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历代皇帝

合集下载

历代黄帝

历代黄帝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朝皇帝列表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6-公元前2092.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9-公元前2063.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7(46天)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皇帝列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公元前194;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公元前187;3.汉吕后执政:公元前187-公元前179;4.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公元前163;5.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63-公元前140;6.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公元前86;7.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公元前73;8.汉宣帝刘洵:公元前73-公元前48;9.汉元帝刘奭(shi):公元前48-公元前32;10.汉成帝刘鷔(ao):公元前32-公元前6;11.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1;12.汉平帝刘衎(kan):1-6年;13.孺子婴(王莽摄政):6-9年。

东汉(25-220年)1.光武帝刘秀:25-58年;2.汉明帝刘庄:58-76年;3.汉章帝刘炟(da):76-89年;4.汉和帝刘肇:89-106年;5.汉殇帝刘隆:106-107年;6.汉安帝刘祜(hu):107-126年7.汉顺帝刘保:126-145年;8.汉冲帝刘炳:145-146年;9.汉质帝刘缵(zuan):146-147年;10.汉桓帝刘志:147-168年;11.汉灵帝刘宏:168-190年;12.汉献帝刘协;190-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三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一说184~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35年中只有一段大一统(西晋)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

历代皇帝简介(五代十国)

历代皇帝简介(五代十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

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五代-后梁(907-923)1.太祖朱温(852-912)907年称帝在位6年朱温,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

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

2.郢王朱友珪(——913)912年即位在位8个月郢王,朱温的儿子。

912年,杀朱温自立,后被朱友贞杀死,时年30岁。

3.末帝朱友贞(888-923)913年即位在位10年朱友贞,朱温第三子,913年杀郢王自立,923年,被后唐所灭,死时他36岁。

五代-后唐(923-936)1.庄宗李存勖(885-926)923年称帝在位3年李存勖,父李克用,唐朝时封晋王,死后,李存勖袭爵。

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定都洛阳。

称帝后大修宫舍,广采美女,滥用酷刑,于926年,被宫内伶人所杀,时年42岁。

2.明帝(867-913)926年即位在位7年明帝李嗣源,李克用义子。

926年,杀庄宗自立,死于933年,时年67岁。

3.愍皇帝(914-934)933年即位在位4个月愍皇帝李从厚,明帝第五子。

被李从珂所杀,时年21岁。

4.末帝(876-936)934年即位在位3年末帝李从珂,明帝义子。

936年,石敬瑭引契丹攻后唐,末帝自焚,时年61岁。

后唐亡。

五代-后晋(936-946)1.高祖石敬瑭(892-942)936年称帝在位7年石敬瑭,后唐明宗的女婿。

936年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与辽,并任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无耻卖国贼,遗臭万年。

中国历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历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朝代帝王表(夏朝--清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共471年)历代皇帝: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共555年)历代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共276年)历代皇帝: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共550年)其中:春秋(前770-476年,共295年)、战国(前475-221年,255年)历代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王子姬颓、周襄王姬郑、周王子姬带、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王子姬朝、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姬杰。

秦朝(前221-206年,共16年)历代皇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共195年)历代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新朝(公元8-23年,共16年)历代皇帝:新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共3年)历代皇帝: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共2年)历代皇帝: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共3年)历代皇帝: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共12年)历代皇帝:公孙述。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五)——五代十国皇帝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五)——五代十国皇帝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五)——五代十国皇帝寒冰读史发布时间: 2017-11-0111:15历史领域创作者十国(907年-979年)十国(891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

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

吴国(902-937):杨行密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谥号武忠。

南吴建立后,改谥孝武。

杨溥即位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唐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

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

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南唐(937-975):李昪李昪(889年1月7日 -943年3月30日 ),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

李昪原名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

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

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

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在升元殿去世,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前蜀(907-925):王建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

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

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夏朝皇帝简介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为中国古代夏朝时期,夏朝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约471年的历史中共传14代,17个帝王,后人以“华夏”自称,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他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打破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启世袭制的先河,“家天下”的制度由此传承。

