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教案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教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说明封建社会里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板书)六、五代十国
师生共同探讨:
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板书)3.唐朝衰落
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使人民遭受一场空前浩动。双方反复攻夺的洛阳城,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废墟。据记载,战争所及黄河中下游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劫后余生者不足1/3,北方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了,但迫于安史旧部的实力,唐中央封降将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分别为卢龙、成德和魏博节度使。这三家名为节度使,实则是独立的割据势力。史称河北三镇。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开始,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的盛世景象。
(二)、导入新课
然而,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 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提高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概况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3.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曾学习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史事?开元年间是从哪年到哪年?“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指713年到741年的这段时间。

“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天宝危机(板书)请同学们阅读“天宝危机”这一子目的小字,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天宝危机”产生的原因。

同学阅读课本后得出:玄宗骄奢,宠爱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相,朝政腐败。

因此,预伏着“危机”。

过渡:天宝危机后,唐朝的历史有何去何从呢? 二、安史之乱(板书)“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安史之乱的描写。

这动地而来的鼙鼓宛如一股龙卷风,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舞。

安史之乱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有必然的原因。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板书)教师展示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的ppt,请同学们阅读讨论爆发的根本及直接原因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ppt内容: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戌边。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进一步发展: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1.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D

A.唐高祖 C.武则天 B.唐太宗 D.唐玄宗
D

2.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一年( A.680年 B.700年 C.763年
D.755年
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4.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结果: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
史称“后梁”。
一 探究点:五代十国 三
1.“五代”与“十国”: (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
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2.各国举措及影响: (1)积极: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 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 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消极: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3.进一步发展: 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
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
基础 。
从 “ 安 史 之 乱 ” 到 五 “五代”与“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 代 晋、后汉、后周。“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 十 五代十国 山西地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国 特点:战乱与发展并存。
坏,社会危机加剧。
②农民起义。
典型:黄巢起义 a.时间:875-884年。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黄巢起义(875年—884年)
唐朝末年,王仙 芝、黄巢领导的农民 起义爆发。起义军曾 一度攻占了长安,最 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 合镇压了起义。
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 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
唐朝的兴亡过程
朱温(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 帝后又改名朱晃。朱温酷爱女色,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 912年,朱温被其次子朱友珪所杀。923年,后梁被后唐李存 勖所灭。
唐玄宗逃往四川
长安
马嵬驿
灵武即位
马嵬民众拦阻玄 宗请留,玄宗不从, 逃亡成都,太子李亨 留下。756年李亨即 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即位后派郭子 仪和李光弼等大将平 叛,763年,安史之 乱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嵬驿。随行将士处死 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 。
2.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 分裂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 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 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 周。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 变,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 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 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 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
严重后果是什么(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C.形成五代十国
B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C.唐太宗 B.隋炀帝 D.唐玄宗

(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案

(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案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原因和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后果;知道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的内涵。

通过史料法、故事法、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后果。

通过识图法,感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相关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帝王的用人直接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用人得当则国运昌盛,用人失当,则有可能国破家亡。

从中感受创业难,守业更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后果。

难点: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的灭亡。

三、教学方法史料法、故事法、比较法,识图法。

四、教学媒体PPT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唐朝从建立开始,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达到了国力的顶峰,然而正当人们沉醉在盛唐气象之中,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打破了这一迷蒙,并使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合作探究一、“安史之乱”1、概念教师: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由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政治叛乱,是藩镇割据势力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教师:天宝年间,正是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江山一统,万国来朝,物阜民丰,万民安乐。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是什么原因促使安史之乱的爆发。

2、叛乱原因①玄宗怠政➩ 3个人左右着朝政,他们是口蜜腹剑李林甫、专权乱国杨国忠、倾国倾城杨贵妃。

②藩镇设立,军事格局外重内轻➩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一二自然段。

收集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叛乱经过时间:755-763年主要人物:安禄山、史思明经过:范阳起兵➩南渡黄河➩攻下洛阳➩次年破潼关➩占领长安结果:彻底平定叛乱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第五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KU

第五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KU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
“东北二虏, 借其镇遏。”
轧荦山、禄山,roxšan, 光明,战斗神
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 安禄山出身粟特,自称为“光明之
神”的化身,利用宗教力量团聚粟特胡 众、号召民众。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渔阳鼙鼓动地来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不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 選在君王側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無顔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 嬌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髩花顔金步揺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 朝承歡侍宴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漢宫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粧成嬌侍夜玉 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宫高 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乗萬騎西南行翠華揺揺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 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迴看血淚相和流黄埃散漫 風蕭索雲棧縈迴登劒閣峨嵋山下少行人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 情行宫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膓斷聲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
•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 士哗变。
•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十
二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 玄宗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马 嵬 驿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渔阳鼙鼓动地来
·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

庆绪所杀。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 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守邺城。
九节度一经略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1、渔阳鼙鼓动地来
天 宝 时 期 的 节 镇 布 局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变迁,掌握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解决;3.案例分析法:以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为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4.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唐朝前期和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3.网络查询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唐朝盛世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然后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过程的曲折以及影响的长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得出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精选教学ppt-岳麓版课件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精选教学ppt-岳麓版课件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三.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1.天宝政局 2.安史之乱的过程 3.安史之乱的影响
1.天宝政局 ——盛世的隐忧
(1) 唐朝中央政治局势
天宝年间 (742—756) ,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宠 爱杨贵妃,终日歌舞饮宴,任人唯亲,先后把朝政交 给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4.朱温灭唐
三.五代十国
907年

1.五代十国的概况

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 3.后周世宗的改革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当堂检测
B 1.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742年 B.755年
C.756年
D.763年
D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
A. 安 史 之 乱 是 北 方 的 社 会 经 济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 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 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 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 变"。
3.安史之乱的影响
经济破坏
长达八年的战乱,使许多州县化为废墟,严重破坏了北方 的社会经济,中央掌握的户口数由约900万户下降为约130万户。 唐朝由盛而衰。
发展
3.后周世宗的改革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使国力大增,为 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统一战略:先易后难 北汉
知识总结
从 一.“安史之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安史之乱的影响。

通过黄巢起义了解农民起义。

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杨贵妃图片导入新课。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

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一)“安史之乱”
1.师提问安史之乱开始结束的时间。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师生共同探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影响?
材料一:(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材料二: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致使地方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

天宝年间,边缜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师生共同探讨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黄巢起义的历史影响什么?
材料: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

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师简要讲述下唐朝灭亡的背景、时间。

(三)五代十国
师生共同探讨
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
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五代十国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