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2.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 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757年,安禄山旧部史思 明举兵反唐。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3.安史之乱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a.百姓被杀 b.田园荒芜 c.城镇变废墟
②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
二、藩镇割据
1.形成原因
A、唐朝对安史旧 部处置不当,姑息 养奸。 B、节度使建制的 扩大及其势力的膨 胀。 2、节度使的权力 集军事、财政、民 政大权于一身。
D.姚崇
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 王仙之、黄巢
探究 二
藩镇割据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 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 力控制藩镇。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
0 0
0
的灾荒,无以为生。
0
2、读教材和图, 回答黄巢起义的 经过和结果。
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及扩大。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南方相对安定, 经济文化显著发展。 北方战乱不断,制约 了经济的发展,给人 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重心南移的 态势已相当明显。
后周世宗柴荣,采取 一系列措施,使后周 国力大增,为结束全 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 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 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 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川教版
0
0
0
0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 从 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 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 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 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的衰亡与五代十国》教案

第5课 唐的衰亡与五代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五代十国的名称及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
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 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
说明封建社会里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三、探究新知1. 复习提问同学们曾学习过《“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这一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的史事?“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
“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封建社会前所未的盛世景象。
2. 导入新课然而,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3.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板书)一 天宝危机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使唐王朝社会经济和国势达到极盛时期。
但在这殷富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祸乱衰败的危机。
(板书)1. 不理朝政天宝年间,玄宗渐生骄奢之心。
他不再似当年那样关心政事,勤勉治国,而一心要作纵欲享乐的“太平天子”。
自杨贵妃入宫后,玄宗整日与贵妃饮酒作乐,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
(多媒体播放下列图片) 略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川、广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
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最新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的衰亡与五代十国》教案 科目 课题 主备 授课人知是荔枝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黄巢起义简介素材 川教版

黄巢起义简介1、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从公元七世纪初隋末农民战争之后,至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战争以前,在这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然而真正具有农民战争规模的却只有唐末农民大起义。
它是这一时期中阶级斗争的高潮和顶峰。
这次农民战争爆发在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发展的转折阶段。
2、吃人现象在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而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朝末期。
而在唐末,所有食人者,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食人纪录。
这一份骇人听闻的食人纪录,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
按照历史教科书,黄巢是农民革命领袖,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推翻封建统治的行径,那是具有革命的进步的意义,是毫无疑问的。
但若是以毛泽东提倡的两分法的观点看,不那么以偏概全,不那么一白遮百丑,而取实事求是精神,这位革命领袖在荼毒非统治阶层的普通老百姓的手段上,历史上那些声名狼藉的屠夫,比之于他,都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在一部《二十四史》中,只有他能够用“敲骨吸髓”四字,形容他的食人的残杀方式。
当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铁与血的较量中,你不能将敌人消灭,对手也会将你毫不留情地除掉。
所以,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强大的统治者,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算。
第5课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