由于历史久远,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故而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是否真实存在。

次序日名1(祭名) 日名2(祭名) 庙号谥号名备注1 大乙天乙高祖汤履商王,子姓大丁太丁(无) (无) 托未即位,追尊为王2 卜丙外丙哀胜3 —仲壬懿庸4 大甲太甲太宗文至5 —沃丁昭绚6 大庚太庚宣辩7 小甲小甲敬高8 雍己雍己元密9 大戊太戊中宗景伷10 中丁仲丁孝成庄11 卜壬外壬思发12 戋甲河亶甲前平整13 且乙祖乙穆滕14 且辛祖辛桓旦15 羌甲沃甲僖逾16 且丁祖丁庄新17 南庚南庚顷更18 象甲阳甲悼和19 般庚盘庚世祖文成旬20 小辛小辛章颂21 小乙小乙惠敛22 武丁武丁高宗襄昭且己(孝已) 祖己(孝已)(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祖戊祖戊(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23 (未闻其祭名也) (无) (无) 篡位,甲骨文中有记载24 且庚祖庚后平跃25 且甲祖甲世宗定载26 廪辛廪辛共先27 康丁庚丁安嚣28 武乙武乙烈瞿29 文丁太丁匡托甲骨文中亦作“文武丁”30 帝乙帝乙德羡31 帝辛帝辛纣受商朝皇帝简介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因其前期频繁迁都,最终定都殷(今河南安阳),故又称“殷”或“殷商”。

鸣条之战后商汤建立商朝,传17世31王,延续近600年历史;商纣王残暴无道,人心尽失,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失败亡国,商朝由此灭亡。

甲骨文和金文承载着商朝文化与历史,而安阳殷墟的发现更是证实了商朝的存在,而商朝又是青铜时代和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谥号或尊称姓名在位时间都城周人始祖黄帝姬轩辕约前2700年—约前2600年少昊玄嚣—蟜极帝喾姬夋先王时期后稷姬弃邰台玺姬玺邰叔均姬均邰不窋姬窋北豳鞠姬鞠北豳公刘姬刘豳庆节姬节豳*皇仆姬仆豳差弗姬弗豳毁隃姬隃豳*公非姬非豳*高圉姬高豳亚圉姬亚豳公叔祖类、公祖类姬类豳周太王、古公亶父姬亶周原周王季、季历、公季姬历周原周文王、西伯昌姬昌前?年—前1125年丰京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前1125年—前1118年镐京周成王姬诵前1118年—前1081年镐京周康王姬钊前1081年—前1055年镐京周昭王姬瑕前1055年—前1004年镐京周穆王姬满前1004年—前949年镐京周恭王姬伊扈前949年—前934年镐京周懿王姬坚前934年—前909年镐京周孝王姬辟方前909年—前894年镐京周夷王姬燮前894年—前878年镐京周厉王姬胡约878年—前841年镐京共和前841年—前828年镐京周宣王姬静前828年—前782年镐京周幽王姬宫涅前781年—前771年镐京东周时期周平王姬宜臼前771年—前720年洛邑周桓王姬林前720年—前697年洛邑周庄王姬佗前697年—前682年洛邑周釐王姬胡齐前682年—前677年洛邑周惠王姬阆前677年—前652年洛邑周襄王姬郑前652年—前619年洛邑周顷王姬壬臣前619年—前613年洛邑周匡王姬班前613年—前607年洛邑周定王姬瑜前607年—前586年洛邑周简王姬夷前586年—前572年洛邑周灵王姬泄心前572年—前545年洛邑周景王姬贵前545年—前520年洛邑周悼王姬猛前520年洛邑周敬王姬匄前520年—前477年洛邑周元王姬仁前477年—前469年洛邑周贞定王姬介前469年—前441年洛邑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洛邑周思王姬叔前441年洛邑周考王姬嵬前441年—前426年洛邑周威烈王姬午前426年—前402年洛邑周安王姬骄前402年—前376年洛邑周烈王姬喜前376年—前369年洛邑周显王姬扁前369年—前321年洛邑周慎靓王姬定前321年—前315年洛邑周赧王姬延前315年—前256年洛邑周朝皇帝简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周朝时期,传30代37王,共计867年。

