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抒情方式

合集下载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一、直抒胸臆。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心里有啥想法,直接就喊出来了。

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老哥那可是相当霸气,对权贵的不屑一顾就这么赤裸裸地表达出来了。

他可不想低三下四地去讨好那些权贵,这种情感就像火山喷发一样,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读者一读就知道,哟,李白这是个有骨气、不愿受拘束的主儿啊。

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呢,特别能让读者快速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那种冲击力一下子就传递过来了。

二、借景抒情。

诗人就像一个超级魔法师,把自己的情感悄悄地藏在景色里。

比如说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啊,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凄凉的画面,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张灰色的大网,把那种孤寂、落寞的感觉给罩住了。

然后他再告诉我们,有个断肠人在天涯呢。

其实他就是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景色就像是一个情感的掩护部队,诗人躲在后面悄悄地把自己的情感发射出去,让读者在感受景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被诗人的情感给感染了。

就好像我们看到一幅特别美的画,然后突然发现画里藏着画家的小秘密一样,这种感觉很微妙。

三、托物言志。

这就像是诗人给一个东西赋予了超能力,让这个东西代表自己去说话。

像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表面上是在说石灰呢,说石灰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被烈火焚烧也不害怕,最后就算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间。

但实际上呢,他是在说自己啊,他自己就像石灰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考验,都要坚守自己的清白和操守。

这个石灰就像是于谦的代言人,代替他说出了那些心里的话。

这种方式很有趣,就像给一个物品穿上了诗人的衣服,让它替诗人去表达志向和情感,读者要透过这个物品的表象去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才能看到最里面的东西。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2、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 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 伤今的无限感慨。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 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问:简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桃花。
4.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 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本词下片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事景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Nhomakorabea借景抒情
1、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 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 分析。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诗歌抒情手法

诗歌抒情手法

诗歌抒情手法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间接抒情与轻易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描述、描绘、议论,含蓄地抒写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写的情感、抒发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绘景物不予抒写。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重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写了羁旅异乡感叹,诗人借对清爽幸福的春光景色的描绘,透漏了已而的伤感,以乐景写下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刻画刻画来抒发感情,就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吴厝庄绮临春事最檀。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饮食临政的地方为题,描绘了六朝纵情作乐的酒色生活,和野草丛生的悲凉景象构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谨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内容形象,倾注了吊古伤今的无穷感叹。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指诗人筹钱富于特征的事物去倾注、表达某种感情、志向和志趣,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钻出深山,烈火烧毁若择善。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抒情手法

诗歌抒情手法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 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 笛》 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 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江雪》柳宗元
诗歌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 借古抒情
史抒怀 即事感怀 例:李白《静夜思》
写景手法:
1.空间顺序:远近 俯仰 高低 上下 内外
2.色彩角度:声与色的结合、绘形绘色、 色彩分明 (抓表
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画面美)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例2: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3.调动多感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4.修辞手法: 5.常见其他手法: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 居秋暝》王维

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

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

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二、间接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正面直接描写而是借某种方式来表达。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借萧瑟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漂泊不定的孤寂悲凉之情。

托物言志也可以称为借物抒情,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常常借助于某物的特性。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例如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情景交融这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抒情手法,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例如北宋女词人魏夫人的《菩萨蛮》一词中有“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的句子,句句写景,实则景景含情,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柳絮纷飞,这些景物暗含作者绵绵相思之情。

寓情于景也可以称为移情入景,就是指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使其带上了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花哪里会笑,只不过是李白心情舒畅罢了,在这里诗人把自己的快乐注入到山花中。

用典即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跟借古讽今联系在一起出现。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诗人借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故事,表达了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不满之情。

叙事抒情记叙一件事情,借此表达某种情绪。

例如《孔雀东南飞》记叙了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长制的强烈反抗之情。

再如《石壕吏》,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写了差役趁夜到石壕村捉人征兵,连年老体衰的老妇也被带走的故事。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 故、借古喻今等。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 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 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 涕下”。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 感寓于叙事之中。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 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 切心情。
(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 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 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 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 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 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 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 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 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 言来抒情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 岸,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 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
(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 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 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 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 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 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 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
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
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
化的色彩。

虞世南的《蝉》:“垂緌饮 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 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 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 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 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Fra bibliotek叙事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 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 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 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 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 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 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 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 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 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 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 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 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 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 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 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
诗歌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
的抒情方式。

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 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
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 情,讽刺时事。

如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 《楚辞· 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 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 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 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 隐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 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 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 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 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 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 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 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 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 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 情”的,特别富有情趣。
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
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
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 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
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
动静虚实)来抒发。
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 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 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 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 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诗人抓住这一 点来写,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 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 回,可是却不重用他。李商隐嘲讽的是汉 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 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 贤的统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