第5课 唐朝衰落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1.爆发原因 736年左右,上在位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时李林甫为相,时谓之“口蜜腹剑”,安禄山得 宠。张九龄因谏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 无复直言。
(5)过分重用胡人
又玄宗相李林甫,嫌儒臣以战功进,尊宠间己,乃 请专用蕃将,于是诸道节度多用胡 人,其所带镇兵, 间亦杂有大量之胡 卒。其先本用兵防胡 ,其后乃变 为豢胡 为兵,全失本意。
…… 唐人既不严种姓之防,又不能注意于国家民族的 文化教育,而徒养诸胡为爪牙,欲藉以为噬搏之用, 则宜酿成此旷古未有之大祸矣。 安、史之乱,蔓延大河南北,破两京,延及九年。 讨平安、史乱的诸将,亦几乎尽是胡 人。
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
明皇幸蜀图
马嵬驿之变
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
755年,范阳起兵,一路南 下,入河北,渡黄河,攻 占东都洛阳。
756年,攻克潼关,入长安。 756年,唐玄宗逃往成都。
756年,太子在灵武登基, 是为唐肃宗。任命郭子仪、 李光弼平叛。
763年,历时近八年的安 史之乱结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地方权力过大,外重内轻
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为防止边倕各 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
唐代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管理军事,而且 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兼管辖区内的 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
唐朝对节度使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边疆的节 度使权力越来愈大。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共24张PPT)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 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 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 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 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 史之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 源? 唐朝藩镇割据。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①五代的更替通过武力 实现,因此中原地区陷 于连年混战,社会动荡, 经济凋敝,百姓生活极 端痛苦。 ②后周君主的励精图治, 使国势为之一振,为宋 朝的再建统一奠定了基 础
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
战乱
五代十国时期,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各国往往加重赋税, 相互征战,争夺地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灾难。
4.朱温灭唐
昭宗天复三年( 903年 ),宣武节度 使朱全忠(朱温、朱晃)应宰相崔胤之邀, 率部入长安,尽诛朝中宦官。“虽快一時 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 患木之蠧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 904年,朱全忠迫使昭宗迁都洛阳, 继而杀害之,立哀帝。
905年,于白马驿杀害朝中宰相以下 高官30余名,采纳李振建议,投尸黄河, 使为“浊流”。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 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图中描绘的是虢国夫人乘骑踏青时前呼后拥、奢华出行的场景
张萱 明皇纳凉图
《太真上马图》宋人绘
(2)唐朝边疆局势
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节 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唐朝末年,_______、_______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唐末黄巢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败的贵族官僚和藩镇势力,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
教学
重点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
难点
安史之乱
课前
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建立到鼎盛的过程,
展示杜甫的两首诗: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探究点二黄巢起义
师生共同探讨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黄巢起义的历史影响什么?
材料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并宣布要“洗涤朝延”,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师简要讲述下唐朝灭亡的背景、时间。
探究点三五代十国
学生讨论完成
作业
布置
P27材料阅读和自我测评
教
后
感
师生共同探讨
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说一说
安史之乱后,哪些 因素促使大唐帝国 最终走向灭亡呢?
探究点:(1)唐朝灭亡的原因
原因1.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原因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 多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
原因2.宦官专权
唐后期,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甚 至可以废立皇帝。藩镇节度使与宦官互相勾结,争 权敛财,这使得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
课堂小结
唐朝的兴亡过程
1.爆发原因
天宝年间,唐玄宗荒于政事,宠爱杨贵妃,任人唯亲, 把朝政交给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1)唐朝中央政Biblioteka 局势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口蜜腹剑 李林甫
专权乱国 杨国忠
倾国倾城杨玉环
(2)唐朝边疆局势 唐朝藩镇节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 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九节度一经略图(边镇兵:49万;中央军:8万)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忆 昔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学习目标
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人物、时间、
经过、影响。 2.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3.掌握唐朝灭亡的原因、时间、过程。
4.了解唐亡后随之兴起的五代十国的具体情况。
探究点:“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是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诸国混战 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 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 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2.后周世宗的改革
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的 人民,热切渴望统一。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使国力大增,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学习目标】①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
②知道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③直到唐朝灭亡的史实。
④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教材解读】知识点一安史之乱1、爆发原因:(1)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节度使,官名。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
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
(3)节度使势力膨胀: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边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矿长势力。
2、时间:755—763年3、经过:(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与步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克东都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逃往四川。
(2)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4、影响:(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繁镇割据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志在四方,常恐运祚速而功业不就,以王朴精究术 数,一旦从容问之曰:“朕当得几年?”对曰:“陛下用心,以 苍生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 年后非所知也。”世宗喜曰:“若如卿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 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旧五代史· 后周· 世宗纪》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74卷,记载五代史事的 纪传体史书。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开封
开封 开封
十国简表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前蜀
后蜀 吴
(藩镇)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 赋不入于朝廷,虽称籓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ຫໍສະໝຸດ 李怀仙传》《旧唐书》封面
黄巢
黄巢起义纪念地
黄巢入长安图
黄巢陵墓
朱温
返回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旧五代史》封面
《新五代史》封面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150卷,记载后梁至后 周53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郭子仪
返回
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
(安)禄山叛逆,遽陷两京。肃宗即位灵武,而诸 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 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大盗既灭,以功 起行阵,列为侯王者,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 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 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由 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自国 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而唐遂亡。 ——陈傅良《历代兵制》
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返回
结束
唐玄宗李隆基
杨玉环
华清池九龙湖(陕西西安临潼区)
安禄山
安史之乱地图
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入蜀,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唐玄宗被迫杀死杨贵 妃;7月退位,由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郭子仪 (697—781),华州郑县(今陕 西华县)人,唐代大将;以武举积功,官至 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安史之乱,他以朔 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并 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 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 帅;后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 令,封汾阳郡王。唐德宗嗣位,尊为“尚 父”。
柴荣(921-959)即周世宗,邢 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 郭威的内侄和养子,954年,继郭威为 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加以整顿、 改革;政治上,严禁贪污,惩治失职 官吏;经济上,削减寺院,严禁私度 僧尼;同时招民开垦逃户荒田,发展 农业生产;颁《均田图》,均定河南 等地60州租赋;军事上,赏罚分明, 严明军纪,加强禁军,裁汰老弱,选 留精锐。此外,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 争,先后进攻后蜀、南唐,并北伐契 丹。959年,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被契 丹占领的幽州,却因病被迫班师回开 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无论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均有成就,建树良多, 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 五代十国的分裂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导入
唐大明宫(复原图)
返回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 又称唐明皇,712—765年在位;在 位期间,有开元与天宝两个年号。 开元年间,他先后任姚崇、宋璟为 相,针对当时的弊政进行改革;裁 汰冗官,抑制食封贵族,压抑佛教, 又提倡节俭,扩大屯田,兴修水利。 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被旧史 家誉为“开元之治”。天宝年间, 他纳杨玉环为贵妃。终日纵情享乐, 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执政, 官吏贪黩,政治腐败。同时,府兵 制破坏,各镇节度使掌握重兵,终 于爆发了安史之乱。玄宗被迫缢死 杨贵妃,逃往四川。安史之乱成为 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王建
孟知祥 杨行密
891-925
926-965 892-937
成都
成都 扬州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李昪
钱鏐 王潮、王审知 马殷 刘隐、刘岩 高季兴 刘崇
937-976
893-978 893-945 896-951 905-971 907-963 951-979
金陵
杭州 福州、建州 长沙 番禺 江陵 太原
前蜀王建墓文官像
吴越王钱镠
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 ——《资治通鉴》卷282 五代十国,实际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扩大。那时,武人权 势极大,节度使、各州刺史大都是武人,彼此之间,凭借武力, 争夺高下,乃至废立皇帝。
五代之乱,朝廷之威令不行。 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 夺枉杀,无复人理。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五代姑息藩镇》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