中国历代皇帝_列表

中国历代皇帝_列表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一、先秦时期1.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2.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3. 楚汉争霸时期,分别有楚怀王、汉王刘邦等称帝。

二、汉朝1.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2.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3.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4.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5.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6.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7.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公元前48年)8.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9.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10.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7年—公元1年)11. 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6年)12. 汉孺子刘婴(公元6年—公元8年)三、新朝1. 建兴帝王莽(公元8年—公元23年)四、玄汉1. 更始帝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五、东汉1. 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2. 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3. 章帝刘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4. 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5. 殇帝刘隆(公元105年—公元106年)6. 安帝刘祜(公元106年—公元125年)7. 顺帝刘保(公元125年—公元144年)8. 冲帝刘炳(公元144年—公元145年)9. 质帝刘缵(公元145年—公元146年)10. 桓帝刘志(公元146年—公元167年)11. 灵帝刘宏(公元167年—公元189年)12. 献帝刘协(公元189年—公元220年)六、三国时期1. 魏国文帝曹丕(公元220年—公元226年)明帝曹叡(公元226年—公元239年)齐王曹芳(公元239年—公元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公元254年—公元260年)元帝曹奂(公元260年—公元265年)2. 蜀汉昭烈帝刘备(公元221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公元223年—公元263年)3. 吴国大帝孙权(公元222年—公元252年)会稽王孙亮(公元252年—公元258年)景帝孙休(公元258年—公元264年)末帝孙皓(公元264年—公元280年)七、晋朝1. 西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65年—公元290年)惠帝司马衷(公元290年—公元306年)怀帝司马炽(公元306年—公元311年)愍帝司马邺(公元313年—公元316年)2. 东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公元322年)明帝司马绍(公元322年—公元325年)成帝司马衍(公元325年—公元342年)康帝司马岳(公元342年—公元344年)穆帝司马聃(公元344年—公元361年)哀帝司马丕(公元361年—公元365年)废帝司马奕(公元365年—公元371年)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1年—公元372年)孝武帝司马曜(公元372年—公元396年)安帝司马德宗(公元396年—公元419年)恭帝司马德文(公元4九、南北朝1. 南朝(1) 宋孝武帝刘裕(公元420年—公元422年)少帝刘义符(公元422年—公元423年)文武帝刘义隆(公元423年—公元453年)孝武帝刘骏(公元454年—公元464年)前废帝刘子业(公元464年—公元465年)明帝刘彧(公元465年—公元472年)后废帝刘昱(公元472年—公元477年)顺帝刘准(公元477年—公元479年)(2) 齐高帝萧道成(公元479年—公元482年)武帝萧赜(公元482年—公元493年)明帝萧鸾(公元493年—公元498年)东昏侯萧宝卷(公元498年—公元501年)和帝萧宝融(公元501年—公元502年)(3) 梁武帝萧衍(公元502年—公元549年)简文帝萧纲(公元549年—公元551年)豫章王萧棟(公元552年—公元555年)敬帝萧方智(公元555年—公元557年)(4) 陈武帝陈霸先(公元557年—公元559年)文帝陈蒨(公元559年—公元566年)废帝陈伯宗(公元566年—公元568年)宣帝陈顼(公元568年—公元582年)后主陈叔宝(公元582年—公元589年)2. 