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7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word教案

2017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word教案

2017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缘故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差不多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缘故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截了当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截了当阻碍历史进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进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得爱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缘故;五代十国形成的缘故和阻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皇妃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慨,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

这时吐蕃使者正带领20 多人围堵杨国忠,埋怨没食物。

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

陈玄礼及韦谔要求玄宗杀死杨皇妃。

高力士劝讲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皇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皇妃。

此后,玄宗入蜀。

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打算的兵变“。

这确实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一)背景(缘故):(多媒体展现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步扩张势力。

(三)、过程(多媒体展现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境,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进一步发展: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1.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D

A.唐高祖 C.武则天 B.唐太宗 D.唐玄宗
D

2.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一年( A.680年 B.700年 C.763年
D.755年
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4.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结果: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
史称“后梁”。
一 探究点:五代十国 三
1.“五代”与“十国”: (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
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2.各国举措及影响: (1)积极: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 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 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消极: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3.进一步发展: 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
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
基础 。
从 “ 安 史 之 乱 ” 到 五 “五代”与“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 代 晋、后汉、后周。“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 十 五代十国 山西地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国 特点:战乱与发展并存。
坏,社会危机加剧。
②农民起义。
典型:黄巢起义 a.时间:875-884年。

第5课时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5课时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5课时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涉及的人物、经过、结果、影响。

【重点】2.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难点】3.掌握唐朝灭亡的时间、原因、过程。

4.了解唐亡后随之兴起的五代十国的具体情况。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是一部关于“安史之乱”的电影。

影片展现了玄宗年间的政治斗争。

当痴迷于杨贵妃美色的唐玄宗和寿王展开拉锯战时,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安禄山正在策划一场政治叛乱。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探讨“安史之乱”的史实以及唐朝的衰亡。

二、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3—24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涉及的人物、经过、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5—26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藩镇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黄巢起义爆发的时间、建立的政权、经过、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3、什么是五代十国?4、周世宗改革的措施、作用分别是什么?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点拨:1、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的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3、宦官专权: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

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有恃无恐的干政,连皇帝也任其摆布;第一阶段批阅奏折;第二阶段掌握禁军;第三阶段掌握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4、原为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镇压起义,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大小割据势力。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A
D
5.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D)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76、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7、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78、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79、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80、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81、偶尔,只需要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以说服自己继续坚强下去。 82、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 83、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更广阔的自由,一时的纪律约束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84、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85、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86、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 87、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88、钕人总是把男人的谎言当作誓言去信守。 89、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90、要战胜恐惧,而不是退缩。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中期以后,历经“安史之乱”,唐朝逐渐衰落,最终导致五代十国的分裂。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分裂过程,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唐朝的建立和发展。

但学生对“安史之乱”以及五代十国的分裂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分裂原因、过程、影响。

2.教学难点:“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分裂背后的历史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唐朝的繁荣时期,引出“安史之乱”这一转折点。

–提问:“安史之乱”是什么?它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安史之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场战乱。

–引导学生关注“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安史之乱”的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回答。

七年级下册27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优质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27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优质课导学案
2、记忆本课重点:
1、“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人物是谁?结果如何?
2、“安史之乱”造成了什么样的巨大影响?
3、唐末爆发了谁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影响?
4、唐代最后被谁所灭?唐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5、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又出现了哪些朝代?总称为什么?
6、请你归纳唐朝衰落到灭亡的原因
重点知识和易混淆的知识一定要重点记忆。
二、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1、首先寻求小组帮助,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2、在基本问题解决后,请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想一想,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与藩镇割据有什么联系?
预习方法与要点
1、按照老师给出的课题由浅入深,逐一解决所提问题。
2、助记:
明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中学第一次备课专用稿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第1课时总1课时
课题
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备课时间:2017、3、2授课时间:3月13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掌握唐朝灭亡的史实。
知道五代十国的相关内容
学习重点
“安史之乱”
学习难点
五代十国。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与合作
2、唐代后期社会危机如何加剧的?
3、唐末爆发了谁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所学,请你归纳唐代衰亡的原因?
5、唐代最后被谁所灭?唐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三)阅读“五代十国”这一课题,解决下列问题: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又出现了哪些朝代?总称为什么?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变迁,掌握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解决;3.案例分析法:以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为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4.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唐朝前期和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3.网络查询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唐朝盛世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然后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过程的曲折以及影响的长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得出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中期以后,我国历史出现了大规模的分裂和动荡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分裂等史实,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中期以后的历史了解相对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分裂等概念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认识这一时期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中期以后的历史发展趋势。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提高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概况
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曾学习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史事?开元年间是从哪年到哪年?“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指713年到741年的这段时间。

