”主题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1.领导重视,活动到位。

为了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为组员,并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

会上,校长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紧紧围绕“防灾减灾”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宣传展板、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对学生普及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3.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学校以“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契机,根据实际情况,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次以防震演练为重点内容的应急演练活动,此次演练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配合,服从命令,安全有序,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内,全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而有序地撤离到应急避险区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此次演练活动,全面推动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提高了我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不断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范能力。

4.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

学校组织人员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活动室、实验室、电脑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总的来说,此次开展的“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

今后,我校将继续把此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全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促进健康行为研究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养成促进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增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大学生健康追求的目标。

一、行为与健庚的关系人的行为,作为人类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社会环境,或为生活中达到某一目的而产生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部反应,与动物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的行为主要是受本能生活的支配,而人类的行为则极为复杂和高级。

人的行为除适应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地改造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此,研究人类行为的发生、发展,以及正常与异常行为特征,对异常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度进化和城市化的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精神紧张和刺激,交通拥挤,人际关系复杂化,烟、酒精以及缺乏体力劳动,高糖、高脂肪、高盐、进食、睡眠无规律等,这些“高危因素”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病”和“富贵病”,成为现代人类的主要病因。

人们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不仅与某些慢性迟行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溃疡病等,这些慢性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人类机体不能适应高度“文明”和现代化生活的压力而产生的种种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失调。

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是如下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①传染病疾病;②意外伤亡;③职业病;④心身疾病。

由此可见,人类身体的健康或生病常常由其自身的行为或行动所决定。

也就是说,人们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能够促进入的健康,愚昧、不良的行为方式则对人的健康有害。

因此,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科学的行为方式,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健康行为及其判断标准促进健康的行为指个体或群体(不论其健康状况如何)表现七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相对明显、确实的一组行为祥。

由此概念可知,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这组行为必须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期望相一致,亦即亥行为在客观上对健康(包括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有问。

个人或群体为增进自身健康而采取的行为,要以不损害他人沟健康为前提。

例如,为缓解紧张情绪而抽烟,这种行为对己对A、对社会均会产生不利健康的影响,故不是促进健康的行为。

其次,作为促进健康的行为,要表现得相对明显,即有一定向强度。

最后,作为促进健康的行为一般要求表现较稳定,即有一定6持续时间,短暂性的有益健康的行为表现不能算作促进健康的?为。

如不能将一个人偶尔一、两次的体育锻炼视为促进健康的了为。

要把上述概念用于实际,就必须有其判断标准。

对于促进健8行为的判别,可依据以下五个基本特征:第一,有利性。

指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

如不抽烟。

第二,规律性。

指行为表现要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恒常性。

如饮食的定时定量、起居有常。

第三,同一性。

行为同一性首先表现在外显行为和内隐思维动机和能力协调一致。

即在表现某种行为时,无冲突存在,包括心理冲突、机体冲突和社会冲突,这是内在的同一性。

其次,行为还有外在的同一性,即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无冲突。

第四,适宜性。

指行为强度在常态水平及有利健康的方向上。

如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一种增强体质的积极手段,但对其强度即运动量有一定的要求,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则有损于机体。

例如,一般中老年人的运动时的心率以控制在130次左有为宜。

第五,整体性与和谐性。

即要求个体的行为应反映自己固有的特征——个性。

但若与他人或环境发生冲突时,又能够随自身和外界的条件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每个人的体育锻炼行为各有其特点,而锻炼项目以及运动量又随场地条件、个人兴趣爱好、自身身体状况等加以选择和调整。

在具体判断某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为促进健康的行为时需注意,该行为本身至少须具备上述两个以上的基本特征,且第一基本特征必须具备。

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健康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健康有利的行为的形成、巩固或维持。

例如,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等。

二是危害健康的行为的放弃或减少、减弱。

例如,戒烟、改变偏食习惯等。

三、培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基本原则促进健康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就给培养促进健康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项原则:第一,在行为定型之前,给予足够多的促进健康的条件刺激,使之形成丰富的内在动因(行为冲动的源泉)。

健康教育可以从有助于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表4—1)人手,通过各种途径提供足够多的条件刺激,刺激的种类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越多越好,刺激的强度在适宜的范围内越强越好。

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体形成丰富的促进健康行为的动机,培养良好的行为,并根据环境及其变化形成和调整相应的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表4—1 有助于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因裹’广人万回:家庭成员或朋友早逝于可预防的疾病自我健康状况的改变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工作方面:同事改掉了不健康的行为工作的变动退休工作的适应性单位领导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家庭方面: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的改变婚姻状况孩子对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的评价家庭成员鼓励及参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长大独立和自足搬迁至一个新的住所社会方面:公费医疗或健康保险金的减少医护人员对促进健康行为的大力推祟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和目标行为相一致具备采纳促进健康行为的资源和条件第二,对促进健康的行为的培养应贯穿在个体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中。