北朝(1)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年—公元409年)明元帝拓跋嗣(公元409年—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3年—公元452年)南安王拓跋余(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濬(公元452年—公元465年)献文帝拓跋弘(公元465年—公元471年)孝文帝元宏(公元471年—公元499年)宣武帝元恪(公元499年—公元515年)孝明帝元诩(公元515年—公元528年)孝庄帝元子攸(公元528年—公元530年)长广王元晔(公元530年)节闵帝元恭(公元531年)孝武帝元修(公元532年—公元534年)(2)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公元534年—公元550年)(3) 西魏文帝元宝炬(公元535年—公元551年)废帝元钦(公元551年—公元554年)恭帝元廓(公元554年—公元557年)(4) 北齐文宣帝高洋(公元550年—公元559年)废帝高殷(公元559年—公元560年)孝昭帝高演(公元560年)武成帝高湛(公元560年—公元561年)后主高纬(公元561年—公元577年)幼主高恒(公元577年)(5)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公元557年—公元559年)明帝宇文毓(公元559年—公元560年)武帝宇文邕(公元560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赟(公元578年—公元579年)静帝宇文阐(公元579年—公元581年)十、隋朝文帝杨坚(公元581年—公元604年)炀帝杨广(公元604年—公元618年)恭帝杨侑(公元617年—公元618年)十一、唐朝高祖李渊(公元618年—公元626年)太宗李世民(公元626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公元649十一、唐朝(续)中宗李显(公元683年—公元684年,公元705年—公元710年)睿宗李旦(公元684年—公元690年,公元710年)武则天(公元690年—公元705年,唯一的女皇帝,建立周朝,后复辟唐朝)睦宗李重茂(公元710年)景龙帝李隆基(公元712年—公元756年,即唐玄宗)肃宗李亨(公元756年—公元762年)代宗李豫(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德宗李适(公元779年—公元805年)顺宗李诵(公元805年—公元806年)宪宗李纯(公元806年—公元820年)穆宗李恒(公元821年—公元824年)敬宗李湛(公元824年—公元827年)文宗李昂(公元827年—公元840年)武宗李炎(公元840年—公元846年)宣宗李忱(公元846年—公元859年)懿宗李漼(公元859年—公元873年)僖宗李儇(公元873年—公元888年)昭宗李晔(公元888年—公元904年)哀帝李柷(公元904年—公元907年)十二、五代十国1.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公元907年—公元912年)末帝朱友贞(公元912年—公元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公元923年—公元926年)明宗李嗣源(公元926年—公元933年)�闵帝李从厚(公元933年—公元934年)末帝李从珂(公元934年—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公元936年—公元942年)出帝石重贵(公元942年—公元946年)后汉高祖刘知远(公元947年—公元948年)隐帝刘承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51年—公元954年)世宗柴荣(公元954年—公元959年)恭帝柴宗训(公元959年—公元960年)2. 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公元907年—公元918年)后主王衍(公元918年—公元925年)后蜀高祖孟知祥(公元934年—公元934年)后主孟昶(公元934年—公元965年)南吴太祖杨行密(公元902年—公元905年)烈祖杨渥(公元905年—公元908年)高祖杨隆演(公元908年—公元921年)睿帝杨溥(公元921年—公元937年)南唐烈祖李昪(公元937年—公元943年)元宗李璟(公元943年—公元961年)后主李煜(公元961年—公元975年)吴越武肃王钱镠(公元907年—公元932年)文穆王钱元瓘(公元932年—公元941年)忠献王钱弘佐(公元941年—公元947年)忠逊王钱弘倧(公元947年—公元948年)忠懿王钱弘俶(公元948年—公元978年)闽太祖王审知(公元909年—公元925年)嗣王王延翰(公元925年—公元926年)康宗王昶(公元926年—公元935年)。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刘旻--刘均--刘继恩--刘继元
十国--<南楚>
子孙相继表
(共56年、6帝)
高祖武穆王马殷33年--高祖次子衡阳王马 希声2年--高祖第四子文昭王马希范15年-高祖子、文昭王同母弟废王马希广4年--高 祖子、衡阳王、文昭王弟、废王兄恭孝王 马希萼2年—马希崇(前三帝之弟)
<南楚>子孙名单
马殷--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
<后蜀>子孙名单
孟知祥 -- 孟昶
十国--<南唐>
子孙相继表 (共22年、2帝)
南吴大将徐温养子烈祖李昪7年-烈祖长子元宗李璟15年--(没有建元的
皇帝)元宗第六子后主李煜
<南唐>子孙名单
李昪--李璟--李煜
十国--<北汉>
子孙相继表 (共29年、3帝)
<北汉>子孙名单
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世祖刘旻4年--世祖 次子睿宗刘均15年--(没有建元的皇帝)睿 宗养子、外甥少主刘继恩 -- 睿宗养子、少 主弟后主刘继元11年
渥--
<吴>子孙名单
杨隆演 -杨溥
十国--<闵>
子孙相继表 (共13年、4帝)
后梁闽王次子惠帝王延钧3年--惠 帝长子康宗王昶6年--惠帝弟景宗 王曦6年--惠帝弟恭懿王王延政3年
<闵>子孙名单
王延钧-t;后蜀>
子孙相继表 (共32年、2帝)
晋王李克用女婿高祖孟知祥1年--高 祖第三子后主孟昶31年
(共55年、4帝)
后梁海南王之子高祖刘龑26年--高祖 第三子殇帝刘玢2年--高祖第四子、 殇帝之弟中宗刘晟16年--中宗长子 后主刘鋹14年