“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天宝危机(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天宝危机”这一子目的小字,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天宝危机”产生的原因。

同学阅读课本后得出:玄宗骄奢,宠爱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相,朝政腐败。

因此,预伏着“危机”。

过渡:天宝危机后,唐朝的历史有何去何从呢?
二、安史之乱(板书)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安史之乱的描写。

这动地而来的鼙鼓宛如一股龙卷风,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舞。

安史之乱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有必然的原因。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板书)
教师展示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的ppt,请同学们阅读讨论爆发的根本及直接原因
ppt内容: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戌边。

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仍不是正式官名。

到公元710年,睿宗开始设置节度使。

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

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

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

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

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

”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

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学生讨论后得出: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2.安史之乱的经过(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P24“安史之乱”一目。

然后教师挂出“安史之乱”放大地图。

提问:安史之乱是以何人为叛乱首领在何时何地起兵?
叛军的主攻路线是哪条,当时玄宗的情况如何?
为什么说杨国忠罪有应得?杨贵妃被缢也不过分?真正造成天宝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过渡:这场叛乱有是如何结束的呢?多媒体展示资料,教师提问:叛军是怎样失败的呢?
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

这场持续八年(755—763)的战争——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3.安史之乱的性质和影响(板书)
安史之乱,是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对中央政权的叛乱,它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大灾难。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哪些呢?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

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下面要讲到)的局面。

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三、五代十国
经过黄巢大起义的沉重打击,唐朝的统治一蹶不振,在残酷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大小藩镇乘机扩张地盘。

唐朝的天下已经名存实亡,"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

藩镇之间相互吞并,混战不已。

请大家带问题看书:1、什么是五代?统治范围是哪儿?2、什么是十国?十国都在南方吗?唐朝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统治范围是黄河流域。

五代的时候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其中有一个在北方。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至后期形势图(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逐次出现,放大、复原、闪烁)
在五代后期地图上闪烁十国部分,请大家注意十国有一个在北方。

大家想一想:五代和十国这些政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藩镇节度使有什么联系吗?有!五代实际是夺取了中央政权的藩镇,十国实际是割据地方的藩镇公开分裂建立的政权。

所以五代十国实际是藩镇势力的继续和扩大。

五代相继时期频繁剧烈的战争,使人口锐减,生产荒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特别是中原一带更加残破不堪。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记忆,我编了一句顺口溜:梁唐晋汉周,中原乱幽幽。

分久必合。

到五代后期出现什么趋势?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五代十国后期地图:后周部分放大复原--后周两字闪烁。

到后周时,与南方的南唐和西南的后蜀势均力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统一的因素不断加强。

周世宗柴荣图片。

后周世宗是五代当中的难得的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他采取措施,恢复经济,整顿军队,派兵攻占南唐等的大片土地。

经过改革使后周国力大大增强,《资治通鉴》里说后周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战四方,所向无敌:进行改革--攻占南唐→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然而统一大业还没完成,周世宗柴荣病死,幼子即位,于是发生了......(字幕):陈桥兵变板书
环节三: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写一写“我心中的唐明皇”。

六、说板书设计
安史之乱
一、天宝危机
二、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背景
2.安史之乱的过程
3.安史之乱的性质与影响
三、五代十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