应从小抓起,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不仅可以为其子女提供角色模式,同时这些父母也需要按社会所要求的角色模式行为。

第三,注意对个人行为判断力的培养。

人们虽然在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价值判断上,总是对健康持肯定的态度,而在实际生活中采取的行为往往与此相悖。

这就给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个如何教会公众对行为进行判断的任务。

应通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和学习——“人工免疫”,以及广泛的社会接触包括对有利健康和危害健康事物的接触——“自然免疫”,来培养个人的行为自我判断力。

通过借助社会的判断来丰富自己的判断,通过自我否定来发展自我,使每个人成为促进健康行为的自觉承担者。

第四,注意行为培养的关键期。

健康教育强调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提供尽可能多的行为刺激,但也应注意什么样的行为刺激在什么年龄阶段或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提供才合适。

过早过迟都不利于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由于人的行为发生和发展是呈阶段性的(表4—2),每一行为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关键期。

因此,人们在培养促进健康行为的过程中,必须依据这一客观规律来选择最佳的激励模式和方法。

第五,个体化原则。

由于遗传的差异和早期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不同类型的行为的亲和性有巨大的差别。

同时,在促进健康行为的标准下,具体的行为表现也容许有所不同。

此外,每个人的智力、体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行为培养要在个人遗传容许的前提下,按个体化的原则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行为潜能,尽量地适应个人的特点,培养出一套促进健康行为的模型。

第六,合理的社会力量。

四、促进健康行为的分类1979年有人提出建议,把促进健康行为分为五类:(一)基本健康行为指一系列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为。

例如,积极休息和适量睡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适度的运动锻炼等。

(二)预警行为指那些防止事故发生以后正确处理的一类行为。

例如,乘坐飞机、汽车时系安全带,车祸发生及时自救和他救即属此类。

(三)保健行为指一类正确、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四)避开环境危害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既可指环境污染,也可指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

积极的应付方式或积极应对即属此类。

(五)戒除不良嗜好在这里所讲的不良嗜好仅指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

戒烟、不酗酒与不滥用药品就是此类促进健康的行为。

根据行为表现的可观察性,可将促进健康行为分外显的和内隐的二大类。

外显的促进健康行为指那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促进健康行为,如一日三餐定质定量、每日适度体育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接种、欣赏音乐等。

内隐的促进健康行为指那些仅能通过间接手段(如量表)感知的促进健康的行为,如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人格统一、自知之明、积极的应付方式等。

另外,还可根据行为主体的规模大小分为个体和团体的促进健康行为。

个体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作为行为主体而采取的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如起居有常、积极休息与睡眠、保持正常体重。

团体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团体作为行为主体所采取的有利于维护、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

五、常见的促进健康行为(一)积极的休息与睡眠人要劳逸结合。

在从事了各种活动之后常会发生疲劳。

体力或脑力劳动速度越快、强度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越易疲劳。

为了消除疲劳,恢复充沛的精力,保持健康,就需要积极地休息。

即使在没有明显劳动的情况下,人体的各个器官也需要有一定时间的休息,以促使其互相协调,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休息有积极的休息和消极的休息。

所谓积极的休息,就是变换活动或工作的方式通过变换活动的方式,可以协调机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过程,以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使大脑得到休息。

例如,在体力或脑力劳动之间,穿插一些文娱活动就可得到积极的休息。

闲暇休息也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利用工作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如看电影、下棋、聊天、钓鱼等,从事不太剧烈的体育活动。

不但消除疲劳,并能使人们感到生活更加充实,精神更加愉快,同时还能促进人们的思维,陶冶情操,消除各种消极的心理因素,促进身心健康。

所谓消极的休息方式是和积极的休息方式相比较而言的,这种方式以静为主,或坐或卧。

睡眠被视为最彻底的休息。

睡眠与机体的许多活动关系密切。

研究发现,充分的睡眠能恢复机体的疲劳;增加机体对各种紧张刺激的耐受程度;增进食欲;加速排泄;降低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等,从而使机体能有充分的精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睡眠的时间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通常与年龄、性别、习惯、季节、环境、神经类型、生活条件、劳动强度和疾病等因素有关。

年龄越小睡眠的时间越长。

一般情况下,不同年龄的人,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大致如下:婴儿,18~20小时;幼儿,14~15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青少年,8。

9小时;成年人,7—9小时;老年人,5—7小时。

但是,睡眠的效果不全在时间的长短,也在睡眠的质量。

有的人上床后很快入睡,因而他只需要睡6~7小时,有的甚至4—5小时就够了。

而有的人在床上翻来复去难以入睡,就是入睡后也不停地做梦,这样的睡眠,即使睡10小时也达不到休息的目的。

许多睡眠质量不高的人,往往采取多睡的方法。

须知睡眠过多所造成的体力损失比劳动过度还要严重。

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员韩明经过对几十万人20年的调查发现,每晚睡眠10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要高一倍,因中风死亡的要高三倍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