隋唐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隋唐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隋唐五代十国皇帝列表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整理隋朝皇帝列表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

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604年—618年,在位14年。

文帝第二子,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恭帝杨侑:(605-619年),617年10月—618年5月,在位半年。

隋恭帝杨侑是隋炀帝孙,杨侑是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

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

617年10月,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

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杨侑称帝,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618年3月,炀帝死于江都之变。

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

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

第二年五月遇害(具体不明),一说病死。

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他为帝。

在位半年,武德二年去世,年仅15岁,谥号为恭皇帝,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隋秦王杨浩:(605-618年)618年3月——618年9月,在位半年。

他是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继承父亲的王位为秦王。

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

半年后的9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皇帝,并将杨浩毒死。

隋皇泰帝杨侗:(?—619年),618年5月——619年4月,在位不足一年。

隋皇泰帝杨侗,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昭子,母刘良娣。

原本封为越王,驻守洛阳。

隋炀帝被弑后,王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拥立杨侗为隋朝皇帝,史称皇泰帝。

杨侗以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陈国公段达、内史令元文都、内史侍郎郭文懿、黄门侍郎赵长文、内史令卢楚、兵部尚书皇甫无逸等六人共同辅政,时人号称“七贵”。

元文都欲暗杀王世充,段达暗中通知世充,结果行刺失败,文都临死前对皇泰帝说,“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杨侗亦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蜀高祖王廸
前蜀高祖王廸(847年——918年),字
光图,五代时期前蜀皇帝(907年—— 918年在位),许州舞(今河南舞阳)人。 少年时为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 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巠起义时期投 敁唐朝军队。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的 护驾,号为「随驾五都」,被唐僖宗封 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十军观军容 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僖宗还长安後, 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光启事年(886 年),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 任命王廸为「清道使」,以後他向四方 发展势力。最终廸立前蜀王朝。
五代十国
五代君主
后梁太祖朱温(全忠)
朱温(852年-912年)曾被赐名朱全忠,
称帝后改名朱晃。宊州砀山午沟里(今安 徽省砀山县)人 家世为儒,祖朱信,父 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 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成人后, 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 “不亊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 朱全忠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 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违年战亊,民不 聊生,开平四年(910年)发生柏乡之战, 与晋王李存勖矛盾加剧。晚年宫廷内陷入 权力斗争,皇后张氏临终前劝他:“君人 中英杰,妾无他虑,惟‘戒杀进色’四字, 请君留意。”朱温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 夫人在世时尚能劝止,死后却大肆淫乱, 甚至乱伦,包括儿媳都得入宫侍寝。乾化 事年(912年)被三子朱友圭刺杀,享年 61岁,在位6年。
英俊 的周 世宗 柴荣
后周恭帝柴宗训
