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态平衡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态和谐为理念,透过引导学生听读、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心自主地探究、圈画重点词句、旁批分析赏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了解德国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潜力。

预设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季羡林:(1)出示季羡林的图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2)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2、揭示课题。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脑子里自然而然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是啊,季羡林先生在重游了德国以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请你找出这一句话。

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细读课文,感受独特1、季爷爷第二次来德国,故地重游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默读课文1-3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并圈出重点词句。

2、交流奇丽: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齐,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板块一:感受景色美丽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花的美丽。

板块二:感受景色的奇丽重点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汇成了、花的海洋感情朗读,读出花的奇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和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和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1~2课时课前准备1.德国风光片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到过国外去旅游?想不想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一起到德国去领略一下德国的美景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师:从题目的“让”字你体会到什么?(养花的人为别人着想。

养花的人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的精神。

)3、接下来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德国有哪些风俗习惯?二、初读课文,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朗读课文)2、读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3、是啊,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花养在屋子里,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他们自己养花是为了给别人欣赏,所以,季先生在重游德国时发出了内心的感叹。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4、到底德国有怎样奇丽景色,为什么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我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边读或边听边画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2、读完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你有话说吗?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读书读得很仔细、很认真。

让我们一起进入文本,欣赏德国奇丽的风景吧!(课件出示词语:吃惊家家户户花朵脊梁)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3、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因为德国家家户都养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1484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1484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引路,巧做铺垫,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哥廷根街景;2、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爱花之真切令人感到吃惊,而更奇特的是,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走进德国,走进这个民族,去感受他们那独特的“爱花”情怀吧。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50页。

3、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引发赞叹,直扣中心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

2、指导读词串(扫清生字障碍,明确“梁”读轻声,“莞”字当地名时读“guǎn”。

):jǐwǎn 吃惊花朵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jǐn chàyān xi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1)读生字,你认为容易写错的看得仔细些,书空。

(2)给你一分钟,你能记住几个,默写在白纸上。

(3)表扬全部默出的同学。

3、师:同学们,季羡林先生年轻时留学德国,惊叹于那满街窗台上盛开的鲜花,十年的德国生活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四五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德国,故地重游,走在依然盛开着美丽鲜花的街道上,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请快速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感慨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志民,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和成就;2.理解课文的主题,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含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以花为话题,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观察力。

- 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花有哪些特点?觉得花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作用?- 你们见过哪些特别漂亮的花?它们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2.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 你们认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词汇。

2.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出问题和疑惑。

3.课文导读,老师讲解生词和关键句,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理解了吗?- 你们认为作者的“花”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并交流讨论结果。

四、互动探究(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你们的花是给谁看的?”并找出几个有趣的观点。

2.老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归纳。

3.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做一个小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并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等词,并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形式,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说出理由。

(板书:花。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宇宙中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有很多,德国却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

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四五十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补充课题并读出不同语气。

)二、预习检测(生词认读):多种形式识词。

(自由读词;同位互读纠错;指名读;排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学习难懂词语。

(利用图片、表情、文本语境等方式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词义。

)三、问题引领,整体感知:季老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故地重游时,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情感朗读,生生评价指导)板书:奇丽奇特四、合作探究,精读品位“奇丽、奇特”德国。

1.感受德国民族奇特之处。

师:季老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德国在季老先生的印象当中,无非就是一个“奇”字,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细细品位。

你觉得”奇“在哪里?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语句,勾画关键词语;组内交流,谈谈体会;用心朗读表达。

(反馈中,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德国人民养花的与众不同,并通过朗读感悟奇特之处。

)(屏显: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指导 : 莞 尔一 笑 是怎 样 的笑 , 甜甜 的 、 淡 淡 的 莞尔 一 笑 多指 女性 微微 一笑 。 师: 这 一课 当中有 7个要 求 我们会 写 的字 , 需 要 同学 特 别注 意的 就是 “ 脊梁” 的“ 脊” 字。 上 面是 先两 边后 中 间 , 下 面 写的 要窄 一点 。请 同学们 在本 上写 一个 脊字 。
红。
师: 随便 每一 条街 都是— — 生: 花 团锦 簇 、 姹 紫嫣 红 。
师: 我们有理 由相信它会一直传承下去 , 当作者四五十
年后 再踏 上 这 阔别 已久的故 土 时 , 他说 : “ 变化是 有 的 , 但是 美丽 并没有 改 变” 。
师: 这 里 的 美丽指什 么?( 生 交流 )
师: 在理 解词语 的基础 上想 象着 画 面 , 谁 再 来读读 这 个
句子 ?( 生读 )
师: 你读得很认真。 朗读的时候 , 边读着眼前的文字, 边
想 象文字 所描 绘的景 象 。 这 就是秘 诀 。
师: 那你还 从哪 些词 感 受到景 色奇丽? ( 花的 海 洋 , 大片 大片 的花 汇成 了浩瀚 无边 的 海洋 。 ) 你还 从哪 个词 体会 到 奇 丽? ( 应接 不 暇 ) 站 在德 国的大街 上 , 看 了左 边的 又想 看右 边 的, 看 了上 面的 又 想看 下 面的 , 眼 睛 都 忙不过 来 了 , 这 就是 应接 不暇 。 这 些 让我们 感 觉人 像 是在 山 阴道 上 一样 , 那知道
说 让人 感 觉民族 奇特 的理 由是 什 么?
【 出示句子 】 :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
那样 , 养在 屋子 里 , 他 们都 把花 栽种 在 临街 窗户 的外 面 。花 朵都 朝外 开 , 在 屋子 里只 能看 到花 的 脊梁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_周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_周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一篇季先生的作品。