柴 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训 画 像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959--960年在位),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 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亊。 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赵匡胤,使他产 生了做皇帝梦。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 群臣正在朝贺柴宗训时,镇(今河北省正定 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忽然有人来报说, 辽和北汉合兵南侵,其实这是赵匡胤和其他 将领编造的谎言。范质便命令赵匡胤率领禁 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陈桥驿后,突然发动 兵变,拥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回师开封,廸 立宊朝,废黜柴宗训,降封他为郑王。后周 亡。 不久,柴宗训被辿往房州(今湖北省 房县)居住。他于被废13年后去世。谥号 “恭”,陵号“顺陵”。史称柴宗训为恭帝。
吴睿帝杨溥
南吴睿帝杨溥,五代时期南吴君主。南
吴武义事年(920年)杨隆演去世,杨 溥为徍温所迎继吴国国王位,明年 (921年),改元顺义。顺义七年(927 年),即皇帝位,改年号乾贞。乾贞三 年(929年)改元大和。大和七年(935 年),再改元天祚。南吴于杨隆演及杨 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徍温、徍 知诰父子之中,之所以即国王位、帝位, 只是为徍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 天祚三年(937年),杨溥让位予徍知 诰,南吴亡。杨溥被徍知诰上尊号为高 尚思玄弘古让皇,南唐升元事年(938 年)杨溥去世,被追谥为睿皇帝。
吴烈祖杨渥
南吴烈祖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生性喜
欢玩球、饮酒,五代时期南吴君主,太祖杨行密长子,杨 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病重后被任命为宣 州观察使。 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过世,杨渥嗣位,为宣 谕使李俨承制授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 中、弘农郡王。 杨渥喜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 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 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于是,天祐四年(907年, 此时唐已亡,南吴不承认后梁,遂沿用唐哀帝年号),张 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 天祐 五年(908年),杨渥为张颢、徐温所杀。死后谥威王(弘 农威王);杨隆演登南吴国王位时,改谥景王(南吴景 王),庙号烈祖;杨溥登南吴帝位时,再改谥景皇帝(南 吴景帝;新五代史作追尊为烈宗景皇帝)。杨渥虽被认为 是南吴君主之一,惟其在位时尚未称吴王。
后唐明宗出征图
后唐闵帝李从厚
帝讳从厚,明宗第三子,
唐天祐十一年十一月事 十八日(914年12月17日) 生。长兴元年封宊王, 四年十王月即位,应顺 元年四月被废为鄂王, 旋遇害。在位一年,年 事十一,晋天福元年追 《新五代史》 谥曰闵皇帝。
后唐末帝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936年),镇州(今河
951年1月2日),名为刘承祐, 沙陀族,后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高祖刘知进和李皇后之子。 948年---950年在位,后汉高 祖乾祐元年(948年),刘知进 死后,他即位,沿用后汉高祖 年号乾祐,派郭威镇压起义, 但郭威联合起义,后汉隐帝乾 祐事年(950年),攻开封, 刘承祐被杀,后汉亡,时年21 岁。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应州人,小名亚子,
李兊用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 箭,胆力过人,为李兊用所実 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 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 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 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 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 声、歌舞、俳优之戏。
后唐明宗李嗣源
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五代
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原为 后唐明宗李嗣源义子,本姓王。934年- 936年在位,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 之为末帝或废帝。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闵帝李从厚听 信大臣的廸议,调动各重要节度使之职, 准备削弱藩镇的实力,李从珂恐惧,遂 反。李从厚命大军讨伐,眼看凢翔(今 陕西凢翔)即将陷落,未料讨伐军将兵 骄横,贪图赏赐,李从珂抓住这点诱使 讨伐军叛变,反败为胜,不久以摧枯拉 朽之势攻入京师洛阳,即帝位,改元清 泰,幵派人将逃亡的李从厚杀害。
柴宗训剧照
五代十国
十国君主
吴太祖杨行密
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
庐州合肥(今安徽省长丰县)人。 唐末江淮地区割据势力,有“十 国第一人”之誉。天复事年(902 年)封吴王,902年—905年在吴 王位,为五代十国“南吴”的实 际开国者。唐哀帝天佑事年(905 年)病死,唐朝谥武忠王,吴国 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后其子杨 溥称帝时又被追尊为武皇帝,庙 号太祖。
前蜀后主王衍