本文语言朴素而又严谨,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充分体现了季先生作品炉火纯青的语言境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还能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一、关注教学实效基于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思考,本课教学注重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关注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是本课教学最大的创新点。

这一设计,源自于对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一)根据新课标精神,“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引领学生初步“鉴赏”,或者说“欣赏”文学作品,是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

然而,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即便是高年段)都停留在“感受”“理解”的层面,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评价”少有涉及。

(二)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语言朴素、用词精妙、耐人寻味,而且上述语言特点在本篇课文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三)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点拨,学生是可以对课文的语言特点有所感悟的。

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优美的语言。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作者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四)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读好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 自己 的 风 格 和 特 色 ,有 利 于 学 生 们 语 文 素 养 的 全 面
提高。
三 、 情分 析 学
五 年 级 的 学 生 已具 备 了 一 定 的 学 习 能 力 ,再 加 上
( ) 话 : 一 段 时 间 , 们 学 习 了 《 苗 与 大 树 的 1谈 前 我 小
对话 》 篇 访谈 录 , 树 指 的是谁 ? 这 大
生 物 知 识 与 现 实 生 活 联 系 十 分 紧 密 。 课 堂 教 学 中 适 时 适 当 联 系 实 际 , 设 问 题 情 境 , 出 一 些 能 引 发 学 创 提 生 思考 的联 系生 产生 活 实 际 的 问题 , 样 , 可 以加 深 这 既
传 特 点 , 发 学 生 通 过 对 相 关 知 识 的 比较 和 联 系 , 出 启 找 它 们 之 间 的 异 同 ,这 样 能 达 到 对 知 识 , 湖 浙江

湖州
33 0 10 0)

教 学 内 容

心 灵 , 易 引起他 们 的共 鸣 。 容
四 、 学 目标 教
《自 己 的 花 是 让 别 人 看 的 ( 一 课 时 ) 为 人 教 版 第 第 》 十册 第八 组第 2 5课 。
二 、 材 简析 教

( 理 解 课 文 内容 , 象 花 满 窗 前 、 成 花 海 的 美 2) 想 汇 丽 景 象 , 会 德 国 人 把 花 种 给 别 人 看 的 美 好 情 怀 , 习 体 学 德 国 人 那 种 爱 美 、 造 美 、 享 美 的情 怀 。 创 分
五 、 学 重 点 、 点 教 难
生 产 生 活 中 的 问题 是 学 生 最 熟 悉 也 是 最 感 兴 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文中重要的词语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中重要的词语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语文微课堂,今天我们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创建情境导入,引出关键句子
1、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如果你给我一条鱼,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森林,如果你给我一朵花,我就让你拥有一片灿烂的花海,也许有人说这样的情景只能出现在童话故事里,但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却能证实这种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

2、过渡:同学们,季羡林先生年轻时留学德国,惊叹于那满街窗台上盛开的鲜花。

四五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德国,走在依然盛开着美丽鲜花的街道上,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请找出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季羡林先生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文章去寻找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一)感受景色奇丽
同学们,我们来细品这段优美的句子。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是娇艳的意思,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这两个词体现了花多,颜色多,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吧!
(2)“花的海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说明花非常的多。

(3)这么美,这么多的花,难怪作者说让我们看的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们的眼睛已经看不过来这么多的美景了。

(4)在德国不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从“任何”一词就可以看出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5)同学们,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自然而然是高兴的,当你伤心时,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会笑逐颜开;当你失望时,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的心里就会充满希望。

是呀,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可不能就这么匆匆忙忙的走过,让我们放慢脚步,让我们慢慢的走,慢慢的看,你会发现,这美丽的景
色就会变成一首奇丽的小诗。

(6)小结:此时此刻你想用一个美字来概括这奇丽的景色。

(二)、感受民族奇特。

过渡:我们感受到了德国街头景色的奇丽,那么德国民族的奇特又体现在哪里呢?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这里的脊梁指的花的枝干,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

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枝干),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

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同学们,德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奇丽的景色?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个奇特的名族呢?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就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了。

(1)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课件:出示句子)
(2)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

这一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如:同学们平时的值日,建立图书角等。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他是这样说的——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美丽”除了指德国街头景色的奇丽,还指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1、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

让我们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做人的根本,有了这种精神,就会长出“奇丽”“奇特”的枝叶,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一边说一边板书画图)
七、板书设计:
18、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民族奇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