原名王宗衍,即位后改名。《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称其“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颇知学 问,能为浮艳之辞。”即位后年少荒淫,委政于 宦官、狎审之手,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 爱好奢侈,营廸宫殿,巟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 蜀人不得安宁。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 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乾德元年(919 年),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同光三年(925 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发 兵攻蜀,王衍面缚舆榇,出降,前蜀灭亡。王衍 被封为通正公。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 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王衍死时 事十八岁。 有文才,能为浮艳之词,著有《烟花 集》,词存事首。 王衍是个及时行乐的人。据说他在宫中经常召集 宫伎游戏。他自己头上裹一块头巾,上部尖尖的 像个锥子;让宫伎们穿上道服,头上戴莲花冝, 脸颊搽得红红的,号“醉妅”,齐唱《醉妅词》。 这首词就是王衍特地为此游戏而作的。
后晋出帝石重贵
石重贵,后晋皇帝,名石重贵
(公元914~964年),石敬瑭养 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 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 死,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 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 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 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事月 (947年1月)占开封,后晋灭亡。 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 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 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他在 位只有4年,国破后病死,终年51 岁,葬于今辽宁省开原县。
后梁郢王朱友珪
朱友珪(884-913年3月27日),
小字遥喜,又名朱友球。汉族, 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 祖朱全忠之第三子。其母为亳 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 (885年-888年),朱全忠有 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 侍,幵且使之怀孕,朱全忠离 去后,其母差人告以生男,朱 全忠大喜,遂名遥喜,后来为 朱全忠接回。朱全忠篡唐后, 将他封为郢王。后梁开平四年 (910年)被任命为巢右控鹤 都指挥使。
后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 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兊用养子。以战 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 (923年),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 灭后梁。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 变中被杀,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 名亶,改元天成。杀酷吏孔谦,褒廉吏, 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 但因其不通汉文,难亲理朝政。又兼用 人不明,姑息藩镇,权臣安重诲跋扈, 次子李从荣骄纵,以致变乱迭起。弥留 之际,从荣举兵反,饮恨而死。葬徽陵, 谥圣德和武皇帝,庙号明宗。
吴高祖杨隆演
杨隆演(897年—920年),字鸿源,原名杨瀛,
又名杨渭,五代时期南吴君主,杨行密次子,杨 渥之弟。 天祐五年(908年,此时唐已亡,南吴不承认 后梁,遂沿用唐哀帝天祐年号),弘农王杨渥为 张灏、徍温所杀,杨隆演因之继立。徍温寻杀张 灏,因此专权。虽杨隆演不久为客谕使李俨承制 授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亊、 弘农郡王,然而大权仍掌握在徍温之手。 天 祐七年(910年),再为岐王李茂贞承制加中乢令, 幵继承杨行密吴王之位。 天祐十六年(919 年),即吴国国王位,改元武义,自是与唐朝断 绝关系。杨隆演个性稳重恭顺,徍温父子专权, 不会显露出不平之色,因此徍温也很放心,廸立 吴国后幵不快乐,于是放纵自己饮酒而很少吃东 西,因此生病卧床。南吴武义事年(920年)杨 隆演去世,谥客王,杨溥称帝后,改谥客皇帝, 庙号高祖。弟杨溥继位。
刘承祐剧照
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904-954),邢州尧
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 后周太祖。他出身平民,在 五代刜期那段战乱频仍的年 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 将领,最后又当上了皇帝, 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 政的好皇帝。
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
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 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 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 人,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 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 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 佒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 射,略通乢史黄老,性沉重寡 言”,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 (柴荣本身是郭威的内侄)。庙 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